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韩玲样 孟葆莉 张会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50-4752,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确定监测对象,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根据病历记载、现场切口查看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625例,SSI发生率...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确定监测对象,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根据病历记载、现场切口查看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625例,SSI发生率为4.48%,以阑尾切除术感染率最高,为12.82%;术中出血量≥1500ml者感染率为20.00%,高于出血量<1500ml者感染率的4.23%(χ2=5.72,P=0.017);开放性切口者感染率23.08%,高于闭合性切口者感染率的4.08%(χ2=10.37,P=0.001);手术前患者具有全身感染者感染率18.42%,高于未合并感染者感染率的3.58%(χ2=18.38,P<0.001);Ⅰ类切口感染率2.06%、Ⅱ类切口感染率3.29%、Ⅲ类切口感染率13.04%、Ⅳ类切口感染率19.23%(χ2=20.70,P<0.001);手术危险指数0分感染率2.44%、1分感染率7.10%、2分感染率8.00%、3分感染率14.29%(χ2=9.75,P=0.021);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越临近手术开始时间,感染率越低;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2h者感染率高于使用时间<72h者,28.6%的SSI发生于拆线后,其中Ⅰ、Ⅱ类切口拆线后感染发生比例为35.29%,高于Ⅲ、Ⅳ类切口拆线后的感染发生比例18.18%。结论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术前有无感染性疾病、切口部位是否为开放性创伤、手术危险指数与SSI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目标性监测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