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州市大学生干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郭佳维 侯丽敬 李兵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等相关检查分析锦州市在校大学生干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就读于我校的128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量表...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等相关检查分析锦州市在校大学生干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就读于我校的128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量表、日常生活用眼习惯问卷调查,应用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受试者的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Keratograph breakup time,NIK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Keratograph break-up time,NIKBUTav)和睑板腺缺失面积,对可能造成干眼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干眼症与LLT、TMH、NIKBUTf、NIKBUTav及睑板腺缺失面积的相关性。结果(1)受试大学生中患干眼症的人数为274人,占21.34%,性别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学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有频繁自行使用滴眼液、频繁使用角膜接触镜、缺乏户外活动、频繁使用视频终端、吸烟(P<0.05);(3)患干眼症与正常大学生的NIKBUTf、LLT和睑板腺缺失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州市在校大学生的干眼症患病率较高。频繁自行使用滴眼液、频繁使用角膜接触镜、缺乏户外活动、频繁使用视频终端和吸烟是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 眼表分析仪
下载PDF
C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莹 王佟 +1 位作者 吴薇 任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07-2108,共2页
目的:评价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眼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CBL教学的形式,对锦州医科大学感觉器官教学改革班的88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以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CBL教... 目的:评价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眼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CBL教学的形式,对锦州医科大学感觉器官教学改革班的88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以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CBL教学的评价。结果:按每个选项的百分比来进行数据的描述分析。所有学生都接受CBL在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大部分学生认可该教学模型,认为它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疾病治疗原则的理解把握,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有利于复习所学知识及锻炼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并能深刻地认识眼科疾病及特殊的辅助检查。CBL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眼科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论结合实际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结论:CBL教学可作为传统LBL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 眼科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于飞鸿 赵琳 杨斯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抗VE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野缺损程度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高于治疗后1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小视野缺损程度,提高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善眼压及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下载PDF
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赵琳 于飞鸿 杨斯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干眼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聚乙烯... 目的:探讨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干眼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环孢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两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结果、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hirmer结果、BUT、F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部烧灼感、眼部异物感、眼刺痛、迎风流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眼表功能及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滴眼液 聚乙烯醇滴眼液 干眼症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肾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万贝贝 高永杰 徐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9/2018-05在我院眼科和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1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5例、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5例和增生期...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9/2018-05在我院眼科和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1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5例、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5例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并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尿α1-微球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四组受检者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肾小球率过滤、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有明显差异(均P<0. 05),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均P<0. 05)。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呈正相关(rs=0. 498,P<0. 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s=-0. 481,P<0. 05)。PDR组患者大量尿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300mg/g)发病率为67. 5%,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发病率高达65. 0%。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肾功能关系密切,肾功能异常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高,检测肾功能有助于预测其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功能
下载PDF
