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功率电力机车驱动系统噪声试验与分析
1
作者 伍道乐 程雄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为了分析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电机电流谐波和齿轮啮合噪声特性,文章对驱动系统噪声试验技术进行研究,搭建了满足驱动系统参数要求的噪声试验平台;运用声强法测试驱动系统噪声声功率级,采用阶次跟踪分析驱动系统噪声不同阶次特征,获取了... 为了分析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电机电流谐波和齿轮啮合噪声特性,文章对驱动系统噪声试验技术进行研究,搭建了满足驱动系统参数要求的噪声试验平台;运用声强法测试驱动系统噪声声功率级,采用阶次跟踪分析驱动系统噪声不同阶次特征,获取了大功率电力机车驱动系统噪声试验数据,为后续大功率电力机车噪声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驱动系统 大功率电力机车 试验 声功率级
原文传递
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研究
2
作者 王建华 蒋廉华 +2 位作者 郭莹莹 李振民 易国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从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组成,分别对风源系统的压缩机组、干燥器、风源系统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制动机系统及其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制动机系统全冗余制动控制技术、机车列车管精确控制、状态监测与... 本文从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组成,分别对风源系统的压缩机组、干燥器、风源系统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制动机系统及其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制动机系统全冗余制动控制技术、机车列车管精确控制、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PHM)等主要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制动控制器、后备制动阀、制动柜等制动系统主要部件、基础制动装置及辅助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重载 制动系统 技术特点 状态监测 健康管理 全冗余制动控制 精确控制 辅助功能
下载PDF
新一代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关键技术创新概述
3
作者 兰力 樊运新 +2 位作者 康明明 陈哲 陈勇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朔黄铁路两万吨重载货运的需求,开展了新一代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发。文章介绍了机车的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新一代电传动技术、重载直驱转向架、冷却技术、智能化技术等7个方面的技术创新。新一代... 为了更好地满足朔黄铁路两万吨重载货运的需求,开展了新一代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发。文章介绍了机车的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新一代电传动技术、重载直驱转向架、冷却技术、智能化技术等7个方面的技术创新。新一代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的攻克及新系统的应用,推动了重载电力机车关键性能的全面提升,达到了机车智能、高效、绿色、安全运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重载电力机车 技术创新 永磁直驱牵引电机 一体化冷却系统 直驱转向架
原文传递
基于实测应力谱的重载电力机车车体损伤特性及剩余寿命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燕军 金希红 +2 位作者 何永强 肖乾 陈道云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针对重载电力机车车体损伤特性及剩余寿命评估问题,对某型重载电力机车车体底架纵向力传递及设备悬挂部位的7个测点进行了动应力测试,计算了各测点处的损伤并评估了剩余寿命,结果表明:除测点1的重车损伤略低于空车损伤外,其他6个测点的... 针对重载电力机车车体损伤特性及剩余寿命评估问题,对某型重载电力机车车体底架纵向力传递及设备悬挂部位的7个测点进行了动应力测试,计算了各测点处的损伤并评估了剩余寿命,结果表明:除测点1的重车损伤略低于空车损伤外,其他6个测点的重车损伤均不同程度高于空车损伤,车底悬挂设备的振动加剧了空车状态下测点1的疲劳损伤累积;各测点均有较为富裕的剩余寿命,测点5的剩余寿命最低,为1.15×10^(8)km,表明当车辆服役至其设计寿命后,仍有足够的安全运行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谱 电力机车车体 损伤 剩余寿命
下载PDF
川藏铁路电力机车司机室空气品质控制研究
5
作者 肖峰敏 苏雄 +5 位作者 易柯 肖云华 曹小林 王聪 饶政华 左近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3,共10页
为了保证电力机车在川藏铁路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有良好的空气品质,通过调研雅安至林芝段沿线海拔、温度及隧道热害情况,分析人体对空气成分的耐受性,建立司机室空气品质仿真模型,研究了机车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O_(2)和CO_(2)质量比的动... 为了保证电力机车在川藏铁路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有良好的空气品质,通过调研雅安至林芝段沿线海拔、温度及隧道热害情况,分析人体对空气成分的耐受性,建立司机室空气品质仿真模型,研究了机车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内O_(2)和CO_(2)质量比的动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该路段部分隧道存在热害及有毒有害气体问题;人体对空气成分的耐受性要求为司机室内CO_(2)质量百分比不应超过0.23%,以及O_(2)质量百分比应控制在21.5%~25.4%;司机室下方的O_(2)质量百分比高于司机头部上方,司机前方的O_(2)质量百分比较低。人员头部上方区域的O_(2)质量百分比大多都在19%以下,室内前端的CO_(2)质量百分比达到0.28%以上;机车以160 km/h的时速运行在热害及有毒气体隧道内关闭新风系统,而在其他路段将新风量从常规的25 m3/(h·人)增加到40 m^(3)/(h·人),可使司机室内O_(2)和CO_(2)质量百分比均满足室内环境要求;当车速一定时,随着新风量的提高,司机室内环境会有较好的改善;当新风量一定时,随着机车时速的增加,司机室内所需满足空气环境要求的新风量将会减少。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机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电力机车 新风 空气品质 仿真
