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BP模型在HSS模型参数取值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杰 马杰 +2 位作者 陈啸海 钟鹏 王营营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229-235,共7页
小应变硬化土(HSS)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土的压缩硬化特性和小应变特性,非常适合黄土基坑的数值模拟计算。但是,HSS模型包含了11个硬化土(HS)模型参数和2个小应变参数,而这2个小应变参数往往需要采用试验方法确定,获取过程复杂。为了探讨小... 小应变硬化土(HSS)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土的压缩硬化特性和小应变特性,非常适合黄土基坑的数值模拟计算。但是,HSS模型包含了11个硬化土(HS)模型参数和2个小应变参数,而这2个小应变参数往往需要采用试验方法确定,获取过程复杂。为了探讨小应变参数的预测方法,采用经过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即GA-BP神经网络模型,首先根据预设的小应变参数水平经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49组位移数据,然后将得到的数据用于GA-BP神经网络的训练,待GA-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达到要求之后,再使用实际的位移数据反演得到小应变参数,最后基于预测得到的小应变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小应变参数在基坑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和地表最大沉降计算方面表现良好,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遗传算法 HSS模型 BP神经网络 小应变参数 参数反演
下载PDF
风化千枚岩填筑路基湿化变形现场试验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毛雪松 郑小忠 +2 位作者 马骉 梁杰 周雷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00-2306,共7页
为了分析千枚岩填筑路基浸水后的稳定性,对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安康东段路基的湿化变形及回弹模量进行现场测试。在对风化千枚岩填料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路基填筑方案:加州承载比CBR>3%的风化千枚岩填料直接填筑路基;CBR<... 为了分析千枚岩填筑路基浸水后的稳定性,对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安康东段路基的湿化变形及回弹模量进行现场测试。在对风化千枚岩填料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路基填筑方案:加州承载比CBR>3%的风化千枚岩填料直接填筑路基;CBR<3%的风化千枚岩填料外掺3%水泥改良后填筑路基。通过对现场试验路进行浸水前后的承载板测试,分析浸水量、浸水时间对湿化变形、变形率及路基回弹模量的影响;结合不同深度含水率的测试,分析了测试点含水率和渗水深度与湿化变形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浸水量和浸水时间是影响路基渗透深度和含水率的关键因素,未改良路基湿化变形受浸水影响比改良路基要明显;浸水量和浸水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未改良路基浸水后回弹模量衰减比改良路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千枚岩 水泥改良 承载板试验 湿化变形 含水率
原文传递
天然粗粒盐渍土大型路堤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莎莎 杨晓华 张秋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2-847,共6页
西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粗粒盐渍土,研究其作为路堤填料的适用性,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节约公路工程建设费用。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准确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在对天然粗粒盐渍土进行不同方法的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模拟季节交替冻融循环试验、有... 西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粗粒盐渍土,研究其作为路堤填料的适用性,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节约公路工程建设费用。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准确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在对天然粗粒盐渍土进行不同方法的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模拟季节交替冻融循环试验、有(无)附加荷载单次降温盐胀试验及大型溶陷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次冻融循环条件下大型路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学成分分析试验—规范法和过5 mm筛法分别得到的易溶盐含量相差较大,过5 mm筛法能更准确指导实际工程的施工;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粗粒盐渍土的盐胀量和溶陷量亦逐渐增大,溶陷累加性较显著;50 kPa附加荷载抑制该天然粗粒盐渍土的盐胀量可达85%以上;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大型路堤表面的最大盐胀率仅为0.44%;该天然粗粒盐渍土可用于上部路堤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天然粗粒盐渍土 盐胀量 溶陷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对沥青路面性能影响试验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海伟 郝培文 +1 位作者 张强 王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13,共6页
