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教育路径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静 张照莉 陈月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6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采用肿瘤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肿瘤化...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采用肿瘤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肿瘤化疗健康教育路径.评价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 对照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20.6%)、恶心呕吐(33.3%)和脱发(15.9%),观察组分别为12.7%、7.9%和7.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9.7%、34.9%,观察组分别为60.3%、3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6.8%,高于对照组(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心理状态、健康行为和健康教育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化疗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临床健康教育的有效率,更利于系统性、规范化地进行健康教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妇科肿瘤 化疗
下载PDF
加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逆转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徐建业 周琦 +2 位作者 卢萍 汤伟 董莲芳 《中华理疗杂志》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加温逆转肿瘤细胞株KBV200 多药耐药性及与诱导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四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法) 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形态学( 光镜、电镜观察) ;生化学(DNA 末端转移标记法,TUNEL法) 及流式细胞术分... 目的 探讨加温逆转肿瘤细胞株KBV200 多药耐药性及与诱导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四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法) 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形态学( 光镜、电镜观察) ;生化学(DNA 末端转移标记法,TUNEL法) 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加温42 ℃,1 h 可明显降低KBV200 细胞存活率,提高长春新碱细胞毒性作用;单加VCR 细胞存活率为(90 .70 ±8.78) % ,加VCR 加温为(57 .40±21 .55)% ,P< 0 .002。加温与细胞分化剂CDA- Ⅱ合用,有明显协同逆转作用。CDA- Ⅱ与VCR合用细胞存活率为(59 .24 ±30.80)% ,加温与CDA- Ⅱ及VCR 合用为(15 .32 ±2 .68)% ,P< 0.05。42 ℃或43 ℃处理1,24 h 后即可观察到明显细胞凋亡。43 ℃1 h 处理诱导作用更强。结论 加温可明显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细胞凋亡。加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在加温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抗药性 肿瘤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热疗法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预 林丁 +1 位作者 周琦 王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卵巢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测定66例卵巢癌患者,64例妇科良性病患者和144例健康女性的血清12项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卵巢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测定66例卵巢癌患者,64例妇科良性病患者和144例健康女性的血清12项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PSA、PSA、β-HCG、HGH)的水平,并评价蛋白芯片的诊断价值。结果:卵巢癌组的血清CA19-9、CEA、CA242、Ferritin、AFP、CA125和CA153水平显著高于妇科良性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卵巢癌组CA125、Ferritin、CA19-9、CEA、CA242和CA153单项指标的阳性率依次分别为68.2%、31.8%、30.3%、22.7%、19.7%和19.7%,与妇科良性病组和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蛋白芯片1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标志物(P<0.001)。蛋白芯片检测中CA125+CA19-9二项和CA125+CA19-9+CEA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其CA125单项指标。蛋白芯片1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93.3%、92.0%、80.6%和96.0%。与其CA125单项指标比较,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从68.2%和90.5%增加到87.9%和92.0%。结论:应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有效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对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蛋白芯片
下载PDF
重庆市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型别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冬 周琦 +1 位作者 唐郢 肖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研究浸润性子宫颈癌(infiltrative cervical cancer,I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 avirus,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Ⅱ、CINⅢ级... 目的研究浸润性子宫颈癌(infiltrative cervical cancer,I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 avirus,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Ⅱ、CINⅢ级和宫颈鳞癌的组织标本58例作为研究对象,SPF10LiPA25及HPV DNA酶免疫检测法(DNA enzyme immunoassay,DEIA)进行DNA的提取及扩增;采用线形探针反向杂交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HPV型别。结果 58例标本中有56例检测出HPV感染,HPV感染率96.55%,其中CINⅡ、CINⅢ级和子宫颈癌中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00%。共检测出13种HPV型别,HPV16感染率最高(60.00%),其次为HPV18(7.69%)、HPV58(7.69%)和HPV31(4.62%)。宫颈鳞癌、CINⅢ、CINⅡ级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6.06%、26.31%、33.33%。41~50岁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44.64%)。结论 HPV16为重庆市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HPV18、HPV58和HPV31也有较高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类
原文传递
血清PA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学梅 卢萍 +4 位作者 何萌 易玲 甘霖 吴立翔 刘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304-230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含量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A,分别对70例体检健康者、71例良性疾病患者、75例有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含量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A,分别对70例体检健康者、71例良性疾病患者、75例有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10 d时的血清进行PA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PA(166.1±68.3)mg/L,显著低于良性疾病组(232.0±41.4)mg/L、正常组(263.1±44.0)mg/L和青年组(264.4±39.6)mg/L(P<0.01);正常组、青年组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恶性肿瘤组术后3 d的血清PA(110.7±62.9)mg/L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10 d(P<0.01),术后10 d血清PA(186.3±64.5)mg/L显著高于术前(P<0.01)。