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铸轴承钢压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宗男夫 张慧 +1 位作者 刘洋 王明林 《轴承》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4,共7页
轴承钢铸坯内部易产生中心疏松、缩孔和中心偏析等缺陷,对轧制及成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连铸压下技术是改善铸坯内部缺陷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压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凸形辊压下技术、单辊重压... 轴承钢铸坯内部易产生中心疏松、缩孔和中心偏析等缺陷,对轧制及成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连铸压下技术是改善铸坯内部缺陷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压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凸形辊压下技术、单辊重压下技术和两段式重压下技术,提出大方坯轴承钢末端重压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连铸压下技术 均质化 中心缺陷 重压下技术
下载PDF
八流T形连铸中间包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远清 王学兵 +1 位作者 仇圣桃 彭世恒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的流体平均停留时间、流动模式和各流流动一致性,进而对控流装置进行优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3#控流方案能较好地改善中间包内的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控流装置 物理模拟 RTD曲线 流动一致性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动传热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慧 赵连刚 +2 位作者 陶红标 刘爱强 李烈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8,共5页
基于珠钢CSP薄板坯连铸机设备工艺条件和所采用扁平浸入式水口结构,结合铜板测温导出的热流密度分布进行了漏斗形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自由液面以及传热凝固等冶金现象的综合描述和数值分析。结晶器熔池中以两个上旋涡为主的钢水循环流动... 基于珠钢CSP薄板坯连铸机设备工艺条件和所采用扁平浸入式水口结构,结合铜板测温导出的热流密度分布进行了漏斗形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自由液面以及传热凝固等冶金现象的综合描述和数值分析。结晶器熔池中以两个上旋涡为主的钢水循环流动局限在漏斗形结晶器内,上旋涡流股冲击和离开熔池液面分别对液面起伏波动有所贡献,弯月面下距窄边100 mm范围内有二次涡形成。除水口下方两侧存在两个具有明显过热的高温区外,熔池中绝大部分钢水的温度在液相线附近保持恒定,铸坯表面温度分布和坯壳发育过程均反映出水口高温射流的影响,铸坯表面最高温区位于熔池液面下方靠近结晶器窄边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 流体流动 传热凝固
下载PDF
高速连铸直轧工艺的恒温出坯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学兵 张兴中 +1 位作者 仇圣桃 韩建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1,共4页
恒温出坯是实现长型材高速连铸直轧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成功地实现恒温连铸坯,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从结晶器弯月面到切割点位置整个过程中铸坯拉速、冷却强度以及铸坯角部圆角半径等因素对铸坯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 恒温出坯是实现长型材高速连铸直轧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成功地实现恒温连铸坯,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从结晶器弯月面到切割点位置整个过程中铸坯拉速、冷却强度以及铸坯角部圆角半径等因素对铸坯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为满足直轧过程对铸坯温度分布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拉速应控制在2.6 m/min以上。当拉速控制在2.2 m/min时,二冷水流量不宜超过60 L/min。当铸坯角部圆角半径尺寸为铸坯断面尺寸的15%~25%时,铸坯角部温度温降速率将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温度场 直轧 免加热
原文传递
直轧过程中铸坯感应补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学兵 张兴中 +1 位作者 仇圣桃 韩建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107,共3页
在直轧过程中,完整的铸坯温度监测体系是保证连铸直轧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感应补热的方法对连铸小方坯进行补热,建立了线材连铸小方坯热电耦合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电感应加热参数条件下铸坯温度场的分布,分析了不同电流参数对加热效果... 在直轧过程中,完整的铸坯温度监测体系是保证连铸直轧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感应补热的方法对连铸小方坯进行补热,建立了线材连铸小方坯热电耦合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电感应加热参数条件下铸坯温度场的分布,分析了不同电流参数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铸坯心部温度增加量很小,而铸坯表面温度升高量与频率增加量基本成正比;当感应电流增大时,越靠近铸坯表面位置,温度的增加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轧 感应加热 数值模拟 热电耦合
原文传递