为分析铺设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保证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合理使用,文章采用双层车辙板试件模拟实际路面结构形式,通过直剪试验、车辙试验、半圆弯拉试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和加压渗水等室内试验,分析了铺设土工布前后复... 为分析铺设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保证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合理使用,文章采用双层车辙板试件模拟实际路面结构形式,通过直剪试验、车辙试验、半圆弯拉试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和加压渗水等室内试验,分析了铺设土工布前后复合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表明:沥青路面中设置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后比普通路面结构层间的黏结能力和抗车辙性能均有所降低,但合理选择黏层油洒布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不利影响;含土工布夹层试件低温破坏需要较高的断裂能,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对路面结构低温抗裂性能增强作用显著;疲劳回归模型表明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可改善路面结构抗疲劳特性,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可有效阻止高压路表水的下渗,大大减少了路面内部的水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布 复合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半圆弯拉试验 加压渗水试验
下载PDF
混合料贮料仓离析现象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秦雯 沙爱民 胡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9-102,共4页
针对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贮料仓卸料时可能出现的离析现象,通过室内小型模拟试验,观测集料从仓体流出的过程,分析流出材料颗粒组成均匀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混合料贮料仓卸料时的离析现象主要是由于细料向下渗透而产生的,集料下落时,细... 针对混合料生产过程中贮料仓卸料时可能出现的离析现象,通过室内小型模拟试验,观测集料从仓体流出的过程,分析流出材料颗粒组成均匀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混合料贮料仓卸料时的离析现象主要是由于细料向下渗透而产生的,集料下落时,细料在自重力作用下通过空隙结构向下渗透,集料发生离析;集料粒径比、分布宽度、平均粒径等因素的变化使料仓中形成不同的集料的空隙结构,使得细料的渗透作用的发生程度不同,从而引起集料离析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贮料仓 离析 颗粒物质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至出口最小间距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少伟 赖泓志 +2 位作者 潘兵宏 姚晶 严考权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3-652,共10页
针对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紧接主线的出口路段间距过小,可能导致驾驶员错过出口或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现象,以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至主线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确定满足其需求的最小长度.基于驾驶员不熟悉路况的最不利情况下,研究主... 针对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紧接主线的出口路段间距过小,可能导致驾驶员错过出口或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现象,以高速公路主线相互合流至主线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确定满足其需求的最小长度.基于驾驶员不熟悉路况的最不利情况下,研究主线相互合流至主线出口之间的间距需考虑6个部分,分别是主线相互合流构造距离、车流重新分布距离、认读标志距离、车辆换道距离、安全确认距离及出口减速段.从安全角度出发,建立主线相互合流构造距离计算模型;结合主线相互合流后的交通流特性,根据不同的主线相互合流方式及车道数,确定换道类型和换道次数,并以此计算出车流重新分布所需距离.根据车辆进行换道时的特征和轨迹,建立五阶多项式换道模型,计算车辆换道距离;提出最小间距建议值,并对建议值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且仅当间距大于等于建议值时,冲突率满足模糊隶属度评价,安全水平为安全.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合理可靠,据此计算的最小间距建议值可保证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最小间距 换道模型 高速公路 主线相互合流 主线出口
下载PDF