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佳 李雪 +1 位作者 孙建华 李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角膜穿透性移植模型,探讨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GFP-DC组、8-DC组及IL-10-GFP-D...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角膜穿透性移植模型,探讨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GFP-DC组、8-DC组及IL-10-GFP-DC组,分别于角膜移植术前3d尾静脉注射等量的PBS、供体Wistar大鼠骨髓源8-DC(培养8d的DC)、转染48h的GFP-DC及IL-10-GFP-DC。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情况,记录排斥反应指数及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在移植术后第14d行各组角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IL-10-GFP-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GFP-DC组、8-DC组比较显著延长(P<0.01)。术后第14d时IL-10-GFP-DC组角膜植片的混浊、水肿、新生血管及排斥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角膜植片的炎症反应较阳性对照组轻,植片中央未见明显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0-GFP-DC组的CD4^+、CD8+、CD25^+、IL-2^+、NK^+及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阳性对照组、GFP-DC组、8-DC组减少,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供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预处理的受体,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成功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CD4^+、CD8^+、CD25^+、IL-2^+、NK^+及NF-κB^+阳性细胞参与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调控,IL-10-GFPDC可降低CD4^+、CD8^+、CD25^+、IL-2^+、NK^+及NF-κB^+阳性细胞的浸润,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树突状细胞 穿透性角膜移植 移植排斥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 被引量:27
7
作者 郑丹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33例46眼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13例20眼和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0例26眼。另选取年龄相匹配的26人(40眼)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同时测量FAZ面积和MVD。结果 NDR组和NPDR组FAZ面积分别为(0.392±0.028)mm2、(0.410±0.019)mm2,与对照组(0.314±0.025)m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之间的FAZ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NDR组和NPDR组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MVD分别是0.500±0.012、0.553±0.007、0.393±0.005、0.651±0.006和0.484±0.012、0.522±0.007、0.397±0.007、0.642±0.007,与对照组(0.518±0.014、0.572±0.008、0.385±0.005、0.666±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但两组外层视网膜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应用OCTA检查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黄斑区血流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杨璐 李兵 潘含枫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视觉功能训练系统与传统综合疗法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8例(170眼)年龄为5~12岁的屈光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接受的治疗不同,分观察组46例(80眼)... 目的对比研究视觉功能训练系统与传统综合疗法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8例(170眼)年龄为5~12岁的屈光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接受的治疗不同,分观察组46例(80眼)同时接受传统综合治疗和美国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52例(90眼)仅接受传统综合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双眼融象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33.75%,对照组为2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融象功能正常者比例观察组为67.50%,对照组为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眼立体视正常者比例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48.75%,高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眼融象功能正常者比例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眼立体视正常者比例为83.75%,对照组为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弱视治疗,且能加快弱视恢复,促进双眼视觉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弱视 视觉训练系统 视功能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卫星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叶酸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叶酸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眼底照相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诊断及分期标准,将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75例(NDR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37例(NP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28例(PDR组)。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7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患者血清Hcy、Vit B12、叶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水平。并将NPDR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18例、B组19例,A组给予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B组给予Vit B12+口服叶酸加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分别治疗1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cy、Vit B12、叶酸、SOD、MDA、GSH水平。结果 NDP组、NPDR组、PDR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和MDA含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中NDR组、NPDR组、PDR组Hcy、MDA水平均依次增高,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NDP组、NPDR组、PDR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中NDR组、NPDR组、PDR组Vit B12、叶酸、SOD、GSH水平均依次降低,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血清Hcy、MDA、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B组患者血清Hcy、MD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血清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且B组治疗后血清Hcy、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均为P<0.05),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均为P<0.05)。血清Hcy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5),与Vit B12、叶酸、SOD、GSH水平均呈负相关(r=-0.61、-0.54、-0.43、-0.57,均为P<0.05)。结论 DR患者血清Vit B12、叶酸水平降低,同时伴随Hcy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联合应用Vit B12、叶酸治疗有助于降低DR患者血清Hcy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叶酸 氧化应激
下载PDF
miR-101表达上调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勇 徐卫星 +1 位作者 徐军 李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7-532,共6页
