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国强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89年1月1日—2012年3月1日间PubMed、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R... 目的评价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89年1月1日—2012年3月1日间PubMed、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同时手动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并用Review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RCTs共42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8例,对照组(使用甲硝唑、氯己定地塞米松、维生素B)207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疼痛指数、患者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复发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治疗方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提升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 META分析
下载PDF
佩戴矫治器对牙周状况及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2
作者 陈丹 邱玉婷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3期390-391,共2页
正畸是为了获得功能良好、美观及健康的牙列,但在佩戴矫治器的过程中,患者由于本身基础性口腔疾病及口腔卫生维护难度的增加等原因,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甚至牙龈萎缩及牙槽骨吸收等[1]。佩戴矫治器过程中的口腔健康... 正畸是为了获得功能良好、美观及健康的牙列,但在佩戴矫治器的过程中,患者由于本身基础性口腔疾病及口腔卫生维护难度的增加等原因,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甚至牙龈萎缩及牙槽骨吸收等[1]。佩戴矫治器过程中的口腔健康状况已成为口腔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对采用佩戴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的牙周状况及口腔微生态改变进行研究,以期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器 牙周健康 口腔微生态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楠 汪隼 +2 位作者 樊林峰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面型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E线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Z角显著减小(P<0.05),下唇-E线距离显著减少(P<0.01);H角、上唇沟深、颏唇沟深、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侧貌突度增大,Ⅲ类凹面型趋于平直,面部侧貌趋于美观;上唇近中移动,下唇远中移动,上唇突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Ⅲ型矫治器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反[牙合] X线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矫治装置在儿童牙间隙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汪隼 黄靖 +1 位作者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 :随机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装置对25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间隙的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SPSS 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患者中,乳牙列期为... 目的 :探讨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 :随机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装置对25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间隙的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SPSS 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患者中,乳牙列期为2例,替牙列期为23例。使用活动矫治装置有13例,使用局部固定式矫治装置有12例。18例成功,3例有效,4例失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活动间隙扩大矫正器和局部固定式间隙扩大矫正器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活动组和固定组成功例数各为9例,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68)。间隙恢复最快3个月,最慢11个月。结论: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儿童早期矫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丧失 间隙恢复 间隙保持 间隙管理 推磨牙向后
原文传递
对儿童牙间隙丧失的认知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楠 汪隼 +2 位作者 郑为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儿童牙间隙丧失认知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宣教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错(牙合)畸形发病率。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例接受牙间隙丧失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基本信息和间隙丧失相关问...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儿童牙间隙丧失认知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宣教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错(牙合)畸形发病率。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例接受牙间隙丧失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基本信息和间隙丧失相关问题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常见的口腔问题,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对治疗的重视程度高于预防。家长对间隙丧失造成错(牙合)的认知度比较低(27.78%),与龋齿(75.00%)和乳牙早失(63.89%)造成错(牙合)的认知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隙丧失总体认知度为61.11%。不同的家长对间隙丧失总体认知度不同,50岁以上的家长认知度较低(14.29%),高学历的家长认知度较高(82.35%);不同性别、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组相比,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基本口腔健康,本次就诊与上次就诊间隔3个月内者较多(63.89%);前来就诊的目的主要是因龋齿或龋齿引发的牙疼(63.89%)。家长不了解间隙丧失的危害性者较多(72.22%),不知道间隙丧失需要治疗者较多(58.33%)。家长主要通过就诊时医师宣教了解到间隙丧失需要治疗(72.22%);出现间隙丧失后主动就诊者较少(22.22%),大多数通过就诊时医师建议前来就诊(72.22%)。大多数家长能接受医师关于间隙丧失的治疗建议(77.78%)。结论:需要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力度、覆盖度和深度,加强口腔预防保健意识,尤其要对特殊体征的家长进行牙间隙重要性的宣教,保护好乳牙,预防乳牙龋和乳牙早失,避免牙间隙丧失,使完整的乳牙列形成正常的恒牙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丧失 乳牙早失 间隙管理 认知调查
原文传递
不同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成晓敏 刘心畅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桩核修复在残根残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残根残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美学效果,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结果观察组修复美学效果... 目的分析不同桩核修复在残根残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残根残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美学效果,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结果观察组修复美学效果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修复美学效果(P<0.05)。两组修复后咀嚼功能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抗折裂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残根残冠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及牙抗折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金属桩核 玻璃纤维桩核 残根残冠 咀嚼功能 抗折裂强度 修复美学效果
