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应激对肝脏组织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眭建 杨美青 +2 位作者 缪亦安 任春兰 钱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6-547,555,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电应激对肝组织形态及机能代谢的影响 ,旨在探讨多种疾病过程中肝脏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般机制。方法 :用电刺激复制应激模型、图像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 ;化学方法检测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和丙二醛( ... 目的 :观察电应激对肝组织形态及机能代谢的影响 ,旨在探讨多种疾病过程中肝脏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般机制。方法 :用电刺激复制应激模型、图像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 ;化学方法检测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1应激组肝细胞、肝血窦及门管区发生明显损伤。 2肝组织内 SOD和 MDA含量均明显增高 ( P均 <0 .0 5 )。结论 :电应激可明显改变肝组织结构和功能 ,其机制与组织内氧化机制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肝脏 电应激 组织学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庆大霉素对豚鼠内耳的组织病理学影响
2
作者 缪亦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7-430,共4页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肌注庆大霉素15天及30天后内耳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见耳蜗明显受损,螺旋器外毛细胞坏死较多,内毛细胞病变稍轻,壶腹嵴顶部感觉毛细胞纤毛破坏消失或融合,耳石器椭圆囊斑及球囊斑微纹区毛细胞受损较明显,纤毛缺失,粘连,边...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肌注庆大霉素15天及30天后内耳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见耳蜗明显受损,螺旋器外毛细胞坏死较多,内毛细胞病变稍轻,壶腹嵴顶部感觉毛细胞纤毛破坏消失或融合,耳石器椭圆囊斑及球囊斑微纹区毛细胞受损较明显,纤毛缺失,粘连,边缘区病变较轻,耳石脱落,变性.实验对客观评价药物的耳毒作用提供了实验方法及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耳毒性 内耳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人胚胎期耳蜗管及柯替氏器的发育 被引量:1
3
作者 戴树宏 王重远 +2 位作者 王迎姿 长晓峰 刘莉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63-167,232,共6页
用人胎儿颞骨64个,胎龄为2~9个月,制成火棉胶切片与耳蜗铺片,对照观察其中柯替氏器的发育。在胚胎2个月时,柯替氏器才开始发育;第3~5个月是主要的发育分化阶段;第6个月时,发育分化完成,基本结构趋于稳定;第7~9个月时,除细胞的分化程度... 用人胎儿颞骨64个,胎龄为2~9个月,制成火棉胶切片与耳蜗铺片,对照观察其中柯替氏器的发育。在胚胎2个月时,柯替氏器才开始发育;第3~5个月是主要的发育分化阶段;第6个月时,发育分化完成,基本结构趋于稳定;第7~9个月时,除细胞的分化程度进一步成熟外,基本结构不再有显著变化。柯替氏器长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第2~3月之间。胎儿5个月时,柯替氏器中隧道内侧于形成内螺旋沟以前,有一些高柱状上皮,大部分上皮退变解体,少数上皮细胞变成大型游走细胞。关于这种游走细胞的性质、功能与可能的转归,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游走细胞,作了比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管 柯替氏器 毛细胞 胚胎结构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丁胺卡那霉素对豚鼠内耳毒性影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德明 吕力为 于青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0-264,共5页
通过全耳蜗铺片及前度迷路取材,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豚鼠丁胺卡那霉素中毒后内耳的病理变化:结果见耳蜗明显受损,以底回为重.螺旋器外毛细胞坏死较多,而内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病变较轻.前庭椭圆囊耳石细碎、毛细胞纤毛粘连、脱落;壶腹嵴中... 通过全耳蜗铺片及前度迷路取材,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豚鼠丁胺卡那霉素中毒后内耳的病理变化:结果见耳蜗明显受损,以底回为重.螺旋器外毛细胞坏死较多,而内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病变较轻.前庭椭圆囊耳石细碎、毛细胞纤毛粘连、脱落;壶腹嵴中央区纤毛也缺失.实验对客观评价丁胺卡那霉素的内耳毒性及有效地预防其中毒性耳聋的发生提供了实验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毛细胞 丁胺卡那霉素 毒性
下载PDF
硬脊膜外腔注入辣椒素对大鼠脊髓后角内SP、ENK及FRAP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坚 胡道松 +2 位作者 张晏平 茹立强 艾民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55-60,142,共7页
组织化学观察发现: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入辣椒素后第7天,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脊髓后角Ⅰ一Ⅲ层内与一级感觉传入有关的神经递质P物质(SP)的免疫反应性(SP-IR)明显减弱,而与一级传入的调控有关的亮氨酸脑啡肽(ENK)的免疫反应性(ENK-IR)明显增... 组织化学观察发现: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入辣椒素后第7天,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脊髓后角Ⅰ一Ⅲ层内与一级感觉传入有关的神经递质P物质(SP)的免疫反应性(SP-IR)明显减弱,而与一级传入的调控有关的亮氨酸脑啡肽(ENK)的免疫反应性(ENK-IR)明显增强;同时后角Ⅱ层内及脊神经节A型细胞内一级传入C类纤维的标志酶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的反应产物消失.功能测定表明,应用辣椒素后,动物的痛阈明显升高,溶媒对痛阈无明显影响.由此提示:硬脊膜外腔注入辣椒素能有效地作用于一级传入C类纤维,影晌其递质水平、酶的活性及信息传导功能;这类辣椒素敏感的C类纤维与脊髓后角内含ENK的中间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P 物质 亮氨酸脑啡肽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硬脊膜外腔
