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妇科子宫肌瘤手术采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涵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8期154-155,共2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妇科子宫肌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舒芬太尼麻醉,...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妇科子宫肌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取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呼吸时间、呼叫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拔管后的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更高,更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手术 舒芬太尼 芬太尼
下载PDF
探析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9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剖宫产产妇,全部产妇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且具有正常沟通能力,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共... 目的分析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剖宫产产妇,全部产妇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且具有正常沟通能力,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共计55例)。参照组给予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给予0.75%盐酸罗哌卡因1 mL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麻醉优良率、苏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呛咳)发生率。结果两组T0(麻醉前)MAP、HR、SpO_(2)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T1(麻醉10 min后)、T2(胎儿分娩)MAP、HR、SpO_(2)均明显比参照组低;试验组麻醉优良率(96.36%)明显比参照组(80.00%)高;试验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参照组(18.1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75%盐酸罗哌卡因1 mL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稳定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有效缩短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等时间,麻醉维持效果较好,且产妇术后苏醒加快,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麻醉质量
下载PDF
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8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产妇应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段是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孕妇,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各35例,比... 目的研究剖宫产产妇应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段是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孕妇,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各35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T_(0)时刻两组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刻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CO指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T、PT、FIB及APTT指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麻药用量较对照组少,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28%)高于对照组(77.14%),χ^(2)=4.200,P=0.04。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能提高剖宫产孕妇的麻醉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保证手术流程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涵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我院收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55例给予氯胺酮麻醉和试验组55例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通过比较术前、术中两组患...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我院收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55例给予氯胺酮麻醉和试验组55例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通过比较术前、术中两组患儿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显示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结果显示试验组心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患儿氯胺酮的使用量和苏醒时间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手术麻醉中,联合应用瑞芬太尼与氯胺酮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使心率减慢,并可以使苏醒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氯胺酮 小儿 效果 麻醉
下载PDF
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曲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8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析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需要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根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 目的分析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需要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根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3.25±0.42)h和(4.51±0.59)h,均短于对照组的(5.19±0.57)、(7.03±0.88)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81±0.76)分、Ramsay评分(2.21±0.3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02±0.81)、(2.75±0.5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 min(T1)的MAP(53.12±4.23)mm Hg(1 mm Hg=0.133 kPa)、HR(70.52±5.36)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59.85±4.63)mm Hg、(76.46±5.18)次/min,SpO2(97.85±2.05)%高于对照组的(94.08±2.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2)的MAP、HR以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其麻醉效果得到认可,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可以达到良好镇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麻醉 Ramsay指标
下载PDF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范淼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信封法,将收集到的90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与丙泊酚麻醉,B组使用气管内插管麻醉,C组则实施喉罩麻醉方式,监测各时间段的HR、S...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信封法,将收集到的90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与丙泊酚麻醉,B组使用气管内插管麻醉,C组则实施喉罩麻醉方式,监测各时间段的HR、SPO2、MAP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后对应时间的HR及MAP变化较为显著,P<0.05;B组患者HR与MAP明显优于插管前(P<0.05);C组麻醉前后HR、MAP均未见明显变化,且SPO2无显著变化;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显然C组更佳(P<0.05)。结论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加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效果更为显著,不仅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外孕 腹腔镜 麻醉方法
