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战略目标下环境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作者 孙亚乔 段磊 +2 位作者 张丽敏 雷帆朴 魏玮 《科技风》 2025年第8期162-164,共3页
“双碳”战略目标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是新时代经济模式的重大变革。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必须立足关键技术创新,面对国家战略急需难题。环境类专业作为受“双碳”目标直接影响的专业,对其展开“双碳”战略目标下环境类研究... “双碳”战略目标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是新时代经济模式的重大变革。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必须立足关键技术创新,面对国家战略急需难题。环境类专业作为受“双碳”目标直接影响的专业,对其展开“双碳”战略目标下环境类研究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逐步提高研究生的知识创新和科研创新能力,直面国家需求,提高研究生质量和素质至关重要。本文在提出“双碳”目标对环境类研究生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环境类研究生人才创新意识培养模式,为“双碳”目标实现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类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创新意识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浮游生物对渭河水环境的响应机理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亚乔 蒋婕 +6 位作者 段磊 杨思月 周艾诗 朱思衡 曹永翔 孙佳乾 寇思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6,共16页
【目的】为探究浮游生物对渭河陕西段水环境的响应机理及生态效应,【方法】以渭河陕西段为研究区,于2021年4月共设置14个采样点,采集14份水样,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评估浮游生物群落的均匀性、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时,常用Pi... 【目的】为探究浮游生物对渭河陕西段水环境的响应机理及生态效应,【方法】以渭河陕西段为研究区,于2021年4月共设置14个采样点,采集14份水样,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评估浮游生物群落的均匀性、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时,常用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并评价断面水环境质量;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识别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共有7门55种,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9.09%),优势种有6种;浮游动物共3门22种,轮虫占比最高(68.18%),优势种有4种;浮游植物的H′、J及d变化范围分别为1.017~4.025、0.267~0.890、0.446~1.099,浮游动物其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811~2.459、0.754~1.000、0.126~0.542;CCA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有TP、NH_(3)-N和pH;根据RD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化学需氧量(COD)和水温(WT)起到了关键作用。【结论】结论显示:渭河陕西段浮游生物指数变化显示研究区域呈现清洁—中污染状态;根据《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环境和指示生物(水域分册)》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水污染指示物种判断水环境状况,对比本研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水环境质量,得出浮游动物对水质评价的响应结果更加准确。通过构建水环境-浮游生物对比判断模型,选择区域更加准确的评价指标,有助于提高浮游生物对水生态环境指示作用的准确性,进而揭示浮游生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响应机理。以上结果可为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指标识别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基于环境绩效的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薄膜包装优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笑 李荣国 +4 位作者 黄山 杨莉 李洁 靳晓曼 姜晓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3,共8页
目的在兼顾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分析手段为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薄膜优选及包装工艺升级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本文从可降解薄膜的力学性能及其包装方式入手,以生命周期评价法所确定的可降解薄膜环境影响潜值和相关经济指... 目的在兼顾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分析手段为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薄膜优选及包装工艺升级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本文从可降解薄膜的力学性能及其包装方式入手,以生命周期评价法所确定的可降解薄膜环境影响潜值和相关经济指标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基于松弛测度的非径向、非角度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BM-DEA)开展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薄膜包装的环境绩效评价及冗余度分析。结果根据8种可降解薄膜的力学性能确定了3种包装方式,不同包装薄膜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能总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E、LDPE、A、B、G、F、H。根据环境绩效测算所确定的可降解薄膜包装优选方案为A+缠绕包装I和G+缠绕包装I。结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全面分析可降解薄膜的环境友好性,可降解薄膜的缠绕包装具有突出的环境绩效优势,工艺升级和包装效率改进是提升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薄膜包装环境绩效的入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商业物流 可降解薄膜 环境影响 生命周期法 环境绩效
下载PDF
不同直径毛管中水密度变化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密度变化的启示
4
作者 李超 程东会 +4 位作者 马成龙 乔晓英 黄梦楠 王一式 杨银科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0-448,共9页
