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镇江市区结核患者痰结核涂片培养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春红 熊茜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结核 痰检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镇江地区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图谱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震 龚玉华 +4 位作者 钱彩娣 孙春红 周丽萍 傅行礼 邵启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34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DNA指纹图谱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74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通过鉴别培养基对硝基苯甲酸( PNB)和噻吩-2-羟酸肼( TCH)进行分枝杆菌菌型初筛,再通过本室建立的PCR-ELISA法明确鉴定结...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DNA指纹图谱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74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通过鉴别培养基对硝基苯甲酸( PNB)和噻吩-2-羟酸肼( TCH)进行分枝杆菌菌型初筛,再通过本室建立的PCR-ELISA法明确鉴定结核杆菌菌种,用比例法进行药敏实验,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指纹分型法,对其中44株耐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型。结果从174份标本中分离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141株(81.03%),牛型结核分枝杆菌20株(11.49%),非结核分枝杆菌13株(7.47%),总耐药率42.53%;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INH)>氧氟沙星(OFX)>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卷曲霉素( CPM)>阿米卡星( AKM);非结核分枝杆菌对EMB、RFP、SM、INH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结核分枝杆菌( P<0.01)。复治组对EMB、RFP、SM、INH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组的耐药率(P<0.01)。中、老年患者耐药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P<0.05或P<0.01)。将44株耐药人型结核杆菌,用RAPD-PCR分型,并用NTsys 2.10e软件作聚类分析,共分为5型(Ⅰ型-Ⅴ型),其中以Ⅰ-Ⅲ型为主,占84.09%。各型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肺结核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结核杆菌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相对较高。 RAPD指纹分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成簇类型是主要流行菌株。各型与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DNA随机引物多态性 耐药性
下载PDF
某医院真菌分离培养及耐药状况分析
3
作者 秦荣华 孙春红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分析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各类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用酵母菌显色琼脂平皿进行鉴定,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601份临床标本共分离真菌212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 目的分析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各类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用酵母菌显色琼脂平皿进行鉴定,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601份临床标本共分离真菌212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产生一定的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药物敏感实验
下载PDF
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对不同类型肝硬化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蕊 朱东来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硬化(乙型肝炎、酒精性及自身免疫性)的凝血参数及血小板计数指标,并对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其凝血指标差异的意义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硬化(乙型肝炎、酒精性及自身免疫性)的凝血参数及血小板计数指标,并对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其凝血指标差异的意义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病因为依据,将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分为乙型肝炎组、酒精性肝硬化组、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每组30例,对比3组患者的凝血参数、肝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指数。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均高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水平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方面,不同类型肝硬化(乙型肝炎、酒精性、自身免疫性)患者均存在差异性,临床可用其对肝硬化类型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凝血参数
下载PDF
探针熔解曲线在耐药结核病快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5
作者 宋戎 缪家文 +2 位作者 孙春红 朱亮 王捷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探针熔解曲线在耐药结核病快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7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完成传统罗氏固体药物敏感性检测(比例法)、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常用的6种药物耐... 目的研究探针熔解曲线在耐药结核病快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7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完成传统罗氏固体药物敏感性检测(比例法)、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常用的6种药物耐药结果,包含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比例法进行对比,计算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6种药物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与约登指数。结果与比例法作比较,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约登指数分别为91.70%、98.10%、61.10%、99.70%、97.90%、0.898;异烟肼是87.90%、94.20%、59.20%、98.80%、93.65%、0.821;乙胺丁醇是87.50%、97.03%、38.89%、99.72%、96.83%、0.845;链霉素是91.30%、98.19%、87.50%、98.79%、97.35%、0.895;氧氟沙星是94.74%、98.89%、81.82%、99.72%、98.68%、0.936;阿米卡星是80.00%、99.46%、66.67%、99.73%、99.21%、0.795。结论探针熔解曲线在耐药结核病快速筛查中应用,具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有利于临床早期识别耐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结核病 探针熔解曲线 利福平 异烟肼 乙胺丁醇 链霉素 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下载PDF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Gene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6
