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强 李游 +3 位作者 王小飞 朴立红 叶天宝 王大昊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是大多数医学院校骨科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但骨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尚缺乏标准的评价体系。文章查阅混合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相关文献,结合骨科教学特点,构建一种骨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利...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是大多数医学院校骨科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但骨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尚缺乏标准的评价体系。文章查阅混合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相关文献,结合骨科教学特点,构建一种骨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利用智慧化信息教学管理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最终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并评价学生出勤情况。与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发现,新构建的骨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显著提高了学生对骨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学质量。新构建的骨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可作为骨科教学的一种标准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骨科 骨科教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X线识别对骨科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薛冬 徐海林 王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87-890,共4页
成像作为评估肌肉骨骼病情的重要工具,从对疾病的患病风险评估到对疾病及病情进展的判断以及预后评分等均起到重要作用,伴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egence,AI)在图像检测和图像解释领域中的迅速发展,一些涉及肌肉骨骼X射线成像的AI... 成像作为评估肌肉骨骼病情的重要工具,从对疾病的患病风险评估到对疾病及病情进展的判断以及预后评分等均起到重要作用,伴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egence,AI)在图像检测和图像解释领域中的迅速发展,一些涉及肌肉骨骼X射线成像的AI辅助识别研究已经检验并显示了很高的潜在价值,可增强X射线成像价值链的各个部分,可通过提高成像效率、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对临床医生起指导性作用。目前,AI辅助成像识别技术发展仍处在早期阶段,AI算法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影像数据仍不足且质量存在较大异质性,技术性能的长期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X线 综述
下载PDF
PBL结合循证医学在骨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闫鹏 朱野萍 +2 位作者 赵辉 王在军 郜玉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7期3-5,共3页
目的 PBL结合循证医学在骨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生产实习的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30人,随机原则分为5组,每组进行4次教学查房,其中传统式教学查房2次,PBL结合EBM教学查房2次。全部教学查房结束后... 目的 PBL结合循证医学在骨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生产实习的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30人,随机原则分为5组,每组进行4次教学查房,其中传统式教学查房2次,PBL结合EBM教学查房2次。全部教学查房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PBL结合EBM教学查房中,学生在增强骨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疾病的记忆和理解、授课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查房组(P<0.05)。结论在骨科教学查房中运用PBL结合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循证医学 教学查房 骨科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品端 王越 路燕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探究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实习生8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4名选择问题学习法(PBL)教学模式,对照组44名选择灌输式教学(L... 目的探究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实习生8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4名选择问题学习法(PBL)教学模式,对照组44名选择灌输式教学(LBL)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1)观察组实习生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两组数据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实习生加强临床能力、提升交流能力、加强查阅文献的兴趣、满意教学方法、满意学习氛围和提升科研兴趣比例高于对照组实习生,组间数据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科临床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模式 SBL模式 骨科 临床教学 教学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微信平台结合TBL教学法在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恺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微信平台结合TBL教学法在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来我院骨科进行见习的学生9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人。其中,对照组应用TBL教学法进行教学,而观察组则采用... 目的探究微信平台结合TBL教学法在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来我院骨科进行见习的学生9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人。其中,对照组应用TBL教学法进行教学,而观察组则采用微信平台,结合TBL教学法共同教学。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教学满意程度以及考核成绩方面的不同和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见习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信平台结合TBL教学法在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TBL教学法 骨科 实习教学 信息化 团队协作
下载PDF
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2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骨科见习教学中应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骨科实习的XX大学临床医学系2012~2014级学生82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人,对照组学生应用中心教学法,研究组则采取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目的研究骨科见习教学中应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骨科实习的XX大学临床医学系2012~2014级学生82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人,对照组学生应用中心教学法,研究组则采取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满意度,观察两组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综合答辩以及总成绩。结果两组共发放问卷82份,全部收回,对照组满意31人,满意度为75.61%,研究组满意38人,满意度为92.68%,组间比较,χ^2=4.4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实践能力考核(24.82±2.06)分,综合答辩(31.95±3.45)分与总成绩评分(81.21±4.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应用在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骨科见习教学的质量,对骨科见习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学 临床见习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中心教学法 临床实践能力 答辩
下载PDF
PBL与EBL教学联合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恺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究将PBL教学和E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及其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医院进行实践学习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学生,对照组中应用常规带教方案,而实验组学生... 目的探究将PBL教学和E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及其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医院进行实践学习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学生,对照组中应用常规带教方案,而实验组学生则应用PBL教学和EBL教学联合教学模式。记录一学期后所有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在接受一学期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评分和实践操作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并且其均分均在90分以上,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开展骨科临床教学时,应用PBL教学和EBL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改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了解程度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临床骨科教学 EBL教学 教学方案 医疗带教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恺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45-46,共2页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选择了相关应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在骨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实习生,一共为64名,其中按照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共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主要应...