下载PDF
电力机车走行风相变散热器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位 杨天智 +4 位作者 刘强 朱茂华 江乐新 陈志毅 张良丰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文章基于电力机车走行风相变散热器的结构模型,建立了其等效热阻网络,分析其传热特性,推导了风速影响下散热量的修正系数关系式;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不同水流量下散热量和热阻的变化特性,以及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热... 文章基于电力机车走行风相变散热器的结构模型,建立了其等效热阻网络,分析其传热特性,推导了风速影响下散热量的修正系数关系式;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不同水流量下散热量和热阻的变化特性,以及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热启动性能及阻力特性。结果表明:散热器散热量随风速及水流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而散热器热阻则刚好相反;散热器静态启动时间和散热启动时间均小于4 min;单个散热器产生阻力仅为机车牵引力的0.17‰,对整车阻力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行风 相变散热器 风洞试验 传热性能 阻力性能
原文传递
电力机车高压电压互感器谐波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付金 邹焕青 +2 位作者 吴丽然 李通 谢嘉欣 《今日自动化》 2024年第7期170-172,共3页
我国电气化铁路大量采用交流传统电力机车后频繁出现车网电气高频谐波谐振问题,认识并解决该问题先要做的是准确测量宽频范围内的电压。因此,电力机车高压电压互感器的谐波传递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采用谐波注入的方法,通过试验获... 我国电气化铁路大量采用交流传统电力机车后频繁出现车网电气高频谐波谐振问题,认识并解决该问题先要做的是准确测量宽频范围内的电压。因此,电力机车高压电压互感器的谐波传递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采用谐波注入的方法,通过试验获得电压互感器一二次电压信号,以离线计算的方式获得电压互感器在不同谐波频率段的电压变比、电压相位偏移等关键数据。此外,通过对比不同型号的电压互感器试验数据,分析不同电压互感器谐波传递特性的异同。研究结果可用于对电力机车测得的牵引网电压的矫正,有助于提高测量信号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谐波 电压互感器 传递特性
下载PDF
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储能电源技术方案设计
8
作者 王蕾 陈哲 +1 位作者 汪发现 刘革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为解决铁路天窗点给乘务人员带来的不便,针对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设计了储能电源供电方案;实现夏天提供制冷,冬天提供制热,同时具备机车库内移车功能。方案选用钛酸锂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同时配置AC/DC充电机用于储能系统充放电;另外,... 为解决铁路天窗点给乘务人员带来的不便,针对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设计了储能电源供电方案;实现夏天提供制冷,冬天提供制热,同时具备机车库内移车功能。方案选用钛酸锂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同时配置AC/DC充电机用于储能系统充放电;另外,为了确保电池系统与高压系统隔离,与机车主电路设置了互锁机制,保障机车安全。天窗点时,储能系统通过恒频恒压支路向空调和暖风机供电;库内动车时,储能系统通过辅助变压器、主变流柜驱动电机,实现动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天窗点 储能装置 充电机 钛酸锂电池
原文传递
某型电力机车钢制总风缸设计与仿真计算
9
作者 李锦辉 徐江平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某型电力机车钢制总风缸的设计标准已更新,因此有必要根据新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和校核。文章根据TB/T 304—2018和GB/T 150—2011对总风缸进行了设计计算,详细阐述了总风缸设计参数的选取和计算过程,并对风缸进行随机振动有限... 某型电力机车钢制总风缸的设计标准已更新,因此有必要根据新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和校核。文章根据TB/T 304—2018和GB/T 150—2011对总风缸进行了设计计算,详细阐述了总风缸设计参数的选取和计算过程,并对风缸进行随机振动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设计方案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总风缸 设计 计算
原文传递
电力机车无火回送装置设计与应用
10
作者 易艳武 黎丹 +2 位作者 冷波 谢仕川 毋凡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4年第5期99-101,共3页
传统的机车车辆无火回送设置通常需要将停放制动切除并在车下手动缓解停放制动夹钳,操作步骤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文章介绍了当前电力机车无火回送存在的问题,阐述一种将电力机车由正常运用状态快速、可靠地切换到无火回送状态的控... 传统的机车车辆无火回送设置通常需要将停放制动切除并在车下手动缓解停放制动夹钳,操作步骤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文章介绍了当前电力机车无火回送存在的问题,阐述一种将电力机车由正常运用状态快速、可靠地切换到无火回送状态的控制装置,特别是对于采用失电产生直接制动和紧急制动的制动系统,可以通过无火回送装置缓解直接制动并自动触发一次性紧急制动,避免电力机车在无火回送设置过程中出现遛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无火回送 直接制动 停放制动
下载PDF