作者 张海燕 缪家文 +4 位作者 朱亮 宋戎 熊茜 李龙 李蕊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8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全自动医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系统(GeneXpert)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利福平(rifampin,RIF)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非随机选取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2年2月—2024年... 目的分析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全自动医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系统(GeneXpert)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利福平(rifampin,RIF)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非随机选取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痰GeneXpert MTB/RIF检测,以固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单一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肺结核35例,检出率为35.00%(35/10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14%(34/35),高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74.29%(26/35)和GeneXpert MTB/RIF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4,P<0.05)。联合与单一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GeneXpert MTB/RIF检测均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两种检测方式联合诊断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Gene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 肺结核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变化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7
作者 张海燕 缪家文 +4 位作者 熊茜 李龙 李蕊 刁仁联 朱东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究早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及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PLC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 目的 探究早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及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PLC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存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不同将其分为两组,PLC组(35例,为PLC患者)和肝炎组(35例,为慢性肝炎患者),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5例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AFP、PIVKA-Ⅱ水平及GGT/ALT、阳性率,PLC组不同肿瘤直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肝炎组和PLC组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及GGT/ALT及AFP、PIVKA-Ⅱ、GGT/ALT阳性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PLC组患者均较肝炎组、对照组更高,肝炎组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对照组;与肿瘤直径<5 cm比,肿瘤直径≥5 cm的PLC组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均更高(均P<0.05);不同肿瘤直径PLC组患者GG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PLC患者的诊断中,血清AFP、PIVKA-Ⅱ水平及GGT/ALT均较高,可为疾病诊治和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
下载PDF
5种结核杆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震 龚玉华 +6 位作者 钱彩娣 孙春红 王雪梅 施瑜 周丽萍 傅行礼 邵启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免疫磁珠捕获联合双内标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结核杆菌技术(IMC-PCR-ELISA)与其他几种结核杆菌检测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2例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的患者作为阳性对照,以48例结核... 目的比较和分析免疫磁珠捕获联合双内标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结核杆菌技术(IMC-PCR-ELISA)与其他几种结核杆菌检测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2例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的患者作为阳性对照,以48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的非结核普通住院患者作为阴性对照。比较抗酸染色涂片法(AFS)、免疫磁珠-抗酸染色涂片法(IMC-AFS)、金标抗结核抗体检测法(DICA)、普通PCR及IMCPCR-ELIS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IMC-PCR-ELISA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全过程约4.5h,最低检测限为5copy/μL,本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00%,其他4种(AFS、IMC-AFS、DICA、普通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35.29%、43.14%、60.78%、93.14%,特异性分别为95.83%、95.83%、75.00%、91.67%。结论 IMC-PCRELISA与AFS、IMC-AFS、DICA及普通PCR相比,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可定量的特点,是临床快速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磁珠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免疫磁珠捕获联合PCR-ELISA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震 龚玉华 +4 位作者 钱彩娣 孙春红 周丽萍 傅行礼 邵启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931-2933,共3页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捕获(IMC)联合双内标PCR-ELISA(IMC-PCR-ELISA)技术,建立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制备能够特异性捕获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磁珠(Dynabeads)。并根据结核分枝杆菌Mtp40基因序列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群I...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捕获(IMC)联合双内标PCR-ELISA(IMC-PCR-ELISA)技术,建立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制备能够特异性捕获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磁珠(Dynabeads)。并根据结核分枝杆菌Mtp40基因序列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群IS6110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修饰),以及2条与PCR扩增片段等长的内参照片段(其与扩增模板在引物区的序列相同)和3套捕获探针(3′端用地高辛标记)。先通过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结核分枝杆菌,再联合双内标PCR-ELISA技术检测结核杆菌。结果采用IMC-PCR-ELISA技术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全过程约4h,检测限为5×10^3 copies/mL,当低内标模板浓度在30-70copies/mL,高内标模板浓度在8 000-12 000copies/mL时,计算出的浓度与实际加入的目的模板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未发现非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建立了IMC-PCR-ELISA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可定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磁珠捕获 双内标 PCR-ELISA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尤海燕 焦志军 +2 位作者 刁仁联 陈蕾 汪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7-348,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C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面CD5分子的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滴度,并与肝功能指标A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C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显著...