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7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祝艳波 范文 +4 位作者 卢全中 李同录 彭建兵 倪万魁 苑伟娜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2期16-21,共6页
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深地探测、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日益复杂。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及综合改革教改项目,强化了需求导向、多学科交叉、实践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培养质量监控,构建与实践了地质... 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深地探测、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日益复杂。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及综合改革教改项目,强化了需求导向、多学科交叉、实践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培养质量监控,构建与实践了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显著提升了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1)提出了"以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培养为抓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水平"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2)构建了"面向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课程,形成了"理论课程重学科交叉、专业课程重地质实践、创新课程重科技前沿"的新体系;形成了"名师带团队、团队建名课"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课内与课外"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3)提升"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能力的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了由地质实习、培优计划、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组成的"多方位、阶梯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4)健全了"监督-反馈-跟踪-激励-改进"五机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培养理念 教育改革 实践平台 创新能力
下载PDF
长安大学义不容辞赴灾区进行地质灾害核查和排查工作
2
作者 陈志新 朱元祥 《中国地质教育》 2008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长安大学 灾区 核查 财产安全 地震 破坏性 陕西省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地质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索
3
作者 马见青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产出要求为导向的专业合格评价体系。对地质类高校而言,认证标准有更具体的要求,地质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达成工程教育认证评价标准的重要因素。本文客观梳理...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产出要求为导向的专业合格评价体系。对地质类高校而言,认证标准有更具体的要求,地质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达成工程教育认证评价标准的重要因素。本文客观梳理地质类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旨在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发挥导师制引领作用,建立科学的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教学考核和激励机制,同时指导地质类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地质教育理念,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持续推进地质类高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地质类 高等学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下载PDF
新生代晚期挤压作用下活动背斜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震地质灾害效应
4
作者 杨晓平 陈杰 +5 位作者 李安 黄伟亮 张玲 杨海波 胡宗凯 左玉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41,共17页
活动背斜是第四纪晚期以来在活动挤压构造区域内吸收地壳缩短变形的主要地质构造之一,其是在挤压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构造系统,由多种活动构造变形组成。发生在挤压构造区的大地震可以使褶皱相关断层、褶皱陡坎、翼部地形倾斜和地质... 活动背斜是第四纪晚期以来在活动挤压构造区域内吸收地壳缩短变形的主要地质构造之一,其是在挤压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构造系统,由多种活动构造变形组成。发生在挤压构造区的大地震可以使褶皱相关断层、褶皱陡坎、翼部地形倾斜和地质体缩短等发生同震破裂或地面倾斜,进而引发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从理论研究和工程抗震两方面均需重视。因此,文章立足现有的逆断层相关褶皱、褶皱侧向扩展等理论,通过典型的主逆冲断层、反冲断层、弯矩断层、弯滑断层、共轭剪切断层和褶皱陡坎等实例,探讨了与褶皱相关的同震活动构造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研究认为,在强震导致的活动背斜地壳缩短、垂向隆升和侧向扩展过程中,背斜两翼和倾伏端的地面掀斜对重大工程建筑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同时,区域地壳缩短引发的弯曲变形给跨越活动背斜的重大线状工程造成的潜在地震危险和诱发的地质灾害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相关断层 褶皱陡坎 褶皱生长 侧向扩展 地震地质灾害
下载PDF
“7·31”特大暴雨引发的门头沟区地质灾害调研及紧急应对策略研究
5
作者 景鹏旭 徐一凡 +2 位作者 门丽君 许杰夫 杨清逸 《中国应急救援》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门头沟区平均538.1毫米。暴雨导致门头沟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破坏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8月中旬,对受灾严重的门头沟区进行深入调研,对洪水、滑坡、崩塌、泥石...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门头沟区平均538.1毫米。暴雨导致门头沟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破坏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8月中旬,对受灾严重的门头沟区进行深入调研,对洪水、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建筑物倒塌等典型灾害从岩土体性质、灾害规模以及沿途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科学评估其对交通路线、居民房屋的危害,并针对性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和恢复重建建议,以期对今后北京市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提供对策和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之上,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从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深层次的分析政府、社区、乡镇、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等不同主体在应对此次极端暴雨天气的暴露出的弊端和值得借鉴之处,为今后应对此类灾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地质灾害 应急处置 恢复重建 应急救援预案
下载PDF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 被引量:48
6
作者 彭建兵 马润勇 邵铁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5-549,共15页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及其成生演化的基础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理论解决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与构造现象和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二者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 ,但所研究的主...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及其成生演化的基础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理论解决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与构造现象和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二者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 ,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相同的 ,即都是地质构造 ,所研究的又都是地球变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及其各类效应。文中讨论了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之间的基本关系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深部构造、浅部构造以及表层构造动力学特征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构造结构面、构造应力场与岩土体稳定性的关系 ;活动构造与工程建筑安全性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崩滑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 工程地质 区域稳定性 岩土体稳定性 工程安全性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地铁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定量方法--以西安地铁一号线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邓亚虹 彭建兵 +1 位作者 卢全中 林鸿州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91-294,298,共5页