基于水热变化的青藏公路路基纵向裂缝现场测试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毛雪松 陈燕琴 +1 位作者 樊宇朔 杨锦凤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青藏公路现场调查表明,近年来路基纵向裂缝所占路基主要病害比例逐年上升。本文基于青藏公路五道梁段典型断面的温度和水分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冻土路基温度和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冻土路基内部温度场、水分场变化的特性:... 青藏公路现场调查表明,近年来路基纵向裂缝所占路基主要病害比例逐年上升。本文基于青藏公路五道梁段典型断面的温度和水分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冻土路基温度和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冻土路基内部温度场、水分场变化的特性:路基内部温度变化滞后于路基表面,并且温度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大气温度而呈季节性周期变化,温度梯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5月、9月水温分布图表明,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重力入渗的影响,加之温度梯度的作用,水分向0℃线集聚明显,致使距路基顶面2m至3.5m范围含水率增大;随着温度降低至0℃以下,未冻水含量集聚减小,2.5m至3.5m以内,含水率急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冻土路基内部水热变化是纵向裂缝发生的关键因素,温度的改变引起水分的迁移、冻胀与融沉,冻融循环进一步加剧了纵向裂缝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公路 纵向裂缝 水热变化 现场测试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新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彭余华 王林中 于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开发新的试验方法实现定量化评价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方法室内将集料置入一定质量浓度的沥青-甲苯溶液中,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并计算其初始吸附沥青量;再向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经过一定试验时间计算其净吸附沥青量... 目的开发新的试验方法实现定量化评价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方法室内将集料置入一定质量浓度的沥青-甲苯溶液中,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并计算其初始吸附沥青量;再向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经过一定试验时间计算其净吸附沥青量以评价其受水剥离的程度.结果将5种类型的沥青和4种花岗岩集料的试验结果与水煮法试验结果相比较,得出集料粘附等级(由初始吸附量和净吸附量计算的剥落率)其关系为:5级(0~10%)、4级(10%~30%)、3级(30%~50%)、2级(50%~70%)、1级(70%~100%).结论采用沥青—甲苯溶液质量浓度的改变来表征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试验方法更客观,对于水煮试验无法判断的粘附性能细微差别,可以做出定量的判断,该方法试验敏感性强,可作为准确鉴别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分级 分光光度计 粘附性 沥青与集料
下载PDF
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终点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少伟 杨荟 +1 位作者 潘兵宏 欧阳江湖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3,共7页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中存在连续长大下坡后接主线收费站的情形,考虑到主线收费站的设置位置不仅影响着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还影响到收费站处的交通顺畅以及收费人员的安全,因此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研究是有必要的...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中存在连续长大下坡后接主线收费站的情形,考虑到主线收费站的设置位置不仅影响着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还影响到收费站处的交通顺畅以及收费人员的安全,因此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研究是有必要的。通过对连续长大下坡终点后设置主线收费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以载重汽车作为计算车型,研究载重汽车在连续长大下坡行驶时制动器的温度情况;根据制动力矩与制动器温度的关系,及驶完连续长大下坡之后载重汽车制动器制动性能的衰减情况与平均坡度、坡长的关系,以最不利情况取值,考虑载重汽车的满载状态,得出在无辅助制动下可以保证载重汽车制动器仍有效的连续长大下坡坡度与坡长值,提出制动器的减速度最大衰减系数,从而可以计算出在连续长大下坡之后载重汽车制动器所能提供的减速度;最后建立了基于驾驶员标志视认距离、汽车减速距离和驾驶员判别收费站内车道距离的净距计算模型,提出在不同设计速度和过渡段纵坡坡度下,连续长大下坡终点与主线收费站之间净距的建议值。结果表明:在驶完连续长大下坡后载重汽车制动器仍有效的情况下,连续长大下坡终点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和载重汽车制动器制动性能的衰减程度有关,且在设计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过渡段纵坡坡度越大,连续长大下坡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净距 减速模型 载重汽车 连续长大下坡 主线收费站
原文传递
基于CarSim仿真的公路车道数变化段指标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兵宏 赵悦彤 霍永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85-2691,共7页
针对公路车道数变化处过渡段的长度或渐变率设计指标的取值对于安全行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公路车道数变化处过渡段车辆行驶需要换道特点,提出一次函数修正型正弦曲线换道模型,并建立基于车辆换道轨迹的车道数变化处过渡段渐变率计... 针对公路车道数变化处过渡段的长度或渐变率设计指标的取值对于安全行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公路车道数变化处过渡段车辆行驶需要换道特点,提出一次函数修正型正弦曲线换道模型,并建立基于车辆换道轨迹的车道数变化处过渡段渐变率计算模型。通过换道轨迹模型中特征参数的分析,确定不同设计速度与超高横坡情况下车辆换道的横移宽度与纵向移动距离,进而提出车道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时,过渡段的长度和渐变率推荐值。研究结果表明:车道数变化过渡段的长度和渐变率不仅与设计速度相关,且与超高横坡有关。提出的过渡段长度和渐变率的建议值可为今后公路车道数变化过渡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数变化段 过渡段 渐变率 换道模型 正弦曲线 超高横坡