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选择了相关应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在骨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实习生,一共为64名,其中按照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共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主要应用的教学方式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照组主要应用的教学方式为传统授课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以及在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方面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对教学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而且在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两方面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关实习生的实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 教学方法 骨科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教学质量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速课-二维码-APP教学在执业医师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卢伟 贾梓祎 +2 位作者 张正 张德志 刘丹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47-49,共3页
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手机APP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智能手机已经充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骨科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必考的一门课程,在相关理论讲授完毕后,将执业医师试题制作成二维码的形式,学生能在手机上随时... 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手机APP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智能手机已经充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骨科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必考的一门课程,在相关理论讲授完毕后,将执业医师试题制作成二维码的形式,学生能在手机上随时进行测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学 执业医师 二维码
下载PDF
以病例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明超 孟佳 范仲凯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2期166-169,177,共5页
目的探索以病例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医学专业4个小组的实习医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学生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 目的探索以病例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医学专业4个小组的实习医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学生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以病例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教学。评价两种干预方式对医学生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学生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病例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方法下对临床医学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的考试成绩,改善其评判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为基础教学法 能力为导向教学法 临床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Hippo-YAP信号通路对人羊膜上皮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1
作者 张文景 智晓东 +1 位作者 张玉强 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788-3794,共7页
背景:人羊膜上皮细胞作为新型种子细胞,在骨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与成骨细胞共培养环境下人羊膜上皮细胞成骨分化的潜在调节机制。方法:使用酶消化法提取人羊膜上皮细胞,实时细胞分析系统xCELLigence RTCA S16检测原代细... 背景:人羊膜上皮细胞作为新型种子细胞,在骨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与成骨细胞共培养环境下人羊膜上皮细胞成骨分化的潜在调节机制。方法:使用酶消化法提取人羊膜上皮细胞,实时细胞分析系统xCELLigence RTCA S16检测原代细胞增殖情况,使用transwell将人羊膜上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并加入siRNA-YAP1干预,通过检测人羊膜上皮细胞的成骨相关蛋白评估成骨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原代人羊膜上皮细胞在12 h内可完成贴壁,并在24-48 h进入指数增长期;(2)共培养过程中,人羊膜上皮细胞表现出成骨分化趋势,Hippo信号通路中YAP1蛋白表达增高;(3)在共培养过程中加入siRNA-YAP1后,Hippo信号通路中YAP1蛋白表达降低,同时人羊膜上皮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伤 人羊膜上皮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共培养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模型和Nomogram图的建立
12
作者 马季 智晓东 +1 位作者 王浩 王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057-1062,1067,共7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相关危险因素,开发并验证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和Nomogram图(诺模图)。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31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相关危险因素,开发并验证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和Nomogram图(诺模图)。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31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骨折组(169例)和非骨折组(162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跌倒史、骨折史、吸烟史、饮酒史、日常活动<30 min、腰椎骨密度(BMD)、股骨BMD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N端片段;骨代谢相关指标:钙、磷和甲状旁腺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和诺模图。计算C指数(C-index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判断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110)、跌倒史(OR=1.828)、日常活动<30 min(OR=1.878)、腰椎BMD(OR=1.789)、CTX(OR=1.004)、PINP(OR=1.250)水平升高是OVCF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OH)D(OR=0.866)水平升高是OVCF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模型AUC=0.86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8、0.728。预测模型和Bootstrap内部验证的C-index值分别为0.867、0.870。结论年龄、腰椎BMD、跌倒史、日常活动<30 min和血清CTX、PINP水平升高将增加绝经后老年女性OVCFs发生的风险。诺模图可以准确、方便地对绝经后OVCFs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转换标志物 Nomogram图
下载PDF
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马季 张玉强 +1 位作者 智晓东 王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90-895,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4枚空心拉力螺钉、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DHS+DS)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构建正常股骨三维模型...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4枚空心拉力螺钉、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DHS+DS)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构建正常股骨三维模型,建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比较4枚空心拉力螺钉、DHS+DS、FNS 3种内固定模型中股骨近端骨折块与3种内固定模型的应力分布及峰值、位移分布及峰值,以及骨折断端骨折面的位移分布及峰值。结果①3种内固定模型中股骨近端骨折块的最大应力集中在股骨距附近,最大位移均位于股骨顶端偏上部位,应力峰值及位移峰值FNS模型>4枚空心拉力螺钉模型>DHS+DS模型。②3种内固定模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线部位所对应的内固定装置中间部位,应力峰值FNS模型>DHS+DS模型>4枚空心拉力螺钉模型;位移主要集中在对应内固定装置的近端,位移峰值4枚空心拉力螺钉模型>FNS模型>DHS+DS模型。③3种内固定模型骨折断端骨折面的位移主要集中在骨折断端上部,位移峰值FNS模型>4枚空心拉力螺钉模型>DHS+DS模型。结论在3种内固定模型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中,4枚空心拉力螺钉模型的应力峰值最小,但股骨近端骨折块应力和位移峰值均大于DHS+DS模型;DHS+DS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优于4枚空心拉力螺钉及FN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PauwelsⅢ型 4枚空心拉力螺钉 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平台的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4
作者 鲍龙 吕晓虹 +3 位作者 薛坤 高航 范仲凯 李想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65-68,共4页
