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铁研究总院先进永磁材料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团队
1
作者 周栋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钢铁研究总院,先进永磁材料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是我国在该领域研发实力很强的研究团体。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我国著名磁学专家戴礼智、
关键词 钢铁研究总院 基础科学 永磁材料 技术 应用
下载PDF
稀土永磁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的研究与发展
2
作者 金瑞湘 《电工合金》 1997年第1期10-18,9,共10页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是中国最早开展稀土永磁研究的单位。自70年代以来相继研制成功1:5型和2:17型稀土钴永磁合金。80年代以后又开发了各类钕铁硼永磁产品,并建立了稀土永磁生产厂,能够生产和销售各类稀土永磁产品。本文简要介绍了双...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是中国最早开展稀土永磁研究的单位。自70年代以来相继研制成功1:5型和2:17型稀土钴永磁合金。80年代以后又开发了各类钕铁硼永磁产品,并建立了稀土永磁生产厂,能够生产和销售各类稀土永磁产品。本文简要介绍了双相高性能稀土铁基永磁合金的制造工艺;高稳定NdFeB永磁合金及粘结NdFeB永磁的开发,并列出了各类烧结型稀土永磁,粘结型NdFeB永磁及NdFeB磁粉的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 永磁材料 研究
下载PDF
钢铁研究总院开发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大型卧式烧结热等静压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宏霞 张德明 王伟民 《粉末冶金工业》 CAS 1994年第6期211-211,共1页
简单介绍了我国首台大型卧式烧结热等静压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应用。
关键词 卧式 烧结热等静压机
下载PDF
钢铁研究总院和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米材料研究概况
4
《新材料产业》 2003年第3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制备 纳米晶合金 纳米粉体 纳米生物材料 表征 钢铁研究院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五十年历程系列报道——大型飞机关键结构用先进钢铁材料(之一)
5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钢铁研究总院 钢铁材料 结构材料 集团公司 科技 键结构 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五十年历程系列报道——汽车用高性能特殊钢的研究开发(之二)
6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研究开发 结构材料 特殊钢 钢铁研究总院 研究所 集团公司 汽车用 微合金非调质钢
原文传递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五十年历程系列报道——大型飞机关键结构用先进钢铁材料(之二)
7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钢铁研究总院 结构材料 科技攻关 钢铁材料 集团公司 键结构 研究所 超高强度钢
原文传递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五十年历程系列报道——汽车用高性能特殊钢的研究开发(之一)
8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汽车工业 研究开发 结构材料 特殊钢 钢铁研究总院 研究所 集团公司 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海域Custom450高强度不锈钢的腐蚀规律研究
9