下载PDF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复杂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哲 谢永利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32,共5页
岩土工程试验数据的数学物理关系与规律性探索是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利用组成论中的复杂度分析方法对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曲线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复杂原理从数学关系上推导证明了分布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无侧限抗压... 岩土工程试验数据的数学物理关系与规律性探索是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利用组成论中的复杂度分析方法对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曲线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复杂原理从数学关系上推导证明了分布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符合极值分布规律,理论分布函数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分布函数的表达式是在限制条件下得到的,这使数学推导过程有了明确的物理意义,有利于认识原位试验深刻的数学物理关系。以上结论的得出对复杂性分析应用于各种离散、变异系数高、不确定试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无侧限抗压强度 分布函数 复杂度 极值分布
下载PDF
六车道高速公路内侧车道驾驶员错过路侧交通标志信息的概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少伟 吴佶昀 潘兵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8-45,共8页
高速公路上内侧车道小型车辆驾驶员在发现和阅读路侧交通标志信息时,因多车并行等原因,会出现驾驶员视线被外侧车道上大型车辆所遮挡情况,导致驾驶员错过重要的交通信息。为此,基于驾驶员认读交通标志所需的最短时间、车辆车头时距分布... 高速公路上内侧车道小型车辆驾驶员在发现和阅读路侧交通标志信息时,因多车并行等原因,会出现驾驶员视线被外侧车道上大型车辆所遮挡情况,导致驾驶员错过重要的交通信息。为此,基于驾驶员认读交通标志所需的最短时间、车辆车头时距分布、驾驶员视线与车辆、车道形成的几何关系及微积分原理,对交通标志视认范围内内侧车道小型车辆驾驶员视线被外侧车道大型车辆遮挡概率进行研究,建立驾驶员错过路侧交通标志信息的概率计算模型,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内侧车道上小型车辆交通量的变化对小型车辆驾驶员错过交通标志信息的概率的影响较小;外侧车道大型车辆总量的增加会使内侧车道小型车辆驾驶员错过交通标志信息的概率增大;内侧车道小型车辆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外侧车道大型车辆速度的提高会降低内侧车道小型车辆驾驶员错过交通标志信息的概率;外侧车道大型车辆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小型车辆驾驶员错过交通标志信息的概率随着内侧车道上小型车辆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内外侧车道上车辆在等速差的情况下,小型车辆驾驶员错过交通标志信息的概率随着车速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侧交通标志 遮挡 错过交通标志信息 VISSIM交通仿真
下载PDF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汪德才 郝培文 +1 位作者 李瑞霞 刘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改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通过半圆弯曲(semi circle bending,SCB)试验,以抗弯拉应力与断裂能密度为评价指标,对添加不同用量的再生剂、布敦岩沥青、玄武岩纤维及SBR胶乳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进行试验研究.结... 为改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通过半圆弯曲(semi circle bending,SCB)试验,以抗弯拉应力与断裂能密度为评价指标,对添加不同用量的再生剂、布敦岩沥青、玄武岩纤维及SBR胶乳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相比,添加再生剂、SBR胶乳后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弯拉应力、断裂能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掺加布敦岩沥青后对其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影响较小,而掺加玄武岩纤维后降低了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在评价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时推荐采用断裂能密度指标,辅以抗弯拉应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低温抗裂性 半圆弯曲试验 评价指标 技术手段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高边坡破坏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坤伐 卢建华 +1 位作者 刘晓燕 周志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96-2404,共9页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探讨含软弱夹层结构面、不同坡面形态的高边坡破坏特征及破坏机理,分析地质条件、地震荷载对边坡破坏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泥化软弱夹层处易产生崩塌、滑移等失稳破坏现象。