土壤水的密度存在较大的变化范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来全面描述这种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微米直径的石英管模拟多孔介质的孔隙系统,采用质量-体积法测量了直径在50~530μm之间的8个不同直径石英管中水的密度。结果表明:当石英管... 土壤水的密度存在较大的变化范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来全面描述这种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微米直径的石英管模拟多孔介质的孔隙系统,采用质量-体积法测量了直径在50~530μm之间的8个不同直径石英管中水的密度。结果表明:当石英管直径小于75μm时,水的密度大于体相水的密度,最高密度为1.19 g/cm^(3);而直径为100~250μm时,水的密度略小于体相水,最低为0.98 g/cm^(3)。水密度随石英管径而变化的规律可以用类似纳兰-琼斯势的经验公式来表达。研究表明:能使水密度增大或减小的水化作用、水-固界面作用、毛细作用或空化机制均不能解释石英管中出现的水密度变化。分析认为,毛管中的复杂的水动力学和流变学,特别是管嘴的剪切增稠及其逆过程可能是不同直径石英管中水密度变化的物理机制。该机制不同于解释土壤水密度变化的传统理论,为土壤水密度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把石英管中水密度变化规律与基于多孔介质毛管束概念的土壤含水率模型结合,可以预测不同含水率土壤中水的密度。进一步的研究应该从流变学基本理论出发,建立剪切速率与黏度和黏度与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理论上构建毛管水和土壤水密度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直径石英管 高密度水 低密度水 剪切增稠 土壤水密度变化
下载PDF
磁改性凹凸棒土对水中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高效去除
5
作者 韩枫 王烨 +4 位作者 马俐琪 杨柳 刘思雨 安舒玉 刘蕾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43,共7页
由塑料碎片衍生而来的纳米塑料已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一种新型吸附剂MAtp(磁改性凹凸棒土),用于去除水中纳米塑料。结果表明:MAtp对PS-NPs(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最大吸附量可达... 由塑料碎片衍生而来的纳米塑料已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一种新型吸附剂MAtp(磁改性凹凸棒土),用于去除水中纳米塑料。结果表明:MAtp对PS-NPs(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最大吸附量可达75.43 mg/g。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和VSM(磁性)分析显示,该吸附剂具有183.13 m^(2)/g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超顺磁性,满足磁分离要求。SEM(扫描电镜)分析、XRD(X射线衍射)、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XPS(X射线能谱)表征显示,MAtp与PS-NPs之间存在明显静电吸引,Fe—O官能团对PS-NPs的捕获起着关键作用。PS-NPs在MAtp上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Sips等温吸附模型。主要吸附机制包括静电吸引与表面络合。吸附-解吸实验表明MAtp吸附剂具有良好循环利用性能,为高效去除废水中纳米塑料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凹凸棒土 聚苯乙烯 纳米塑料 吸附
下载PDF
EMD及其扩展方法在水文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
6
作者 陈云飞 刘祖钰 +3 位作者 刘秀花 贺军奇 郑策 马延东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受气候变化、生态演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序列蕴含了大量多界面交互叠加信息,使其过程表现出高度非线性与非平稳特征。因此,如何挖掘、分析水文序列中的隐藏信息及局部时变特征一直是水文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经验模态分解(EMD... 受气候变化、生态演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序列蕴含了大量多界面交互叠加信息,使其过程表现出高度非线性与非平稳特征。因此,如何挖掘、分析水文序列中的隐藏信息及局部时变特征一直是水文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经验模态分解(EMD)自提出以来便迅速受到各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更突显了其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数据的优越性。本文梳理了EMD的基本理论、方法特性及现存问题,总结了5种发展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的EMD/类EMD扩展方法,包括希尔伯特-黄变换、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多元经验模态分解、极点对称模态分解及变分模态分解。随后通过水文序列的多时空尺度分析、趋势检验和模型预测3个方面,综述了EMD及其扩展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对其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就EMD的理论框架、水文变异性分析及区域多时空尺度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多时空尺度分析 水文变异性分析 趋势检验 水文预报
下载PDF
SBM-DEA模型对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莉 李洁 +5 位作者 张珊 谢进忠 沈韵 王柯 陈爱侠 郭冀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87-2496,共10页
基于SBM-DEA模型对某市19座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的测评结果,分别结合Kruskal-Wallis检验和实际调研数据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SBM-DEA模型对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评价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 基于SBM-DEA模型对某市19座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的测评结果,分别结合Kruskal-Wallis检验和实际调研数据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SBM-DEA模型对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评价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DEA模型是实现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客观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环境绩效非有效(<1)分析指出管理和技术因素是提升环境绩效的入手点;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梳理的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影响因素(负荷率、处理工艺、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置方式)均在实际调研数据的分析诠释中得到证实。因此,基于SBM-DEA模型的环境绩效评价是评估污水处理厂环境治理成效及辨析运维管理中潜在问题的有效手段,可为进一步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污水处理厂 SBM-DEA模型 环境绩效 影响因素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考虑毛细饱水带的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及解析解