下载PDF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国强 邵妙婷 +1 位作者 曹玲 潘鹏程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6期775-778,共4页
目的 比较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上颌窦内提升工具(CAS-KIT)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97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7例)和B组(50例),其中A组采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B组... 目的 比较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上颌窦内提升工具(CAS-KIT)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97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7例)和B组(50例),其中A组采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B组采用CAS-KIT工具提升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种植体数量及愈合方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骨高度、提升高度及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留存率,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VAS评分高于B组(P <0.05)、两组植骨、种植体数量及缝合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骨高度低于B组,术后较术前的提升高度也低于B组(均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种植体留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S-KIT工具提升法术后疼痛感较低,对骨高度的提升作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 上颌窦内提升工具盒 种植体
下载PDF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清醒镇静行初次根管治疗的牙科恐惧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素平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17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牙科恐惧症患者初次根管治疗时使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行清醒镇静的疗效.方法 行根管治疗的牙科恐惧症患者49例,以编号序列法随机分为A、B、C、D、E组,A组9例,B、C、D、E组各10例.其中A、B、C、D组经微量注射泵以0.3mg/(kg&#18... 目的 观察牙科恐惧症患者初次根管治疗时使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行清醒镇静的疗效.方法 行根管治疗的牙科恐惧症患者49例,以编号序列法随机分为A、B、C、D、E组,A组9例,B、C、D、E组各10例.其中A、B、C、D组经微量注射泵以0.3mg/(kg&#183;h)速率泵入咪达唑仑,达到Ramsay镇静分级Ⅲ级后根据组别不同分别调整泵速:A 组0.04mg/(kg&#183;h)、B 组0.08mg/(kg&#183;h)、C 组0.12mg(kg&#183;h)、D组0.16mg/(kg&#183;h).E组作为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50ml,10ml/h泵速静脉泵入.观察5~10分钟后启动后续的开髓失活操作,观察期间患者心电监护仪所显示的各项生命体征,并迅速完成Frankl 评分、AFDTCI 评分、S-AI 评分、T-AI 评分的记录,并于操作结束后评定Houpt评分.结果 HR、S-AI、Houpt是咪达唑仑泵入剂量的显著预测变量.结论 随着咪达唑仑维持量泵速的增加,对于降低DP患者畏惧心理、提升依从性、缩短治疗耗时具有显著意义,尤其能够显著缓解DP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时的焦虑情绪,从而为后续根管治疗的流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恐惧症 咪达唑仑 剂量 根管治疗
下载PDF
PDCA循环对降低人工气道内痰痂产生率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商剑云 《中国医院统计》 2018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究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产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12月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272例纳入研究。选取次年3月至11月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303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别统计2014和2015年患者的痰痂发生率及痰... 目的探究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产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12月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272例纳入研究。选取次年3月至11月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303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别统计2014和2015年患者的痰痂发生率及痰痂改善进步率。结果 2014年,痰痂发生率为3.68%(10例),包括5例湿化液未及时添加,3例气道黏膜损伤后出血,1例出入量管理不到位和1例误吸。2015年,痰痂发生率为1.32%(4例),包括2例湿化液未及时添加,1例气道黏膜损伤后出血,1例出入量管理不到位。2015年患者痰痂发生率较2014年患者的痰痂发生率明显降低,进步率为64%。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的形成率,对预防痰痂的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人工气道 痰痂
下载PDF
短种植体在后牙骨高度不足区行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马国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27-128,共2页
目的 探讨后牙骨高度不足区种植修复中运用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浙江省金华市口腔医院收治的45例后牙骨高度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种植修复,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的45例患者,共... 目的 探讨后牙骨高度不足区种植修复中运用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浙江省金华市口腔医院收治的45例后牙骨高度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种植修复,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的45例患者,共植入86枚Bicon短种植体,一期手术时,1例患者的上颌窦强进入1枚种植体;二期手术时,1枚上颌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84枚Bicon短种植体均获得较好的骨结合,有效率为97.67%;二期修复后,随访20~40个月,经X线检查,可见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并且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和冠-种植体高度分别为(0.53±0.48)mm、(1.39±0.31)mm.结论 临床上给予后牙骨高度不足区患者短种植体修复可以提高种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短种植体 Bicon种植体 后牙骨高度不足区
下载PDF
钛材料在人工唾液中抗腐蚀性能的体外研究
11
作者 马国强 成晓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目的了解钛材料在人工唾液中的抗腐蚀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口腔修复材料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择钛材料,配制不同pH值的人工唾液分别为2.0、3.0、5.0、7.4,检测钛材料在不同人工唾液中24、48、72h钛离子的析出量;此外,检测钛材... 目的了解钛材料在人工唾液中的抗腐蚀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口腔修复材料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择钛材料,配制不同pH值的人工唾液分别为2.0、3.0、5.0、7.4,检测钛材料在不同人工唾液中24、48、72h钛离子的析出量;此外,检测钛材料与镍不同接触面积对钛离子析出量的影响。结果钛离子的析出量pH 2.0>pH 3.0>pH 5.0>pH 7.4,而钛离子析出量在浸泡时间72h>48h>24h,pH值为2.0、3.0、5.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值7.4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的钛离子析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钛与异种金属镍接触面积50mm2相比较,钛镍接触面积100mm2的钛离子析出量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性环境可加速钛离子析出量,影响钛材料的抗腐蚀性。镍钛结合面积的增加会加速钛离子的析出,建议镍过敏的患者慎用钛镍口腔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材料 抗腐蚀性 人工唾液
下载PDF
无托槽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12
作者 邵红星 徐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84-0087,共4页
