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生物学平台的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明宇 耿海营 李宁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333-335,共3页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教学质量提高、科学研究发展有着教化、引导、凝聚作用。文章主要基于锦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从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以及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五个...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教学质量提高、科学研究发展有着教化、引导、凝聚作用。文章主要基于锦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从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以及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五个方面阐述实验室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相关问题,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提供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平台 高校实验室文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脂代谢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2
作者 李宁 王顺 +1 位作者 杨菁 张蕾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6期491-493,共3页
文章以血浆脂蛋白代谢为例,探讨了如何在生物化学教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提高及评价等环节应用雨课堂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 文章以血浆脂蛋白代谢为例,探讨了如何在生物化学教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提高及评价等环节应用雨课堂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
下载PDF
案例讨论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艳凌 王顺 +1 位作者 杨菁 张蕾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10期781-784,共4页
锦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采用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采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线下结合教学案例讨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协作学... 锦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采用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采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线下结合教学案例讨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讨论式学习为主。文章从教学案例资源建设、课内外学习设计、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讨论式教学 教学案例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菁 李宁 +2 位作者 王顺 李宗泽 肖建英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312-314,共3页
为满足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国际化的要求,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水平,在中文教学应用雨课堂的基础上,对锦州医科大学的留学生全英文教学进行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包括课程的导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等环节。教师通过雨课... 为满足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国际化的要求,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水平,在中文教学应用雨课堂的基础上,对锦州医科大学的留学生全英文教学进行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包括课程的导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等环节。教师通过雨课堂提供的反馈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调节课程进度。师生的互动直接有效,教师讲解有的放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医学留学生
下载PDF
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秀梅 刘超 +1 位作者 许珂玉 肖建英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768-770,共3页
文章以药学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多维度过程性考核+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模型及具体实践方案,旨在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沟通表达、团队合作、探索未... 文章以药学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多维度过程性考核+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模型及具体实践方案,旨在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沟通表达、团队合作、探索未知能力培养要求的全面考核,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混合式教学 过程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
下载PDF
混合式教(导)+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宗泽 杨菁 郝子娜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为解决当下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顺应教育部对高校教学改革做出的一系列举措,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南方医科大学董为人教授提出的混合式教(导)+学的教育理念对生物化学与... 为解决当下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顺应教育部对高校教学改革做出的一系列举措,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南方医科大学董为人教授提出的混合式教(导)+学的教育理念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均有所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从以往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学以致用,教学效果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混合式“教(导)+学” 案例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君 许珂玉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7年第6期845-848,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6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平均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 目的 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6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平均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期末考核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比较和分析2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比较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运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学生还体会到网络平台还具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改善学习方法和师生交互效率提升等三大优势.