薄板坯连铸无取向电工钢用保护渣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宏 席常锁 +2 位作者 朱果灵 黄梅 张求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针对薄板坯连铸无取向电工钢钢种及相应的结晶器保护渣特点,分析了保护渣理化性能与无取向电工钢增碳及浇注过程中结晶器热流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渣中配碳量(ω(C)〈2%),并控制液渣层厚度保持在5~10mm等方法,可有效防... 针对薄板坯连铸无取向电工钢钢种及相应的结晶器保护渣特点,分析了保护渣理化性能与无取向电工钢增碳及浇注过程中结晶器热流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渣中配碳量(ω(C)〈2%),并控制液渣层厚度保持在5~10mm等方法,可有效防止保护渣引起的增碳;通过调整保护渣理化性能即降低保护渣的碱度和熔化温度的方法,可以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浇注过程中的结晶器热流,获得能够实现浇注过程中热流稳定、不引起增碳、板卷质量良好的无取向电工钢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 无取向电工钢 结晶器保护渣
下载PDF
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建军 邵雁 +2 位作者 熊劲 刘子豪 汪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1,共7页
随着电力行业煤电超低排放的推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已从电力行业向非电行业转变。钢铁行业已成为目前的减排重点,而作为其耗能和排污大户的烧结工序,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了烧结烟气的排放特点与烧结余热的利用现状,综... 随着电力行业煤电超低排放的推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已从电力行业向非电行业转变。钢铁行业已成为目前的减排重点,而作为其耗能和排污大户的烧结工序,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了烧结烟气的排放特点与烧结余热的利用现状,综述了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和机械密封与水密封技术、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利用技术等烧结矿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期为烧结工序的节能减排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节能减排 厚料层烧结 烟气循环 竖罐式冷却 余热
原文传递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的热态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项利 岳尔斌 仇圣桃 《物理测试》 CAS 2007年第2期5-9,共5页
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的热态模拟要点,为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的工艺优化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合理的模拟方法。该方法与现场生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精确控制钢水成分、轧制方案选择多样化等优点。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工艺流程 热态模拟
下载PDF
减少薄板坯连铸坯纵裂纹的实践研究
9
作者 杨晓江 何先勇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针对唐钢薄板连铸坯表面纵裂问题,深入分析了薄板坯漏斗结晶器条件下,铸坯表面纵裂形成的机理。结合中低碳钢的实际生产,对结晶器、结晶器保护渣以及浸入式水口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期为铸坯纵裂的控制提供了生产指导依据。
关键词 薄板坯 纵裂纹 减少 实践
下载PDF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流程中织构控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绍阳 干勇 +3 位作者 仇圣桃 项利 田玉石 石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9-207,共9页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之下,水电、风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上述发电机组应用最普遍的铁芯材料。因此,开发低铁损和高磁感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织构是影响高牌号无取...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之下,水电、风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上述发电机组应用最普遍的铁芯材料。因此,开发低铁损和高磁感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织构是影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感和铁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然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工艺流程长,影响织构控制的工艺因素众多。为了满足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低铁损时实现高磁感,在产品加工时应尽量避免对磁性能不利的{111}织构的形成,促进对其有利的{100}和{110}织构形成。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工艺流程,对比了国内外钢铁企业产品的磁性能(P_(15/50)和B_(50))。其次,阐述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炼钢、热轧、常化、冷轧和成品退火过程中促进有利织构形成的影响因素。最后,归纳出能促进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有利织构形成的生产工艺,并对织构控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生产工艺 织构控制 磁感
下载PDF
