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贵艳 代云川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38-43,62,共7页
基于重庆市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景观脆弱度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重庆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人... 基于重庆市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景观脆弱度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重庆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人造地表、林地、水体面积不断增加,耕地、草地、灌木地、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中,人造地表面积明显增加,且主要来自耕地;重庆市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正向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呈减少趋势;重庆市以中生态风险区、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整体生态风险逐渐减弱。需针对不同生态风险区,采取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青海祁连山雪豹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芳菲 李丽 +9 位作者 吴巩胜 袁磊 孟春林 国洪艳 周跃 马存新 高雅月 薛亚东 李迪强 代云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2-2209,共8页
近年来,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了青海祁连山山区局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加剧了祁连山雪豹生境的退化,如何有效地对雪豹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是恢复和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3S技术,在青海祁连山雪豹分布区利用红外... 近年来,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了青海祁连山山区局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加剧了祁连山雪豹生境的退化,如何有效地对雪豹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是恢复和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3S技术,在青海祁连山雪豹分布区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日常巡护监测以及雪豹粪便、脚印等痕迹获得其分布点数据并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植被、人为干扰等关键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青海祁连山区域雪豹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密度、降雨和海拔是影响雪豹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适宜生境总面积为13935.98 km^(2),占研究区域的37%,而大约48%的适宜生境分布在保护区外。现有功能区下雪豹保护的关键区域为位于保护区中部及西北部区域的祁连山中段疏勒南山-托勒南山区域,另有部分最适宜区位于保护区管辖范围之外的祁连县北部的沙龙滩管护站、托勒河源管护站及瓦乎斯管护站所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3S技术 生境 最大熵(MAXENT)模型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