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最佳智能的尝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学政 萧鸿 魏广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 学生 最佳智能 培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小班授课的优缺点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德宇 秦书俭 魏占东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授课 医学生素质 医学基础课程 人体形态结构 全科医学专业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下载PDF
改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神经分束的应用解剖(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梅晰凡 王伟 +1 位作者 秦书俭 张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78-180,共3页
背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的神经分束应达到神经小束水平,分束越多越利于电刺激选择,利于准确地切断阈值低的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也越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后根中的感觉神经纤维。目的:根据限制性和高选择性脊神经... 背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的神经分束应达到神经小束水平,分束越多越利于电刺激选择,利于准确地切断阈值低的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也越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后根中的感觉神经纤维。目的:根据限制性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要求,对脊神经前后根进行显微解剖,确定神经小束的分束标准和数目,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术标准。设计:以成人尸体标本为观察对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和锦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对象:实验于1999-12在锦州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进行。以志愿捐献的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为观察对象,男11具,女4具,生前均签署志愿捐献书。方法:①在15具(30侧)成人脊柱标本上,对L1~S2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②取新鲜尸体的L5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将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3个部位切片,分别测定神经纤维总数、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的数目及其占神经纤维总数的百分率,比较3个部位Ia类神经纤维的分布规律和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脊神经根神经分束情况及神经小束的直径。②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计数100μm2神经纤维总数及Ia类神经纤维占神经纤维总数的百分率。结果:①脊髓圆锥部脊神经根是由根丝逐步汇合而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后根一般可分为10~18小束,前根一般分为6~11小束,其小束的直径是基本一样,数值较为恒定。②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计数100μm2总的神经纤维数为(3243±143)根,Ia类神经纤维为(1702±85)根,占总神经纤维数的52.5%。Ia类神经纤维在后根内呈均匀分布,没有集中分布区。结论:改良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的最大特点即脊神经前后根的分束标准应尽量细,这样有利于准确切断Ia类神经纤维,一般前根达到6~11小束,后根达到10~18小束,切断最大比例应不超过后根神经纤维总数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神经根 显微解剖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海绵窦的解剖学概念及相关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席焕久 张鹏飞 罗俊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海锦窦的解剖学概念及其相关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分别在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中灌注红、蓝乳胶铸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窦及其相邻结构。结果海绵窦蓝染乳胶形成粗细... 目的探讨海锦窦的解剖学概念及其相关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分别在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中灌注红、蓝乳胶铸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窦及其相邻结构。结果海绵窦蓝染乳胶形成粗细不等,反复分支的网状结构,与颈内动脉成毗邻关系并可分离。结论本研究所见支持海绵窦是静脉丛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解剖 概念
原文传递
表格归纳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学政 魏占东 +3 位作者 边冠鹤 萧鸿 杨强 张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4-286,共3页
提高听课质量和加强课后复习是学生掌握一项知识的两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但后者往往易被忽视,或因找不到恰当复习方法而影响学习效果.怎样进行复习方法颇多,主要因人,因内容而异.解剖学属形态学范畴.内容复杂,名词繁多,相似的内容多,... 提高听课质量和加强课后复习是学生掌握一项知识的两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但后者往往易被忽视,或因找不到恰当复习方法而影响学习效果.怎样进行复习方法颇多,主要因人,因内容而异.解剖学属形态学范畴.内容复杂,名词繁多,相似的内容多,记忆较难,而且又是基础医学的先行课.因此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寻找并教给学生切实可行、高效的复习方法十分重要.我们总结多年来从事解剖学实践认为,“表格归纳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 表格归纳法
下载PDF
左侧肋间后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6