连铸坯质量判定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从俊强 仇圣桃 +3 位作者 徐学华 米进周 彭世恒 张兴中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9-2334,共6页
铸坯缺陷实时分析判定是铸坯热送热装的基础之一,当前已经产生多种判定方法对铸坯缺陷进行判定,包括人工判定方法、物理判定方法、人工智能判定方法等。本文主要是对这些铸坯缺陷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介绍,并对使用这些判定方法开发的系统... 铸坯缺陷实时分析判定是铸坯热送热装的基础之一,当前已经产生多种判定方法对铸坯缺陷进行判定,包括人工判定方法、物理判定方法、人工智能判定方法等。本文主要是对这些铸坯缺陷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介绍,并对使用这些判定方法开发的系统进行总结,介绍了其在现场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判定系统仍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开发的铸坯质量判定系统在现场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其为铸坯缺陷实时分析判定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 质量判定 智能化 工业4.0
原文传递
特殊钢连铸大方坯内部质量问题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俊儒 张慧 +1 位作者 王明林 俞占扬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8期874-878,共5页
综述了几种典型特殊钢(轴承钢、弹簧钢等)大方坯的连铸技术,举例说明了低过热度浇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的应用,对铸坯的内部质量的改善,以及铸坯内部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与碳化物不均匀性的成因及改善措施,说明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 综述了几种典型特殊钢(轴承钢、弹簧钢等)大方坯的连铸技术,举例说明了低过热度浇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的应用,对铸坯的内部质量的改善,以及铸坯内部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与碳化物不均匀性的成因及改善措施,说明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对于改善铸坯内部的偏析情况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坯 偏析 碳化物 轻压下
原文传递
超低碳钢连铸过程中间包覆盖剂结壳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海涛 吴锦圆 +2 位作者 王海军 常立忠 仇圣桃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1,共6页
通过工业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超低碳钢连铸过程中间包覆盖剂成分变化、物相组成以及发生结壳机理。结果表明,RH精炼出站时,钢包顶渣氧化性较高且渣中w(CaO)/w(Al_(2)O_(3))偏低,顶渣成分需要进行改质处理;浇铸过程中由于大包下渣、... 通过工业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超低碳钢连铸过程中间包覆盖剂成分变化、物相组成以及发生结壳机理。结果表明,RH精炼出站时,钢包顶渣氧化性较高且渣中w(CaO)/w(Al_(2)O_(3))偏低,顶渣成分需要进行改质处理;浇铸过程中由于大包下渣、引流砂的混入以及覆盖剂间相互混合,使得连铸过程中覆盖剂成分发生明显变化;高温下液相中镁铝尖晶石优先生成,促进了钙铝黄长石相和CaO・TiO_(2)相的形核和长大,进而引起中间包覆盖剂发生结壳。为此,需要严格控制浇铸末期大包下渣,将原始覆盖剂中SiO_(2)、MgO质量分数分别调整为(10±2.5)%、5.0%〜7.5%,以抑制钙铝黄长石和镁铝尖晶石相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中间包覆盖剂 结壳机理 工业试验 热力学计算
下载PDF
换包过程中连铸中间包内多相流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钟巍 徐蕊 +1 位作者 王海军 仇圣桃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0,共8页
为提高换包过程中钢水的洁净度,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了连铸中间包内钢水-渣相-气相多相流动行为,并进一步研究了液位上涨时间对换包过程中间包内多相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位上涨时间为97 s时,中间包内持续发生着二次氧... 为提高换包过程中钢水的洁净度,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了连铸中间包内钢水-渣相-气相多相流动行为,并进一步研究了液位上涨时间对换包过程中间包内多相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位上涨时间为97 s时,中间包内持续发生着二次氧化现象,换包初始时刻大量的气相被吸入冲击区内且冲击区上表面处钢水裸露面积分数迅速增大,5 s后气相的吸入量和钢水裸露面积分数保持稳定;钢水发生裸露的原因为换包初始时刻大包水口附近渣相受到钢水的直接冲击,此后表层渣相受到水平方向流动钢水的剪切作用,其厚度变薄;延长换包过程中液位上涨时间,不仅降低了钢水对大包水口附近渣相的冲击动能,也降低了渣-钢界面处钢水对表层渣相的剪切作用,进而显著降低了中间包冲击区内气相的吸入量和钢水的裸露。为了提高换包过程中钢水的洁净度,建议中间包内液位上涨时间保持在184 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换包过程 二次氧化 液位上涨时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轴承钢棒材液析及中心缩孔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大鹏 颜慧成 +3 位作者 张川 张进京 王伟 程少鹏 《河北企业》 2015年第10期138-139,共2页
轴承钢中的碳含量较高,在钢液凝固过程中易形成较为严重的宏观碳偏析,并且由于凝固时固液两相区较长使得连铸坯容易形成缩孔,在后期的加热、轧制过程中使棒材消除中心缩孔和达到碳化物均匀化,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中心缩孔 碳化物液析 显微孔隙 碳偏析 匀化 拉速 凝固过程 两相区 铸坯内部质量 加热温度