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C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面CD5分子的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滴度,并与肝功能指标A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C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显著增多,达(58.4±9.8)%,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9.8±8.2)%和正常对照组(22.5±5.9)%(P均小于0.01)。其与ALT无显著相关性(r=0.2,P>0.05),而与HCV RNA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r=0.817,P<0.05)。结论CD5+B细胞可能参与HCV感染的慢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CD5分子 B细胞
下载PDF
血清溶菌酶MTS/PMS比色测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闻平 龚玉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常规实验室的溶菌酶检测方法。方法以藤黄微球菌为溶菌酶的作用废物,以 MTS/PMS呈色系统检测被溶菌酶作用后的微球菌的生长情况,藉与溶菌酶标准比较,计算出待检标本中的溶菌酶活性。结果本法用于检测血清...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常规实验室的溶菌酶检测方法。方法以藤黄微球菌为溶菌酶的作用废物,以 MTS/PMS呈色系统检测被溶菌酶作用后的微球菌的生长情况,藉与溶菌酶标准比较,计算出待检标本中的溶菌酶活性。结果本法用于检测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当酶活性小于1300ku/ml时线性良好,批内变异为2.11%~4.57%,批间变异为5.46%,参考范围为124.5±68. 4(5. 2~ 200. 7) kU/L。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是一种适用于常规实验室的溶菌酶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比色分析 血清诊断 MTS/PMS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晓月 刁仁联 张瑞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9期2829-2830,共2页
目的探讨CD3+CD16+56+NK T细胞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中重度CHB患者、26例轻度CHB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的百分率;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 目的探讨CD3+CD16+56+NK T细胞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中重度CHB患者、26例轻度CHB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的百分率;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此三组对象血清ALT的水平。结果中重度CHB组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百分率(3.55%±1.45%)显著低于轻度CHB组(4.86%±1.97%,P<0.05)及健康对照组(5.84%±2.08%,P<0.01),轻度CH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HB组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百分率与血清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01,P<0.01),轻度CHB组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百分率与血清AL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99,P>0.05)。结论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百分率在CHB慢性进展的各个临床阶段可能有所不同,且其变化趋势与肝损伤的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自然杀伤T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气象因子与茶毛虫生态及所致皮炎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方岸 胡云 +1 位作者 龚玉华 张联恒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分析气象因子对茶毛虫全世代生态特性和人群茶毛虫皮炎爆发的影响,为早期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茶毛虫孵化、幼虫龄期、化蛹、羽化的全世代生态特性,调查不同季节茶毛虫皮炎爆发的病因、影响因素及患者的三间分布。结... 目的分析气象因子对茶毛虫全世代生态特性和人群茶毛虫皮炎爆发的影响,为早期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茶毛虫孵化、幼虫龄期、化蛹、羽化的全世代生态特性,调查不同季节茶毛虫皮炎爆发的病因、影响因素及患者的三间分布。结果镇江地区茶毛虫1年发生3代。茶毛虫皮炎爆发的原因为:暖冬、暖春气象有利于虫卵越冬,导致第1代虫口基数大;茶场失管、没有适时灭虫。皮炎爆发的季节差异由6~7月份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决定。结论茶毛虫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因气象条件而异。在适宜气象条件下,幼虫3龄期后虫口累积到一定数量,即造成人群爆发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茶毛虫皮炎 生态特性 气象条件 科学依据 预防控制 不同季节 三间分布 发育速率 爆发 人群 龄期 幼虫
下载PDF
检测HBV DNA评价感染HBV饮食服务人员的传染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方岸 徐岚 +6 位作者 龚玉华 仲志鸿 陈新 高慎男 陈鹃 石笑笑 王抒倩 《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检测饮食服务人群HBV感染状况 ,研究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 ,探讨其传染性 ,为修订相应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用赖氏法检测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 ,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 目的 检测饮食服务人群HBV感染状况 ,研究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 ,探讨其传染性 ,为修订相应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用赖氏法检测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 ,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 14 4 92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 4 96人 ,阳性率 3.4 2 %。其中HBsAg≥ 1∶5 12或ALT >4 0者 137人 ,占阳性者的 2 7.6 2 %。ALT <4 0 ,HBsAg <1∶5 12 ,且HBeAg阳性者 5 5人 ,占 15 .32 %。在HBsAg <1∶5 12、ALT <4 0、且HBeAg阴性的 30 4人中检出HBVDNA阳性者 113人 ,阳性率 34.6 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 86 .4 9% ,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 6 4 .38% ,相对危险性 6 .5 8。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结论 血清学检验结果同时表现为HBsAg <1∶5 12、ALT <4 0、HBeAg阴性、符合现行法规要求 ,但HBV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HBV DNA HBV感染 饮食行业 服务人员 传染性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戴娜 戴亚萍 +1 位作者 龚玉华 张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2期3426-3428,共3页
