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浮转子的动力学建模与自适应控制
1
作者 刘俊杰 但光局 +2 位作者 刁钟洋 张艳 江沛 《制造业自动化》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相比机械轴承,磁浮轴承具有非接触、无磨损、无须润滑、寿命长、适合高速运动和性能参数可主动控制等优点。磁浮转子高速旋转时伴有陀螺效应导致位置与姿态变化耦合呈现出复杂动力学特性,动力学模型建模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控... 相比机械轴承,磁浮轴承具有非接触、无磨损、无须润滑、寿命长、适合高速运动和性能参数可主动控制等优点。磁浮转子高速旋转时伴有陀螺效应导致位置与姿态变化耦合呈现出复杂动力学特性,动力学模型建模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在对磁浮转子静态起浮和稳定悬浮阶段进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针对磁浮转子实际动力学参数与设计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PID控制难以保证系统鲁棒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磁浮转子的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案,旨在控制过程中自适应辨识出真实模型参数,并通过李雅普诺夫判据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的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有效改善磁浮转子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转子 动力学模型 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MVR低温升蒸汽压缩机蜗壳设计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雪梅 孙冬婷 +2 位作者 文俊 刘胜利 霍文浩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蒸汽压缩机蜗壳的设计会显著影响压缩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根据某型蒸汽压缩机参数,采用不等边基元法进行蜗壳优化设计,探究了不同蜗舌角度θ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及其内部流动机理,进一步以蜗壳进口半径为变量对蜗壳型线进行优化。结果表... 蒸汽压缩机蜗壳的设计会显著影响压缩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根据某型蒸汽压缩机参数,采用不等边基元法进行蜗壳优化设计,探究了不同蜗舌角度θ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及其内部流动机理,进一步以蜗壳进口半径为变量对蜗壳型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蜗舌角度θ有利于整机性能的提升,通过优化蜗舌角度θ整机效率提升了0.7%,静压恢复系数提升了7.5%;优化蜗壳型线改变蜗壳截面积可以增强对气流的控制,减小流动损失,从而实现整机性能和流量范围的有效提升,其中整机效率提高了1.5%,流量范围有效拓宽了11.5%,为MVR低温升蒸汽压缩机高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 蜗壳优化 蜗舌 蒸汽压缩机 性能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数控加工技术的机械制造创新研究
3
作者 鲁建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4期057-060,共4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如何创新使用。透过对各类机械制造工艺的深度了解,以及对现有数控加工技术的全面审视,能更有效地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从而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精度、全面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如何创新使用。透过对各类机械制造工艺的深度了解,以及对现有数控加工技术的全面审视,能更有效地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从而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精度、全面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本文首先切入当前机械制造工艺的现状和挑战,接着全面解读数控加工技术,重视其在机械制造创新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机械制造模式,对提高机械制造的精度和效率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数控加工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优化,进一步推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加工技术 机械制造 制造效率 技术创新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数控加工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4
作者 鲁建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3期098-101,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控加工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我们首先介绍了数控加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当前的应用情况,然后详细阐述了自适应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结果 显示,应用自适应控制技术的数控机床不仅可以大幅提... 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控加工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我们首先介绍了数控加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当前的应用情况,然后详细阐述了自适应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结果 显示,应用自适应控制技术的数控机床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加工效率,还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质量。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其他领域如质量检测、机器人自动化等方面的可能应用。通过对比智能化技术和传统生产方式,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证明了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加工 机械制造 自适应控制技术 智能化技术