以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综合评估量化评分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主要讨论了评估因子的选取、各因子权重和分级取值、危险性等级划分和各级分值范围确定、评分方法和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例分... 以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综合评估量化评分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主要讨论了评估因子的选取、各因子权重和分级取值、危险性等级划分和各级分值范围确定、评分方法和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量化评分方法基础上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能够较好地反映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评估结果合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性综合评估 量化评分方法
下载PDF
吕梁山区黄土边坡工程地质分区及强度参数选取 被引量:13
8
作者 于慧丽 龙建辉 +2 位作者 刘海松 籍延青 张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 a)、晋西(I b)和晋西南(I c)3个亚区;并对53个边...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 a)、晋西(I b)和晋西南(I c)3个亚区;并对53个边坡的黄土进行了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边坡黄土在不同直剪试验方法下的峰值强度、"启动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参数值。根据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调查类比,对3个亚区边坡在3种强度参数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统计和数值分析,结合应力变形计算实例分析发现:强度参数在不同地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晋西北区(I a)降雨少,构造活动不频繁,边坡以坡面破坏为主,采用峰值强度进行边坡设计更为合适;晋西区(I b)构造发育,老滑坡较多,且地震活动使得土体强度相对下降,公路边坡设计的强度参数选用残余强度,有较高的安全保证;晋西南区(I c)降雨多,优先选用"启动强度",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黄土边坡 工程地质分区 强度 参数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探测公路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构造 被引量:24
9
作者 薛国强 宋建平 +1 位作者 武军杰 刘社华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3-75,79,共4页
 为了给公路设计部门提供选线依据,运用瞬变电磁法在山西境内的某两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线路段上进行探测,以查明下覆不良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通过对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能力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对不同地电断面情况下的异常体电磁响应...  为了给公路设计部门提供选线依据,运用瞬变电磁法在山西境内的某两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线路段上进行探测,以查明下覆不良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通过对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能力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对不同地电断面情况下的异常体电磁响应的定性分析,得出用瞬变电磁法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可行性结论。经过资料处理,查出不良地质构造赋存的位置,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高速公路 探测 隧道 不良地质构造
下载PDF
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萍 薛振年 +2 位作者 王治军 曹家泉 杜东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59-62,共4页
 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黄土地层发育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结合长庆油田建设项目,根据该区地形地貌及其黄土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将该地区分为董志塬区(Ⅰ)、蒲茹马莲区(Ⅱ)、泾川环柔区(Ⅲ)和合道川北区(Ⅳ)4个工程...  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黄土地层发育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结合长庆油田建设项目,根据该区地形地貌及其黄土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将该地区分为董志塬区(Ⅰ)、蒲茹马莲区(Ⅱ)、泾川环柔区(Ⅲ)和合道川北区(Ⅳ)4个工程地质区。董志塬区(Ⅰ)主要包括合道川、悦乐以南的广大黄土塬地区,由13个小的黄土塬组成,发育有厚250m左右的完整黄土地层,塬顶地势平坦开阔,是陇东地区的主要工程建设区,为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Ⅱ~Ⅲ级;蒲茹马莲区(Ⅱ)主要为蒲河、茹河和马莲河的Ⅱ级阶地及阶地与塬间的斜坡地带,该区Ⅰ级阶地不发育,Ⅱ级阶地主要发育晚更新世以来的黄土地层,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Ⅱ级,地域狭窄,城市发展空间有限;泾川环柔区(Ⅲ)为泾河、环江和柔远河I级阶地,该区Ⅱ级阶地不发育,沉积有全新世的新近堆积黄土,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Ⅰ~Ⅱ级,地域狭窄,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合道川北区(Ⅳ)为合道川、悦乐以北的广大黄土梁峁区及白于山前缘地带,工程建设条件较差,难以从事大面积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黄土 工程地质特征 湿陷性
下载PDF
黄土体工程地质的研究体系及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全中 彭建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409,共6页
针对黄土的结构性、水敏性和裂隙性等特殊性质,建立了适合黄土体特征及特性的黄土体工程地质研究体系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内容、路线和方法,指出其研究对象是黄土体。黄土体结构面及其相关问题是黄土体工程地质研究的薄弱环节。探讨了... 针对黄土的结构性、水敏性和裂隙性等特殊性质,建立了适合黄土体特征及特性的黄土体工程地质研究体系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内容、路线和方法,指出其研究对象是黄土体。黄土体结构面及其相关问题是黄土体工程地质研究的薄弱环节。探讨了黄土体结构面的分类和分级、黄土体结构类型、洞室围岩类别和黄土体的水敏性等问题,并根据结构面的规模、活动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将黄土体结构面分为6级。依据黄土的沉积特点、结构面的特征和工程黄土体的范围将黄土体结构分为均质结构、层状结构、柱状结构、块裂结构和碎裂结构。认为加强和突出黄土体工程地质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黄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和解决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体工程地质 研究体系 黄土体 结构面分级 黄土体结构 黄土体围岩分类
下载PDF