作者 王晓辉 刘振宝 +2 位作者 梁剑雄 杨志勇 陈佳豪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目的 研究Custom450钢在青岛、舟山、厦门及三亚等4个海域大气和飞溅环境中的自然腐蚀规律。方法 采用形貌分析、腐蚀速率、点腐蚀深度分析等方法对Custom450钢在上述4个海域大气和飞溅区的腐蚀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Custom450钢在4个海... 目的 研究Custom450钢在青岛、舟山、厦门及三亚等4个海域大气和飞溅环境中的自然腐蚀规律。方法 采用形貌分析、腐蚀速率、点腐蚀深度分析等方法对Custom450钢在上述4个海域大气和飞溅区的腐蚀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Custom450钢在4个海域大气环境的年平均腐蚀速率相当,且未观察到有点蚀现象发生,舟山海域的年平均腐蚀速率最小,为0.001 41 mm/a,三亚海域的年平均腐蚀速率最大,为0.001 54 mm/a。4个海域飞溅区的年平均腐蚀速率范围为0.0021~0.0028mm/a,舟山海域的年平均腐蚀速率为0.002 1 mm/a,平均及最大点腐蚀深度分别为5.7μm和25.99μm,均低于其他3个海域。结论 Custom450钢在4个海域的大气环境暴露1 a后,未发现明显的腐蚀现象,表明该钢短期内在上述4个海域海洋大气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飞溅环境中的腐蚀速率高于大气环境,且有明显的点腐蚀现象发生,钢中未溶的NbC相会促进点腐蚀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tom450钢 暴露试验 腐蚀 飞溅区 大气环境 碳化物
下载PDF
转炉高锰铁水炼钢工艺研究
10
作者 杨文远 彭霞林 +2 位作者 王明林 周军军 孟华栋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23,共6页
为了解转炉高锰铁水炼钢情况,对涟钢210 t转炉42炉吹炼终点钢水进行了取样、测温,根据所得到数据计算了锰氧化反应热力学参数(K′Mn,γ(MnO),L Mn)及炉渣碱度、氧化铁、钢水温度对锰氧化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对于吹炼终点钢水与炉渣反应... 为了解转炉高锰铁水炼钢情况,对涟钢210 t转炉42炉吹炼终点钢水进行了取样、测温,根据所得到数据计算了锰氧化反应热力学参数(K′Mn,γ(MnO),L Mn)及炉渣碱度、氧化铁、钢水温度对锰氧化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对于吹炼终点钢水与炉渣反应的平衡值及反应偏离平衡状况进行了计算。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给出了终点钢中含锰量与转炉吹炼工艺参数关系。吹炼终点渣中平均w(TFe)=20.0%,终点钢中平均w(Mn)=0.147%。终渣平均w(MnO)=6.28%,较正常含锰铁水炼钢终渣高,增加了炉渣流动性,有利于化渣。锰的收得率较低(平均23%),与转炉炼钢铁水硅含量高、渣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高锰铁水 氧化锰 锰回收率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的研究与发展
11
作者 王新宇 赵海泉 +1 位作者 齐渊洪 王锋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共9页
钒钛磁铁矿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资源,其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钒钛磁铁矿结构复杂,铁钒钛等矿物紧密共生,导致其难冶炼、难利用。当前高炉-转炉工艺实现了铁和钒的利用,但钒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且钛... 钒钛磁铁矿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资源,其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钒钛磁铁矿结构复杂,铁钒钛等矿物紧密共生,导致其难冶炼、难利用。当前高炉-转炉工艺实现了铁和钒的利用,但钒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且钛资源尚未获得利用。直接还原工艺可在提铁的同时富集钒、钛,被认为是实现铁钒钛综合利用的可行工艺。从还原机理、还原效率和还原结果等方面,分别对不同的固态还原剂和气态还原剂进行了对比,阐述了还原强化的效果与机理,介绍了还原-钠化-熔分耦合新工艺的探索和研究进展。基于低碳、节能、高效等理念,提出了将氢冶金技术应用于还原-钠化-熔分耦合工艺的设想,即氢还原-钠化-熔分耦合工艺,以及该工艺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兼顾低碳、短流程、高效的氢还原-钠化-熔分耦合工艺发展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直接还原 还原剂 短流程 氢还原
下载PDF