下载PDF
基于声学有限元的柴油机增压器压气机气动噪声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扬 刘晨 +1 位作者 陈世凡 申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研究船用低速柴油机增压器压气机气动噪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声学有限元的混合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预测。通过试验对压气机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在3个工况下对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进行了计算,其中压力脉动被用作声学计算中的声源信息;... 为研究船用低速柴油机增压器压气机气动噪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声学有限元的混合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预测。通过试验对压气机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在3个工况下对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进行了计算,其中压力脉动被用作声学计算中的声源信息;采用声学有限元方法对压气机气动噪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力学和声学有限元的混合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用于压气机气动噪声数值预测;压气机进口气动噪声主要谱成分为离散单音噪声和宽频噪声;离散单音噪声在叶片通过频率处有明显的指向性,存在两个突出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器 压气机 气动噪声 声学有限元 船用柴油机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船舶首侧推槽道构型设计
6
作者 欧阳嘉懿 袁文鑫 +1 位作者 包雄关 李广年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3,共6页
船体首侧推槽道会对船体快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减小其导致的船体增阻,以某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船阻力预报方法研究不同槽道构型下船体阻力性能及流场特性,并对槽道开口参数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圆角槽道口能够减阻而倒角槽... 船体首侧推槽道会对船体快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减小其导致的船体增阻,以某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船阻力预报方法研究不同槽道构型下船体阻力性能及流场特性,并对槽道开口参数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圆角槽道口能够减阻而倒角槽道口会增加船体阻力,在设计工况下,圆角半径为0.2D_(0)(D_(0)为槽道直径)时的减阻效果最佳,总阻力较原始船型减小了1.36%。研究结果可为首侧推槽道构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首侧推槽道 构型设计 阻力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CFD)
原文传递
大型船舶艏侧推槽道布置参数优化
7
作者 袁文鑫 李广年 +3 位作者 张起敏 杜林 郭海鹏 于群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8,157,共9页
为减小侧推槽道带来的船体阻力增值,以某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开展槽道布置参数优化研究。以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以侧推槽道的纵向位置和垂向位置为设计变量,在设计空间内采用全因子法采样,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样本响应值... 为减小侧推槽道带来的船体阻力增值,以某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开展槽道布置参数优化研究。以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以侧推槽道的纵向位置和垂向位置为设计变量,在设计空间内采用全因子法采样,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样本响应值构成样本空间;采用响应面法构建代理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寻优。结果表明,优化船的阻力性能相比原始船有明显改善,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减小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艏侧推 阻力 计算流体动力学 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船用柴油机均值模型建模及仿真研究
8
作者 杨传雷 张文乐 +1 位作者 王贺春 王振洪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柴油机模型的研究是探究柴油机性能、实现虚拟仿真的基础,可缩短仿真计算时间、有效节约柴油机开发成本。本文以RK270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GT-POWER软件建立稳态性能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仿真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平均值法,以C++... 柴油机模型的研究是探究柴油机性能、实现虚拟仿真的基础,可缩短仿真计算时间、有效节约柴油机开发成本。本文以RK270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GT-POWER软件建立稳态性能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仿真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平均值法,以C++语言建立柴油机平均值模型,并归纳通用的平均值模型建模标定校核流程;提出二元响应拟合的方法,解决了涡轮增压器特性参数处理困难的问题,并借助数学工具,获得了压气机主要工作区域内拟合精度较高的模型。完成模型开发后,分析了8组工况下的仿真结果,通过误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丰富完善了柴油机建模理论和方法,可应用于实时控制模型的动态仿真或者实现与船舶动力系统的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性能仿真 建模 GT-POWER 推进特性 平均值模型 二元响应拟合 压气机