8
作者 晋浩颖 程大伟 +3 位作者 詹红兵 杨胜科 张晓斐 张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4,共12页
受制于经典饱和渗流理论中自由面定位在潜水面处的局限性,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存在理论基础不坚实、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为克服上述局限性,首先将自由面由潜水面移动到进气值面,以定位在进气值面处的Boussinesq方程为... 受制于经典饱和渗流理论中自由面定位在潜水面处的局限性,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存在理论基础不坚实、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为克服上述局限性,首先将自由面由潜水面移动到进气值面,以定位在进气值面处的Boussinesq方程为控制方程,修正仿Theis井流模型,并推导模型的解析解;之后,构建参数反演模型,以校准模型参数,并通过分别将修正模型计算的降深和经典模型计算的理论降深与实测降深进行对比,检验修正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利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修正模型下进气值面高程的变化特征;最后,讨论进气值面处铅直方向渗流分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计算的降深曲线与实测降深曲线基本吻合;进气值面高程随与井中心的距离、给水度增大而增大,随抽水流量增大而减小。在抽水早期,进气值面高程随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抽水后期则相反。基于进气值面处水量均衡关系(基于线性或非线性方程,采用完整解或近似解)及进气值面处渗流连续性方程(基于线性方程,采用完整解)等5种情况,推导的铅直方向渗流分速度的解析表达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曲线趋势一致,表现为随抽水时间的延长呈非线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值面 井流模型 完整井 BOUSSINESQ方程 解析解 参数反演模型
下载PDF
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关键思考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建兵 申艳军 +9 位作者 金钊 刘铁铭 李永红 庄建琦 王震洪 余琛 成玉祥 马鹏辉 高帅 李振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44-4358,共15页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位予以系统剖析,梳理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研究提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要把握以下关键思考:一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要素多元、圈层互馈过程复杂、灾害叠加影响效应突出、人-地-生相互作用强烈,立足生态秦岭面临的现实挑战,需认知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家底,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要素互馈演化模型,探索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共存递进关系,进而提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类环境动态平衡调控对策;二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应以地质环境认知为基础,将生态环境充分融入地质环境之中整体考虑,并对各要素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其中,构造、地貌地质环境是“生态容器”,岩石、土壤及水文地质环境是“生态载体”,灾害地质环境是引起“生态损害”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环境则为造成“生态扰动”的外在驱动;三是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五体关系复杂,内生互馈作用密切,认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同存-同演-同损-同荣规律的科学内涵,应立足于探究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的互馈与协同演进机制;四是秦岭地面生态损害、表层水土灾害、浅深层地质灾害呈现互馈耦合、共存递进演化特征,需重点把握“生态损害→地质灾害的递进关系及内在机制”这一关键问题;五是开展秦岭人类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动态平衡调控机制研究,应以探索生态安全与人地协调的关系为核心,分析生态系统破坏和地质灾害与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的时序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进而提出基于人地协调的生态安全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 生态损害 生态安全
下载PDF
淡水环境中氮污染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亚乔 王晓冬 +2 位作者 校康 段磊 吕梓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93-1702,共10页
淡水环境氮污染形势严峻,水环境的氮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氮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氮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是确定氮污染来源,积极减控氮源输入。文章分析了国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氮污染现状、国内外识别氮源的技术手段以及地下水和... 淡水环境氮污染形势严峻,水环境的氮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氮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氮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是确定氮污染来源,积极减控氮源输入。文章分析了国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氮污染现状、国内外识别氮源的技术手段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氮污染的迁移转化等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由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氮污染程度及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类型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地表水和地下水氮污染具有积极的响应机制。地下水主要受硝态氮污染,污染等级多为Ⅲ级;地表水主要受氨氮和总氮污染,等级多为Ⅳ和Ⅴ级。由于大量含氮化合物的输入,中国东部和南部已成为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地区。在分析不同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氮污染特征基础上,综合利用传统的水化学分析法、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同位素模型,不仅可判别氮污染的来源,而且可识别氮源并确定氮源的贡献率,从而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中氮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为识别地表水、地下水受氮污染所带来的风险,保护淡水资源与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氮同位素在氮迁移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应转化,其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直接影响氮同位素的分馏,因此精确地定量化识别污染源亦成为需要克服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 同位素示踪 地下水 地表水