目的探究miR-10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7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培养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ACBRI-18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系HXO-Rb44。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XORb44细胞并分组:阴性对... 目的探究miR-10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7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培养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ACBRI-18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系HXO-Rb44。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XORb44细胞并分组:阴性对照(normal control,NC)1组[转染microRNA(miR)-101阴性对照物]、miR-101表达组(转染miRNA-101类似物);NC 2组[转染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EZH2)阴性对照序列]、siRNA-EZH2组(转染EZH2siRNA)、siRNAEZH2+mimics组(转染EZH2siRNA和miRNA-101类似物)和EZH2+mimics组(转染EZH2表达载体和miRNA-101类似物)。正常HOX-Rb44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qRT-PCR检测miR-101、EZH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ZH2蛋白表达。MTT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01和EZH2的靶向关系。裸鼠体内移植实验测定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结果与正常视网膜组织和ACBRI-181细胞相比,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HXO-Rb44细胞中miR-10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均为P<0.05)。EZH2 mRNA及蛋白在miR-101表达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1组(均为P<0.05)。72~96 h,miR-101表达组的吸光度(A)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及NC1组(均为P<0.01)。miR-101表达组侵袭细胞数量(51±6)均显著低于空白组(97±11)及NC1组(92±8)(均为P<0.01)。EZH2是miR-101的靶基因。48~96 h,siRNA-EZH2组和siRNA-EZH2+mimics组的A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2组(均为P<0.01);72~96 h,siRNA-EZH2+mimics组的A值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24~96 h,EZH2+mimics组的A值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RNA-EZH2组侵袭细胞数量(48±4)和siRNA-EZH2+mimics组(38±3)均显著低于空白组(95±10)和NC2组(90±6)(均为P<0.01),siRNA-EZH2+mimics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EZH2+mimics组侵袭细胞数量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裸鼠体内移植5~7周,siRNA-EZH2组和siRNA-EZH2+mimics组的瘤体体积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2组(均为P<0.01),siRNA-EZH2+mimics组的瘤体体积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EZH2+mimics组的肿瘤体积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iR-101上调后可抑制HXO-Rb44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这可能是通过抑制EZH2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miR-101 EZH2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卫星 李勇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维生素B12治疗组(Vit B12组),每组12只。DM组和Vit B12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维生素B12治疗组(Vit B12组),每组12只。DM组和Vit B12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确定造模成功后,每天对Vit B12组进行维生素B12(100μg·kg^(-1))灌胃,持续8周,NC组和DM组用同体积生理盐水替代。停止灌胃2周后,于第10周末将所有大鼠处死,取颈静脉血,用于检测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取视网膜组织,用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TUNEL法进行视网膜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计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三组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1.061,P=0.000),DM组、Vit B12组丙二醛含量高于NC组(均为P<0.01),DM组高于VitB 12组(P<0.01);三组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923,P=0.000),DM组、VitB 1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NC组(均为P<0.01),DM组低于VitB 12组(P<0.01)。三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均可见凋亡细胞,DM组和VitB 12组凋亡细胞数较NC组明显增多,VitB 12组凋亡细胞数较DM组有不同程度减少。三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A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6,P=0.000),DM组、VitB 12组AI值均高于NC组(均为P<0.01),DM组AI值高于VitB 12组(P<0.05)。显微镜观察发现三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均可见Caspase-3蛋白表达,DM组和VitB 12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较NC组明显增多,VitB 12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DM组明显减少。三组视网膜Caspase-3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896,P=0.000),DM组、VitB 12组视网膜Caspase-3光密度值均高于NC组(均为P<0.01),DM组高于VitB 12组(P<0.01)。结论维生素B12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维生素B12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CASPASE3 凋亡
下载PDF
青蒿素在小鼠花粉过敏性结膜炎早期反应相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敬敬 李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小鼠花粉过敏性结膜炎早期反应相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选取Balb/c雌性小鼠25只,随机分为五组:A组:模型组;B组:青蒿素滴眼组;C组:青蒿素灌胃组;D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组;E组:阴性对照组。初次诱导采用小鼠尾...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小鼠花粉过敏性结膜炎早期反应相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选取Balb/c雌性小鼠25只,随机分为五组:A组:模型组;B组:青蒿素滴眼组;C组:青蒿素灌胃组;D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组;E组:阴性对照组。初次诱导采用小鼠尾根部及足垫皮下注射豚草花粉粗浸液与弗氏佐剂的混合液,第7d和14d加强致敏采用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使用等量的弗氏佐剂与PBS混合液代替。在第21~27d进行治疗,青蒿素滴眼组给予1%青蒿素滴眼液滴眼,4次/d;青蒿素灌胃组按600mg/kg的剂量进行灌胃,1次/d;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滴眼,4次/d;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给予青蒿素滴眼液基质液滴眼。治疗后采用豚草花粉变应原滴眼激发后1h内,取眼球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取血清用于豚草花粉特异性IgE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激发后过敏症状较其他各用药组明显严重;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组、青蒿素滴眼组及灌胃组过敏症状评分、肥大细胞脱颗粒比率及血清中豚草花粉特异性IgE浓度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青蒿素滴眼及灌胃治疗均可明显抑制小鼠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症状、早期反应相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比率和豚草花粉特异性IgE的产生,推测青蒿素对花粉过敏性结膜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过敏性结膜炎 肥大细胞脱颗粒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晓敏 刘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3-975,共3页