对无托槽矫治术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做出评估。方法 参加本次研究患者共有60例,并将其定划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去前者实施无托槽矫治技术,后者进行传统固定技术,评估治疗后患者牙齿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正畸治疗效果、咀... 对无托槽矫治术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做出评估。方法 参加本次研究患者共有60例,并将其定划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去前者实施无托槽矫治技术,后者进行传统固定技术,评估治疗后患者牙齿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正畸治疗效果、咀嚼能力和牙周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比较P<0.05。结论 无托槽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咀嚼能力,改善牙周指标水平,对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较好地提高了正畸疗效,该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矫治技术 口腔正畸 临床有效性
下载PDF
片仔癀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依玲 陈慧敏 周华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0-782,共3页
目的评价片仔癀外涂联合口服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溃疡部位外涂锡类散,每天3次;口服牛黄解毒片,每次3片,每天3次,直至溃疡愈合。试验组取片仔... 目的评价片仔癀外涂联合口服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溃疡部位外涂锡类散,每天3次;口服牛黄解毒片,每次3片,每天3次,直至溃疡愈合。试验组取片仔癀1 g制成粉末并涂在溃疡表面,每天3次,口服片仔癀,每次0.5 g,q6 h,同时服用牛黄解毒片,每天3次,每次3片,直至溃疡愈合。观察2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愈合后1月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试验组口腔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3.0±0.8)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4.8±1.2)d,试验组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随访1月,试验组复发8例,对照组复发19例,试验组复发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片仔癀外涂联合口服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可加速溃疡愈合,减少复发风险,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片仔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复发风险
原文传递
渗透树脂联合冷光美白对氟斑牙的临床运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国强 谢英庚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1年第2期187-188,190,共3页
目的分析渗透树脂联合冷光美白对氟斑牙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0例轻中度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冷光组,各65例,均给予冷光美白治疗,联合组加用渗透树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牙齿敏感度,治... 目的分析渗透树脂联合冷光美白对氟斑牙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0例轻中度氟斑牙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冷光组,各65例,均给予冷光美白治疗,联合组加用渗透树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牙齿敏感度,治疗后1周、6个月、1年及2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1年、2年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期间牙齿敏感度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冷光组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97%、89.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光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总有效率均低于联合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光组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患者满意度均低于联合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冷光美白的基础上联合渗透树脂能够确保治疗效果的长久稳定性,对于维持牙面颜色、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冷光美白 氟斑牙 漂白
原文传递
还原型辅酶Q10治疗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素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36期23-27,共5页
目的 观察还原型辅酶Q10治疗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重型RA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辅酶Q10,观察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性.结果 ... 目的 观察还原型辅酶Q10治疗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重型RA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辅酶Q10,观察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性.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试验组入院2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量表)、目测模拟疼痛程度指数(VAS指数)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入院2周比较,试验组MUIS量表、VAS指数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试验组入院2周超氧化物歧化酶、CD4^+、CD4^+/CD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MAD)、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入院2周比较,试验组MAD含量显著降低,CD4^+、CD4^+/CD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溃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13.75±3.58)d比(16.89±5.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起效率明显增加、无效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酶Q10治疗重型RAU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辅酶Q10 阿弗他溃疡
原文传递
必兰在牙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观察
16
作者 马国强 《药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224-227,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比较,评价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90例病例共1 098颗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必兰和利多卡因麻醉,进行牙髓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和拔牙。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语言评价量表(VR...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比较,评价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90例病例共1 098颗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必兰和利多卡因麻醉,进行牙髓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和拔牙。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语言评价量表(VRS),评价两者注射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并记录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时的注射疼痛程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无论牙髓治疗、活髓基牙预备或拔牙,必兰的镇痛效果也更好。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必兰局部麻醉时,无明显注射时疼痛、镇痛效果显著、麻醉时间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普遍推广使用的口腔局部麻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卡因 必兰 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 镇痛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