下载PDF
不同坡度下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演化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文铎 包含 +4 位作者 兰恒星 郑涵 晏长根 王俊田 敖新林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5,I0002,共16页
黄土边坡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失稳灾害。生态防护已成为保护黄土边坡的有效手段,但不同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会导致其内部水分迁移特征及防护效果的差异。因此,为研究不同坡度对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 黄土边坡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失稳灾害。生态防护已成为保护黄土边坡的有效手段,但不同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会导致其内部水分迁移特征及防护效果的差异。因此,为研究不同坡度对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与演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45°和60°两个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模型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Hydrus-2D水分迁移模拟软件,解释了生态防护黄土边坡的水分动态演化规律,揭示了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植物生长周期对含水率响应模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防护阶段和不同坡度下边坡土壤水分迁移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监测期间,60°边坡的整体含水率略低于45°边坡,且60°边坡的土壤水分在坡面下部随土层分布的差异性更加显著,而45°边坡在坡顶时表现更明显;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坡体内部水分对降雨事件响应的滞后时间显著缩短,而边坡内部水分响应的滞后时间及其达到最强响应的滞后时间则随着降雨事件历时的延长而相应增加,植被防护能够有效增大边坡水分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60°边坡内部对所研究降雨事件响应的滞后时间均慢于45°边坡;针对强降雨事件,生态防护可以有效降低水分入渗速率,不同防护时期水分迁移速率表现为:防护前期>防护中期>防护后期,同时植物对60°边坡的水分迁移速率影响更为显著,且60°边坡水分入渗响应速率比45°边坡更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坡度 水分迁移演化 时间序列分析 Hydrus2D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及耦合协调性研究
12
作者 唐顺琦 郭亚科 +1 位作者 钱会 徐盼盼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对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关中地区6个市(区)构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组合权重—灰色关联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定量评价该地区2012—2020年...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对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关中地区6个市(区)构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组合权重—灰色关联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定量评价该地区2012—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以及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12—2020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先缓慢增大再减小后增大趋势,处于临界状态(Ⅲ级),趋向良性发展;从空间上看,中西部市(区)水资源承载力偏高,但均没有达到可承载水平;从子系统差异性看,各子系统间差异较小,生态系统评价值最低;从耦合协调度看,关中地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状态,除杨凌外,其他市(区)耦合协调度都逐渐向中级协调过渡。研究结果对促进关中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区域绿色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组合权重 灰色关联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度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情景的泾河流域水文模拟及预测
13
作者 龙鸿元 王丽霞 +2 位作者 张珈玮 刘招 杨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3,共15页
【目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使得探究在两者影响下的水文模拟过程并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需要。【方法】基于CMIP6的3种气候模式ACCESS-CM2、BCC-CSM2-MR、NorESM2-LM的... 【目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使得探究在两者影响下的水文模拟过程并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需要。【方法】基于CMIP6的3种气候模式ACCESS-CM2、BCC-CSM2-MR、NorESM2-LM的两种浓度情景SSP245、SSP585,通过偏差订正后模拟出泾河流域在未来时期(2022—2044年)的降水、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基于2005年和2015年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流域2025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并结合气候模式数据,驱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测泾河流域未来时期的径流变化,并分析两种因素对径流变化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时期(2022—2044年)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年平均降水相对于基准期(2006—2012年)分别上升0.3%和1.41%,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9℃和1.11℃,最高气温分别上升0.28℃和0.07℃。