作者 才玉光 魏占东 +1 位作者 周桂芬 姚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 :为左侧肋间后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对左侧肋间后动脉及心脏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和左缘支进行了观测。结果 :左侧第 8、9、10肋间后动脉到后降支 (房室交点下方 1cm处 )平均外径分别为 2... 目的 :为左侧肋间后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对左侧肋间后动脉及心脏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和左缘支进行了观测。结果 :左侧第 8、9、10肋间后动脉到后降支 (房室交点下方 1cm处 )平均外径分别为 2 .5、2 .6、2 .8mm ,与冠状动脉后降支此点处外径 ( 2 .5mm)较为接近 ;到左缘支起点处的平均外径为 2 .7、2 .8、2 .6mm ,与左缘支此点处外径 ( 2 .1mm)较为接近 ;到后降支中点处平均外径为 2 .1、2 .3、2 .6mm ,与后降支中点的外径 ( 1.9mm)较为接近。第 8、9、10肋间后动脉自起点的剥离有效长度可达 12cm ,其有效长度和外径足以适用于心脏后壁的血管搭桥。结论 :本文测量结果显示选择左侧肋间后动脉作为桥接血管 ,可能是解决心脏后壁冠状动脉旁路术的较理想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后动脉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搭桥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骨性面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宝东 王风林 李德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35-36,62-63,共4页
为适应耳科行乳突根治术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修补术等需要,本文用50例成人锯开的颞骨标本对骨性面神经管的鼓室段(水平段)、锥段、乳突段(垂直段)进行了观察:测量了其长度、管径、壁厚及其与颈静脉窝、前庭窗的距离:探讨了其与临床... 为适应耳科行乳突根治术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修补术等需要,本文用50例成人锯开的颞骨标本对骨性面神经管的鼓室段(水平段)、锥段、乳突段(垂直段)进行了观察:测量了其长度、管径、壁厚及其与颈静脉窝、前庭窗的距离:探讨了其与临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颈静脉窝 前庭窗
下载PDF
胫骨滋养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秦书俭 贾本智 +2 位作者 钱红 李俭 陈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71±0.14mm.髓腔内,滋养动脉分为升降二支髓动脉,后者向胫骨两端呈树状分支.在骨皮质内,髓动脉与骨膜动脉的分支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滋养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脊神经前后根的应用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梅晰凡 王伟 +1 位作者 秦书俭 郎东彪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小束的分束标准和数目 ,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术标准。方法 在 15例 (30侧 )成人脊柱标本上 ,对L1~S2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结果 脊髓圆锥部脊神经根是由根丝逐步汇... 目的 探讨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小束的分束标准和数目 ,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术标准。方法 在 15例 (30侧 )成人脊柱标本上 ,对L1~S2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结果 脊髓圆锥部脊神经根是由根丝逐步汇合而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后根一般可分为 10~ 18小束 ,前根一般分为 6~ 11小束 ,其小束的直径是基本一致 ,数值较为恒定。结论 在高选择性手术 ,脊神经前后根的分束标准应尽量细 ,这样有利于准确切断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 ,一般前根达到 6~ 11小束 ,后根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神经根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锦州市区汉族城市儿童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素伟 刘学元 +4 位作者 赵宝东 赵春玉 温有锋 李健 姜东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 了解和研究辽西地区锦州市区汉族城市儿童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 ,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 采用Heath -Carter体型法 ,以辽西地区锦州市区 75 6名 (男性 4 0 0名 ,女性 35 6名 ) 7~ 13岁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 ,男女各分 ... 目的 了解和研究辽西地区锦州市区汉族城市儿童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 ,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 采用Heath -Carter体型法 ,以辽西地区锦州市区 75 6名 (男性 4 0 0名 ,女性 35 6名 ) 7~ 13岁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 ,男女各分 7组 ,每组 4 3~ 86人 ,测量身高、体重等十项指标 ,经计算和统计学处理 ,进行体型分析。结果 锦州市区汉族男孩的平均体型值为 3 9- 3 6 - 3 3,属中间型 ,女孩平均体型值为 3 9- 2 9-3 8,属外胚层—内胚层均衡型。男孩的中因子值大于女孩 ,女孩的外因子值大于男孩 ,经t检验 ,7岁、 8岁和 12岁同龄男女孩体型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体形都发生变化 ,呈多变倾向。通过与四个少数民族城市儿童的比较 ,发现不同民族的体型有一定差异。结论 锦州市区汉族城市男孩女孩体脂发育较好 ,男孩骨骼肌肉发达 ,女孩身材修长 ,儿童的体型发育随年龄呈多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汉族 儿童
下载PDF
我院专科“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才玉光 魏占东 高书杰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0-71,共2页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综合型课程模式改革是在“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推荐的医学教学模式。我院自 1991年起在专科层次进行了此项改革 ,截止 1991年 ,已有 6届毕业生。我们认为在实施这项教学改革中我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也存在...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综合型课程模式改革是在“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推荐的医学教学模式。我院自 1991年起在专科层次进行了此项改革 ,截止 1991年 ,已有 6届毕业生。我们认为在实施这项教学改革中我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这一原因 ,本文主要就“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医学基础课部分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 医学基础课 教育改革
