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老井筒套管内涂层贴膜防腐技术研究
1
作者 郭钢 吴春生 +2 位作者 吕锋 李楷 王尚卫 《材料保护》 202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长庆油田重点腐蚀区单一内防腐蚀技术无法满足现场需要。本文介绍了长庆油田老井筒套管内涂层贴膜防腐技术的液体环氧涂料和智能井下涂层贴膜工具,探索了相应的地面和井下联动贴膜施工工艺,并在现场腐蚀防护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结果... 长庆油田重点腐蚀区单一内防腐蚀技术无法满足现场需要。本文介绍了长庆油田老井筒套管内涂层贴膜防腐技术的液体环氧涂料和智能井下涂层贴膜工具,探索了相应的地面和井下联动贴膜施工工艺,并在现场腐蚀防护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结果表明:涂层硬度大于6 H,厚度大于400μm,附着力等级为4A,耐化学介质腐蚀,具有优异的现场应用性能;设计的智能井下涂层贴膜工具在现场应用中,通过贴膜前后井下电视照相视频资料对比,贴膜工具实现80 min喷涂220 m,厚度可达0.7 mm的设计要求,并且可以地面控制涂覆速度、精确定位涂覆深度及涂层厚度,为长庆油田老井井筒套管腐蚀防护、井下修复工艺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一套可靠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环氧涂料 井下涂层贴膜 井筒套管 现场修复
下载PDF
长庆油田采出液分析及其对调驱增产的机理
2
作者 王燕 鄢长灏 +4 位作者 陈佳俊 王骏 易萍 马波 梁晓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Na^(+)、Ca^(2+)、Mg^(2+)、SO_(4)^(2-)和水含量变化,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润湿角测试及岩心驱替试验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的润湿性、渗透率及孔隙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区块注入聚合物微球后,原油中饱和烷烃含量均减小,非烃含量均增加,含水量均明显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均有所增加。经聚合物微球调驱后,亲水岩心的接触角有所变大,向着中等极性方向转变;亲水岩心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有所减小;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显著程度的顺序为:特低渗>超低渗>低渗。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主要发挥“堵”的作用,通过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来动用剩余油,为长庆油田调驱增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4组分 采出水离子 聚合物微球 调驱机理
下载PDF
长庆油田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江波 白小佩 +2 位作者 王效明 刘明 任国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
分层注水管柱配有配水器和封隔器等小通径井下工具,在带压作业起钻前需多次投送油管堵塞工具分段封堵油管,导致施工工艺复杂及封堵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了分层注水带压作业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介绍了该工艺管柱的结构、工作原理及... 分层注水管柱配有配水器和封隔器等小通径井下工具,在带压作业起钻前需多次投送油管堵塞工具分段封堵油管,导致施工工艺复杂及封堵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了分层注水带压作业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介绍了该工艺管柱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同时论述了配套工具多功能双作用阀、预置工作筒及堵塞器的结构原理,并给出了主要技术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分层注水带压作业管柱在满足分层注水工艺要求的同时,解决了带压作业下钻油管封堵问题,并为再次带压作业过小通径井下工具封堵油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费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带压作业 油管封堵 多功能双作用阀 预置工作筒 堵塞器
下载PDF
陇东油田长3油藏注水伤害规律研究
4
作者 邓志颖 唐鑫禹 +3 位作者 姬振宁 朱静怡 张占辉 熊礼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90-3200,共11页
为明确陇东油田低渗油藏注水伤害机理,以长3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从储层内在因素到外在工程因素出发分析储层注水伤害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为明确陇东油田低渗油藏注水伤害机理,以长3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从储层内在因素到外在工程因素出发分析储层注水伤害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分析储层自身的岩石物性及孔隙结构,采用联合可视化微流控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实验方法分析外来注入水对低渗油藏的伤害规律。结果表明:造成长3储层堵塞的内在因素是该层位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直径都是小于20μm的小孔,储层物性较差,液相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较大,并且黏土矿物组成主要是高岭石与伊利石等速敏性矿物,易发生微粒运移而堵塞储层;造成堵塞的外在工程因素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而产生垢体微粒,垢体微粒与黏土微粒会在孔喉通道处经历堵塞-突破的过程,导致注入压力波动式上升,同时注入水会携带垢体微粒与黏土微粒运移至油藏深部,在油藏深部聚集并加重堵塞,严重降低水驱的波及范围。研究成果明确了长3油藏的注水伤害规律,为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储层损害 核磁共振(NMR) 微流控