目的 比较单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及PBC-乙肝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并总结PBC-乙肝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江苏省PBC协作组临床资料库(作者系协作组成员)中... 目的 比较单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及PBC-乙肝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并总结PBC-乙肝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江苏省PBC协作组临床资料库(作者系协作组成员)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筛选2007-2015年诊治并已确诊的104例单纯PBC患者(A组)、93例单纯乙肝患者(B组)、29例PBC-乙肝重叠综合征患者(C组)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及血清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A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清蛋白、免疫球蛋白(A、G、M)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低于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若ALT、AST水平降低而GGT、ALP、胆红素水平无明显改善时需进行抗线粒体抗体亚型检测,以确诊是否伴P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乙型 Γ-谷氨酰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胆红素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邵江波 徐君 +1 位作者 朱东来 戴玮玮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4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疗效、YMDD变异和安全性。方法 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29例恩替卡韦0.5mg/d治疗。以上两组的疗程为96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疗效、YMDD变异和安全性。方法 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29例恩替卡韦0.5mg/d治疗。以上两组的疗程为96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变化、YMDD变异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的HBVDNA转阴率和Child-Pugh评分改善,但两组之间进行这两项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发生YMDD变异,随着时间延长,变异数增加,而恩替卡韦组未发生变异。72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有2例死亡,恩替卡韦组1例死亡,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其疗效与安全性与拉米夫定相似,但能显著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是一种有效且理想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 治疗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邵江波 徐君 +1 位作者 朱东来 戴玮玮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3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YMDD变异和安全性。方法 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33例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以上两组...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YMDD变异和安全性。方法 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33例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以上两组的疗程为96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变化、YMDD变异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的HBV DNA转阴率和Child-Pugh评分改善,但两组之间进行这两项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发生YMDD变异,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异数增加,而联合治疗组未发生变异。72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各有2例死亡,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的疗效与安全性均相似,但能显著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二者联合是一种有效且理想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 联合治疗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糖酵解引起血糖测定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67-369,共3页
关键词 血糖测定 糖酵解 甘油醛 氟生物 碘乙酸盐 D-甘露糖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应用线性探针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药耐药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海燕 缪家文 +5 位作者 潘洪秋 王捷婷 熊茜 宋戎 龚玉华 孙春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HAIN技术,Geno Type MTBDR plus试剂盒)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多药耐药性的价值。方法:利用HAIN技术检测277例涂阳患者痰标本,并与比例法药敏试验作比较。结果:HAIN技术对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检出率和传统比例... 目的: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HAIN技术,Geno Type MTBDR plus试剂盒)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多药耐药性的价值。方法:利用HAIN技术检测277例涂阳患者痰标本,并与比例法药敏试验作比较。结果:HAIN技术对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检出率和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AIN技术检测耐利福平、耐异烟肼和耐多药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81.69%、80.77%和100%、93.90%、95.74%。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频率最高的是rpo B S531L位点[35/60(58.33%)];异烟肼耐药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是kat G S315 T1位点[42/71(59.15%)],其次是inh A c15t位点[23/71(32.39%)]。结论:HAIN技术能快速、准确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及多药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线性探针杂交技术 利福平 异烟肼 耐药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雪梅 朱东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52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16例,C级1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检测PA,FIB和肝纤维化指标...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52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16例,C级1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检测PA,FIB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结果:肝硬化患者PA,FIB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肝纤维化指标HA,IV-C,PC-Ⅲ,LN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递增,PA,FIB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在C级处于最低水平,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呈进行性升高,在C级均处于最高水平。PA与HA在肝硬化Child-Pugh A级、B级、C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A,FIB及肝纤维化指标HA,IV-C,PC-Ⅲ,LN可以较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对于观察病情、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前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 CHILD-PUGH分级 肝纤维化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