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电气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婉露 康明明 +1 位作者 陈雄伟 谢嘉欣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3年第6期7-12,共6页
文章介绍了一款面向重载铁路研制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机车由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混合供电,可满足长编组、大载重、小运转等工况的机车作业需求,具有绿色节能的特性;重点对机车电气系统进行了分析说明,详细阐述了主传动系统... 文章介绍了一款面向重载铁路研制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机车由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混合供电,可满足长编组、大载重、小运转等工况的机车作业需求,具有绿色节能的特性;重点对机车电气系统进行了分析说明,详细阐述了主传动系统的构成、中间直流电压的选择、主要器件的选型,以及辅助系统、控制系统和关键子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锂电池 混合动力机车 主传动系统 控制系统 辅助系统
原文传递
曲线条件下重载列车闸瓦压力不均衡紧急制动特性分析
12
作者 张铭涛 王志伟 +3 位作者 刘鹏飞 石怀龙 刘国云 张卫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2,共8页
为研究重载列车通过曲线时闸瓦压力不均衡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以万吨重载列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基础制动装置且能够模拟轮瓦摩擦制动效果的三维和一维混编的万吨重载列车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 为研究重载列车通过曲线时闸瓦压力不均衡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以万吨重载列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基础制动装置且能够模拟轮瓦摩擦制动效果的三维和一维混编的万吨重载列车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此,针对曲线上基础制动装置故障导致目标车辆出现不均衡闸瓦压力的情况,系统研究了不均衡闸瓦压力对重载列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曲线线路上出现紧急制动不均衡闸瓦压力时,列车产生的车钩力和轮轨激励的共同作用导致重载列车动力学行为恶化。通过1200 m的曲线半径时,在车钩力和闸瓦压力不均衡作用的影响下,一位轮对的横移量、轮轴横向力和磨耗数相比正常制动工况分别增大了16.7%、25.7%和118.66%。列车在半径为600 m的曲线上发生闸瓦压力不均衡时,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恶化最为严重,闸瓦压力不均衡导致列车出现脱轨、轮缘贴靠以及轮对磨损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在重载列车实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列车在曲线上的制动行为以及基础制动装置的保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 重载列车 紧急制动 闸瓦故障 曲线通过性能
下载PDF
电力机车停放制动系统改进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冷波 蒋廉华 +2 位作者 黎丹 易艳武 曾萍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3年第2期19-23,64,共6页
文章介绍了电力机车停放制动系统技术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机车停放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停放制动系统改进设计方案,并就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改进后的停放制动系统解决了现有停放制动系统运用中暴露的问题,可实现无火回送... 文章介绍了电力机车停放制动系统技术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机车停放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停放制动系统改进设计方案,并就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改进后的停放制动系统解决了现有停放制动系统运用中暴露的问题,可实现无火回送时停放制动的自动缓解、施加,有效避免了手动缓解停放制动带来的潜在隐患,能更好地满足机车运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放制动 无火回送 电力机车
原文传递
机车空气后备制动列车管初减压量设计与研究
14
作者 黎丹 司文强 《技术与市场》 2025年第2期60-63,共4页
介绍了列车管初减压量和空气后备制动及其气路原理。空气后备制动系统作为电空制动系统故障时的一种应急补救措施,为使其具备列车管初减压量的控制功能,在该系统中增加了气动二位三通换向阀和初制风缸以加快后备均衡风缸的减压速度使其... 介绍了列车管初减压量和空气后备制动及其气路原理。空气后备制动系统作为电空制动系统故障时的一种应急补救措施,为使其具备列车管初减压量的控制功能,在该系统中增加了气动二位三通换向阀和初制风缸以加快后备均衡风缸的减压速度使其具备列车管初减压量的功能,解决了后备制动阀操作常用制动和大闸操作常用制动的差异性并投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管初减压量 空气后备制动系统 电空制动系统 气动二位三通换向阀 初制风缸
下载PDF
欧洲多源制调车机车车体平台技术研究
15
作者 曹媛 金希红 +1 位作者 陆军 黎宏飞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应对欧洲调车机车市场的需求,同时降低后续车型研发和认证的周期及成本,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源制调车机车车体平台。首先,通过底架结构设计、车体接口平台化设计及车体轻量化设计,实现不同能源制式下设备的安装需求,以及在重量分配和安... 为应对欧洲调车机车市场的需求,同时降低后续车型研发和认证的周期及成本,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源制调车机车车体平台。首先,通过底架结构设计、车体接口平台化设计及车体轻量化设计,实现不同能源制式下设备的安装需求,以及在重量分配和安装空间方面预留出后续平台车型变化的空间;其次,对平台化车体结构强度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车体结构可以满足所有平台车型及后续配置变化时的承载要求;最后,对车体安装组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该平台下不同车型的快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体 结构 平台 调车机车