恶性肿瘤组PA阳性率46.67%,显著高于青年组(0)、正常组(2.50%)、良性疾病组(5.63%)(P<0.01)。恶性肿瘤组术后3 d PA阳性率(80.00%)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0 d(P<0.01);术后10 d PA阳性率(29.33%)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血清PA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有辅助鉴别诊断价值,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动态观察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恶性肿瘤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超声定位辐照载药微泡抑制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蓉 周琦 +1 位作者 王志刚 伍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aclitaxel-carrying liposome microbubbles,PLM)的方法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20只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PLM辐照组、紫杉醇药物组、PLM组及生...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aclitaxel-carrying liposome microbubbles,PLM)的方法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20只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PLM辐照组、紫杉醇药物组、PLM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末次处理24 h后处死裸鼠,测量重量体积,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在透射电镜下对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LM辐照组及紫杉醇药物组对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PLM辐照组的抑瘤率最高(P<0.01);PLM辐照组及紫杉醇药物组肿瘤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量均下降,前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到PLM辐照组肿瘤凋亡细胞出现较多。结论:与紫杉醇药物组相比,超声破坏PLM的方法对裸鼠SKOV3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应,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而延缓肿瘤生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辐照 载紫杉醇脂质微泡 抑瘤效应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HPV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郢 周琦 王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重庆市肿瘤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宫颈HPV感染(HC2检测法)的11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6例不予任何处理,观察1组31例予ɑ干扰...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重庆市肿瘤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宫颈HPV感染(HC2检测法)的11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6例不予任何处理,观察1组31例予ɑ干扰素阴道上药1月,观察2组56例予聚焦超声治疗宫颈HPV感染1次,3组在研究期间均禁止性生活,3月后复查HPV,比较HPV的变化。比较3组患者宫颈细胞学变化。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前HPV均值分别为(396.10±19.73)μg/L、(281.82±16.38)μg/L、(386.44±23.51)μg/L,治疗后分别为(292.11±17.78)μg/L、(175.24±13.81)μg/L、(69.64±7.56)μg/L,3组自身对照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两两比较可见HPV下降值最高为观察2组,其次为观察1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宫颈细胞学好转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焦超声能量为800~950 J时达到最佳疗效(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宫颈HPV感染是可行的,但其远期安全性尚需长期观察,其有效能量为800~95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人类乳头瘤病毒 宫颈 宫颈细胞学 干扰素
下载PDF
城市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冬 周琦 甘霖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42-1643,16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城市医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8-2009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TCT)、巴氏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 目的探讨在城市医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8-2009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TCT)、巴氏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TCT检查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等;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共收治门诊患者22 213例次,其中接受机会性筛查3 514例,占门诊例次16.81%。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TCT及巴氏细胞学方法),占91.4%,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共79例(2.25%),宫颈癌3例(0.1%)。结论城市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TCT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性筛查 宫颈癌 宫颈病变 宫颈细胞学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及大网膜转移的超声预测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杜伊林 周琦 +2 位作者 凌云 陈朝凤 罗小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8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超声预测淋巴结和大网膜有否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观察 4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大网膜和腹主动脉、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动脉旁淋巴结声像图情况。结果 超声术前...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超声预测淋巴结和大网膜有否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观察 4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大网膜和腹主动脉、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动脉旁淋巴结声像图情况。结果 超声术前预测大网膜和淋巴结癌转移准确性分别为 88.9%和 88.9% ,敏感性分别为 80 .0 %和 82 .4% ,特异性分别为 96 .0 %和 92 .9% ,阴性预测值 85 .7%和 89.7%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1%和 87.5 %。伴大网膜和淋巴结癌转移患者中肿瘤内血流信号丰富者高于无大网膜和淋巴结癌转移者 (P<0 .0 1)。伴有大网膜癌转移者瘤体内血流阻力指数RI值 <0 .5 0者 6 5 .0 % ,无大网膜癌转移者为 12 .0 %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女性生殖器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CYP1A1和CYP1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妇女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裕 陈文娟 +1 位作者 舒锦 王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和细胞色素P450 1B1(CYP1B1)基因多态性与Ⅰ型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与流行病学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NPshot技术,检测103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00例对照人群CYP1B1、CYP1A1和NQO1基因共8个位点...