下载PDF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淼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7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手术患儿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七氟醚吸入麻...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手术患儿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儿诱导和苏醒时间、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时间较对照组更长,睁眼或体动时间、出室时间较对照组更短,HR较于对照组更低,RR较对照组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14.0%)较对照组(38.0%)更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相比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中更具优势,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 氯胺酮静脉麻醉 小儿手术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崔悦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分析其麻醉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对74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术中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术中予以CSEA,观...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分析其麻醉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对74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术中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术中予以CSEA,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下降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辅助药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麻醉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 全子宫切除术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术中操作及术后患者舒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无痛宫腔镜诊刮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并宫颈处使用含量为5 g的盐酸丁卡因胶浆,B组采用丙泊酚辅以芬...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术中操作及术后患者舒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无痛宫腔镜诊刮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并宫颈处使用含量为5 g的盐酸丁卡因胶浆,B组采用丙泊酚辅以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C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记录术中发生呼吸系统抑制需要辅助呼吸的例数及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室时间、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中发生呼吸系统抑制需要辅助呼吸的例数B组多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VAS各时点评分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室时间均长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处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可以提高无痛宫腔镜麻醉的效果,并可提高术后患者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盐酸丁卡因胶浆
下载PDF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淼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结果、麻醉... 目的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结果、麻醉用药剂量、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优势明显,可提升麻醉平面控制程度,降低术中因麻醉引发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宫腔镜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元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宫腔镜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研究,收集10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不同时间点患者... 目的分析研究宫腔镜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研究,收集10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不同时间点患者MAP、HR、Sp O2水平变化情况,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后VAS评分,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T1、T2阶段的MAP、HR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麻醉,麻醉效果好,麻醉安全性高,更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 异丙酚
下载PDF
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瑾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体质量指数(BMI)在30.0~34.9 kg/m2的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手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潮气量=实际体重(kg)×8 ml/kg]和实验组[B组,潮气量=理想体重(kg)&...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体质量指数(BMI)在30.0~34.9 kg/m2的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手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潮气量=实际体重(kg)×8 ml/kg]和实验组[B组,潮气量=理想体重(kg)×8 ml/kg],每组30例。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CO2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5 min(T2)、CO_2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30 min(T3)、气腹结束体位恢复后5 min(T4)、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5)取动脉血,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振荡频率(Frequence)、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酸碱度(pH),计算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不同时间点B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肺内分流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潮气量设定为理想体重(kg)×8 ml/kg,可以达到满意的通气效果,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妇科腹腔镜手术 潮气量 氧合指数 肺顺应性 肺内分流率
下载PDF
20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晓义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3期314-315,共2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4~8岁),ASA I~Ⅱ级,急诊或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七氟醚组)、B组(丙泊酚组)、C组(氯胺酮组)各20例。A组面罩吸人...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4~8岁),ASA I~Ⅱ级,急诊或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七氟醚组)、B组(丙泊酚组)、C组(氯胺酮组)各20例。A组面罩吸人七氟醚,静脉注射瑞芬太尼;B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C组静脉注射氯胺酮。分别记录三组麻醉手术期间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A组诱导后和手术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P〉0.05),B组在诱导后心率和血压下降较A组明显(P〈0.05),且B组术中心率和血压波动明显(P〈0.05),麻醉苏醒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和C组(P〈0.05),A组苏醒期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麻醉平稳,效果确切,苏醒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氯氨酮 小儿麻醉 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涵婷 胡楠 闫洁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11月锦州市某医院收治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45例。硬膜外麻醉组产妇采取硬... 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11月锦州市某医院收治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45例。硬膜外麻醉组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及术后1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麻醉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为6.67%,低于硬膜外麻醉组的2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为(3.27±0.21)min,短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67±1.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术中、术后1h VAS评分分别为(1.26±0.24)分及(2.21±0.25)分,低于硬膜外麻醉组的(2.31±1.11)分及(3.42±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麻醉中的效果确切,相较于硬膜外麻醉,其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阻滞完善、镇痛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无痛分娩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无痛分娩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全麻剖宫产对母体应激反应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曲强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全麻剖宫产对母体应激反应和新生儿结局相关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实施全麻下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维持麻醉,B组采用定速输注维... 