国产金刚石与进口金刚石对比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徐强 刘一波 +1 位作者 杨志威 舒晨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对三种品级的进口金刚石与国产金刚石样品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对比,以了解目前国产金刚石与国外高品级金刚石性能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进口金刚石的性能指标,包括单颗粒静压强度、热冲击强度TTI、冷冲击强度TI、磁化率以及晶型构成等,提... 对三种品级的进口金刚石与国产金刚石样品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对比,以了解目前国产金刚石与国外高品级金刚石性能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进口金刚石的性能指标,包括单颗粒静压强度、热冲击强度TTI、冷冲击强度TI、磁化率以及晶型构成等,提出了国产金刚石对标进口金刚石的思路。最后将这些金刚石制成Φ350 mm锯片做切割试验,对比国产与国外金刚石的实际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湿切C45混凝土时,国产金刚石与进口金刚石切割速度基本相当,干切C25时,国产金刚石比进口金刚石慢15%左右,进口金刚石的切割手感要好于国产金刚石。从切割后顶刃金刚石状态可以看出进口金刚石切削刃会出现微破碎,能够持续稳定干切。在建筑工程湿切的应用中,国产金刚石的性能接近于国外中档品级产品的水平,干切时和进口金刚石还有一定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金刚石 进口金刚石 对标分析 使用性能
下载PDF
非晶电机定子铁芯的制备工艺及最新研究进展
13
作者 施飞 罗剑 +4 位作者 安静 赵晨阳 牟星 徐立红 郭世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0-4093,共14页
非晶合金凭借优异的综合软磁性能,尤其是在高频下有着极低的损耗而在高速电机领域备受关注。概述了非晶电机的优势和类型,综述了非晶定子铁芯的关键制备工艺,对比了径向叠压和轴向卷绕铁芯、模块拼接和整体成型铁芯以及有槽和无槽铁芯... 非晶合金凭借优异的综合软磁性能,尤其是在高频下有着极低的损耗而在高速电机领域备受关注。概述了非晶电机的优势和类型,综述了非晶定子铁芯的关键制备工艺,对比了径向叠压和轴向卷绕铁芯、模块拼接和整体成型铁芯以及有槽和无槽铁芯的各自优缺点。从退火处理、浸胶固化以及加工成型方式的角度总结了上述制备工艺对非晶带材和铁芯的性能影响。最后,结合非晶电机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非晶合金应用于电机定子铁芯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非晶电机定子铁芯加工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非晶电机 定子铁芯 损耗 制备工艺
下载PDF
440 MPa级高强钢焊条熔敷金属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研究
14
作者 曾道平 郑韶先 +2 位作者 安同邦 代海洋 马成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8,I0010,共10页
为满足440 MPa级高强钢对焊接材料的需求,研制了三种焊条,并进行了熔敷金属焊接试验,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熔敷金属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结果表明,随着Mn,Ni,Cr和Cu含量的增大,熔敷金属的-40℃平均冲击吸收功... 为满足440 MPa级高强钢对焊接材料的需求,研制了三种焊条,并进行了熔敷金属焊接试验,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熔敷金属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结果表明,随着Mn,Ni,Cr和Cu含量的增大,熔敷金属的-40℃平均冲击吸收功从35.7 J逐渐增至96.3 J,低温冲击韧性逐渐提高;随着Mn,Ni,Cr和Cu含量的增大,虽然熔敷金属中M23C6型碳化物含量逐渐增大,但是熔敷金属的CCT曲线逐渐右移,相变温度逐渐降低,使得针状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铁素体板条尺寸逐渐减小和板条间交织状分布趋势逐渐增强,M-A组元含量及尺寸逐渐减小,是低温冲击韧性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含Cu熔敷金属中夹杂物外层会形成CuS,针状铁素体形核更容易,有利于低温冲击韧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0 MPa级高强钢 熔敷金属 针状铁素体 M-A组元 低温冲击韧性
下载PDF
含钒四氯化钛精制尾渣锰化焙烧制备V_(2)O_5工艺研究
15
作者 杨奇霖 卿海天 +4 位作者 张杰 张志远 居殿春 张俊 堵伟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09,共6页