结论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切实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网络教学平台 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HMMR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书珍 曹雅杰 +4 位作者 耿海营 蔡曾晓瑞 代春美 温有锋 李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2-1509,共8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MMR)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阐明HMMR在LU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评估LUAD组织中HMMR m...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MMR)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阐明HMMR在LU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评估LUAD组织中HMM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GEPIA2数据库分析HMMR表达对LUAD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HMMR mRNA表达与LUAD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采用GSEA富集分析探讨HMMR在LUAD组织中显著富集的通路,采用UALCAN数据库探讨HMMR mRNA表达与TP53基因突变的关系,采用STRING数据库预测HMMR与p53信号通路中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LUAD组织中HMM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HMMR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OS和DFS更短(P<0.01)。LUAD组织中,HMMR mRNA表达与患者TNM分期、T分期和N分期有关联(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HMMR mRNA高表达的患者OS更短。GSEA富集分析,细胞周期、同源重组、p53信号通路、膀胱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和泛素化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通路显著富集在HMMR高表达显型。结论:LUAD组织中HMMR表达明显上调,高表达的HMMR mRNA是LUAD患者预后差的独立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 数据库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扩张型心肌病与慢性心力衰竭共同生物标志物的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青青 李书珍 +2 位作者 杜晶晶 石笑娜 李克研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扩张型心肌病(DCM)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共同生物标志物,为临床上2种疾病的发病及相关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芯片数据GSE3585,此为DCM和正常对照组原始数据...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扩张型心肌病(DCM)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共同生物标志物,为临床上2种疾病的发病及相关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芯片数据GSE3585,此为DCM和正常对照组原始数据,同时下载芯片数据GSE76701,此为CHF和对照组原始数据。通过R软件分析获得DCM和CHF发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获得2种疾病发病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对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PPI相互作用网络图,获得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衰发病的共同关键基因。结果:DCM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40个,其中141个上调基因,99个下调基因,CHF的差异表达基因有654个,其中355个上调基因,299个下调基因。DCM和CHF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6个,其中19个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12种不同的生理、病理过程中,KEGG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主要信号通路为5条,预测7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CD163、KYVE1、MRC1、VSIG4、FCER1G、S100A9、F13A1。结论:该研究初步探讨了DCM与CHF两种疾病发病分子机制,获得了两种疾病发病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对基因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沉默FOXK1基因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0
作者 陈爽 李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叉头框K1(FOXK1)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数据库查询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FOXK1 mRNA表达水平;利用化学合成的si-FOXK1体外转染... 目的:探讨沉默叉头框K1(FOXK1)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数据库查询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FOXK1 mRNA表达水平;利用化学合成的si-FOXK1体外转染胃癌HGC-27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c-FOXK1组和si-FOXK1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评估各组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si-FOXK1转染后各组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i-FOXK1转染后各组胃癌HGC-27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细胞划痕实验检测si-FOXK1转染后各组胃癌HGC-27细胞的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i-FOXK1转染后各组胃癌HGC-27细胞的细胞迁移数和细胞侵袭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FOXK1转染后各组胃癌HGC-27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NF-κB p65和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GEPIA数据库查询,在胃癌组织中FOXK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在胃癌HGC-27细胞中FOXK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人正常胃黏膜GES-1细胞(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nc-FOXK1组比较,si-FOXK1组FOX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MTT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和nc-FOXK1组比较,si-FOXK1组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5);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与空白对照组和nc-FOXK1组比较,si-FOXK1组胃癌HGC-27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P<0.05);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与空白对照组和nc-FOXK1组比较,si-FOXK1组胃癌细胞的迁移率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空白对照组和nc-FOXK1组比较,si-FOXK1组胃癌HGC-27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和nc-FOXK1组比较,si-FOXK1组胃癌HGC-27细胞中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FOXK1在胃癌HGC-27细胞中高表达,沉默FOXK1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K1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基础转录激活因子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天驰 刘超 +3 位作者 富帅 李启阳 王馨梦 肖建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9,219,共7页
