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信息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方彬 吴渝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分析地方高校信息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条提高该类学校培养创新型研究生质量的对策: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引领创新实践,以自主创新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创新方法,以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创...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分析地方高校信息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条提高该类学校培养创新型研究生质量的对策: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引领创新实践,以自主创新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创新方法,以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课程体系,夯实创新基础,以课程创新拉动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信息学科 研究生 培养
下载PDF
高校学生事务团队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基于重庆邮电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游敏惠 朱方彬 黄悦 《教师教育学报》 2015年第2期73-79,共7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以寻求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新的平衡,组建高绩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已逐渐成为众多高校改革的新选择。高校学生事务团队管理既有适应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现实基础,又有符合学理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以寻求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新的平衡,组建高绩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已逐渐成为众多高校改革的新选择。高校学生事务团队管理既有适应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现实基础,又有符合学理的理论基础。高校学生事务团队管理以"团队工作"模式代替传统的"单兵工作"模式,其中包括构建、运行、激励和考核四个关键环节。重庆邮电大学狠抓这四个关键环节,在高校学生事务团队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管理 学生事务 团队工作模式 构建 运行 激励 考核 重庆邮电大学
下载PDF
面向一流研究生培养的一流师资队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彬 吴利平 谢显中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根据一流研究生师资教学综合素养的特点和组成,分析当前研究生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一流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针对计算机类专业一流研究生培养,提出一流研究生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培养体系,... 根据一流研究生师资教学综合素养的特点和组成,分析当前研究生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一流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针对计算机类专业一流研究生培养,提出一流研究生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培养体系,介绍实施过程,以期为高等学校制订和实施一流研究生师资培训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研究生培养 一流师资队伍培养 质量保证体系 实践培养体系
下载PDF
研究生开放性研究环境营造与协同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银国 朱方彬 +1 位作者 李方伟 吴渝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和协同创新等热点问题,以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为例,分析了以开放协同为特征的研究生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提出了导师团队协作、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互动、国际科技合作等递... 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和协同创新等热点问题,以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为例,分析了以开放协同为特征的研究生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提出了导师团队协作、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互动、国际科技合作等递进式、开放性研究环境的构建模式,介绍了研究生互助互学、学科间兼收并蓄、全社会资源共享和竞争共赢等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参考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协同创新 能力培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问题与重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居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25,共4页
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就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由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高校自我评价三方共同组成的多元共治型的评价主体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质量 评价主体
下载PDF
构建以导师团队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体系
6
作者 夏淑芳 黄智宇 阎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1期251-252,共2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介绍了导师团队制的特点,在重庆邮电大学优良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软硬件支撑下,介绍了构建以导师团队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体系的建设情况。主要工作包括构建基于导师团队的... 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介绍了导师团队制的特点,在重庆邮电大学优良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软硬件支撑下,介绍了构建以导师团队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体系的建设情况。主要工作包括构建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开发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块并进行实践应用、获取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基础数据和管理经验,为未来基于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式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质量 导师团队制 信息化 监控体系
下载PDF
激励理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校内职级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方彬 伍安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4年第3期82-84,共3页
实行高校辅导员校内职级制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缓解其职业倦怠感、促进其职业发展、提升其职业素养,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适用,其关键因素... 实行高校辅导员校内职级制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缓解其职业倦怠感、促进其职业发展、提升其职业素养,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适用,其关键因素包括全员激励(涵盖所有辅导员)、全程激励(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全素激励(综合多种激励因素)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伍建设 辅导员 职级制 激励理论
下载PDF
透视农村新“读书无用论” 被引量:29
8
作者 余惠琼 张礼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6-70,共5页
新“读书无用论”思潮正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重新抬头。笔者从形成原因、产生危害、对策思考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透视。
关键词 新“读书无用”论 成因 危害 对策
下载PDF
试论新时期青年工作的着力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礼军 余惠琼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时代的发展给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组织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了解青年心理和成长需求,为青年营造发展平台和空间,以鲜明的时代感,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本文认为,环境营造、学习创新、行动引导和品质塑造,应成为新时期青年工... 时代的发展给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组织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了解青年心理和成长需求,为青年营造发展平台和空间,以鲜明的时代感,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本文认为,环境营造、学习创新、行动引导和品质塑造,应成为新时期青年工作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工作 环境营造 学习创新 行动引导 品质塑造