下载PDF
长庆油田原油管线泄漏应急处置方法与实践
5
作者 何战友 柴锐 +1 位作者 陈智鑫 刘沛华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从长庆油田管道运行现状及失效情况统计分析入手,介绍了长庆油田实行的管线泄漏预防控制体系,由于油气泄漏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后果及影响会随处置时间的延长而放大,发现事故后报送是否及时、组织调度是否到位、抢险处置是否得当、补救措... 从长庆油田管道运行现状及失效情况统计分析入手,介绍了长庆油田实行的管线泄漏预防控制体系,由于油气泄漏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后果及影响会随处置时间的延长而放大,发现事故后报送是否及时、组织调度是否到位、抢险处置是否得当、补救措施是否有效,均对事件的影响及后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原油的泄漏应急处置首先应开展泄漏源截断,然后再结合地形特点进行拦收油工作,及时对泄漏事件进行控制,并尽量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腐蚀失效 泄漏预防 应急处置
下载PDF
转向压裂工艺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宪文 樊凤玲 +2 位作者 赵文 陆红军 唐梅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较高,常规压裂增产幅度有限,为探索提高单井产量的新途径,进行了裂缝转向研究及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及现场试验,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转向的应力变化条件和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因素,认为诱导储层地应力...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较高,常规压裂增产幅度有限,为探索提高单井产量的新途径,进行了裂缝转向研究及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及现场试验,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转向的应力变化条件和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因素,认为诱导储层地应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采油井生产、注水井注水及水力造缝等。结合长庆油田老井重复压裂、新井储层压裂改造的实际需要,分析了转向压裂工艺对长庆油田老井、新井储层改造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老井由于多年的注水井注水、采油井采油使得地应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满足裂缝转向对储层地应力变化的要求;对于新井,储层地应力变化较小,裂缝转向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转向压裂 转向条件 附加应力 适应性 长庆油田
下载PDF
低渗透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以长庆油田Y19井区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向平 段鹏辉 +2 位作者 汪澜 康博 李转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5,126,共8页
长庆油田Y19井区是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目前该区块含水急剧上升,产量递减快,亟需增油提效。为此开展了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挖潜措施研究。研究表明:Y19井区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富集原因是注采不平衡、井网不完善、储层非均质性... 长庆油田Y19井区是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目前该区块含水急剧上升,产量递减快,亟需增油提效。为此开展了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挖潜措施研究。研究表明:Y19井区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富集原因是注采不平衡、井网不完善、储层非均质性和底水锥进,剩余油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底水锥进和储层非均质性。对于由底水锥进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采取聚合物微球调驱及封堵底水的措施增产效果最好,可增加产量2.03倍。堵水的效果好于聚合物微球调驱的效果。对于由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在低含水阶段进行小规模压裂,可动用注采井之间低渗储层的原油;在中高含水阶段进行转向压裂,避免水线过快推进导致生产井过早见水;在高含水阶段采取侧钻,可动用注采井侧向的剩余油,最佳的裂缝转向角度为4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底水油藏 剩余油分布 富集模式 挖潜措施
下载PDF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4
8
作者 贾玉琴 郑明科 +1 位作者 杨海恩 周广卿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在长庆油田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的应用效果,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在室内开展了不同粒径聚合物微球微观测试和模拟岩心流动试验,优选了低、中、高含水阶段的微球粒径,模拟优化了不同含水阶段聚合物微球深部...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在长庆油田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的应用效果,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在室内开展了不同粒径聚合物微球微观测试和模拟岩心流动试验,优选了低、中、高含水阶段的微球粒径,模拟优化了不同含水阶段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注入工艺参数及段塞组合。该技术在安塞、西峰、靖安、姬塬等油田43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油井产量自然递减率平均降低3.0百分点以上,含水上升率平均降低2.2百分点,累计增油16 000t以上,累计降水21 400m^3。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对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解决了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存在的油井多向性见水、含水上升快和单井产能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聚合物微球 深部调驱 段塞组合 注入时机 长庆油田