目的:探讨基础转录激活因子1 (AB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阐明ABT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80例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T1蛋白在癌... 目的:探讨基础转录激活因子1 (AB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阐明ABT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80例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T1蛋白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中染色细胞的比例和染色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对半定量分析结果与胃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BT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ABT1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且胃癌组织中AB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21);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ABT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病理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0.224,P=0.02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胃癌患者ABT1蛋白高表达与预后良好呈正相关关系(HR=1.483,P<0.01),且ABT1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ABT1蛋白低表达的胃癌患者(HR=2.411,P=0.027)。结论:AB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其可作为胃癌预后良好的标志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转录激活因子1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COX-2/PGE2/VEGF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庆龙 赵宁 李芷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红景天苷低、高剂量(50、200 mg/kg)组。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灌胃给予红景...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红景天苷低、高剂量(50、200 mg/kg)组。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灌胃给予红景天苷12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内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排列紊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密度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前列腺素E2(PGE2)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红景天苷低剂量组COX-2和VEGF mRNA表达以及PGE2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红景天苷高剂量组RGC层排列情况有所改善,RGC密度明显升高(P<0.05),COX-2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P<0.05)和PGE2分泌水平(P<0.01)显著降低。结论红景天苷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PGE2/VEGF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OX-2/PGE2/VEGF信号通路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MPK/mTOR途径及自噬的影响
13
作者 崔明宇 卢金莹 +5 位作者 于露 王宇彤 边疆 王高 杨新霞 杨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1-2338,共8页
目的探讨AMPK/mTOR通路调节的自噬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抑制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 injury,OGD/R)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纯化AS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 目的探讨AMPK/mTOR通路调节的自噬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抑制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 injury,OGD/R)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纯化AS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OGD/R组)和OGD/R+OMT组(0.1、0.2、0.4 mmol·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AMPK、p-mTOR、mTOR、Beclin 1、LC3B、p62和β-actin的表达。同时通过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探究自噬在OMT药效中作用。结果与CON组相比,OGD/R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生成明显增加(P<0.01),p-AMPK/AMPK和LC3BⅡ/Ⅰ的比值及Beclin 1含量升高(P<0.01),p-mTOR/mTOR比值及p62含量降低(P<0.01)。与OGD/R组相比,OGD/R+OMT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减少(P<0.01),细胞内ROS生成明显减低(P<0.01),p-AMPK/AMPK和LC3BⅡ/Ⅰ的比值降低(P<0.01),p-mTOR/mTOR比值及p62含量升高(P<0.01)。与OGD/R组相比,OGD/R+3-MA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同时OGD/R+3-MA组存活率与OGD/R+OMT及OGD/R+OMT+3-MA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OMT对OGD/R诱导的AS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作用与抑制AMPK/mTOR信号通路及改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氧化应激 AMPK/mTOR途径
下载PDF
肌肽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AKT/mTOR通路及自噬的影响
14
作者 任毅 卢金莹 +3 位作者 于露 李宗泽 王高 杨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5-1970,共6页
目的探究肌肽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n=14)和高糖高脂组(n=56)。CON组普通饲料喂养,高糖高脂组采用高糖高脂喂养,并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损伤模型,将制备损伤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 目的探究肌肽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n=14)和高糖高脂组(n=56)。CON组普通饲料喂养,高糖高脂组采用高糖高脂喂养,并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损伤模型,将制备损伤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2)及肌肽低(Car-L,n=13)、中(Car-M,n=13)、高剂量组(Car-H,n=13),分别按照0、100、300和900 mg/(kg·d)肌肽灌胃。