(2)2025年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相较于2005年分别增加了34.97%和3.15%,而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了4.30%和1.59%。(3)基准期径流模拟值与实测值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2)和NSE值分别为0.86和0.7、0.76和0.71,R^(2)均大于0.7,NSE均大于0.65。(4)S45_LUC05、S85_LUC05、S45_LUC25、S85_LUC25四种情景年平均径流模拟值分别为387 m^(3)/s,387.87 m^(3)/s、419.17 m^(3)/s、422.94 m^(3)/s。【结论】(1)未来时期(2022—2044年)泾河流域年均降水和年均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2)未来时期(2025年)泾河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将显著增加,草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3)SWAT模型在泾河流域水文模拟中适用性较好。(4)4种情景驱动下未来径流呈上升趋势,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共同影响了径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程度大于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SWAT模型 土地利用 径流模拟 泾河流域 气候变化 降水
下载PDF
PDM/Fe共改性膨润土的优化制备及表征
14
作者 马俐琪 王烨 +2 位作者 杨柳 刘思雨 韩枫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0,共5页
探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改性磁性膨润土(PDB)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对微塑料的吸附。以FeCl_(2)·4H_(2)O、FeCl_(3)·6H_(2)O和PDM为改性剂制备PDB,以对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 探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改性磁性膨润土(PDB)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对微塑料的吸附。以FeCl_(2)·4H_(2)O、FeCl_(3)·6H_(2)O和PDM为改性剂制备PDB,以对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制备温度、时间以及磁性膨润土与PDM固液比进行优化,获得PDB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其孔隙度分析(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揭示PDB吸附前后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PDB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8,温度22.6℃,时间214 min,对微塑料的吸附率影响大小为:固液比>温度>时间。通过二次多项回归拟合所建立了吸附率与工艺条件关系回归方程,方程F值为198.73,P值<0.0001,差异极显著,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 2=0.9961,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最优工艺条件重复试验对PS-MP最大吸附率为97.02%,与模型方程预测的99.16%接近,该模型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PDB吸附PS-MP前后表征均表明PS-MP成功吸附到PDB表面及孔隙。PDB的优化制备为污水处理系统中微塑料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FE 膨润土 微塑料 吸附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缠绕包装运输可靠性研究
15
作者 陈超 梅运鹏 +5 位作者 韩笑 李荣国 张洁瑞 曾昭杰 杨莉 韩非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5,共7页
目的基于烟草商业物流实际场景需求,探究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薄膜缠绕包装的运输可靠性,为烟草商业物流包装的绿色转型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西安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调研数据,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热缩包装为对照,... 目的基于烟草商业物流实际场景需求,探究烟草商业物流可降解薄膜缠绕包装的运输可靠性,为烟草商业物流包装的绿色转型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西安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调研数据,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热缩包装为对照,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可降解薄膜缠绕包装进行静力学分析和随机振动模拟。结果在相同静态载荷作用下,可降解薄膜缠绕包装的最大变形量约为LDPE薄膜热缩包装的1/5。水平随机振动对烟包顶部薄膜的影响较大,可降解薄膜缠绕包装的变形量小于LDPE薄膜热缩包装;垂直振动中薄膜变形主要集中在烟包中部,可降解薄膜缠绕包装的最大变形量仅为LDPE薄膜热缩包装的1/3。结论仿真模拟结果证实,可降解薄膜缠绕包装的运输可靠性优于LDPE薄膜热缩包装,研究结论可为卷烟物流包装的工艺升级和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商业物流 可降解包装 可靠性 ANSYS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以渭南市华州区为例
16
作者 李培月 李凌茜 +2 位作者 田艳 何松 寇晓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0,共11页
作为全球水资源中最普遍的污染物,NO_(3)^(-)主控因素和来源的识别对NO_(3)^(-)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人体健康风险、随机森林模型、同位素和MixSIA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华州区浅层地下水NO_(3)^(-)分布特征和潜在风险,揭示了浅层... 作为全球水资源中最普遍的污染物,NO_(3)^(-)主控因素和来源的识别对NO_(3)^(-)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人体健康风险、随机森林模型、同位素和MixSIA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华州区浅层地下水NO_(3)^(-)分布特征和潜在风险,揭示了浅层地下水NO_(3)^(-)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华州区浅层地下水NO_(3)^(-)浓度呈西高东低趋势分布,西南部尤为显著,NO_(3)^(-)浓度高达271mg/L。主要控制NO_(3)^(-)浓度的指标依次为:EC>ORP>Ca^(2+)>Mg^(2+)>T>TDS>HCO_(3)^(-)。NO_(3)^(-)来源以土壤氮和粪肥及污水为主,且粪便及污水对NO_(3)^(-)含量贡献率最大(63.8%),其次是土壤氮(19%)和化肥(12.7%)。长期饮用研究区NO_(3)^(-)浓度较高的浅层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特别是儿童,其HHRA评估风险值高达7.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硝酸盐 N-O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经济损失函数法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损失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珊 廖磊 +2 位作者 曹磊 李炫妮 董小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8-385,共8页