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和细胞色素P450 1B1(CYP1B1)基因多态性与Ⅰ型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与流行病学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NPshot技术,检测103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00例对照人群CYP1B1、CYP1A1和NQO1基因共8个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分析其与Ⅰ型子宫内膜癌易感性及肥胖、高血压等流行病学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YP1A1基因SNP位点rs4646421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携带CT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小(OR=0.479,95%CI:0.255~0.899),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1.796,95%CI:1.203~2.680)。与携带CC基因型相比,携带TC+TT基因型在年龄>60岁、BMI≥25、绝经延迟(超过52岁)、并发高血压的女性中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增加。CYP1B1基因SNPrs1056836在两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更多的碱基胞嘧啶变异为鸟嘌呤,可能会使罹患Ⅰ型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OR=0.604,95%CI:0.369~0.990)。结论 CYP1A1基因SNP位点rs4646421多态性增加了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并且与流行病学高危因素有关,有望成为Ⅰ型子宫内膜癌筛查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多态性 易感性 流行病学 细胞色素P450
下载PDF
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裕 李敏 +1 位作者 姜青明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8-1019,共2页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1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 病例报告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LYMPHOMA 结外淋巴组织 结外型淋巴瘤 女性生殖系统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髓样分化因子促进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冬玲 王冬 +1 位作者 徐发良 周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参与调节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方法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中采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MyD88的表达,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参与调节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方法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中采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MyD88的表达,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在紫杉醇处理后的存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以及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在A2780/Taxol细胞中通过LY294002抑制PKB/Akt信号通路,通过小干扰RNA抑制MDR1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在紫杉醇处理后的存活情况。结果在A2780/Taxol细胞株中抑制MyD88的表达,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2780/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也明显降低,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至对照组的50%(P<0.01),且p-Akt、XIAP和MDR1在药物刺激下的升高也被明显抑制。同时抑制p-Akt通路的活性或抑制MDR1的表达后A2780/Taxol细胞的耐药性也出现明显下降,IC50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80%和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yD88蛋白通过调节PKB/Akt信号通路、XIAP抗凋亡蛋白以及MDR1的表达参与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通过抑制MyD88可望改善卵巢癌治疗中的耐药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髓样分化因子 蛋白激酶B 多药耐药蛋白
原文传递
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耐药性和髓样分化因子88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犁 周琦 +2 位作者 徐发良 李少林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0-574,共5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亲本A2780细胞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A2780/Taxol生物学特性及与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关系。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A2780细胞和A2780/Taxol细胞的耐药性和耐药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法... 目的:研究卵巢癌亲本A2780细胞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A2780/Taxol生物学特性及与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关系。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A2780细胞和A2780/Taxol细胞的耐药性和耐药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A2780和A2780/Taxol细胞的细胞周期。应用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排出实验测定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2780和A2780/Taxol细胞中P-gp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检测A2780和A2780/Taxol细胞中MyD88、P-gp的表达情况。结果:A2780与A2780/Taxol相比,A2780/Taxol生长缓慢,呈G1期阻滞;CCK-8结果显示A2780/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为(36.81±2.05)μg/ml,A2780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为(1.40±0.18)μg/ml;两者的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26.35。Rh123排出实验显示A2780/Taxol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2780/Taxol的P-gp表达比A2780明显升高(P<0.05)。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发现A2780/Taxol中的P-gp和MyD88表达明显高于A2780细胞。结论:A2780/Taxol细胞株具有明确的耐药性,紫杉醇耐药与MyD88的表达密切相关,该细胞株可用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耐药 卵巢癌 P-糖蛋白 髓样分化因子88
下载PDF
阴道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裕 邹冬玲 +1 位作者 姜青明 王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14,共2页
引言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相关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形成的肿瘤,主要分布在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需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目前... 引言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相关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形成的肿瘤,主要分布在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需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目前该病的分期和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1例原发于阴道的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副神经节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副神经节瘤 病理学
下载PDF
