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广西罗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陶玉华
白丽蓉
-
机构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48-53,共6页
-
基金
广西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主要人工林碳储量的研究(200809MS129)
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茅尾海红树林主要群落碳储量的分配(2018TS01)
钦州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广西茅尾海和珍珠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对比研究(2017KYQD203)
-
文摘
通过样地调查和实验室材料分析,广西罗城杉木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196.07t.hm-2)>成熟林(156.28t.hm-2)>中龄林(150.09t.hm-2)>近熟林(147.68t.hm-2)。乔木碳储量占其总碳储量的33.33%-44.6%,表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长,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植被碳储量在1. 19-3. 14t. hm-2范围,枯落物为3. 49-16.04t.hm-2。土壤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62. 52t.hm-2,土壤碳储量最大(91.1t.hm-2),占总碳储量的56.1%,其次为乔木层,占总碳储量的38.2%,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层只占1.27%和4.49%,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以及其土壤和乔木碳库均表现为依林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
关键词
杉木
碳储量
林龄
-
Keywords
China fir
carbon storage
plantation age
-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企沙半岛邻近海域春季水质营养状况分析
- 2
-
-
作者
杨斌
罗万次
叶朝
-
机构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富营养化海湾沉积物中磷循环特征及其调控机制(4170608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茅尾海沉积物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硫和铁的耦合机制研究(2017GXNSFBA198135)
+1 种基金
广西教育厅中青年能力提升项目: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KY2016YB494)
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钦州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可利用研究(20164403)
-
文摘
根据2013年4月对企沙半岛邻近海域调查结果,分析了该区域春季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IN、DIP和DSi浓度范围分别为0.077~0.760 mg/L、0.002~0.130 mg/L和0.267~0.928 mg/L,企沙半岛邻近的东部和西部海域DIN、DIP和DSi均高于南部海域,且东部海域均呈现西南方向递减,西部海域均呈现东南方向递减。从营养盐结构分析,对照■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春季企沙半岛邻近海域,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通过有机污染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分析,整个调查海区水质已开始受到污染并处于贫营养水平状态,但局部区域已出现中度和严重污染状况,营养状态呈现中营养和富营养水平。
-
关键词
营养盐
分布特征
磷限制
营养状况
企沙半岛
-
Keywords
nutri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P-limited
nutriture
Qisha Peninsula
-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三娘湾渔获组成月变化及分类学多样性
- 3
-
-
作者
牛泽瑶
许尤厚
王鹏良
廖永岩
吴海萍
黄鹄
-
机构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7,共7页
-
基金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基于吊绳机械化收放作业的钦州大蚝离岸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AA17204095-10)
钦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茅尾海近江牡蛎对铜离子的源迁移汇过程及生理生化响应(2014PY-GJ08)
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自主项目:广西廉州湾海域潮间带大型藻类资源现状调查
-
文摘
根据2016-2017年间在三娘湾海域取得的渔获资源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渔获群落组成的月变化及多样性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渔获物有65种,以硬骨鱼纲为主,有62种,此外,聚类分析发现,鱼群结构组成有明显的月变化,但同一季节内的月份间的物种群落结构却又有较高的相似性,可能与同一季度内水温等因素变化不明显有关;各调查月份渔获的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都远小于理论平均值,在95%置信区间(P<0. 05)外,鱼类间的分类学距离近,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理论平均值为351,高于其它海域,显现出三娘湾海域鱼类组成的均匀度差,两个指数都表明该海域环境受人为活动干扰较严重。
-
关键词
三娘湾
渔获资源
群落组成月变化
分类学多样性
-
Keywords
sanniang bay
fishing resources
monthly variation of community composition
taxonomic diversity
-
分类号
F307.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钦州湾水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0
- 4
-
-
作者
杨斌
方怀义
许丽莉
钟秋平
黎树式
-
机构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7-883,共7页
-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207)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YB316)
+1 种基金
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自主项目(2016ZYB10)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494)
-
文摘
于2015年4月和9月在钦州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环境调查,获取了表层海水温度、盐度、pH、DO、COD、Chl a、石油烃、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海湾水质状况,并探讨影响该海区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8项调查指标中筛选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原始变量信息73.68%的结果。主成分综合得分分析表明,钦州湾2015年4月水质污染比9月严重,空间分布上由内湾向外湾水质污染呈递减趋势,茅尾海水质污染严重。河流输入、鱼虾贝类养殖、浮游植物消长及水动力过程是影响钦州湾水质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影响钦州湾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氮营养盐、盐度、pH、Cd和Zn。陆源输入和养殖活动是主要污染源,应加强钦江、茅岭江的水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内湾养殖规模,进而改善钦州湾水质状况。
-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水质评价
营养盐
重金属
钦州湾
-
Keywor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nutrients
heavy metal
Qinzhou bay
-
分类号
P734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