原文传递
机车车辆安全关键部件识别方法及管控策略研究
16
作者 张小叶 张奕奕 +1 位作者 刘耀峰 董欣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机车车辆安全关键部件(SCC)的通用识别流程,并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SCC评估方法,然后探讨了机车车辆SCC的管控策略,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SCC识别方法和管控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机车车辆 安全关键部件 识别 评估
原文传递
货运电力机车司机室防撞性优化设计研究
17
作者 谷祥帅 贺燏 李祥涛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第12期21-23,共3页
依据TJ/JW102—2017《交流传动机车司机室防撞性暂行技术规范》要求,完成了某型货运电力机车司机室钢制防撞结构的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了强度校核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了优化,使该车型司机室钢结构具有良好的耐撞性能。
关键词 电力机车 司机室 防碰撞
下载PDF
电力机车司机室共鸣噪声溯源分析
18
作者 李超 汤利波 +2 位作者 刘晓波 王先锋 李登科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3年第3期83-87,103,共6页
为解决某型电力机车司机室在较高速度运行过程中噪声变大的问题,文章对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声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建立了司机室结构有限元模型及空腔声学模型,分别对司机室和空腔进行了结构模态和声模态分析,并结合仿真计算和测试数据分... 为解决某型电力机车司机室在较高速度运行过程中噪声变大的问题,文章对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声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建立了司机室结构有限元模型及空腔声学模型,分别对司机室和空腔进行了结构模态和声模态分析,并结合仿真计算和测试数据分析研究了司机室噪声的特性和产生的来源,最后提出了移动顶盖设备安装位置、优化顶盖结构、改变顶盖的固有频率等优化方案,以避免流固耦合共振,使共鸣噪声得到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司机室 振动 共鸣噪声 声模态
原文传递
车轮多边形对重载机车轮轨相互作用及接触损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波 杨云帆 +1 位作者 凌亮 王开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9-1346,共8页
为了研究重载机车轮轨接触损伤问题,建立重载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轮多边形与多种轨面摩擦条件下的机车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车轮踏面疲劳损伤预测模型,研究制动工况和轮轨... 为了研究重载机车轮轨接触损伤问题,建立重载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轮多边形与多种轨面摩擦条件下的机车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车轮踏面疲劳损伤预测模型,研究制动工况和轮轨接触表面变摩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轮表面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严重的车轮多边形磨耗不仅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也会增大轮轨接触界面磨耗损伤;在干燥接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会加剧车轮踏面疲劳损伤,车轮多边形导致机车第1位轮对和第4位轮对的损伤指数波动范围较正常车轮损伤指数的波动范围增大19.59%和39.43%;在低黏着接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会加剧车轮磨耗,车轮多边形导致轮轨蠕滑力波动增大5.85倍,使得机车第1位轮对和第4位轮对的磨耗数波动范围增大6.44倍和6.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车轮疲劳损伤 车轮多边形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损伤指数
下载PDF
102型车钩与重载机车二系悬挂参数匹配研究
20
作者 马群 沈龙江 +2 位作者 姚远 王善硕 钟文生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
机车二系悬挂参数对重载车钩受压稳定性影响显著,为了探究102型车钩与重载机车二系悬挂参数的合理匹配,文章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详细的102车钩与HXD1型八轴重载机车组成的双机重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计算工况下车钩力学特性与重载... 机车二系悬挂参数对重载车钩受压稳定性影响显著,为了探究102型车钩与重载机车二系悬挂参数的合理匹配,文章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详细的102车钩与HXD1型八轴重载机车组成的双机重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计算工况下车钩力学特性与重载机车的安全性能;对比了不同车钩自由角及纵向力作用下,二系悬挂参数对机车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纵向压力较小时车钩转角稳定在自由角,机车轮轴横向力随车钩自由角及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增大而增大,与车钩纵向力无关。当纵向车钩压力增大到车钩需克服复原块预压缩载荷发生偏转时,车钩转角进一步增大,此时适当增加机车二系横向刚度有利于车钩稳定且影响较小。为保障制动工况下列车的运行安全,建议控制车钩自由角在6°以内,转向架单侧二系横向刚度范围在0.45~0.60 kN/mm;二系横向止挡间隙选择35 mm自由间隙及5 mm弹性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102车钩 压钩稳定性 参数优化 车钩自由角 止挡间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