下载PDF
长庆油田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江波 白小佩 +2 位作者 王效明 刘明 任国富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59-261,共3页
针对常规分层注水管柱带压作业下钻不能有效封堵油管,起钻前常规油管堵塞器因不能通过封隔器、配水器等小孔径工具封堵油管导致的投送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了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并研发出配套工具。该管柱既解决了带压下钻油管封堵问... 针对常规分层注水管柱带压作业下钻不能有效封堵油管,起钻前常规油管堵塞器因不能通过封隔器、配水器等小孔径工具封堵油管导致的投送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了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并研发出配套工具。该管柱既解决了带压下钻油管封堵问题,又能为再次带压作业封堵油管提供便利条件,解决了过封隔器、配水器等小孔径工具(准46 mm)封堵常规油管(准62 mm)的问题,实现了全程带压作业。现场应用表明,带压作业分层注水工艺管柱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费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作业 分层注水管柱 油管堵塞
下载PDF
长庆油田高桥区块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基础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小明 丁里 +4 位作者 石华强 尹晓宏 刘晓瑞 徐永高 伊向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6-108,8,共3页
测定了长庆油田高桥区块碳酸岩储层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速度常数K随着酸液黏度升高而降低,反应级数m也随着酸液黏度升高而降低;普通酸的反应活化能方程为J=8.6×10-5 EXP(-2122.0... 测定了长庆油田高桥区块碳酸岩储层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速度常数K随着酸液黏度升高而降低,反应级数m也随着酸液黏度升高而降低;普通酸的反应活化能方程为J=8.6×10-5 EXP(-2122.01/RT)C1.0389,而稠化酸的为J=1.51×10-5EXP(-1201.59/RT)C0.7861;随着转速升高普通酸H+传质系数上升更快;对酸岩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体积分数为20%的普通酸的反应速率是15%时2.1倍,而体积分数为20%稠化酸的反应速率是15%时的1.6倍;110℃条件下普通酸是稠化酸反应速率的2.5倍,普通酸110℃是70℃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的3.8倍,稠化酸110℃是70℃下的反应速率的2.4倍;普通酸800r/min是100r/min下的反应速率的5.7倍,稠化酸800r/min是100r/min下的反应速率的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岩反应 反应动力学 高桥地区
下载PDF
长庆油田渗氮套管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琼玮 姜毅 杨全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6-38,51,共4页
针对长庆油田油井套管腐蚀问题 ,采用并评价了真空渗氮工艺。该工艺处理套管表面形成氮化层 ,在不降低原有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表面耐磨、抗蚀能力。经室内、现场试验发现 ,渗氮管在长庆油井腐蚀情况下的耐腐蚀性能优良。此外 ,还就... 针对长庆油田油井套管腐蚀问题 ,采用并评价了真空渗氮工艺。该工艺处理套管表面形成氮化层 ,在不降低原有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表面耐磨、抗蚀能力。经室内、现场试验发现 ,渗氮管在长庆油井腐蚀情况下的耐腐蚀性能优良。此外 ,还就渗氮层在不同弯曲、拉应力条件下的微观表面变化对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渗氮套管下井条件。并于 2 0 0 3年首次在 2口井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油井套管 真空渗氮 耐腐蚀性能 井下试验
下载PDF
长庆油田宽带压裂储层产能模型及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建辉 李想 +3 位作者 岳明 达引朋 董奇 常笃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9,共8页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致密、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采用宽带压裂技术提高了开发效果,实现了增油降水的目的,但目前仍缺乏理论产能模型,存在对水驱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为了准确评价长庆油田宽带压裂改造的增产作用,进一步...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致密、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采用宽带压裂技术提高了开发效果,实现了增油降水的目的,但目前仍缺乏理论产能模型,存在对水驱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为了准确评价长庆油田宽带压裂改造的增产作用,进一步揭示油水渗流规律,基于油水两相流体的流动形态,将注水井的渗流物理场划分为主裂缝内线性流、宽带区椭圆流和基质区圆形径向流等3个区域;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建立了菱形反九点井网宽带压裂非达西渗流的产能模型;以实际井组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宽带区的带宽及等效渗透率对井网产能的影响,探究了日产液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宽带压裂技术可显著提高井网的日产油量、采出程度和日产液量,可扩大侧向波及体积,改善水驱的均匀性,提高井网的产能。该研究成果为油田现场优化宽带压裂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宽带压裂 菱形反九点井网 产能模型 渗流规律 长庆油田