下载PDF
地热井用两级潜水泵内流熵产诊断及水力性能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天任 李瑞霞 +3 位作者 周文博 姬忠礼 张永学 祁紫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2,共9页
为了提升地热井用潜水泵的运行效率,根据地热井用潜水泵的流动参数和实际运行工况,完成了两级潜水泵过流部件水力设计,并进行了全流道流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采用熵产分析法定位了潜水泵内流场的高能耗区域,主要集中在级间交汇和动静... 为了提升地热井用潜水泵的运行效率,根据地热井用潜水泵的流动参数和实际运行工况,完成了两级潜水泵过流部件水力设计,并进行了全流道流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采用熵产分析法定位了潜水泵内流场的高能耗区域,主要集中在级间交汇和动静部件干涉处;采用正交设计和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了结构参数对潜水泵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叶轮叶片出口角、出口宽度、叶片包角和导叶轴向长度为优化变量,以扬程和效率为优化目标,通过遗传算法、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和熵权TOPSIS法对两级潜水泵进行水力优化。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优化泵的扬程增加了24.9%,效率增加了5.7%,总水力损失减小了1024.9 W,高能耗区域明显降低,水力性能显著提升,分离流、二次回流和冲击流动等不良流动得到显著抑制;大流量工况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高效区间范围扩大了70%,运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研究内容为潜水泵的设计及内流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用潜水泵 熵产诊断 能量损失 水力性能优化
下载PDF
船用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段宝印 杨传雷 +3 位作者 申华 王贺春 王振洪 王银燕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7-133,共7页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EAT)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启动或加速时进气不足、瞬态响应差等问题,实现内燃机动力系统电气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流体动压轴承润滑理论结合转子运动控制方程,建立由浮环轴承支承的某型涡轮增压器转...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EAT)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启动或加速时进气不足、瞬态响应差等问题,实现内燃机动力系统电气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流体动压轴承润滑理论结合转子运动控制方程,建立由浮环轴承支承的某型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轴心轨迹试验,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轴承支撑形式的EAT正常转子和不平衡转子的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EAT运行较宽的转速范围内,其转子具有广泛的次同步振动,转子动力学行为复杂且浮环轴承支撑的转子明显具有更高的次同步振动振幅;半浮环轴承支撑的转子油膜涡动振动的能量远小于基频振动的能量,表现出更良好的减振作用,可以很好地抑制油膜的涡动/振荡。本文研究内容可以有效地辅助EAT的研究工作,提高其整机的NVH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 涡轮增压器 转子动力学 稳定性
下载PDF
船用增压器高压比离心压气机多结构参数对性能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陈世凡 王净 +2 位作者 霍文浩 孙冬婷 朱凤梅 《风机技术》 2024年第6期7-13,共7页
船用涡轮增压器高压比离心压气机在设计中通常不考虑几何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但结构参数却对压气机性能有明显影响。基于某涡轮增压器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的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结构参数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了叶... 船用涡轮增压器高压比离心压气机在设计中通常不考虑几何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但结构参数却对压气机性能有明显影响。基于某涡轮增压器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的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结构参数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了叶根圆角、进气循环及轮背密封结构的仿真分析,研究了三种结构对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根圆角和进气循环结构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较大,而轮背密封结构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较小;叶根圆角导致压气机压比下降2.4%,等熵效率降低2.2%;进气再循环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压气机小流量工况的性能,使压气机整级流量范围拓宽4.3%,但却导致最高效率降低0.3%;轮背密封结构的泄漏量仅为0.1%,压气机压比基本不变。综合考虑上述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考虑叶根圆角和进气循环结构的仿真设计,其性能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增压器 离心压气机 性能 真实结构 叶根圆角 轮背密封 进气再循环
