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茸多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和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5 位作者 刘明昕 潘志 律广富 陈港 姜鸿远 郭骏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20g·L-1 VAP组,通过检测各组hBM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确定体外用药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VAP各组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10g·L-1 VAP组细胞中ALP活性最高(P<0.01);CCK-8法,10g·L-1 VAP组hBMSCs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P诱导培养第9天hBMSCs增殖率最高,且进入平台期,之后hBMSCs的增殖率开始下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能够提高hBMSCs中ALP活性,促进hBMSCs增殖分化,上调hBMSCs中BMP-2及其下游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VAP对hBMSCs骨形成及骨代谢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
下载PDF
哈蟆油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微球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衣春光 李玉云 张炜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5-669,共5页
目的:研究哈蟆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制备成微球的工艺。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哈蟆油低剂量组(0.1g.kg-1)、哈蟆油中剂量组(0.4g.kg-1)和哈蟆油高剂量组(1.0g.kg-1),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 目的:研究哈蟆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制备成微球的工艺。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哈蟆油低剂量组(0.1g.kg-1)、哈蟆油中剂量组(0.4g.kg-1)和哈蟆油高剂量组(1.0g.kg-1),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ELISA法测定脾T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以喷雾干燥法制备哈蟆油微球,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进风温度、出风温度、物料比、进料速度,以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哈蟆油微球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哈蟆油低剂量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水平明显降低(P<0.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中IL-2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哈蟆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中IL-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01)。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最佳工艺为A3B1C1D1,即物料比1∶3、进风温度130℃、出风温度100℃、进料速度30mL.min-1。结论:哈蟆油具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将其制备成微球,工艺简单合理、适合大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蟆油 免疫调节 微球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贺 齐力 +2 位作者 律广富 王建玮 郭骏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9%氯化钠,实验组给予红花黄...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9%氯化钠,实验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60,30,15 mg·kg-1,分别于给药后3,7,14 d,检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高中2个剂量红花黄色素注射液(60,30 mg·kg-1)给药后3,7,14 d,能够明显降低血浆中内皮素含量(P<0.05),明显升高血浆中CGRP含量(P<0.05);且能够显著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于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山楂叶悬钩子根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魏忠宝 孙佳明 +3 位作者 李朋飞 王帅 张辉 林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91-3594,共4页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根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减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根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减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蔷薇酸(1),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2),吐曼酸(3),2α,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3-氧-28-酸(4),2α-羟基齐墩果酸(5),乌苏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白藜芦醇苷(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9在50 mg.L-1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5.60%,75.23%。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9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属 山楂叶悬钩子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