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因子对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汤腾跃 余柯达 +1 位作者 王佳淇 范超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扩增技术和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浙江省7个地区34个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叶木通的聚类与海拔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相关性不大。对三叶木...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扩增技术和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浙江省7个地区34个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叶木通的聚类与海拔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相关性不大。对三叶木通进行ISSR分析,筛选出15对引物可获得26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是98.49%。聚类分析表明,同一地区的三叶木通各自聚为一类,说明三叶木通在不同地域间遗传差异显著。三叶木通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03 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689 0,表明三叶木通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这3种生态因子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rDNA 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分别适用于五叶木通和三叶木通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表明,海拔与五叶木通的遗传多样性显著相关,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与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相关性不明显,但不同地域间三叶木通种群的遗传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五叶木通 ITS ISSR 生态因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南高丛蓝莓VcPCNA基因的分离及在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分析
2
作者 周雅 蔡凯玲 +8 位作者 张逸慧 刘薇 黄丹颖 周君兰 陈曼曼 范超洋 李永强 郭卫东 杨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探究VcPCNA基因在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可能的调控机制,以南高丛蓝莓中果品种‘奥尼尔’与小果品种‘蓝雨’为实验材料,分离蓝莓VcPCNA基因全长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VcPCNA基因在花芽膨大与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规律... 为探究VcPCNA基因在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可能的调控机制,以南高丛蓝莓中果品种‘奥尼尔’与小果品种‘蓝雨’为实验材料,分离蓝莓VcPCNA基因全长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VcPCNA基因在花芽膨大与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VcPCNA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95 bp,包含保守的PIN00057功能域,以及可与其他蛋白互作的结合基序PIP-box,共编码264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29.3 kDa;VcPCNA基因在‘蓝雨’花芽膨大期间中表达持续下降,而在‘奥尼尔’花芽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开花前期VcPCNA表达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在果实发育进程中,‘奥尼尔’与‘蓝雨’VcPCNA基因表达模式相似,在开花期维持较低水平,在细胞快速分裂的S1期迅速升高至峰值后降低.结果表明,VcPCNA基因是动植物中保守的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其表达与蓝莓花芽、果实的发育进程密切相关,但其调控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果实发育 VcPCN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