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难点及其对策——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洪刚 汤伶俐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7期43-44,共2页
针对当前我校经济类双语教学课程实践面临的问题,指出双语教学目的应是以提高经济类专业能力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因此,实行双语教学时,应在采取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下,采取制度激励、提高双语教学投入、实行英语和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加... 针对当前我校经济类双语教学课程实践面临的问题,指出双语教学目的应是以提高经济类专业能力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因此,实行双语教学时,应在采取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下,采取制度激励、提高双语教学投入、实行英语和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加强对外合作办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经济类专业 双语教学目的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章晓英 徐雅涵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需把握好城镇化这一战略基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包含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综合体,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金融集聚因其资源的流动性,能够优... 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需把握好城镇化这一战略基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包含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综合体,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金融集聚因其资源的流动性,能够优化资金配置,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探究金融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算金融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银行业集聚在促进本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对邻近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证券业集聚的作用正好与之相反;保险业集聚能促进本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但对邻近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无明显影响。因此,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畅通区域金融资源流动,合理引导资本市场资金流向,鼓励创新区域金融结构类型及拓展区域金融产品功能,使金融集聚更好地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效应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经济金融研究: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经济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发展论坛”综述
3
作者 谭姝颖 邱冬阳 凌艳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将会对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模式产生崭新的、颠覆性的变革。以交流促进学术繁荣以探讨凝练思想精粹。由重庆理... 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将会对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模式产生崭新的、颠覆性的变革。以交流促进学术繁荣以探讨凝练思想精粹。由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安全与风险智能预警实验室主办,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协办的经济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发展论坛于2023年12月8-9日在重庆理工大学成功召开。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师生代表、“AI+金融”教改班全体学生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近2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理工大学 金融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 智能预警 转型与发展 重庆理工大学
下载PDF
绿色金融、农村产业绿色融合与乡村生态振兴
4
作者 唐德祥 廖盛兴 向为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152-166,共15页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不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下农村产业绿色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异质性影响,同时基于绿色金融与农村产业绿色融合互促共进的耦合关系,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探...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不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下农村产业绿色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异质性影响,同时基于绿色金融与农村产业绿色融合互促共进的耦合关系,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探讨绿色金融、农村产业绿色融合与乡村生态振兴之间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农村产业绿色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促进作用受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单门槛效应影响;(2)农村产业绿色融合在绿色金融赋能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3)绿色金融与农村产业绿色融合的耦合关系能共同作用于乡村生态振兴,显著提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持续推进农村产业绿色融合,助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调发展”“推动绿色金融与农村产业绿色融合的精准对接,协同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村产业绿色融合 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门槛效应 传导机制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省域面板的动态QCA分析
5
作者 赵宸元 冯爱惠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9-45,共17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赋能对提高碳排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纵向横向双维度的动态QCA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外部环境、发展水平和数字金...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赋能对提高碳排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纵向横向双维度的动态QCA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外部环境、发展水平和数字金融三个维度探究环境规制、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等10个二级指标的不同条件组合对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细分维度能够有效提升碳排放效率,但在部分数字金融水平较低的地区,其支付维度发挥的作用最大;第二,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以及环境规制的深度融合在近几年能够有效地提升碳排放效率;第三,通过对组间与组内的一致性距离考察,虽然组间的一致性距离并未高于0.2,未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但其条件变量的必要性在逐年增加;第四,存在四种关键类型可以有效提高碳排放效率,包括待优化数字创新驱动型、数字金融平台深化型、待优化数字创新与环境协同发展型、数字科技创新型,且四种类型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碳排放效率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动态QCA分析
下载PDF
建设金融强国背景下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设计探索
6
作者 付彤杰 《经济师》 2025年第1期106-107,共2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具体思政元素,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文章在综述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设计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结合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中发现课程思政设计存在系统性不强、案例结合不够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具体思政元素,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文章在综述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设计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结合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中发现课程思政设计存在系统性不强、案例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提出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设计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案例教学为载体、以全流程管理为保障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金融市场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千万工程”经验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7
作者 付彤杰 李玥 《经济师》 2025年第3期16-17,20,共3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发挥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乡村产业发展和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条件存在限制等问题。在“千万工...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发挥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乡村产业发展和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条件存在限制等问题。在“千万工程”经验运用背景下,文章提出合理投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营商环境,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实现产业科学发展,积极对接城市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经济金融化与城镇化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解 被引量:6
8
作者 姜松 王钊 刘晗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83,共14页
在理论分析经济金融化影响城镇化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的方法来探寻经济金融化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特征。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对本区域城镇化的影响... 在理论分析经济金融化影响城镇化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的方法来探寻经济金融化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特征。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对本区域城镇化的影响存在着倒"U"型的非线性转换特征。当经济金融化水平未达到倒"U"型曲线的顶点以前,对该区域城镇化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而其跨越"U"型曲线的顶点后,对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便开始显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对邻近区域城镇化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并不显著,而是存在显著的、线性的负向关系,会制约邻近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此外,工业化和农业人力资本两个控制变量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城镇化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金融化 城镇化 空间计量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谢非 谭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58-64,共7页
建立全国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涵及外延体现。在我国各省(市、区)竞相建立区域性、地方性金融中心的背景下,弄清金融集聚与各区域及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各区域建立规模适度的金融中心具有一定... 建立全国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涵及外延体现。在我国各省(市、区)竞相建立区域性、地方性金融中心的背景下,弄清金融集聚与各区域及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各区域建立规模适度的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金融集聚的区位熵值理论,整理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区)1998—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起固定效应模型,并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得出相应结论和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对外开放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下载PDF