下载PDF
腕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宝东 赵春玉 李德荣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4-5,9,共3页
“腕管”是掌根部一个较大的骨—韧带隧道,是由腕前区的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构成。其内有拇长屈肌腱及腱鞘(腕桡侧囊)、指浅、指深屈肌腱及腱鞘(腕尺侧囊)和正中神经由此通向手掌。“腕管综合征”足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挤压引... “腕管”是掌根部一个较大的骨—韧带隧道,是由腕前区的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构成。其内有拇长屈肌腱及腱鞘(腕桡侧囊)、指浅、指深屈肌腱及腱鞘(腕尺侧囊)和正中神经由此通向手掌。“腕管综合征”足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挤压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因此了解腕管的构成、内容物的位置毗邻关系,对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解释临床的症状和提出治疗方案具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 解剖学
全文增补中
肱骨滋养动脉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书俭 金丽慧 +2 位作者 王丹阳 鞠培新 陈玉秀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4-16,共3页
解剖成人上肢标本34例,观察、测量肱骨滋养动脉39支。结果表明,肱骨滋养动脉多起于肱动脉,占79.41%;起于肱深动脉者占8.82%;其它起于尺侧上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起始端外口径1.16毫米,入滋养孔处外口径0.67毫米。滋养动脉... 解剖成人上肢标本34例,观察、测量肱骨滋养动脉39支。结果表明,肱骨滋养动脉多起于肱动脉,占79.41%;起于肱深动脉者占8.82%;其它起于尺侧上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起始端外口径1.16毫米,入滋养孔处外口径0.67毫米。滋养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22.5毫米。另外发现,滋养动脉长度和入骨位置均与其起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滋养动脉 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间管内段(根管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4
作者 赵宝东 赵春玉 +1 位作者 董玉祥 李德荣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95-198,共4页
为适应神经科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本文用20例(40侧)成人项段脊柱标本,对颈椎间管内段(根管段)和行于该段的颈神经根的长度、各椎间孔及颈神经根的纵、横径,面积等进行观察和测量,计算其对应关系,探计其与颈椎病的关系,... 为适应神经科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本文用20例(40侧)成人项段脊柱标本,对颈椎间管内段(根管段)和行于该段的颈神经根的长度、各椎间孔及颈神经根的纵、横径,面积等进行观察和测量,计算其对应关系,探计其与颈椎病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了防治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神经根 椎间管 颈椎病 解剖学
下载PDF
国人无名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5
作者 曹天英 李文茹 +1 位作者 魏占东 张平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1-12,共2页
本文在国人成人男性尸体材料上测量了无名动脉上端、中点至环状软骨上缘的距离;无名动脉上端、中点至2、3气管环间的距离。对气管套管气囊的位置、气管套管末端的位置及无名动脉对应的气管环的位置进行了观察。对临床上气管切开的位置... 本文在国人成人男性尸体材料上测量了无名动脉上端、中点至环状软骨上缘的距离;无名动脉上端、中点至2、3气管环间的距离。对气管套管气囊的位置、气管套管末端的位置及无名动脉对应的气管环的位置进行了观察。对临床上气管切开的位置及选择气管套管的长度,有效的防止气管切开术后造成无名动脉被腐蚀破裂出血,甚而使病人死亡。所以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动脉 气管环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2
16
作者 单颖 潘兴瑜 +2 位作者 姜东 金艳书 赵良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玉竹多糖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讨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中药延缓衰老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5锦州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完... 目的:观察玉竹多糖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讨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中药延缓衰老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5锦州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完成。取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0.5g/kg,1g/kg,2g/kg的玉竹多糖治疗组,共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颈背部皮下注射50g/LD-半乳糖0.5mL,连续6周。同时治疗组腹腔分别注射0.5g/kg,1g/kg,2g/kg3种不同剂量的玉竹多糖给予治疗,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每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6周后,麻醉下将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常规分离血清,在4℃下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待测。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将小鼠称质量并剖取小鼠胸腺和脾脏,用电子天平称质量,以脏器湿质量(mg/g)表示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50只实验动物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151.39±41.74),(338.39±32.42)μU/L;(13.56±2.06),(5.36±0.47)μmol/L;F=3.239,P<0.05];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下降[(2.19±0.90),(3.86±0.63)mg/g;(4.16±1.42),(6.48±1.49)mg/g;]。②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玉竹多糖2g/kg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443.21±42.70)μU/L,(5.55±0.88)μmol/L;F=4.727,P<0.01或F=3.254,P<0.05]。3种不同剂量的玉竹多糖均能提高脾指数,但3个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玉竹多糖可能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对机体组织的损伤以延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多糖 D-半乳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抗衰老 抗氧化