为探究含钒四氯化钛精制尾渣中钒资源的提取利用可行性,在锰化焙烧提钒过程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尾渣水洗预处理—锰化焙烧—草酸浸出—铵盐沉钒的工艺,重点研究了水洗液固比、焙烧温度、碳酸锰添加量对焙烧熟料物相组成和钒浸出率... 为探究含钒四氯化钛精制尾渣中钒资源的提取利用可行性,在锰化焙烧提钒过程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尾渣水洗预处理—锰化焙烧—草酸浸出—铵盐沉钒的工艺,重点研究了水洗液固比、焙烧温度、碳酸锰添加量对焙烧熟料物相组成和钒浸出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Ti Cl_4含钒尾渣采用水洗的预处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尾渣中氯的含量,保障后续的铵盐沉钒,提高钒产品品位;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和碳酸锰添加量有助于低价的钒与锰盐生成可溶性焦钒酸锰(Mn_(2)V_(2)O_7),但焙烧温度超过850℃和碳酸锰添加量大于2.0时,将导致含钒物相被硅酸盐等液相产物包裹,致使钒浸出率降低。试验适宜条件为:水洗液固比10m L/g,碳酸锰添加量(以n(MnO)/n(V_(2)O_5)计)2.0、焙烧时间2h、焙烧温度850℃,浸出时间30min、浸出温度50℃。上述条件下钒浸出率达82.16%,且浸出液经铵盐沉钒—焙烧工序后可得到纯度大于99%的粉状五氧化二钒产品。该工艺实现了含钒四氯化钛精制尾渣中钒的高效提取和分离,研究结果对该类型尾渣提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钛精制尾渣 热力学计算 锰化焙烧 钒浸出率 五氧化二钒
下载PDF
环氧富锌涂层配套体系长效防护性能研究
16
作者 刘凯吉 赵慧宇 +3 位作者 曲政 董彩常 丁国清 刘雯 《环境技术》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在热带沿海地区,高湿热、高盐和高辐照是一种极端严酷的腐蚀环境。在这类特殊条件下,金属材料的腐蚀失效问题已成为制约装备发展与应用的重大瓶颈,而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环氧富锌涂层在此类严酷恶劣环境下的长效防护性能还缺乏深入研究。... 在热带沿海地区,高湿热、高盐和高辐照是一种极端严酷的腐蚀环境。在这类特殊条件下,金属材料的腐蚀失效问题已成为制约装备发展与应用的重大瓶颈,而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环氧富锌涂层在此类严酷恶劣环境下的长效防护性能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进行紫外/凝露、中性盐雾、湿热试验的循环试验,研究了环氧富锌涂层配套体系在高湿热、高盐和高辐照的腐蚀环境下对碳钢的长期保护性能,通过附着力、涂层划痕处腐蚀蔓延宽度、表面微观形貌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对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75 d的循环加速腐蚀试验后,在不同周期36 d、70 d、100 d、175 d的附着力相对于初始附着力(10.45 MPa),下降率分别为4.3%、10.0%、13.2%、18.7%,尽管附着力有所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划痕处在不同周期36 d、70 d、100 d、175 d的腐蚀蔓延宽度分别为0.75 mm、1.25 mm、1.74 mm和2.38 mm,均小于富锌底漆涂料规定的≤3 mm。SEM观察结果显示,在涂层暴露的四个周期内,涂层表面产生明显变化,试验后期生成大量块状产物。EIS结果显示,涂层的阻抗数值在36d~100d的过程中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过程,从2.93×10^(10)Ω·cm^(2)到6.148×10^(9)Ω·cm^(2),而在(100~175)d时,感抗弧的半径大小有一个小幅度的增大,阻抗谱没有出现第二个时间常数,可以说明环氧富锌涂层配套体系在这类环境下仍能保持完整和均匀,这与涂层中锌粉的阴极保护作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富锌涂层配套体系在此类严酷的腐蚀环境中仍然具有优异的长期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酷腐蚀环境 碳钢 环氧富锌 循环加速试验 保护性能
下载PDF
铁水包脱磷工艺及自动化模型研究
17
作者 冯梦龙 陈序 +3 位作者 李相臣 姚同路 何赛 林路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28-32,42,共6页
针对某不锈钢厂铁水包脱磷工艺脱磷率低、物料消耗波动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开发了铁水包脱磷模型。模型直接读取PLC现场设备工艺参数,并通过二级平台读取计划、钢种标准及化验成分等信息,实现铁水脱磷工艺操作参数下达、生产设... 针对某不锈钢厂铁水包脱磷工艺脱磷率低、物料消耗波动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开发了铁水包脱磷模型。模型直接读取PLC现场设备工艺参数,并通过二级平台读取计划、钢种标准及化验成分等信息,实现铁水脱磷工艺操作参数下达、生产设备状态和工艺参数显示、生产数据存储和历史数据报表查询等功能。采用脱磷模型的炉次平均脱磷率为93.2%,脱磷模型P成分命中误差区间在±0.015%的离线验证,在线验证命中率分别为94.2%和90%,基本达到工艺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包脱磷 脱磷率 工艺控制 自动化模型