神经解剖学一直以来都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最困难的内容,锦州医科大学自开设神经解剖学教学以来,采取“器官系统为中心、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融入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效果良好。线上教学的实际挑战是教... 神经解剖学一直以来都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最困难的内容,锦州医科大学自开设神经解剖学教学以来,采取“器官系统为中心、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融入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效果良好。线上教学的实际挑战是教师线上教学技术技能的不足以及所使用网络平台的功能和可靠性问题,这一问题在CBL教学中更加突出体现。本研究充分将两种网络平台结合起来,利用优势互补,建立新的线上CBL教学法,将其应用于神经解剖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神经解剖学 线上教学 器官系统为中心 多学科融合 网络平台
下载PDF
3D重建辅助改良Wiltse入路置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比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5
作者 金枳良 朱永辰 +1 位作者 马诗雨 王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3D重建辅助改良Wiltse入路置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指标、疼痛评分、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胸腰椎骨... 目的探讨3D重建辅助改良Wiltse入路置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指标、疼痛评分、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3D重建辅助改良Wiltse入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与腰椎功能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伤椎Cobb角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应用3D重建辅助改良Wiltse入路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并促进腰椎功能与椎体功能恢复,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Wiltse入路 3D重建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胫骨远端有限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16
作者 金枳良 王健 于沛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究胫骨远端有限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对患者手术及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Pilon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究胫骨远端有限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对患者手术及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Pilon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观察组(行胫骨远端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术),各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及复位效果,术前、术后3个月踝穴指标、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与复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踝穴高度、深度、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及观察组踝穴宽度均显著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踝穴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功能、活动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远端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术可帮助Pilon骨折有效复位,改善其踝关节功能,具有创伤轻微且并发症较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胫骨远端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LPAR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俊杰 钟彩琴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朋 姚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279-2285,共7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LPAR1的表达与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LPAR1质粒及其空载对照转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U2OS。CCK-8法、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LPAR1的表达与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LPAR1质粒及其空载对照转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U2OS。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及侵袭能力。建立体内裸鼠移植瘤,观察LPAR1对瘤体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TOR/AKT信号通路激活的情况。结果:LPAR1在骨肉瘤中低表达;GSEA分析结果显示,负调控细胞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和肿瘤转移基因集富集以及细胞凋亡基因集富集在LPAR1高表达组。与空载体组相比,LPAR1组人骨肉瘤细胞MG63、U2OS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及Ki67、CDK2、CCNB1、BCL2、pmTOR/mTOR、pAKT/AKT表达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LPAR1组裸鼠的瘤体体积、质量明显下降,瘤体组织中的LPAR1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LPAR1在骨肉瘤中低表达,过表达LPAR1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裸鼠成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溶血磷脂酸受体-1 AKT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房昕 郭金铭 刘品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5588-5593,共6页
背景:体内和体外的研究均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对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修复起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治疗... 背景:体内和体外的研究均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对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修复起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选择方案。方法:5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被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富血小板血浆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组,每组10只。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除空白组以外,各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模型组在关节腔注射0.3 mL生理盐水,富血小板血浆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组分别注射浓度为(1.0-1.2)×10^(12)L-1、(1.5-1.7)×10^(12)L-1、(2.0-2.2)×10^(12)L-1的富血小板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Mankin’s病理评分来评估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后的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实验方案经中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各浓度组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中浓度组表达水平少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软骨细胞形态较规则,数量有所增加,中浓度组软骨细胞排列较整齐,有软骨样细胞形成,软骨细胞修复效果明显;③Mankin’s病理评分结果,模型组最高,其次富血小板血浆低浓度和高浓度组,中浓度组评分最低;④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各浓度组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中浓度组表达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⑤结果说明,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均能有效抑制兔膝骨关节炎过程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有明显修复作用,以(1.5-1.7)×10^(12)L-1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关节炎 软骨缺损 炎症因子 Ⅱ型胶原蛋白 聚集蛋白聚糖
下载PDF
C7倾斜角与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房昕 吴恺 +1 位作者 刘品端 郭金铭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C 7倾斜角(C 7 slope,C 7 S)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采用ACDF术治疗的80例颈椎病患者,随访2年以上,比较术前、末次... 目的探讨C 7倾斜角(C 7 slope,C 7 S)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采用ACDF术治疗的80例颈椎病患者,随访2年以上,比较术前、末次随访C 7 S、患病节段Cobb角(segment Cobb angle,SCobb)、C 2-7矢状位轴向距离(C 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 2-7 SVA)、颈椎前凸角、T 1倾斜角(T 1 slope,T 1 S),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术前、末次随访C 7 S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C 7 S、T 1 S、颈椎前凸角、SCobb较术前均显著增加,C 2-7 SVA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 7 S与T 1 S、颈椎前凸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 2-7 SV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Cobb无相关性(P>0.05);末次随访C 7 S与T 1 S、颈椎前凸角、SCobb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 2-7 SV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CDF术能够恢复颈椎矢状位平衡,有效矫正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C 7 S有望作为颈椎矢状位衡量的重要参数,通过术前C 7 S值可预测ACDF术后颈椎曲度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倾斜角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