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脂异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宇光 石雪颖 于晓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478-480,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协同作用 血脂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脂蛋白脂肪酶 中间密度脂蛋白 独立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钢 陶贵周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 内皮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旭东 张玉东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不同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心衰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与预后的判断等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不同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心衰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与预后的判断等都有较大的研究进展。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阻断或削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策略之一,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基石和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终端脑钠肽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奇峰 王笑宇 江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终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心力衰竭患者84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心功能组患者左心...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终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心力衰竭患者84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心功能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所得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LVEF、E/A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类型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NT-proBNP浓度。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P<0.01)。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类型左心室功能障碍各组间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浓度与INEF、E/A存在显著负相关(r=-0.773,P<0.01;r=-0.659,P<0.01)。结论:NT-proBNP可以客观准确评价心功能,可作为一项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障碍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静 李树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951-953,共3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凋亡 诱发 I/R损伤 INJURY 临床价值 功能障碍 细胞死亡 研究发现 病理学家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颜秉菊 蔡久英 《医学综述》 2006年第14期854-856,共3页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并与年龄、性别、肥胖、体质量指数等显著相关。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冠心病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强化降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松男 张玉东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88-490,共3页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AD)发生发展和导致的心血管事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也降低总死亡率。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强化降脂
下载PDF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Ⅳ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梅 李树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24只16周龄的SHR随机分为3组:2组分别予以丹参和卡托普利治疗1个月,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未用药作为空白对照组。同时,以8只同龄WKY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WKY大鼠比较,SHR的... 目的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24只16周龄的SHR随机分为3组:2组分别予以丹参和卡托普利治疗1个月,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未用药作为空白对照组。同时,以8只同龄WKY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WKY大鼠比较,SHR的血压显著升高(P<0.05);BUN、Scr升高(P<0.05),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o-Ⅳ)明显升高(P<0.05)。丹参和卡托普利治疗1个月后,与SHR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GF-β1、Co-Ⅳ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明显降低SHR血中TGF-β1、Co-Ⅳ含量,对SHR肾损害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Ⅳ型胶原 丹参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构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文奇 毛淑丹 陶贵周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821-1823,共3页
关键词 心室复建 心肌梗塞/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近况
10
作者 毛淑丹 张英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损伤标志物 介入治疗后 冠心病 冠脉搭桥术 心血管事件 临床意义 死亡率 发生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后早期ST段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杨文奇 毛淑丹 陶贵周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后心电图早期ST段回落幅度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首次患AMI并接受直接PTCA的患者32例。比较PTCA术前和术后1h ST段抬高的高度,按ST段下移〉50%及S...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后心电图早期ST段回落幅度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首次患AMI并接受直接PTCA的患者32例。比较PTCA术前和术后1h ST段抬高的高度,按ST段下移〉50%及ST段下移〈50%,分别分为A组(21例)和B组(11例)。所有患者于术后4周进行临床评估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A组心功能Ⅲ~Ⅳ级2例,B组心功能Ⅲ-Ⅳ级5例(P〈0.05)。4周后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全心室壁运动指数(GWMSI)均显著优于B组(P〈0.05);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SI)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的直接PTCA后ST段的早期回落是反映心肌组织再灌注的简便可靠的指标,ST段回落〉50%者的心脏功能、室壁运动及左心室重构情况明显优于ST段回落〈50%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ST段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损伤
12
作者 毛淑丹 张英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49-451,共3页
介入治疗可能引起心肌损伤,表现为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升高。造成心肌的损伤的原因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后斑块的挤压移位可引起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的闭塞,侧支血管分布区域的心肌细... 介入治疗可能引起心肌损伤,表现为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升高。造成心肌的损伤的原因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后斑块的挤压移位可引起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的闭塞,侧支血管分布区域的心肌细胞发生坏死;术后局部心肌微循环灌注仍存在不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升高与球囊扩张时间、球囊压力及扩张次数呈正相关;介入治疗前基础病变越重、越复杂、合并症越多,术后越容易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术前、术后常规检测特异性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前瞻性观察,为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再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损伤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途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秦珍珍 于晓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乙酰半...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50mg/(kg·d),150mg/(kg·d) 组各6只。①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②模型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即在普通饲料中加入1g胆固醇和8g猪油。③N-乙酰半胱氨酸50mg/(kg·d)组:每只兔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50mg/(kg·d),混合于与模型组同条件的高脂饲料中喂饲。④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d)组:每兔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d),其余同③。造模及预防性用药共10周,实验共11周。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兔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2.2。实验结束后,麻醉处死动物,解剖后取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定量分析病变程度。 结果:纳入24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兔的血清血脂水平及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比较:喂饲高脂饲料后,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50mg/(kg·d),150mg/(kg·d)组兔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两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d)组兔的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50mg/(kg·d)组(P<0.01),而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d)组兔的内皮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50mg/(kg·d)组(P<0.01)。②各组兔主动脉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比较:模型组主动脉内膜表面不光滑,动脉管壁弹性下降,染色后橘红色斑块明显向管腔凸出,N-乙酰半胱氨酸50mg/(kg·d)组兔的主动脉管壁弹性较好,斑块凸出不明显。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d)组主动脉内膜仅有少量脂质斑点形成,大部分内膜光滑,弹性好。 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其可能作用途径为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降低血清内皮素水平,增加一氧化氮生成,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但此作用与血脂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乙酰半胱氨酸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芳 陶贵周 《医学综述》 2007年第5期370-372,共3页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已经广泛开展,包括静脉溶栓和经皮腔内冠脉介入(PCI)两种方法,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前者,并且易化PCI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最佳再灌注治疗策略。目前,由于研究发现再灌注治疗时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存在,导...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已经广泛开展,包括静脉溶栓和经皮腔内冠脉介入(PCI)两种方法,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前者,并且易化PCI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最佳再灌注治疗策略。目前,由于研究发现再灌注治疗时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存在,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影响再灌注的收益,因此,改善微循环治疗成为热点,涵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再灌注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清道夫受体A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珍珍 于晓玲 《医学综述》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介导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种类繁多,尤其是清道夫受体A。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该受体的结构、分布、调节、配体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的研究作一阐述,以便进一...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介导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种类繁多,尤其是清道夫受体A。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该受体的结构、分布、调节、配体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的研究作一阐述,以便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探索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清道夫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