下载PDF
知母皂苷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卓 金英 +3 位作者 姚素艳 郑德宇 郭晓丽 齐志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304,共10页
目的 研究知母皂苷(SAaB)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有关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h,加入Aβ25-35(20μmol·L^-1),分别在加入Aβ25-350.5,1,2和6h取... 目的 研究知母皂苷(SAaB)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有关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h,加入Aβ25-35(20μmol·L^-1),分别在加入Aβ25-350.5,1,2和6h取巨噬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蛋白表达改变,确定ERK1/2和p38MAPK蛋白表达达峰时间。然后,在加入Aβ25-35墙前10min,加入SAaB(10,30和100μmol·L^-1)或在加入Aβ25-35前30min,分别加入p38MAPK的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和ERK上游激酶MEK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分别在Aβ25-35作用0.5和2h后,取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实验。Aβ25-35墙作用48h后,取培养的巨噬细胞上清液测定肿瘤坏死因子.Ot(TNF.Ot)及一氧化氮(NO)生成量的改变,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为了观察SAaB对Aβ25-35激活巨噬细胞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在巨噬细胞培养液内加入SAaB(10,30和100μmol·L^-1)作用10min,然后加入Aβ25-35(20μmol·L^-1)作用48h后,将培养的上清液转移到体外培养8d的小脑颗粒细胞内作用72h,对照组将未被Aβ25-35刺激的巨噬细胞上清液加入到神经细胞内。应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改变。结果 Aβ25-35(20μmol·L^-1)可使巨噬细胞磷酸化ERK1/2和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增加,分别在加入β25-35后0.5h和2h作用达高峰。另外,Aβ25-35也可使巨噬细胞的TNF-α和NO产生增加以及iNOS表达增加,Aβ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TNF-α产生增加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因为MEK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可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TNF-α产生增加。将Aβ25-35刺激48h的巨噬细胞上清液加入到培养的小脑颗粒细胞内,可使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SAaB(30和100μmol·L^-1)能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磷酸化ERK1/2、磷酸化p38MAPK和iNOS表达增加,SAaB(10,30和100μmol·L^-1)也能对抗Aβ25-35引起的TNF-α和NO的生成增加及明显降低由Aβ25-35激活巨噬细胞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 SAaB对β25-35,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具有对抗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巨噬细胞的ERK1/2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巨噬细胞TNF-α和NO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类 知母 淀粉样Β蛋白 MAP激酶信号转导系统 p38 MAP激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玉竹多糖干预后衰老模型鼠抗氧化系统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5
18
作者 单颖 潘兴瑜 +2 位作者 姜东 金艳书 赵良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扶正固本,养阴润燥和滋补强壮功效的百合科黄精属植物药玉竹的提取物玉竹多糖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抗氧化系统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可能作用途径... 目的:观察具有扶正固本,养阴润燥和滋补强壮功效的百合科黄精属植物药玉竹的提取物玉竹多糖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抗氧化系统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5锦州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完成。①取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颈背部皮下注射50g/LD-半乳糖0.5mL,连续6周。同时低、中、高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0.5,1,2g/kg剂量的玉竹多糖(玉竹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药,药用根茎,由锦州医学院免疫教研室采摘,经中国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潘兴瑜教授乙醇回流脱脂、水提纯、浓缩、醇沉、除蛋白、离心、真空干燥等程序,得到玉竹多糖;玉竹产自锦州凌海市温滴楼乡岩井寺工区)溶液0.5mL,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②给药6周后,麻醉下将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常规分离血清,在4℃下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待测。