下载PDF
取向硅钢不同常化冷却工艺影响规律研究
16
作者 石超 宋程 +1 位作者 项利 李建军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研究了空冷、40℃/s冷却速度以及水冷3种常化工艺下的取向硅钢在组织、织构以及析出相上的差异。随着常化冷却速率提高,常化板表面晶粒数量增多,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将会更多地促使钢中奥氏体相转变为亚稳定相;常化后,热轧板织构并没有... 研究了空冷、40℃/s冷却速度以及水冷3种常化工艺下的取向硅钢在组织、织构以及析出相上的差异。随着常化冷却速率提高,常化板表面晶粒数量增多,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将会更多地促使钢中奥氏体相转变为亚稳定相;常化后,热轧板织构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实验钢均沿板厚方向具有较强的α线织构、较弱的γ织构和较弱的高斯织构。此外,常化板中析出相的尺寸及体积分数会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常化 织构 析出相
下载PDF
Q355NE钢特厚板坯凝固过程模拟研究
17
作者 甄新刚 于科哉 +1 位作者 张攀 徐李军 《宽厚板》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以(475×2000)mm断面的Q355NE钢特厚板坯为研究对象,通过射钉法和红外测温方法测量凝壳厚度及表面温度,将其作为凝固模型计算结果的验证。使用ProCAST软件进行凝固传热过程模拟,分析了不同拉速、过热度、比水量对铸坯温度场和凝固... 以(475×2000)mm断面的Q355NE钢特厚板坯为研究对象,通过射钉法和红外测温方法测量凝壳厚度及表面温度,将其作为凝固模型计算结果的验证。使用ProCAST软件进行凝固传热过程模拟,分析了不同拉速、过热度、比水量对铸坯温度场和凝固终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过热度和比水量的影响相比,拉速对其凝固终点、温度场影响较大,拉速每提高0.05 m/min,凝固终点平均后移4.54 m,铸坯完全凝固后的铸坯心部温度升高81℃左右;而比水量每降低10%,铸坯凝固终点后移0.33 m左右;过热度每升高5℃,铸坯凝固终点后移0.38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55NE钢特厚板坯 数值模拟 凝固终点 温度场
下载PDF
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那贤昭 张兴中 +1 位作者 仇圣桃 干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对连铸软接触技术中若干电磁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电磁波在铜、钢水和充满钢水的铜结晶器内的衰减的分析.以及对电磁体积力的数学推导.确认了电磁力的大小取决于磁感应强度沿径向衰减的快慢,即BZ对r的... 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对连铸软接触技术中若干电磁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电磁波在铜、钢水和充满钢水的铜结晶器内的衰减的分析.以及对电磁体积力的数学推导.确认了电磁力的大小取决于磁感应强度沿径向衰减的快慢,即BZ对r的导数 当频率增加时、铸坯表面的电磁力增加.并向铸坯中心迅速衰减 电磁压力沿径向的分布决定弯月面的形状.一定结构的结晶器应选一个最佳频率,才能得到最大的电磁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接触电磁连铸 结晶器 弯月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特殊钢大方坯碳偏析遗传性及其轧材组织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伟阳 曹志刚 +2 位作者 颜慧成 唐广波 仇圣桃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91,共5页
通过跟踪特钢20CrMnTi和42CrMo的生产,分别对同一炉次铸坯和轧材取样,分析其低倍组织和碳偏析。结果表明:铸坯中的碳偏析会遗传到轧材,轧材出现锭型偏析,轧材低倍组织与铸坯凝固结构相关。针对轧材的锭型偏析区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 通过跟踪特钢20CrMnTi和42CrMo的生产,分别对同一炉次铸坯和轧材取样,分析其低倍组织和碳偏析。结果表明:铸坯中的碳偏析会遗传到轧材,轧材出现锭型偏析,轧材低倍组织与铸坯凝固结构相关。针对轧材的锭型偏析区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发现锭型内外区域的显微组织不同,并且20CrMnTi的轧材存在带状组织,这对组织性能的均匀性不利,影响成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钢 碳偏析 遗传性 大方坯 轧材
下载PDF
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潘振东 项利 +2 位作者 张晨 仇圣桃 王忠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4,共8页
针对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住金和JFE公司公开的相关专利等资料,总结了国内外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电工钢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指出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位错强化都有可能被用来提高无取向电工... 针对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住金和JFE公司公开的相关专利等资料,总结了国内外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电工钢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指出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位错强化都有可能被用来提高无取向电工钢的强度,并阐述了四种强化方式的优缺点;指出在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的研发过程中,需根据其具体用途确定目标性能,再采用合适的强化手段,最终实现力学性能、磁性能和生产性能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无取向电工钢 强化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