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血糖,实验结束时收集大鼠24 h尿液、血清及肾脏,分别测量尿量、尿蛋白含量、血肌酐(Scr)、肾脏质量及HE染色,TBA法检测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NBT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微管相关轻链蛋白1轻链3(LC3)、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出现毛色暗淡、毛发潮湿等现象;体质量下降,血糖、尿蛋白含量、24h尿量、Scr、肾脏质量均上升;肾小球肿胀变形,肾小管狭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肾脏组织中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降低,LC3II/I比值和p62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DM组相比,肌肽各组的大鼠毛发恢复光泽、体质量回升,血糖、尿蛋白含量、24 h尿量、Scr、肾脏质量有所下降;肾小球肿胀变形、肾小管狭窄程度有所缓解;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P<0.01);肾脏组织中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升高、LC3 II/I比值降低、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肌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肌肽抑制氧化应激,激活AKT/mTOR通路,进而恢复自噬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糖尿病肾病 自噬 蛋白激酶B MTOR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对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岳金金 庞一心 张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对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大肠癌HCT116细胞和SW480细胞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种细胞中SIRT2蛋白表达情况。选择SIRT2蛋白表达高的大肠...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对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大肠癌HCT116细胞和SW480细胞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种细胞中SIRT2蛋白表达情况。选择SIRT2蛋白表达高的大肠癌HCT116细胞进行后续RNA干扰实验,设立阴性对照组、SIRT2-siRNA#1组、SIRT2-siRNA#2组和SIRT2-siRNA#3组;选择SIRT2蛋白表达低的大肠癌SW480细胞进行后续过表达实验,构建SIRT2重组质粒,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W480细胞,设立空白组、空载体质粒转染组和SIRT2质粒转染组;采用HCT116细胞进行回复实验,设立对照组、SIRT2-siRNA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质粒共转染组和SIRT2-siRNA#3组。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质粒和siRNA分别转染至SW480细胞和HCT116细胞,验证沉默和过表达SIRT2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水平,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沉默和过表达SIRT2后细胞中G6PD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和过表达SIRT2后细胞中G6PD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SIRT2和G6PD蛋白表达水平。共转染SIRT2-siRNA和G6PD质粒后检测HCT116细胞中葡萄糖水平、乳酸水平、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RT2-siRNA#3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G6P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载体质粒转染组比较,SIRT2质粒转染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G6P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SIRT2和G6PD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SIRT2-siRNA#3组比较,SIRT2-siRNA和G6PD质粒共转染组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SIRT2促进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及细胞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SIRT2调控G6PD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有氧糖酵解 生长增殖
下载PDF
肌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改善OGD/R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16
作者 于露 罗杰斯 +4 位作者 任毅 赵艳 杨文强 杨新霞 杨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0-317,323,共9页
目的探讨肌肽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OGD/R)引起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分离新生24 h 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并纯化AS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GD/R+肌肽组(1、3、9 mmol/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 目的探讨肌肽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OGD/R)引起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分离新生24 h 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并纯化AS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GD/R+肌肽组(1、3、9 mmol/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GFAP染色法测定细胞纯度;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免疫荧光检测Phospho-Nrf2(S40)的入核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f2总蛋白以及Phospho-Nrf2(S40)蛋白表达;qPCR法检测HO-1、NQO1 mR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LDH漏出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内ROS生成明显增加(P<0.01),AS核内Phospho-Nrf2(S40)含量及其下游产物HO-1、NQO1 mRNA表达量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OGD/R+肌肽组(1、3、9 mmol/L)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LDH漏出及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细胞内ROS生成不同程度减低(P<0.01),AS核内Phospho-Nrf2(S40)含量及其下游产物HO-1、NQO1 mRNA表达量上调(P<0.01)。结论肌肽可通过抑制OGD/R诱导ROS释放,激活Nrf2-ARE通路,进而增强其下游抗氧化酶HO-1、NQO1 mRNA的表达,对AS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缺糖缺氧/复糖复氧 星形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 NRF2
原文传递
RITP患者血浆中利福平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的特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平 吴广胜 梁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3-419,共7页
目的研究利福平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患者血浆中的利福平依赖性抗体(Rd-Ab)的特性及其诱导出血的可能机制,并探索治疗RITP药物的效果和作用特征。方法提取RITP患者血浆,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及... 目的研究利福平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患者血浆中的利福平依赖性抗体(Rd-Ab)的特性及其诱导出血的可能机制,并探索治疗RITP药物的效果和作用特征。方法提取RITP患者血浆,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及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血清中Rd-Ab的特性。取NOD/SCID小鼠,建立RITP模型,观察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机制,评价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保护血小板的疗效。结果体外实验证实RITP患者血清中存在利福平依赖性抗体(Rd-Ab),该抗体与血小板的结合可被抗糖蛋白Ⅱb/Ⅲa单抗AP2完全阻断,证明其与糖蛋白Ⅱb/Ⅲa的结合位点是钙离子依赖性抗原决定簇。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Rd-Ab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Rd-Ab可致小鼠体内人血小板被迅速清除,单用糖皮质激素可阻断Rd-Ab诱导的人血小板清除,延长血小板平均寿命(MPL),该作用在24h后起效,72h疗效达最佳,而IVIG可即刻起效。与RITP小鼠模型组相比(MPL 1.1±0.2h),糖皮质激素单独治疗组和IVIG单独治疗组的MPL分别延长至4.7±0.7h和4.2±1.1h(P<0.05),两药联合治疗组血小板MPL达6.2±1.5h(P<0.05)。