下载PDF
无取向硅钢中微细夹杂物控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海军 牛宇豪 +3 位作者 凌海涛 乔家龙 何飞 仇圣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1,共9页
随着家电行业变频技术的实施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和电机节能及高效化发展,市场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持续大幅上升,但同时对无取向硅钢低铁损、高磁感的磁性能要求愈加苛刻。研究表明,钢中小于1μm的微细夹杂物(如MnS、AlN、Al_(2... 随着家电行业变频技术的实施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和电机节能及高效化发展,市场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持续大幅上升,但同时对无取向硅钢低铁损、高磁感的磁性能要求愈加苛刻。研究表明,钢中小于1μm的微细夹杂物(如MnS、AlN、Al_(2)O_(3)、Cu_(2)S)对其磁性能的劣化最为严重,因此,如何控制无取向硅钢中微细夹杂物的类型、总量、尺寸分布等备受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研究者对影响磁性能的微细夹杂物尺寸分布界定,从控制机理上分析了钙、稀土变质夹杂物的根本原理,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微细夹杂物控制工艺技术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团队科研成果指出了当前无取向硅钢微细夹杂物控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稀土变质微细夹杂物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微细夹杂物 磁性能 变质
下载PDF
高硫塑料模具钢中硫稳定性控制基础研究
19
作者 乔家龙 郭飞虎 +3 位作者 时朋召 刘坚锋 杨帆 徐李军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基于高硫塑料模具钢典型缺陷检测和MnS析出行为研究,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工业试验探索了高硫塑料模具钢精炼过程硫稳定性控制手段。结果表明,MnS夹杂是裂纹产生的原因之一。MnS在1708 K开始析出,且优先发生位错形核。MnS发生晶界形核的最... 基于高硫塑料模具钢典型缺陷检测和MnS析出行为研究,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工业试验探索了高硫塑料模具钢精炼过程硫稳定性控制手段。结果表明,MnS夹杂是裂纹产生的原因之一。MnS在1708 K开始析出,且优先发生位错形核。MnS发生晶界形核的最快沉淀析出温度为1573 K,并在铸坯加热过程明显长大。综合高硫塑料模具钢精炼顶渣物化性质、硫容量和硫分配比的理论研究,确定最优精炼顶渣成分范围:1.55≤(w(CaO)/w(SiO_(2)))≤1.7、24%≤w(Al 2O 3)≤28%、1.4≤(w(CaO)/w(Al 2O 3))≤2.3、7%≤w(MgO)≤9%和2.5%≤∑w(FeO+MnO)≤4.0%。精炼顶渣成分与精炼工艺优化后,VD出站到中包钢中硫平均降低质量分数由108×10-6减少至30×10-6,平均Al s损由24.9×10-6减少至14.2×10-6,实现了模具钢中硫稳定性和VD至中包Al s损的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塑料模具钢 MNS 析出行为 顶渣 稳定性
下载PDF
取向硅钢不同常化冷却工艺影响规律研究
20
作者 石超 宋程 +1 位作者 项利 李建军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研究了空冷、40℃/s冷却速度以及水冷3种常化工艺下的取向硅钢在组织、织构以及析出相上的差异。随着常化冷却速率提高,常化板表面晶粒数量增多,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将会更多地促使钢中奥氏体相转变为亚稳定相;常化后,热轧板织构并没有... 研究了空冷、40℃/s冷却速度以及水冷3种常化工艺下的取向硅钢在组织、织构以及析出相上的差异。随着常化冷却速率提高,常化板表面晶粒数量增多,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将会更多地促使钢中奥氏体相转变为亚稳定相;常化后,热轧板织构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实验钢均沿板厚方向具有较强的α线织构、较弱的γ织构和较弱的高斯织构。此外,常化板中析出相的尺寸及体积分数会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常化 织构 析出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