下载PDF
蒸汽压缩机在硝酸锂蒸发浓缩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应用研究
12
作者 卢王奇 文鑫 +4 位作者 但光局 杨松 赵潘 宋剑 宋春林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86-89,共4页
在硝酸法制备磷酸铁锂过程中,采用硝酸溶解的氢氧化锂/碳酸锂得到的硝酸锂溶液,达不到制备磷酸铁锂质量分数的要求,故需要一个蒸发浓缩工序。本文测试了硝酸锂溶液的沸点升数据。根据此沸点升数据,设计了单级压缩机的预浓缩MVR蒸发器和... 在硝酸法制备磷酸铁锂过程中,采用硝酸溶解的氢氧化锂/碳酸锂得到的硝酸锂溶液,达不到制备磷酸铁锂质量分数的要求,故需要一个蒸发浓缩工序。本文测试了硝酸锂溶液的沸点升数据。根据此沸点升数据,设计了单级压缩机的预浓缩MVR蒸发器和双压缩机串联的成品MVR蒸发浓缩工艺,并做了详尽的运行成本分析。对于高浓度高沸点的硝酸锂溶液,本文采用双压缩机串联的蒸发工艺,很好地替代了传统双效蒸发浓缩工艺。双压缩机串联压缩可以使二次蒸汽的温度提升>34℃,从而克服硝酸锂溶液的沸点升,实现蒸发1t水的电耗≈110 kWh,且无需蒸汽补充。相对于传统的MVR蒸发预浓缩+双效蒸发浓缩成品工艺,双效蒸发浓缩成品工艺蒸发1t水需要0.6 t蒸汽。通过对比,该工艺实现了生产成本下降2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证实了蒸汽压缩机在高沸点物料中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尤其是创新性的双压缩机串联的稳定运行给工业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压缩机 MVR 硝酸锂 磷酸铁锂
下载PDF
波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数值分析及试验
13
作者 吴太英 温华兵 +2 位作者 潘飞 郭俊华 申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5-281,共7页
波纹消声器可实现特定频带上的消声最大化,通过调节不同波纹深度的重新组合获取非规则波纹结构来实现频带上的互补。采用侧支共振腔理论公式计算单波纹传递损失,依据双负载原理搭建试验台测量波纹管声学性能,将理论、试验结果分别与数... 波纹消声器可实现特定频带上的消声最大化,通过调节不同波纹深度的重新组合获取非规则波纹结构来实现频带上的互补。采用侧支共振腔理论公式计算单波纹传递损失,依据双负载原理搭建试验台测量波纹管声学性能,将理论、试验结果分别与数值预测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波纹深度是影响单波纹共振频率的主要因素;非规则波纹结构传递损失带宽主要受非规则波纹数量、相邻波纹深度差影响;消声腔容积影响有效带宽频率范围。最终优化结果相比常规波纹管,在1000~5000 Hz内传递损失均值提升约20.55 dB,带宽拓宽约175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消声器 非规则波纹 双负载法 传递损失 带宽
下载PDF
大尺寸涡轮铸件工艺仿真设计及验证
14
作者 马敏团 夏鹏举 +1 位作者 杨小建 曹鑫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6,共4页
涡轮是增压器上具有复杂曲面结构的高速旋转部件,质量要求高。采用ProCAST软件对大尺寸涡轮铸造工艺进行了仿真设计,实现了涡轮铸件铸造工艺的优化,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细晶工艺研究,生产出组织、性能和尺寸精度满足要求的大尺寸涡轮... 涡轮是增压器上具有复杂曲面结构的高速旋转部件,质量要求高。采用ProCAST软件对大尺寸涡轮铸造工艺进行了仿真设计,实现了涡轮铸件铸造工艺的优化,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细晶工艺研究,生产出组织、性能和尺寸精度满足要求的大尺寸涡轮铸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仿真 涡轮 铸造
原文传递
GUM法高效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15
作者 梅现均 谭晏殊 +2 位作者 于海洋 雷小丽 付显权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5-68,108,共5页
该文简介了GU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常见应用场景及主要不足,提出了应用GUM法时的高效评定方案:理顺流程,测量模型为先;统一符号,按输入量分层次分析来源,评定分量;合理转换,弱化自由度,简化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采用EXCEL... 该文简介了GU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常见应用场景及主要不足,提出了应用GUM法时的高效评定方案:理顺流程,测量模型为先;统一符号,按输入量分层次分析来源,评定分量;合理转换,弱化自由度,简化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采用EXCEL突破计算繁琐难点。并提供了一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GUM 高效 测量模型 统一符号
下载PDF
复杂薄壁壳体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16
作者 吴旭辉 王文鼎 +1 位作者 黄礼洋 唐国庆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7期15-20,共6页
针对某涡轮增压器复杂薄壁燃进壳漏水现象,采用CFD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分别仿真模拟了柴油机运行工况及增压器试验台运行工况温度、应力分布,并开展了试验测试。研究表明:燃进壳温度场分布均匀无突变,柴油机工况下燃进壳表面最高温度为212... 针对某涡轮增压器复杂薄壁燃进壳漏水现象,采用CFD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分别仿真模拟了柴油机运行工况及增压器试验台运行工况温度、应力分布,并开展了试验测试。研究表明:燃进壳温度场分布均匀无突变,柴油机工况下燃进壳表面最高温度为212℃,最低温度为72℃,台位试验工况下,燃进壳表面最高温度为193.6℃,比柴油机工况减小18.4℃,台位试验测试与仿真模拟高度吻合,最大误差约为4.3%。应力计算表明:燃进壳应力分布均匀,柴油机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为176MPa,最大等效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224MPa,安全系数1.27,台位试验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在燃进壳冷却水流道,最大值约为230MPa。