下载PDF
聚异丙烯膦酸在长庆油田解堵过程中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力军 张涛 +3 位作者 李永长 黎晓茸 杨立华 马丽萍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1期63-65,92-93,共3页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选用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在此基础上加入盐酸等添加剂,优选出了IPPA酸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有溶蚀能力强、界面张力低、无二次沉淀、...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选用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在此基础上加入盐酸等添加剂,优选出了IPPA酸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有溶蚀能力强、界面张力低、无二次沉淀、对施工管道腐蚀速率低等特点;用IPPA酸液处理后,岩心的渗透率提高率平均达98.12%,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平均达128.94%,适合于该油田地层的酸化解堵。现场实施缓速深部酸化8口井,成功率为90%,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为2.5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丙烯膦酸 酸化 增产 三叠系油藏 配伍性 解堵 长6油藏
下载PDF
长庆油田三层分采工艺技术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大建 甘庆明 +3 位作者 陆梅 杨亚少 李亚洲 常莉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0,77,共3页
长庆油田纵向含油层系多,部分层系局部叠合,为有效解决多层系开发过程中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干扰矛盾,最大程度发挥各产层产能,研究形成了防气式分采泵两层分采主体工艺技术,现场试验78口井,平均单井产量提高0.58 t/d,但对于油井三层分采,... 长庆油田纵向含油层系多,部分层系局部叠合,为有效解决多层系开发过程中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干扰矛盾,最大程度发挥各产层产能,研究形成了防气式分采泵两层分采主体工艺技术,现场试验78口井,平均单井产量提高0.58 t/d,但对于油井三层分采,该技术却无能为力。在油井两层分采技术原理基础上,文章创新提出了"产层单向过流(进入油管)、油管内层间产液桥式多级过流、封隔器层间封隔、普通抽油泵举升"三层分采技术思路,研发成功桥式分采器关键装置,设计了"桥式分采器+Y211封隔器+Y111封隔器+普通管式抽油泵"三层分采工艺技术管柱结构,并在长庆油田首次成功开展了2口井三层分采试验,效果明显,为长庆油田多层系开发区块油井多层分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分采 桥式分采器 笼统合采 层间干扰
下载PDF
聚异丙烯膦酸在长庆油田解堵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力军 张涛 +1 位作者 黎晓茸 杨立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39-441,共3页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非均质严重、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研制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酸液添加剂来解决长庆油田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备增强酸液的缓速及抑制二次沉淀功能,提高了酸化效果。现场实...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非均质严重、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研制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酸、酸液添加剂来解决长庆油田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结果表明,IPPA酸液体系具备增强酸液的缓速及抑制二次沉淀功能,提高了酸化效果。现场实施缓速深部酸化8口井,成功率为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油藏 配伍性 解堵 长6油藏
下载PDF
长庆油田致密油老井体积压裂裂缝延伸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向平 石亮亮 +3 位作者 卜军 李转红 汪澜 杨军侠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体积压裂是致密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随致密油气藏开发成长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文中为了提高已开发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将体积压裂理念引入已开发的老油田。针对长庆油田A3区块长7致密油藏,重点开展了应力模型计算、物理模拟实验、... 体积压裂是致密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随致密油气藏开发成长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文中为了提高已开发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将体积压裂理念引入已开发的老油田。针对长庆油田A3区块长7致密油藏,重点开展了应力模型计算、物理模拟实验、压力测试分析和井下微地震监测等研究,明确了老井体积压裂裂缝的延伸机理,确立了老井暂堵混合水压裂体积压裂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油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重复压裂 老井混合水压裂 裂缝延伸