对城市水环境污染进行经济损失分析,可以为城市水环境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基于流域水污染经济损失函数模型,结合城市水环境的特点,改进该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提出城市水质敏感系数α和拐点经济损失率M_(i)的计算公式,建立城市水污染经济... 对城市水环境污染进行经济损失分析,可以为城市水环境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基于流域水污染经济损失函数模型,结合城市水环境的特点,改进该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提出城市水质敏感系数α和拐点经济损失率M_(i)的计算公式,建立城市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模型,并对2009—2019年西安市水污染经济损失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水污染总经济损失占西安市GDP的比重变化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西安市近11年平均水污染总经济损失占平均GDP的1.95%。在水污染总经济损失的各个分项中,工业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比例最高,人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损失占比次之,市政经济损失占比最低。研究为城市区域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量化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水污染 经济损失 损失函数 城市
原文传递
铜川市新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季节性来源解析
18
作者 张力元 张亚楠 +5 位作者 钟佳浩 郭巍 张月 王鉴月 吴维鹏 薄雅楠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以汾渭平原中小城市铜川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监测的方法测定铜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环境VOCs组分浓度(共计115种),梳理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VOCs污染时间序列与季节性变化特征,运用PMF模型解析VOCs的主要来源,利用最大增... 以汾渭平原中小城市铜川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监测的方法测定铜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环境VOCs组分浓度(共计115种),梳理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VOCs污染时间序列与季节性变化特征,运用PMF模型解析VOCs的主要来源,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量化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计算毒性VOCs的危害指数(HI)和终生癌症风险(LCR).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铜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春、夏和冬季φ(TVOCs)均值分别为(69.03±47.48)×10^(-9)、(92.66±37.54)×10^(-9)和(134.90±74.58)×10^(-9),各季节排名前三的组分表现一致(烷烃>烯烃>芳香烃).PMF源解析结果显示,铜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VOCs来源以化工企业、机动车、燃烧排放为主(贡献均超过20%),但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特征.OFP评估结果表明,OVOCs是各季节贡献最大的组分,主要贡献物种为乙醇、乙醛和乙烯等.春、夏和冬季VOCs经呼吸摄入致癌风险为1.57×10^(-5)~8.42×10^(-5),非致癌风险均高于可接受水平(HI>1),表明此环境中的暴露人群存在轻微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其中,丙烯醛危害指数尤其突出(H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组分分析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基于统计数据与组基多轨迹解析
19
作者 杨红斌 张洪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但校际与地区发展轨迹间的分异性相对明显,超80%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需深化区域合作与集群联动,强化协同创新与集群攻关,完善激励与产研融合机制,建设集成型的从业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 产研融合 集群效应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规律研究
20
作者 韩忠青 刘招 +4 位作者 肖瑜 张嘉琪 张晋霞 岳甲寅 申思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SWAT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结果】结果显示:未来2025—2100年,SSP1-2.6情景下,水源区降水和径流均呈减少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但近期(2025—2050年)、中期(2051—2075年)和远期(2076—2100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1980—2020年);SSP3-7.0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但SSP3-7.0情景下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均低于基准期,近期径流量也低于基准期;SSP5-8.5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也呈增加趋势,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结论】未来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有变暖、变湿的趋势。通过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可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区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引汉济渭工程 SWAT CMIP6 径流模拟 降水 全球变暖 水文情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