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丽芳 周琦 +1 位作者 徐建业 李少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35例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癌病人(病例组)和146例同一地区的健康汉族女性(对照组)的mdr1C3435T基因型进行...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35例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癌病人(病例组)和146例同一地区的健康汉族女性(对照组)的mdr1C3435T基因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卵巢癌病例组C/C型(30.37%)明显低于对照组(47.95%),而病例组T/C型(44.44%)和T/T型(25.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38.35%)和T/T(13.7%),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表型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930,P=0.004)。卵巢癌mdr1C3435T基因纯合缺失率(25.19%)高于对照组(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1,P=0.015),与对照组相比,T/T型患卵巢癌的危险度提高了2.121倍。mdr1C3435T的基因纯合缺失型和非纯合缺失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病例组与对照组mdr1C3435T的基因纯合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P=0.026),病例组(20.41%)高于对照组(5.1%),T/T型患卵巢癌的危险度增加2.533倍。结论:mdr1C3435T基因突变可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50岁以上女性,T/T型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hTERT启动子调控的PUMA腺病毒转染卵巢癌COC1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雨聪 王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452-3454,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COC1细胞中大量表达p53正向凋亡调控因子(PUMA)在抑制COC1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PUMA基因腺病毒载体(Ad-hTERT-PUMA)转染卵巢癌COC1细胞,通过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和凋亡试剂盒研究COC... 目的探讨卵巢癌COC1细胞中大量表达p53正向凋亡调控因子(PUMA)在抑制COC1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PUMA基因腺病毒载体(Ad-hTERT-PUMA)转染卵巢癌COC1细胞,通过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和凋亡试剂盒研究COC1细胞的生长情况,同时分析表达PUMA的水平。结果转染Ad-hTERT-PUMA后,PUMA大量表达,抑制COC1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Ad-hTERT-PUMA成功转染卵巢癌COC1细胞并大量表达,起到了抑制卵巢癌细胞增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末端转移酶 p53正向凋亡调控因子 卵巢肿瘤 腺病毒科
下载PDF
Puma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冬玲 王冬 刘海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探讨Puma对于卵巢癌细胞生长及体内成瘤的影响,了解其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实现Puma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过表达,并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V染色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小鼠荷瘤实验确定卵巢癌细胞体... 目的探讨Puma对于卵巢癌细胞生长及体内成瘤的影响,了解其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实现Puma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过表达,并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V染色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小鼠荷瘤实验确定卵巢癌细胞体内成瘤能力。并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了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hTERT基因启动子介导的Puma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实现Puma基因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过表达,过表达Puma后,卵巢癌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P<0.05),细胞凋亡增加,从对照组细胞的7.2%增加为过表达组的29%(P<0.05),且在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下降,所产生肿瘤组织的平均质量由0.53 g降至0.22 g(P<0.05)。结论 Puma通过激活细胞内Caspase-9的活性、促使Bax从胞质转移至线粒体、促进细胞凋亡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MA 卵巢癌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样腺癌与ER、PR、p53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李蓉 周琦 +1 位作者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1963-1964,1983,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的增殖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舒婷 甘霖 +2 位作者 周琦 徐建业 李少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研究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Curcumin-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Cur)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姜黄素(Curcumin,Cur)制备成SLN-Cur新型给药系统,分别检测DDP、Cur、... 目的:研究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Curcumin-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Cur)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姜黄素(Curcumin,Cur)制备成SLN-Cur新型给药系统,分别检测DDP、Cur、SLN-Cur、DDP+Cur、DDP+SLN-Cur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凋亡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SLN-Cur可抑制SKOV3细胞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成依赖关系,24 h IC50=40.14μmol/L,DDP与SLN-Cur联合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增强,具有显著协同作用;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结论:SLN-Cur合用DDP对SKOV3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通过下调Bcl-2表达及上调Bax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姜黄素 顺铂 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PICC导管维护门诊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芳容 皮远萍 +1 位作者 张照莉 邓本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682-2683,共2页
PDC 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同样也很好地应用于医疗卫生专... PDC 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同样也很好地应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中,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而言是一种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近年已在国内外大型医院的肿瘤科、儿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广泛应用[2-3]。虽然目前众多研究都认为它是安全可靠的[4],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诸多危害,甚至危及生命[5]。PICC置管的院外维护观察十分重要[6],PICC护理门诊的建立及规范运作,有利于提高患者PICC置管后的护理质量[7]。本院于2012年2月开始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在导管维护及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 PDCA循环 循环管理模式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应用 门诊管理 维护 全面质量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