下载PDF
长庆油田多层分采工艺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大建 牛彩云 +3 位作者 何淼 王百 朱洪征 崔文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9期49-51,60,共4页
目前国内外油田多层系叠合油藏开发主要采用射开多层完井生产,由于层间压力、流体配伍性差异因素影响,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存在一定程度层间干扰矛盾,部分产层产能受到抑制,影响了多层系开发效果,为此国内外油田先后提出不同分层采油工艺技... 目前国内外油田多层系叠合油藏开发主要采用射开多层完井生产,由于层间压力、流体配伍性差异因素影响,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存在一定程度层间干扰矛盾,部分产层产能受到抑制,影响了多层系开发效果,为此国内外油田先后提出不同分层采油工艺技术,旨在有效克服层间干扰,但目前分采工艺主要是基于两层分采,无法满足叠合油藏多层分采技术要求,为此,创新提出"桥式分采器(或遥控分采控制器)+液压式封隔器"多层分采工艺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系列,为叠合油藏高效多层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油藏 分层采油 笼统合采 层间干扰
下载PDF
长庆油田CO_(2)驱注采工艺现状及技术攻关方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世春 胡改星 +2 位作者 刘笑春 毕卫宇 李美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2期15-19,共5页
CO_(2)驱因具有原油体积膨胀、降黏、降低界面张力以及萃取置换等作用及良好的油藏适用性,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油田三次采油主要技术之一。从2017年长庆油田在姬塬黄3区块开展了CO_(2)驱先导试验,针对注采过程中混相、流度控制、井筒防腐... CO_(2)驱因具有原油体积膨胀、降黏、降低界面张力以及萃取置换等作用及良好的油藏适用性,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油田三次采油主要技术之一。从2017年长庆油田在姬塬黄3区块开展了CO_(2)驱先导试验,针对注采过程中混相、流度控制、井筒防腐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注采井管柱完整性、防腐防垢、气窜治理、高气液比举升等技术研究与关键材料设备研发应用,初步形成了适合长庆低渗透油藏CO_(2)驱注采工艺配套技术。文章全面总结了长庆CO_(2)驱注采工艺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CO_(2)驱工业化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CO_(2)驱注采工艺技术下一步研究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注采工艺 气窜 防腐
下载PDF
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油气田采出水与再生利用
19
作者 宋吉娜 岳雯 +5 位作者 同霄 许兰洲 王亚东 商亚博 金鑫 金鹏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艺,结果表明臭氧气浮工艺对COD和SS的处理效果更佳,二者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9%和88%,处理后COD和SS均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a^(2+)、Mg^(2+)去除率为硬度指标,对比了核晶造粒和化学沉淀两种工艺的除硬效果,结果表明核晶造粒工艺在除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Ca^(2+)、Mg^(2+)的总去除率能达到86%,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对硬度的要求。以长庆油田4个站点采出水为实际处理对象,采出水经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后,配制的胍胶压裂液均表现出较好的基液黏度,可挑挂且不易断裂。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不仅可实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还可减少企业日常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油气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气浮 核晶造粒 采出水 再生利用
下载PDF
对长庆油田采出水除油工艺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永清 任晓娟 徐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22期47-48,共2页
采出水水质直接影响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效果,多年来长庆油田经过不断的探索,基本形成了适应于低渗透油田采出水除油处理的工艺技术体系,除油效果得到不断好转。通过对比长庆油田主要采取的多种除油工艺效果,提出影响长庆油田除油效果的关... 采出水水质直接影响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效果,多年来长庆油田经过不断的探索,基本形成了适应于低渗透油田采出水除油处理的工艺技术体系,除油效果得到不断好转。通过对比长庆油田主要采取的多种除油工艺效果,提出影响长庆油田除油效果的关键是受到腐蚀,污泥污染等问题,后续过滤系统负荷较大,并提出了对采出水高效除油的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采出水 除油工艺 认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