目的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探讨两者是否作为致病因素参与RVO发病。方法... 目的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探讨两者是否作为致病因素参与RVO发病。方法对临床诊断为RVO的48例患者(RVO组)进行血PLT、MPV、Hcy测定,包括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22例(BRVO组)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26例(CRVO组),并与临床诊断为白内障的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RVO组PLT水平(212.99±50.10)×10~9L^(-1),与对照组PLT水平(198.11±44.69)×10~9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组MPV与Hcy水平(9.44±0.97)f L、(8.99±0.81)μmol·L^(-1)较对照组(8.66±0.96)f L和(8.38±0.62)μmol·L^(-1)均增高(均为P<0.05)。PLT水平在CRVO组(212.27±49.07)×10~9L^(-1)、BRVO组(213.84±52.43)×10~9L^(-1)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PV、Hcy水平在CRVO组(9.48±0.91)f L、(8.97±0.76)μmol·L^(-1)与BRVO组(9.40±1.06)f L、(9.01±0.89)μmol·L^(-1),较对照组均增高(均为P<0.05),但在CRVO组与BRVO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MPV、高Hcy可能是引起RVO发病的危险因素,降血小板及降Hcy的治疗从理论上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叶酸、维生素B6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俊杰 伍大洋 +2 位作者 徐军 孙涛 陈昊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Vit)B6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MD患者91例,所有患者双眼行眼底照相、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Vit)B6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MD患者91例,所有患者双眼行眼底照相、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诊断及分型标准,将其分为湿性AMD(wAMD)患者55例(wAMD组),干性AMD(dAMD)患者36例(dAMD组),另选取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且无眼底病变8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血清Hcy、叶酸、VitB6、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央区平均视网膜厚度(CMT)。并将wAMD组随机分为Ⅰ组28例,Ⅱ组27例,Ⅰ组给予安慰剂口服,Ⅱ组给予叶酸+VitB6口服,dAMD组随机分为Ⅲ组18例,Ⅳ组18例,Ⅲ组给予安慰剂口服,Ⅳ组给予叶酸+VitB6口服,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4组1个月及3个月患者血清Hcy、叶酸、VitB6、MDA、GSH、SOD水平、BCVA及CMT。结果治疗前,wAMD组和dAMD组、叶酸、VitB6、GSH、SO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cy、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wAMD组与dAMD组血清Hcy和叶酸、VitB6、MDA、GSH、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连续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Ⅰ、Ⅲ组血清Hcy、叶酸、VitB6、MDA、GSH、SOD水平、BCVA及CMT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3个月后,Ⅱ、Ⅳ组血清叶酸、VitB6、GSH、SOD水平及BCVA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明显升高,血清Hcy、MDA水平及CMT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明显降低(均P<0.05),Ⅰ组与Ⅱ组治疗3个月后相较Ⅲ组及Ⅳ组血清叶酸、VitB6、GSH、SOD水平及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血清Hcy、MDA水平及C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清Hcy与叶酸、VitB6、GSH、SOD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MD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AMD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叶酸、VitB6的应用有助于降低AMD患者血清Hcy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可提高视力,减少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6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卫星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总IgE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情况,分析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与血清中总IgE表达的相关性。另选取清洁级雌性两月龄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第1天于模型组小鼠尾根、足垫皮下处注射弗氏佐剂和豚草花粉PBS液混合物,第7天、第14天腹腔注射强化,对照组用弗氏佐剂和PBS混合液代替;第15天,每只小鼠给予花粉蛋白粗浸液进行滴眼激发,激发后1 h,取眼球用于制作病理切片,收集静脉血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豚草花粉特异性IgE表达;分析两组小鼠外周血中SLAM、血清中特异性IgE的表达有无显著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病例组血清中总IgE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病例组SLAM表达与总IgE呈负相关(r=-0.453,P<0.05)。实验小鼠模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模型组血清中特异性IgE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模型组SLAM表达与特异性IgE呈负相关(r=-0.527,P<0.05)。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发病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减少,与血清IgE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CD4+T细胞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梦帆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评价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结膜炎组、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第0天和第7... 目的评价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结膜炎组、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第0天和第7天,将100μg卵清蛋白与200μL氢氧化铝佐剂按照体积比1:2的比例完全混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混合液进行腹腔注射;第15~18天,给予250μg的卵清蛋白滴眼激发。空白对照组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于造模开始后第15~18天,每次滴眼激发后30 min,开始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连续4 d。末次激发后30 min内,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眼部临床症状。用100 g·L-1水合氯醛麻醉后,眼球取血,提取血清用于ELISA检测;取下小鼠结膜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进行培养,检测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末次激发后30 min,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的过敏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眼睑严重充血水肿,睁眼困难,结膜严重充血、水肿,流泪不止,眼部分泌物较多。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均能观察到较轻的眼睑肿胀、结膜少量充血水肿、流泪和少量眼部分泌物。高倍镜下5组小鼠结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与氨基葡萄糖滴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过敏性结膜炎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其他组。各组小鼠血清Ig E含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血清Ig E含量高于其他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血清Ig E含量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各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IL-4、IL-5和IFN-γ的表达水平,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上清液IL-5水平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过敏性结膜炎组IFN-γ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空白对照组IFN-γ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氨基葡萄糖全身及局部用药均能改善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减轻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血清中Ig E含量,局部治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全身用药在降低血清Ig E含量方面优于局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氨基葡萄糖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卫星 徐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中维生素B_(12)含量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其机制是否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T2DM)14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镜检查、眼底造影及照相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底病... 