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并将小鼠称质量并剖取小鼠胸腺和脾脏,用电子天平称质量,以脏器湿质量(mg/g)表示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脾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玉竹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③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昆明种小鼠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衰老模型组(P<0.01,0.05);中、低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衰老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低、中、高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P<0.05~0.01),以中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作用最明显(P<0.01);3个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之间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差异不明显。③衰老模型组小鼠脾T和B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高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和各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小鼠脾B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P<0.05)。④各组小鼠脾脏中CD4+细胞数差异不明显(P>0.05);正常对照组和各剂量玉竹多糖治疗组小鼠脾脏中CD8+细胞数明显多于衰老模型组(P<0.05~0.01),CD4+/CD8+比值则明显低于衰老模型组(P<0.01)。结论:①玉竹多糖可能通过提高衰老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衰老小鼠机体组织损伤程度,以延缓衰老。②玉竹多糖对亚急性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失衡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多糖类 衰老 丙二醛/血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液
下载PDF
辽西地区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东 单颖 +2 位作者 赵宝东 刘素伟 刘学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7747-7749,共3页
目的:应用Heath-Carter法分析辽西地区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于2002-09随机选择辽西地区20~82岁的汉族成人1002名(男490名,女512名)为测量对象。从20岁起,每5岁为一组,55岁以上为1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 目的:应用Heath-Carter法分析辽西地区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于2002-09随机选择辽西地区20~82岁的汉族成人1002名(男490名,女512名)为测量对象。从20岁起,每5岁为一组,55岁以上为1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按性别又分男、女两个小组,每小组测量人数不低于30名。由专人负责按Heath-Carter体型法进行指标测量和计算。10项测量指标分别是身高、体质量、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和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髂前上棘皮褶厚度、腓肠肌皮褶厚度,测试数据按年龄、性别在微机中建立数据库。依次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中因子、外因子、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身高体质量比、体型位置均数、两体型点间距离、体脂率和各类体型分布频数等。结果:1002名的各项指标均被测量,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城市男女在内因子值(代表脂肪发育程度)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中因子值(代表骨骼肌肉发育程度)方面和外因子值(代表身材相对瘦削程度)方面,城乡两组呈交替领先局面。提示汉族成人城市男女与农村男女相比,脂肪较发达,骨骼肌肉发育中等,身体线性度较差。②男性体型分布主要集中在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3.5%),均衡内胚层体型(13.9%),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9.1%),女性体型分布主要集中在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62.8%),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16.3%),均衡内胚层体型(13.7%)。体型频数分布提示汉族成年男女体型分布均较集中,以女性最为突出。③男女间体型相比,只有20~24岁和40~44岁年龄组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20~24岁为青春期的发育后期,男性得到充分的发育,而女性由于发育较早,发育已经停滞或缓慢。40~44岁女性更容易有脂肪沉积,而影响到其他有关体型的参数,出现男女差异。④辽西汉族城市成年人与农村成年人体型比较,内因子值城市成年男女均明显高于农村成年男女,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城乡较为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辽西地区城市成年男女骨骼、肌肉中等发达,体脂较多,身体线性度较差;农村成年男女,骨骼、肌肉较发达,体脂少于城市成人,身体线性度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人体测量术 汉族 成年人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学政 萧鸿 +1 位作者 王中彬 李瑞祥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其特征。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PAS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法标记和透镜观察进行研究。结果在糖尿病...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其特征。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PAS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法标记和透镜观察进行研究。结果在糖尿病3月和6月组,可见周细胞和内皮细胞鬼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聚集靠边并随病程进展而加重;被TUNEL法标记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表现为环形核、新月形核等。结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的性质为细胞凋亡,内皮细胞亦存在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皮细胞/周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