其中凹坡破坏以坡肩崩塌、变坡线...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探讨含软弱夹层结构面、不同坡面形态的高边坡破坏特征及破坏机理,分析地质条件、地震荷载对边坡破坏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泥化软弱夹层处易产生崩塌、滑移等失稳破坏现象。其中凹坡破坏以坡肩崩塌、变坡线上部整体滑移为主,破坏模式主要为坡顶形成的拉裂缝带动坡肩滑出坡体的影响;凸坡破坏以变坡线附近崩塌为主,破坏模式主要为变坡线处拉裂缝带动变坡线分层界面出现剪出崩塌;凹坡较凸坡不稳定,振动强度越大边坡变形破坏越显著;频率越接近模型的自振频率,边坡破坏越严重;持时与地震动输入的总能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坡面形态 振动台试验 动力破坏 地震荷载
下载PDF
黄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滴灌系统一体化研究
15
作者 李强 庞清刚 +2 位作者 王晶 柏愈 徐百成 《公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优化边坡生态防护中的滴灌应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深入探讨了滴灌均匀度和流量偏差率受滴灌管长度、初始水头和滴头间距的影响机制。采用室内滴灌管出流试验,设置4种滴灌管长度、3种初始水头和3种滴头间距的试验因素,依据试验数据计算... 为优化边坡生态防护中的滴灌应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深入探讨了滴灌均匀度和流量偏差率受滴灌管长度、初始水头和滴头间距的影响机制。采用室内滴灌管出流试验,设置4种滴灌管长度、3种初始水头和3种滴头间距的试验因素,依据试验数据计算了各因素下滴灌均匀度和流量偏差率。分析了滴定管长度、初始水头和滴头间距对滴灌参数的影响规律,选取了合适的滴灌设计参数值。对试验提供的滴灌设计参数进行应用,选取现场试验段进行边坡滴灌养护,验证滴灌设计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滴灌管长度、初始水头和滴头间距对滴灌均匀度和流量偏差率具有显著影响。滴灌管长度在30~40 m时,灌水均匀度均大于0.8,符合规范要求;滴灌管长度为30 m,相比于长度为40 m时,初始水头的增加对灌水均匀度增加效应减弱了。滴头间距增加可以提高灌水均匀度,但对流量偏差率的影响不显著。初始水头为2~3 m时,滴灌管流量偏差率变化值很接近,分别为0.159、0.167、0.157,在3 m水头流量偏差率基本降低至0.45以下,基本满足灌溉要求。选取了离隰高速公路LJ4标段工程边坡作为试验区,验证了滴灌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确保了滴灌效果的优化。试验区种植的紫穗槐生长情况良好,成活率高,验证了滴灌技术在黄土边坡中生态护坡运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滴灌系统 滴灌均匀度 流量偏差率 生态护坡
原文传递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16
作者 张争奇 赵战利 张卫平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探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借鉴SHRP和贝雷法级配初拟几种级配,对其低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并推荐了低温性能好的级配。在分析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 为了研究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探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借鉴SHRP和贝雷法级配初拟几种级配,对其低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并推荐了低温性能好的级配。在分析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合理评价方法,认为沥青混合料低温收缩性和低温柔性是反映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的2个方面,小的收缩性和高的低温柔性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低温开裂的潜能;应综合收缩系数和低温破坏应变2个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矿料级配 低温性能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复合纤维组成优化及其混合料性能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海伟 郝培文 +1 位作者 梁建军 汪德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8,共8页
为了对复合纤维组成进行优化,按正交设计方案复配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组成9种复合纤维,并对各复合纤维改性沥青进行直剪试验,以抗剪强度为指标,通过极差、方差分析了各单纤维的影响作用,进而优选了复合纤维的最佳掺量及各... 为了对复合纤维组成进行优化,按正交设计方案复配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组成9种复合纤维,并对各复合纤维改性沥青进行直剪试验,以抗剪强度为指标,通过极差、方差分析了各单纤维的影响作用,进而优选了复合纤维的最佳掺量及各组分最佳掺配比例;同时,通过室内试验比较验证了单纤维沥青混合料与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纤维掺量为0.3%,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掺配比例为1:2:2时,复合纤维改性沥青具有最优的抗剪性能;复合纤维改性兼具各单纤维改性的优势,其混合料路用性能更加均衡,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为路面材料改性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 直剪试验 掺量及掺配比例 叠加效应
