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通过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促进鲜食大豆高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景云 柳开楼 +5 位作者 王志美 王发洪 何小林 朱莉英 徐小林 黄庆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6,共7页
为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与鲜食大豆产量的量化关系,本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典型红壤坡耕地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OF)等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的鲜食大豆产量性质、土壤团聚体组分及... 为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与鲜食大豆产量的量化关系,本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典型红壤坡耕地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OF)等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的鲜食大豆产量性质、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平均重量直径。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COF处理的荚果数显著增加,2022年分别比CK和CF处理增加了55.1%和36.5%,2023年的增幅分别为53.98%和40.54%。COF处理的鲜食大豆带荚和不带荚籽粒鲜重也分别比CF处理提高了41.70%~40.65%和40.03%~41.78%。在所有处理中,COF处理的团聚体组分中>2.00 mm和0.25~2.00 mm的比例显著较高,而<0.053 mm的比例则显著较低。与CF相比,2022和2023年COF处理下>2 mm的比例分别增加了101.95%和53.06%,但0.25~2 mm、0.053~0.25 mm和<0.053 mm的比例则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计算发现,2022和2023年COF处理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也比CF处理增加了25.95%和18.80%。结合线性拟合方程表明,当>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增加1%,2022和2023年的带荚鲜重分别提高0.16和0.19 t·hm^(-2),不带荚鲜重分别提高0.54和0.67 t·hm^(-2);同时,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增加0.1 mm,带荚和不带荚的鲜重分别提高1.79~1.99 t·hm^(-2)和0.83~0.91 t·hm^(-2)。因此,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升红壤坡耕地鲜食大豆产量的主要措施,且通过改善团聚体结构可以显著促进鲜食大豆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红壤 团聚体 有机肥
原文传递
土壤团聚体组分中碳钾分配对芋头-水稻轮作年限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惠洁 朱莉英 +3 位作者 杨延安 胡丹丹 胡惠文 柳开楼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4期404-411,共8页
赣东北地区的芋头-水稻轮作发展迅速,但较高的有机肥投入和持续的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碳钾的影响程度还不明确,因此,亟需开展芋头-水稻轮作不同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碳钾分配机制方面研究,为芋头-水稻轮作模式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 赣东北地区的芋头-水稻轮作发展迅速,但较高的有机肥投入和持续的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碳钾的影响程度还不明确,因此,亟需开展芋头-水稻轮作不同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碳钾分配机制方面研究,为芋头-水稻轮作模式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0年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湖坊镇进行,分别选取芋头-水稻轮作1年、3年、5年、10年的田块,以只种植一季水稻的田块(CK)为对照,测定其土壤肥力、土壤中各团聚体组分及各组分团聚体中有机碳、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并进一步分析团聚体组分中有机碳与速效钾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芋头-水稻轮作可以改善土壤酸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且土壤肥力随轮作年限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不同轮作年限能改变土壤中各团聚体组分的比例,随着轮作年限的延长,>2 mm大团聚体比例不断增加,在轮作5年时显著高于CK处理。>2 mm,0.25~2 mm,0.053~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浓度随轮作年限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轮作10年时达到最大,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8.6%、40.9%、29.9%。与CK处理相比,>2 mm团聚体中全钾含量在轮作5年时显著增加,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13.6%,随着轮作年限的延长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速效钾含量在轮作3年时显著增加,至轮作10年时,较CK增加了2.24倍。相关分析表明,>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线性方程的斜率发现,当>2 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浓度增加0.10 g·kg^(-1),速效钾含量提高3.30 mg·kg^(-1)。因此,芋头-水稻轮作可以提升我国赣东北地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及有机碳的含量,进而促进土壤钾素的积累,满足作物对钾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速效钾 芋头-水稻轮作 轮作年限
下载PDF
菇稻不同轮作年限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艳 朱莉英 +8 位作者 王发洪 宋惠洁 王晶 李娜 武栋 胡秋萍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96,共6页
为明确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年限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南方丘陵区选取种植一季水稻(CK)、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年限为2年(R2)、5年(R5)及10年(R10)的田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产量、土壤pH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为明确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年限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南方丘陵区选取种植一季水稻(CK)、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年限为2年(R2)、5年(R5)及10年(R10)的田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产量、土壤pH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组分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R5及R10处理使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9.0%与12.3%(P<0.05),而R2处理则无显著影响。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可缓解土壤酸化(pH比CK提高0.26~0.43个单位),同时,R2、R5和R10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比CK增加42.25%~137.67%、22.46%~95.13%和63.38%~79.70%;与CK相比,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0.25 mm)比例和平均重量直径(MWD),且随轮作年限延长而增加,其中R2、R5和R10处理的大团聚体(>0.25 mm)比例分别比CK增加5.45%~23.2%,MWD增加24.28%~86.5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MW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增加水稻产量,因此,该模式可以为南方丘陵区稻田的种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水稻轮作 轮作年限 水稻产量 土壤肥力 团聚体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