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建伟 王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以重庆市为例,构建重庆市生态—科技—经济系统,利用熵权法对2011—2018年系统间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测评,探究三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三系统综合测评得分都呈上升趋势,但都存在波动以及下跌等现象;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2011... 以重庆市为例,构建重庆市生态—科技—经济系统,利用熵权法对2011—2018年系统间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测评,探究三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三系统综合测评得分都呈上升趋势,但都存在波动以及下跌等现象;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2011—2018年呈向上的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稳定性略低于三系统。因此,根据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针对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为重庆市和各资源禀赋类似的地区提供生态—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度模型 协调度模型 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重庆的协整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向为民 谭希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21-27,共7页
基于重庆市199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C-D函数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贡献率分析法等,实证研究重庆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重庆... 基于重庆市199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C-D函数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贡献率分析法等,实证研究重庆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重庆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联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重庆市房地产业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下载PDF
经济金融化背景下管理者自信对实业投资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传英 王文涛 曹丹丹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0期108-116,共9页
经济金融化加速形成过程中实业投资率稳健下降引起社会的普遍焦虑,但该谜题尚未真正破解。本文构建包括7个维度的管理者自信评价体系,并采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管理者自信影响实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整体而... 经济金融化加速形成过程中实业投资率稳健下降引起社会的普遍焦虑,但该谜题尚未真正破解。本文构建包括7个维度的管理者自信评价体系,并采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管理者自信影响实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管理者自信抑制企业的实业投资。但是,适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进行实业投资,而管理者的过度谨慎与过度自信将削弱实业投资意愿,导致管理者自信与实业投资呈现出"倒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金融化 实业投资 管理者自信 倒U型
下载PDF
基于IO模型的洪涝灾害关联经济损失评估——以重庆市2020年6—7月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元刚 周瑞璇 《中国市场》 2021年第11期46-49,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为有效降低洪涝灾害损失和提高灾后风险管理,需要全面了解灾害对社会各产业部门造成的经济影响。文章运用IO模型,对重庆市2020年6—7月洪涝灾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14.91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为有效降低洪涝灾害损失和提高灾后风险管理,需要全面了解灾害对社会各产业部门造成的经济影响。文章运用IO模型,对重庆市2020年6—7月洪涝灾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14.9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传导出产业部门关联间接经济损失总额7.15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化学产品、食品与烟草三个部门受到较大影响。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更易受本时段洪涝灾害产业关联影响,并由此针对性提出政府补偿和保险补偿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洪涝灾害 关联经济损失
下载PDF
科技创新视角下数字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火弟 王澜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50,共14页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驱动。基于我国2003—2020年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驱动。基于我国2003—2020年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投入越高的城市效果越显著。第二,科技创新产出的提高是数字人才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人才通过激发科技创新产出、提高创新效率,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第三,在各城市之间,教育投入越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城市,数字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才 地区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重庆市运用金融政策扶持“三农”发展的探讨
15
作者 黄万才 张苏林 《当代经济》 2017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政策作为扶持"三农"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调节资源合理配置,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应用有限的资金扶持"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 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政策作为扶持"三农"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调节资源合理配置,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应用有限的资金扶持"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重庆市"三农"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就重庆市运用金融政策扶持"三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三农”问题 “三农”建设 “三农”发展 金融政策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了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检验
16
作者 丁可可 王琴 刘洋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4年第6期29-41,共13页
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共同要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2020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21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农民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相匹配,探讨数字普惠... 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共同要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2020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21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农民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相匹配,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创业和非农就业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民收入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政府干预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比中西部地区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促进农村非农就业规模扩张;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大数字普惠金融资源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收入 中国社会综合调查 农民创业 非农就业
下载PDF
高校高价值专利评价体系与评估模型的构建研究——基于重庆市十所典型高校的专利数据
17
作者 苏平 李信刚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7期74-79,共6页
构建高校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有效评估高校高价值专利,对精准锁定高校高价值专利有重要意义。首先,以重庆市十所高校2020—2022年间公开的专利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粗糙集理论构建适用于评估高校高价值专利的评价指... 构建高校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有效评估高校高价值专利,对精准锁定高校高价值专利有重要意义。首先,以重庆市十所高校2020—2022年间公开的专利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粗糙集理论构建适用于评估高校高价值专利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技术维度、法律维度、经济维度以及特殊参数维度4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并借助熵值法与Stata15软件对指标权重进行求取。其次,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权重建立高校高价值专利评估模型。最后,通过抽样选取15件申请人为高校的获奖专利以及15件全国各大高校的普通专利对该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该评价体系与评估模型最终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为93.3%。研究结果能够为建立适用于各高校高价值专利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模型提供参考,有助于有效测量、挖掘高校高价值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价值专利 粗糙集理论 熵值法 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
18
作者 陈元刚 黎楚 《商业观察》 2024年第15期47-52,75,共7页
以人才引进政策为背景,基于2010—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针对人才引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就业规模与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的运行机制中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人才引进政策有效地驱... 以人才引进政策为背景,基于2010—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针对人才引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就业规模与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的运行机制中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人才引进政策有效地驱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能够通过提高就业规模和优化产业结构来推动经济增长。为此,针对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才引进政策,达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引进政策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谢非 周美玲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7期35-50,共16页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新机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2013—2019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发...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新机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2013—2019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是实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且对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的贡献作用更大;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助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呈“倒U型”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构建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实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加快构建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下载PDF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季度动态面板的实证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松 周虹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经济增长角度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滞后一期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交互...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经济增长角度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滞后一期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显著为正,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新时期货币政策应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此外,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财政政策及其滞后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后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模型 宏观审慎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