下载PDF
下行时间反转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10
作者 雷维嘉 张钥 +1 位作者 雷宏江 谢显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1-612,共12页
针对时间反转多址接入系统在用户相关性较大时,用户间干扰严重,导致系统和速率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将时间反转多址接入技术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相结合的下行多址系统方案.将相关性较高的用户分为一组,组内用户符号采用非正交叠加... 针对时间反转多址接入系统在用户相关性较大时,用户间干扰严重,导致系统和速率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将时间反转多址接入技术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相结合的下行多址系统方案.将相关性较高的用户分为一组,组内用户符号采用非正交叠加传输的方式,不同用户组的符号采用时间反转滤波器进行预处理,实现多用户符号的同时同频传输.给出了一种用户分组算法,进一步在用户最小速率和基站的总发送功率约束下,采用迭代信干噪比注水算法优化用户的发送功率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在配备单根发送天线、预滤波器采用迫零准则设计时高发送功率下的系统和速率比常规的时间反转多址接入方案约高30%;天线数目越多,性能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转 非正交多址 功率分配 用户分组 多用户
下载PDF
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国胤 刘群 +3 位作者 夏英 胡军 马彬 纪良浩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3,共6页
社会对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新工科建设不断推动了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与智能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回顾分析了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3年来在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 社会对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新工科建设不断推动了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与智能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回顾分析了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3年来在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讨了地方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大数据 智能化 信息技术类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课赛结合
下载PDF
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国胤 瞿中 赵显莲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目前,人类正迈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度融合,成为了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量,培养智能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跨学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变得极为必要。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这一迫切需求,高... 目前,人类正迈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度融合,成为了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量,培养智能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跨学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变得极为必要。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这一迫切需求,高校需要加强智能类学科建设,探索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新模式,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地位并创新拓展其他学科的发展建设方向。文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模式:一方面,从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出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学科方向建设,夯实人工智能领域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布局,依托相关领域优势学科发展建设行业领域智能化新学科方向,实现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其他领域学科建设的共融共生、相互助力、协同发展。在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科建设中,这一模式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科交叉 学科建设 实践探索 学科融合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钢材表面缺陷检测模型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蒋博 万毅 谢显中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59-265,共7页
针对现有钢材表面缺陷检测模型结构复杂、参数量多、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钢材表面缺陷检测模型。首先采用MobileNetv3-Small网络替换YOLOv5s主干提取网络,实现模型轻量化,提升检测速度;其次在特... 针对现有钢材表面缺陷检测模型结构复杂、参数量多、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钢材表面缺陷检测模型。首先采用MobileNetv3-Small网络替换YOLOv5s主干提取网络,实现模型轻量化,提升检测速度;其次在特征融合阶段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加强特征提取,通过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同时引入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小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使用K-means++算法聚类先验框,提高先验框聚类的准确性和收敛速度。改进后的模型在NEU-DET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AP@0.5)达到77.2%,在NVIDIA 1080Ti上检测速度达到102FPS。相较于原始YOLOv5s模型,mAP提升3.90%,参数量减少58.6%,体积减小34%,检测速度提升29.7%。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s模型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钢材表面缺陷检测的精度和速度,易于部署,满足带钢实际生产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5s 轻量化 MobileNetv3-Small BiFPN CBAM K-means++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
14
作者 王国胤 《信息化建设》 2017年第11期36-38,共3页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动各行业领域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发展,一种可以影响众多行业领域的共性技术,未来社会将从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发展。近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受到社会各阶层及各领域人士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共性技术 信息时代 智能化 信息化 社会 行业
下载PDF
理筋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缝匠肌损伤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露露 陈朝晖 +1 位作者 张琦 赵正敏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理筋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缝匠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缝匠肌损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理筋疗法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目的观察理筋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缝匠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缝匠肌损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理筋疗法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依据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压痛程度和髋关节内旋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压痛程度、髋关节内旋活动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理筋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可缓解缝匠肌损伤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匠肌损伤综合征 理筋疗法 功能锻炼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