目的 分析血清中维生素B_(12)含量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其机制是否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T2DM)14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镜检查、眼底造影及照相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诊断及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B组:无视网膜病变组(75例),C组: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37例),D组: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8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70例),作为A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血清中Vit B_(12)(维生素B_(12))含量(ELISA法)、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XOD法),MDA(丙二醛)水平(TBA法),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组血清VitB_(12)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404.58±107.94)pmol/L,无视网膜病变组(B组)(352.20±83.49)pmol/L,NPDR组(C组)(346.04±68.28)pmol/L,PDR组(D组)(189.65±57.17)pmol/L,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正常人VitB_(12)血清中含量高于T2DM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和NPDR患者维生素B_(12)含量高于PDR患者,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和NPDR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含量无统计学差别。各组血清SOD含量分别为:A组(99.33±11.34)NU/mL,B组(77.91±19.04)NU/mL,C组(65.83±19.32)NU/mL,D组(53.93±19.26)NU/mL,4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正常人的血清SOD含量高于T2DM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OD含量高于NPDR患者,NPDR患者血清SOD含量高于PDR患者。各组血清MDA含量分别为:A组(4.03±0.75)nmol/mL,B组(5.31±1.20)nmol/mL,C组(6.42±1.26)nmol/mL,D组(7.18±1.34)nmol/mL,4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正常人的血清MDA含量低于T2DM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MDA含量低于NPDR患者,NPDR患者血清MDA含量低于PDR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维生素B_(12)水平与SOD活性呈明显正相关、与MDA呈明显负相关,血清中MDA含量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可以认为血清中维生素B_(12)含量的高低在DR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因此临床早期监测T2DM患者的血清中VitB_(12)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DR进展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B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那可丁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江云 张斌 郭佳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7-12,共6页
目的探究那可丁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和联合用药组。CCK-8法检测各组药物对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33... 目的探究那可丁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和联合用药组。CCK-8法检测各组药物对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ax、Bcl-2、PARP、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和联合用药组Tca8113细胞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联合用药组较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低(P<0.05)。Hoechst33342染色法结果显示: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和联合用药组处理后均使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发生凋亡特征性改变。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和联合用药组Tca8113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联合用药组较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高(P<0.05)。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和联合用药组Bax、PARP、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而Bcl-2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联合用药组Bax、PARP、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较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高(P<0.05),Bcl-2的蛋白表达较奥沙利铂组、那可丁组低(P<0.05)。结论那可丁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促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8113/口腔鳞状细胞癌 那可丁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沈晓颖 杨宁 +1 位作者 高瑜 单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肥胖抑制素(obestatin,OB)观察其对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实验模型的影响以及对T2DM小鼠胰腺β细胞内分泌功能损伤的治疗潜力。方法制备T2DM小鼠模...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肥胖抑制素(obestatin,OB)观察其对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实验模型的影响以及对T2DM小鼠胰腺β细胞内分泌功能损伤的治疗潜力。方法制备T2DM小鼠模型。另取正常小鼠,分离骨髓MSCs并进行细胞培养并移植。测定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血清C肽水平。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5,Bax和胰岛素在胰腺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T2DM小鼠HOMA-IR,血清葡萄糖和血脂水平显著增加,HOMA-β、胰岛素水平显著的下降。MSCs或OB单独治疗在体重、体重指数、血清葡萄糖、TC、TG、LDL、HOMA-IR和HOMA-β等方面对T2DM小鼠都有保护作用,体现在以上所有参数上均有显著改善。MSCs和OB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显著。MSCs和OB的治疗组Bax表达较T2DM组动物降低,同时改善了动物的代谢水平。结论移植MSCs能部分重建胰岛组织,恢复胰岛功能,有效改善T2DM实验模型的高血糖和高脂血症,联合OB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肥胖抑制素 Ⅱ型糖尿病 胰岛 Β细胞
下载PDF
pcDNA3.1-CD74-ROS1重组质粒构建与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20
作者 吴亚州 李佳 张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构建C-ros致癌基因1(ROS1)融合基因CD74-ROS1重组质粒,并转染A549细胞株,检测其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技术获得CD74和ROS1基因片段,利用融合PCR法构建CD74-ROS1融合基因,构建pc DNA3.1-CD74-ROS1重组质粒,通过脂质... 目的构建C-ros致癌基因1(ROS1)融合基因CD74-ROS1重组质粒,并转染A549细胞株,检测其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技术获得CD74和ROS1基因片段,利用融合PCR法构建CD74-ROS1融合基因,构建pc DNA3.1-CD74-ROS1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入A549细胞中,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D74-ROS1的表达。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实验检测CD74-ROS1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CD74-ROS1融合基因构建成功,阳性克隆的CD74-ROS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D74-ROS1过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形态上发生上皮-间质样转变且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结论pc DNA3.1-CD74-ROS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在A549细胞中稳定表达,CD74-ROS1过表达能够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形态转变且增强其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4-ROS1 融合PCR 非小细胞肺癌 迁移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