结论 Rd-Ab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上的钙离子依赖性抗原决定簇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Rd-Ab可导致小鼠血中人血小板的迅速清除,糖皮质激素和IVIG干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清除,IVIG起效更快,但两药联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血小板减少症 糖蛋白Ⅱb/Ⅲa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抗血小板整合素β3抗体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健玉 王明镜 +5 位作者 孙平 孙妍 王学哲 胡晓梅 全日城 LIANG Simon-Xu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7-573,共7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整合素β3抗体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36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筛选出含抗整合素β3抗体的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整合素β3抗体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36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筛选出含抗整合素β3抗体的患者血清。用抗整合素β3血清处理HUVEC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法检测HUVEC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凋亡情况,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HUVEC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Akt和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用抗整合素β3血清结合Akt激活剂SC79处理HUVEC后,LDH活性测定法检测HUVEC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的凋亡情况,RT-q PCR检测HUVEC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从36份患者血清中筛选出5份含抗整合素β3抗体血清,用这些血清处理HUVEC后,细胞外LDH活性增加(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p Akt蛋白表达下调(P<0.05)。抗整合素β3血清结合SC79处理HUVEC后,与单独使用抗整合素β3血清处理组相比,细胞外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HUVEC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Bax基因表达下降(P<0.05)。结论:抗整合素β3抗体在体外能够引起HUVEC的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信号通路有关,且Akt激活剂SC79能够在体外抑制抗整合素β3抗体引起的HUVEC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抗整合素β3抗体 AKT 凋亡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肌肽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氧化应激及NF-κB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文强 何鑫 +4 位作者 白雪 于露 李宗泽 张家悦 杨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肌肽对大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 min→再灌注10 min→夹闭10 min)和不同剂量肌肽组(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 min→再灌注10 min→夹... 目的:探讨肌肽对大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 min→再灌注10 min→夹闭10 min)和不同剂量肌肽组(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 min→再灌注10 min→夹闭10 min+100、300和900 mg·kg^-1·d^-1肌肽),每组10只。肌肽于造模前21 d至造模后12 d灌胃给药,每日1次。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水迷宫实验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术后第12天取大鼠海马,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肌肽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部分缺失,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肌肽和GSH水平降低(P<0.01),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肌肽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整齐,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肌肽和GSH水平升高(P<0.05或P<0.01),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1)。结论:肌肽对大鼠VCI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途径激活、进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并减少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血管性认知障碍 核因子ΚB 谷胱甘肽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肌肽对脂多糖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雪 于露 +3 位作者 杨文强 何鑫 杨新生 杨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S)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AS并纯化,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肌肽组(10、30和90 mmol·L~(-1)肌肽)。对照组只加入完全培养基,... 目的: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S)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AS并纯化,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肌肽组(10、30和90 mmol·L~(-1)肌肽)。对照组只加入完全培养基,LPS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mg·L~(-1)LPS,体外刺激细胞24 h构建炎症损伤模型,LPS+肌肽组培养基中预先分别加入10、30和90 mmol·L~(-1)肌肽,培养1 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 mg·L~(-1)的LPS。MTT法检测各组AS存活率,ELISA法检测各组AS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DCFHDA探针法检测各组AS中活性氧(ROS)水平,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AS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AS中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和p-NF-κB p65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S中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AS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AS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AS中ROS水平、AS凋亡率和p-NF-κB p65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AS中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肌肽组AS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AS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AS中ROS水平、AS凋亡率和p-NF-κB p65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AS中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肌肽可抑制LPS引起的AS中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释放,其机制可能与肌肽抑制LPS诱导AS中ROS生成、进而抑制NF-κB p65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 p6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