目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全麻剖宫产对母体应激反应和新生儿结局相关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实施全麻下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维持麻醉,B组采用定速输注维持麻醉,比较2组母体分娩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收缩压和心率变化,并收集分娩前、新生儿娩出时和分娩后30 min母体静脉血,以及新生儿脐带血,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和B组母体收缩压在T2、T3、T4时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收缩压明显增高,A组T5收缩压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5时收缩压较T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T2、T3、T4时收缩压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以(P<0.05)。A组在T1、T2时心率较前一监测点有明显波动,T4、T5时心率明显降低,与T0、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0、T1和T2时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心率比较T0、T1、T2时明显增高,T4时开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T3、T4时心率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母体分娩前和分娩后30 min的血M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娩出时母体静脉血和脐带血中MOD水平比较,A组比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在维持全麻下剖宫产产妇血压、心率稳定方面优势突出,同时可有效降低胎儿氧化应激反应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全麻 瑞芬太尼 应激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皮质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新 孟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0期1512-1514,共3页
患者术前心理紧张以及术中手术创伤与血容量改变等,均会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1]。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腹腔镜切除术(LH)治疗子宫肌瘤,虽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在开展上述手术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案... 患者术前心理紧张以及术中手术创伤与血容量改变等,均会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1]。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腹腔镜切除术(LH)治疗子宫肌瘤,虽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在开展上述手术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案,以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发生风险[2-3]。本研究着重探讨了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皮质醇(COR)、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等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 腹腔镜切除术 麻醉方案 临床疗效 应激反应 七氟醚 皮质醇
下载PDF
肥胖患者在无痛人流时应用丙泊酚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瑾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5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在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时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诱导的安全性。方法 60例行择期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诱导时丙泊酚的量=实际体质量(kg)×2.0 mg/kg,麻醉维持时丙泊酚的量...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在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时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诱导的安全性。方法 60例行择期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诱导时丙泊酚的量=实际体质量(kg)×2.0 mg/kg,麻醉维持时丙泊酚的量=实际体质量(kg)×0.5 mg/kg,实验组诱导时丙泊酚的量=理想体质量(kg)×2.0 mg/kg,麻醉维持时丙泊酚的量=理想体质量(kg)×0.5 mg/kg,观察并记录注药前(T_1)、睫毛反射消失时(T_2)、手术开始时(T_3)、术毕(T_4)及清醒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_2)、心率(HR);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呼吸频率(RR)<8次/min或吸氧时Sp O_2<93%]术中体动发生情况,清醒时间[改良警觉镇静评分标准(MOAA/S)评分4~5分];术后镇痛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清醒后10、30 min的疼痛程度;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T_2、T_3、T_4的MAP、Sp O_2、H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抑制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时,诱导时丙泊酚的量=理想体质量(kg)×2.0 mg/kg,麻醉维持时丙泊酚的量=理想体质量(kg)×0.5 mg/kg,安全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实际体质量 理想体质量 呼吸抑制 改良清醒镇静评分 肥胖患者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曲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目的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评价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于腹腔镜下于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催产素10 U静脉滴注;B组腹腔镜下于子... 目的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评价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于腹腔镜下于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催产素10 U静脉滴注;B组腹腔镜下于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3 U、催产素10 U静脉滴注;C组腹腔镜下于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2 U、催产素10 U静脉滴注。比较三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注药后SBP、DBP、HR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中,C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小于A、B组(P<0.05);垂体后叶素注射0.5 min后与注射前比较,高血压、心动过缓方面,A组患者比B、C组明显(P<0.05),低血压、心动过速方面B组患者比A、C组患者明显(P<0.05)。注射垂体后叶素1 min及10 min后SBP、DBP、HR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可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提高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收缩子宫作用,而且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提高手术质量对临床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垂体后叶素 催产素
下载PDF
产程不同时期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新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2期3467-3468,共2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在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进行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和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8月80例单胎初产妇,分为潜伏期组(A组)和活跃期组(B组),每组40例。分娩镇痛前进入产程为T0,宫口2 cm为T1,宫口3 cm且... 目的观察与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在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进行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和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8月80例单胎初产妇,分为潜伏期组(A组)和活跃期组(B组),每组40例。分娩镇痛前进入产程为T0,宫口2 cm为T1,宫口3 cm且未行分娩镇痛为T2,宫口5 cm并行分娩镇痛为T3,宫口开全10 cm为T4。两组均注入0.075%罗哌卡因及2μg/m L、芬太尼混合液10 m L,接自控电子镇痛泵,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泵。A组:当进入产程、存在规律宫缩,患者主动要求进行分娩镇痛;B组:当宫口大于或等于3 cm时进行镇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记录T0-T45个时点的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A组T1、T2时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情况,有利于产妇分娩,是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分娩过程 镇痛 产科 酰胺类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异丙酚伍用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晓义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7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瑞芬太尼 异丙酚 临床观察 伍用 强效镇痛药 镇静镇痛 抗伤害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