燃进壳理论计算应变与实际测试应变最大误差为4.11%,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吻合较好,燃进壳应力计算完全满足工程仿真精度要求,研究结成果为后续燃进壳寿命提升奠定理论计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燃进壳 流固耦合 温度 应力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轴流透平冷却系统流量和温度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唐国庆 但光局 +2 位作者 霍文浩 孙冬婷 文俊 《风机技术》 2024年第5期39-47,共9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轴流透平引入外部低温SCO_(2)作为冷却系统冷却气,对干气密封和转子系统进行冷却,确保干气密封运行温度在200℃以内。针对某小功率SCO_(2)轴流透平冷却系统建立了包括冷却流体域...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轴流透平引入外部低温SCO_(2)作为冷却系统冷却气,对干气密封和转子系统进行冷却,确保干气密封运行温度在200℃以内。针对某小功率SCO_(2)轴流透平冷却系统建立了包括冷却流体域、主流流体域和固体域耦合的整机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气流量和温度对干气密封和转子系统的冷却效果和透平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耦合温度场和压力场的透平整机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引入外部低温SCO_(2)能有效冷却干气密封在内的整个转子系统;随着冷却气流量的增加,透平效率和转子系统温度逐渐降低,冷却气流量越小,相同冷却气流量变化引起的效率和温度的变化越大;随着冷却气温度的增加,透平效率基本不变,转子系统温度成线性增加。当冷却气温度为120℃,流量为0.04kg/s时,透平转子系统冷却效果可满足要求,此时干气密封工作温度为194℃。强度评估结果表明:透平整机转子部件最大等效应力536MPa,位于涡轮叶片根部,各零部件应力均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安全裕度最小为1.57,满足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轴流透平 冷却系统 传热特性 温度分布
下载PDF
船用离心压气机叶片包角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丰雷 黄礼洋 +2 位作者 王肖路 王文鼎 李松波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9期58-61,共4页
作为离心压气机的核心部件,叶轮对压气机的整体气动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叶轮结构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以船用涡轮增压器的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叶片前缘轮缘和轮毂侧叶片包角的大小从而实现叶片向其自... 作为离心压气机的核心部件,叶轮对压气机的整体气动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叶轮结构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以船用涡轮增压器的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叶片前缘轮缘和轮毂侧叶片包角的大小从而实现叶片向其自身压力面和吸力面的偏转,并基于SST湍流模型对压气机气动性能和流场结构开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轮毂侧的偏转,压气机气动性能对轮缘侧的偏转更为敏感,轮缘侧一定程度的偏转能通过减小叶片前缘激波损失、削弱动静干涉作用从而改善压气机内部流场,提升压气机的整体气动性能并一定程度上减小压气机的气动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包角 湍流模型 噪声
下载PDF
基于船用涡轮增压器焊接涡轮设计参数的仿真分析研究
19
作者 吴泓羲 钟佳宏 +1 位作者 何小均 袁小平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9期21-23,共3页
摩擦焊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船用涡轮增压器产品已大量使用摩擦焊焊接工艺,本文针对船用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的焊接涡轮进行研究,分析了焊接涡轮在倒角为3mm、4mm、5mm、开孔深度为12 mm、16 mm、19 mm、20 mm、25 mm下涡轮的... 摩擦焊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船用涡轮增压器产品已大量使用摩擦焊焊接工艺,本文针对船用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的焊接涡轮进行研究,分析了焊接涡轮在倒角为3mm、4mm、5mm、开孔深度为12 mm、16 mm、19 mm、20 mm、25 mm下涡轮的应力情况。结果表明,焊接涡轮开孔深度可选择12~16mm,涡轮总体应力变化趋势较为缓和,有利于堆放焊接加工时形成的焊渣;倒角对涡轮应力受开孔深度的影响较小,但根据加工经验来看,倒角建议选择倒角为4mm。该研究结果进一步确定了船用涡轮增压器焊接涡轮机械加工的初步参数,对指导摩擦焊接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涡轮 倒角 开孔深度 应力
下载PDF
基于船用涡轮增压器叶轮-衬套-气封系统的过盈配合研究
20
作者 丰雷 钟佳宏 +1 位作者 周黎 龚绍斌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2期14-17,共4页
过盈配合已广泛应用于机械装配领域,本文针对新型船用涡轮增压器过盈配合系统结构,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及非线性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极限转速下两种不同过盈量状态时系统的应力状态与接触状态。经过研究,仅有衬套与压气叶轮过盈配合,随... 过盈配合已广泛应用于机械装配领域,本文针对新型船用涡轮增压器过盈配合系统结构,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及非线性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极限转速下两种不同过盈量状态时系统的应力状态与接触状态。经过研究,仅有衬套与压气叶轮过盈配合,随着过盈量的增大,压气叶轮与衬套的配合面上贴合更加紧密;在衬套、气封双重过盈量的作用下,气封、衬套过盈量对压气叶轮的应力影响较小;但衬套、气封过盈量不宜超过0.12 mm、0.15 mm。这为下阶段过盈试验验证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涡轮增压器 系统 过盈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