陇东黄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其物理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习羽 李同录 +1 位作者 江睿君 蔺晓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对很厚的黄土地层,合理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是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前提。为此,本文利用甘肃陇东黄土塬顶开挖的-100 m深人工水井,沿井壁及剖面露头对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与标准剖面对比,确定了其磁性地层、岩性地层及... 对很厚的黄土地层,合理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是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前提。为此,本文利用甘肃陇东黄土塬顶开挖的-100 m深人工水井,沿井壁及剖面露头对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与标准剖面对比,确定了其磁性地层、岩性地层及时代地层单位。在井壁及剖面露头上按0.5 m间距采样,室内测定了其颗粒成分及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对这些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整个黄土地层划分为16个工程地质层。同一时代的黄土地层在同一沉积单元内的性质相对均一,因此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可参考该方案进行工程地质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黄土 古土壤 物理特性 工程地质分层
下载PDF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新建 孙琳 +1 位作者 李新星 孙巧银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1-45,51,共6页
 结合工程隧道实际,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从大气降水、围岩稳定、围岩压力、洞口稳定、隧道比选等角度探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一般内...  结合工程隧道实际,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从大气降水、围岩稳定、围岩压力、洞口稳定、隧道比选等角度探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一般内容,进行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为隧道施工、支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评价 围岩压力 隧道稳定性
下载PDF
延安地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段旭 祝俊华 +1 位作者 董琪 陈志新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根据延安地区12县1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成果,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遥感技术和调查实例,对区内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延安地区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与地质灾害的分布关系明显;人口居住... 根据延安地区12县1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成果,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遥感技术和调查实例,对区内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延安地区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与地质灾害的分布关系明显;人口居住密度与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的发育数量呈正比,其中与滑坡灾害的关系最为密切;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上与交通线路体现出相关性,低级别公路建设孕育的地质灾害密度较大;矿产及油气田开发、水利工程也是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 相关性 分布规律 延安地区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地质灾害风险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新建 赵宪民 段钊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4期47-51,共5页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属于跨流域大型水利工程,5个单元工程呈线状跨越构造剥蚀山地和断陷盆地,工程地质性质差异大,易发生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地质灾害点共72处,其中滑坡66处,崩塌3处,泥石流3处。现状评估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13处,其余5...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属于跨流域大型水利工程,5个单元工程呈线状跨越构造剥蚀山地和断陷盆地,工程地质性质差异大,易发生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地质灾害点共72处,其中滑坡66处,崩塌3处,泥石流3处。现状评估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13处,其余59处均为危险性小。预测评估认为工程本身可能遭受31处地质灾害威胁,危险性小28处,危险性中等3处;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地质灾害39处,危险性小36处,危险性中等3处;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30处,危险性小15处,危险性中等15处。综合评估工程主要位于危险性小的区段,受地质灾害危害不大,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预测 风险 评估 引汉济渭工程
下载PDF
从地质工程实践看“三质(值)”平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仕华 柯茜 +1 位作者 王树丰 徐苑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3,共6页
地质工程是人类重要的工程实践活动之一,直接指向自然界。它涉及到人类的需要(价值)、工程指向的客体(地质)和建造的工程体(物质)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工程活动承载的价值、地质、物质的内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价值、地... 地质工程是人类重要的工程实践活动之一,直接指向自然界。它涉及到人类的需要(价值)、工程指向的客体(地质)和建造的工程体(物质)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工程活动承载的价值、地质、物质的内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价值、地质、物质之间的平衡(简称"三质(值)"平衡)事关人地关系的和谐相处。提出了"三质(值)"平衡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地质 物质 价值 平衡
下载PDF
西北地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生瑞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根据“2 0 0 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和主题发言的资料 ,概述了西北地区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包括区域稳定问题、活动断裂问题、特殊岩土体问题、高边坡问题。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高边坡 岩土体 活动断裂 工程地质问题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成航 曹琰波 范文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西部大开发中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工程建设遇到了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区域稳定问题、滑坡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高陡边坡稳... 西部大开发中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工程建设遇到了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区域稳定问题、滑坡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高陡边坡稳定问题、深埋隧道以及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决定了各种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对西北地区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列举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问题 西北地区 现状 工程建设
下载PDF
吸取巨灾教训 重塑工程地质——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总结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跃平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2-794,共3页
2011年的学术年会主题是"地震灾区重建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自2008年以来,发生了三次巨大地质与地震灾害,它的识别、应急与重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投稿论文170余篇,经专委会组织评审,29篇论文进... 2011年的学术年会主题是"地震灾区重建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自2008年以来,发生了三次巨大地质与地震灾害,它的识别、应急与重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投稿论文170余篇,经专委会组织评审,29篇论文进入《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第4期,另有94篇论文编入《工程地质学报》增刊,参会报到人数达到了450多人,为近年来工程地质的一次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问题 学术年会 《工程地质学报》 巨灾 地震灾区 地震灾害 论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