下载PDF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压力消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莎莎 戴志仁 白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8,共9页
基于达西定律、力学平衡原理和广义虎克定律,推导盾尾空隙内浆液的固结方程,以软土地区典型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参数为例,分析浆液压力消散规律。结果表明:浆饼(浆液固结层)厚度与土体剪切模量、泊松比成反比,与注浆压力成正比,与浆液固... 基于达西定律、力学平衡原理和广义虎克定律,推导盾尾空隙内浆液的固结方程,以软土地区典型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参数为例,分析浆液压力消散规律。结果表明:浆饼(浆液固结层)厚度与土体剪切模量、泊松比成反比,与注浆压力成正比,与浆液固结前后孔隙比的变化密切相关;不计地层渗流阻力影响时,浆液压力的消散与浆饼厚度的形成主要集中在浆液注入盾尾空隙后的2.1h以内;地层渗流阻力可以延缓浆液的固结过程,但不能影响其最终固结状态;土体剪切模量的增大有利于促进浆液压力的快速消散;孔隙水压力的增大能明显抑制浆液压力的消散;注浆压力的增大对初始时刻浆液压力的消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却会相应延长压力消散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同步注浆 浆饼厚度 浆液压力 消散速率
下载PDF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易性指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德才 郝培文 +2 位作者 刘娜 张海伟 李志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925,共7页
为了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易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和易性测试设备,以扭矩值作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易性表征指标,研究了不同特性的乳化沥青、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及拌和用水量对乳化沥青冷再... 为了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易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和易性测试设备,以扭矩值作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易性表征指标,研究了不同特性的乳化沥青、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及拌和用水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易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易性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并通过反算水泥初凝时间以及旋转压实成型试件的体积参数是否在规范范围验证了测试方法及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再生混合料和易性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变差,合适的拌和用水量能显著改善再生混合料和易性;RAP掺量和拌和用水量对再生混合料和易性有显著影响,而乳化沥青特性的影响不明显;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拌和后存在一个最佳压实时机,推荐扭矩阈值为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和易性 测试方法 扭矩阈值
下载PDF
道路用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骉 段诗雨 +1 位作者 魏堃 李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2-3238,共7页
为改善传统路用固-液相变材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发挥相变材料优越的潜热储能特性,主动调控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减轻公路沥青路面温度病害。以多元醇A为软段,异氰酸酯B及扩链剂C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65%~90%软段含量不等的聚氨酯固-固... 为改善传统路用固-液相变材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发挥相变材料优越的潜热储能特性,主动调控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减轻公路沥青路面温度病害。以多元醇A为软段,异氰酸酯B及扩链剂C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65%~90%软段含量不等的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PUPCMs)。借助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研究PUPCMs的结构特征、热稳定性及储热特性。针对道路沥青路面环境温度特点,对比PUPCMs的储热能力,推荐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的PUPCMs。结果表明,PUPCMs由于其特殊的嵌段结构,硬段对软段起到束缚作用,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由宏观固态转变为无定形固态,解决传统固-液相变材料泄露问题的同时发挥潜热作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储热能力;在模拟道路沥青路面最不利条件时发现PUPCMs的结构特性、热稳定性及储热性能均满足道路用相变材料的使用要求。同时,通过改变软段分子量与含量可以得到不同相变潜热、相变温度及热稳定性的材料。考虑到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应用状况,根据材料的相变焓值与相变温度区间,推荐选用6000-70%-PUPCMs掺入沥青中制备相变沥青,作为后续主要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 试验研究 机理分析 相变调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