原文传递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早孕滋养层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小东 徐昌芬 郭仁强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对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中EGFR、HCG的表达作定位、定性研究。方法 :取停经 45~ 5 5天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 ,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用ABC法进行抗HCG及抗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合体滋养层细胞HCG强阳... 目的 :对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中EGFR、HCG的表达作定位、定性研究。方法 :取停经 45~ 5 5天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 ,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用ABC法进行抗HCG及抗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合体滋养层细胞HCG强阳性反应 ,细胞滋养层细胞HCG阴性 ,部分中间型滋养层细胞HCG阴性或弱阳性 ;合体滋养层和中间型滋养层细胞胞质和核膜EGFR中度阳性 ,细胞滋养层细胞膜、核膜EGFR中度阳性、胞质弱阳性 ,各层滋养层细胞核EG FR弱阳性。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EGF EGFR调控滋养层细胞合成分泌HCG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7
作者 张晏平 张志坚 +2 位作者 梁勋厂 关新民 艾民康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5,共5页
对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100μg辣椒素后,第7天电针镇痛效应较给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腰骶段脊髓后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性(SP-LI)减弱和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M)反应产物减步,而亮氨酸脑啡肽样免疫反应性(ENK-LI)增强;脊神经节B型细胞内F... 对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100μg辣椒素后,第7天电针镇痛效应较给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腰骶段脊髓后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性(SP-LI)减弱和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M)反应产物减步,而亮氨酸脑啡肽样免疫反应性(ENK-LI)增强;脊神经节B型细胞内FRAP反应产物消失。以上结果提示,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可影响一级传入C类纤维(特别是SP纤维)以及脊髓后角Ⅰ-Ⅲ层含ENK中间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一级传入C类纤维(包括SP纤维)在针刺信息传入及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外腔注射 辣椒素 大鼠 电针 镇痛效应 脊髓 脊神经节
下载PDF
大鼠硬脊膜外腔置管给药法
8
作者 张晏平 张志坚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89年第4期24-25,共2页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影响时,目前多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给药法。此法虽然具有定位准确,可反复多次给药等优点,但由于操作较复杂,且可能损伤脊髓.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近来,我们参照外科手术中硬脊膜外腔麻醉给药的方法,摸索...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影响时,目前多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给药法。此法虽然具有定位准确,可反复多次给药等优点,但由于操作较复杂,且可能损伤脊髓.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近来,我们参照外科手术中硬脊膜外腔麻醉给药的方法,摸索了大鼠硬脊膜外腔置管给药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是脊髓水平给药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硬脊膜外腔置管给药法 蛛网膜下腔置管给药法 麻醉方法
下载PDF
大鼠肾集合管的形态测量
9
作者 郑德明 陈嘉 +2 位作者 赵惠琴 杨美青 姜新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用形态测量及图像分析仪等方法,对3组不同年龄的大鼠肾集合管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组,大鼠肾集合管的数量明显减少,集合管面积、周长、直径明显增加,而其上皮细胞核的体积明显缩小,并且变得更圆。
关键词 肾集合管 形态测量 增龄性变化 大鼠
原文传递
耳蜗的扫描电镜观察
10
作者 戴树宏 邹路德 +1 位作者 彭希然 艾燕红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308-311,346-347,共6页
为研究柯替氏器的超微结构,用豚鼠、猫及4个月胎儿的耳蜗,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柯替氏器呈螺旋梯状,围绕在蜗轴周围。蜗尖部的柯替氏器较宽,蜗底部的较窄,其上方的前庭膜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上皮表面有微绒毛。紧贴表面的盖膜由原纤维组... 为研究柯替氏器的超微结构,用豚鼠、猫及4个月胎儿的耳蜗,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柯替氏器呈螺旋梯状,围绕在蜗轴周围。蜗尖部的柯替氏器较宽,蜗底部的较窄,其上方的前庭膜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上皮表面有微绒毛。紧贴表面的盖膜由原纤维组成。大多数原纤维平行排列,表面与边缘的原纤维多交织成网。柯替氏器中有3排外毛细胞与1排内毛细胞,二者之间有柱细胞头板,外毛细胞上的听毛排列成W形,内毛细胞上的听毛排列成弧形。此外,所有细胞表面均有微绒毛。在轻度噪音刺激后,听毛减少并紊乱,微绒毛也减少或消失。4月胎儿的柯替氏器有3~4排外毛细胞,其表面为绒球状听毛,后来发育为W形排列。内毛细胞为1排,表面为束状的原始听毛,后变为弧形排列。本文还观察到断裂的柯替氏器中,暴露出外毛细胞的柱状胞体及底部的杯状支持结构。外毛细胞由外指细胞所肩托。外指细胞的指突与外毛细胞均倾斜排列,交错成一定角度。当暴露出外柱细胞时,其胞体上细下粗,表面有传入神经纤维。当外毛细胞、外柱细胞等掀向上方后,可见隧道中纵行的神经纤维束及其分支,即螺旋隧道束与放线隧道纤维,它们系橄榄耳蜗束的传出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器 耳蜗 柯替氏器 毛细胞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中耳局部应用庆大霉素对内耳组织学和电生理的影响
11
作者 曹明玉 翁瀛 +1 位作者 王俊 戴树宏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9-12,共4页
选用32只豚鼠。实验组16只于左侧中耳内每天注射庆大霉素1次,共7或14天,停药后2天杀死。借助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耳蜗电图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注射庆大霉素14天的动物柯替氏器显示广泛地... 选用32只豚鼠。实验组16只于左侧中耳内每天注射庆大霉素1次,共7或14天,停药后2天杀死。借助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耳蜗电图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注射庆大霉素14天的动物柯替氏器显示广泛地变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注射庆大霉素7或14天的动物从蜗底到蜗顶仅残留少量的外毛细胞,内毛细胞也大量消失。前庭感受器损害较严重。耳蜗电图显示AP低反应或完全消失。提示庆大霉素应慎用或避免中耳局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耳毒 庆大霉素 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