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录井实验班“录井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善勇 汪佳 +1 位作者 夏思琪 印森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4期286-287,共2页
录井工程教学实验班是长江大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下设置的特色班级。“录井技术与方法”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该课程在本科教学过程存在的教材理论性不强、课堂效率低、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 录井工程教学实验班是长江大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下设置的特色班级。“录井技术与方法”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该课程在本科教学过程存在的教材理论性不强、课堂效率低、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系统分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录井实验班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教学特点,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三个改进措施,即丰富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增加实验操作课时,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砂泥岩互层储层防砂优化设计试验研究
2
作者 梁玉凯 楼一珊 +3 位作者 刘善勇 彭建峰 王利华 高斐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24,共7页
南海WC疏松砂岩油藏具有出砂严重、储层非均质性强和砂泥岩小层交错分布的特点。传统防砂设计方法适用性差,导致筛管堵塞严重,产能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发。为研究砂泥岩互层对防砂筛管的堵塞机理,优选适合该类储层的防砂方... 南海WC疏松砂岩油藏具有出砂严重、储层非均质性强和砂泥岩小层交错分布的特点。传统防砂设计方法适用性差,导致筛管堵塞严重,产能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发。为研究砂泥岩互层对防砂筛管的堵塞机理,优选适合该类储层的防砂方式,基于相似模拟原理研制了可旋转式防砂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利用该试验装置,结合现场实际工况重点考虑砂泥岩互层储层的互层比与井筒井斜角两大因素,评价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防砂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层比和井斜角对筛管防砂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当互层比小于0.4时,优先选用优质筛管防砂,反之则选用砾石充填防砂方式;井斜角小于45°时,互层比对砾石充填和防砂管堵塞程度影响较小;当井斜角超过45°时,井斜角对防砂管堵塞程度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砂泥岩互层储层的防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 砂泥岩互层 互层比 井斜角 筛管防砂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校企共建录井工程实验室的探索与思考
3
作者 刘岩 陈恭洋 +6 位作者 田永晶 印森林 冯伟 刘兆良 程乐利 刘善勇 龙隆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9-17,共9页
建设录井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室,不仅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开展录井技术基础研究、促进录井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整个录井行业共同的期盼。从录井专业发展具体情况、实验室建设的指导... 建设录井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室,不仅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开展录井技术基础研究、促进录井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整个录井行业共同的期盼。从录井专业发展具体情况、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中的实验室组成与功能、校企合作共建等方面,对录井技术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进行探讨。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实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从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促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思考,通过共建录井实验室表明,该措施有利于建立全过程、多层次、内容丰富的新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促进录井技术的进步与录井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校企共建 录井技术 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北-克深地区窄窗口异常压力随钻预监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冯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9-46,共8页
从现有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出发,介绍了窄窗口钻井的相关概念和大北-克深地区的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解决异常压力问题的主要预监测方法,并对不同压力成因的随钻压力预测方法做了归类划分。针对大北-克深地区的... 从现有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出发,介绍了窄窗口钻井的相关概念和大北-克深地区的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解决异常压力问题的主要预监测方法,并对不同压力成因的随钻压力预测方法做了归类划分。针对大北-克深地区的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和成因,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层位的随钻压力监测模型,并统计了该方法在多口井的实验结果,为其他窄窗口超高压监测提供了实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北-克深地区 窄窗口 异常压力 随钻监测
下载PDF
冲积扇沉积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5
作者 吴胜和 冯文杰 +2 位作者 印森林 喻宸 张可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7-512,共16页
冲积扇是发育于盆地边缘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相类型。近20年来,在冲积扇分布的控制作用、内部构型及储集层特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深化了断层活动、物源岩性条件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对冲积扇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机理;(2)建立... 冲积扇是发育于盆地边缘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相类型。近20年来,在冲积扇分布的控制作用、内部构型及储集层特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深化了断层活动、物源岩性条件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对冲积扇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机理;(2)建立了碎屑流主控、碎屑流与河流主控、河流主控的冲积扇以及末端扇的沉积构型模式;(3)分析了冲积扇沉积机制及沉积构型对储集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今后有必要充分应用水槽模拟实验、沉积数值模拟和探地雷达等先进技术,对冲积扇沉积过程、内部构型及储集层非均质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控制因素与机理 沉积构型 储集层质量
下载PDF
冲积扇研究现状及沉积模拟实验——以碎屑流和辫状河共同控制的冲积扇为例 被引量:35
6
作者 印森林 刘忠保 +1 位作者 陈燕辉 吴小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3,共14页
近年来,对冲积扇复杂沉积机制与沉积过程的研究受到关注,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冲积扇的分类及其沉积特点、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冲积扇沉积机制等方面对冲积扇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之后,针对碎屑流与辫状河共同控制下冲积扇... 近年来,对冲积扇复杂沉积机制与沉积过程的研究受到关注,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冲积扇的分类及其沉积特点、冲积扇沉积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冲积扇沉积机制等方面对冲积扇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之后,针对碎屑流与辫状河共同控制下冲积扇水道演化机制不明的情况,利用水槽沉积模拟对冲积扇过程进行了沉积实验模拟。研究表明,冲积扇具有多种分类方案,反映了冲积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冲积扇表征技术主要有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地下密井网解剖和水槽沉积实验模拟等方法;控制冲积扇发育的异旋回因素主要有:构造差异活动、同生断层的组合样式及物源气候的变化等;自旋回因素控制下冲积扇存在多种沉积机制,其决定了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的分布。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对碎屑流与辫状河共同控制下冲积扇沉积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在扇体初始雏形形成后,水携沉积物具有向扇面低势部位堆积的趋势;2扇面辫状水道存在两种重要的迁移方式,单一主水道迁移和分叉式次水道迁移方式。单一主水道的迁移是导致扇体辐向前积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分叉式次水道迁移方式是扇体展宽的重要机制;3在构造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多期扇体具有明显向源退积的特征。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下一步冲积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研究现状 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储层构型 同生断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成因及勘探意义
7
作者 何岩 许维娜 +3 位作者 党思思 牟蕾 林少玲 雷章树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关于钙质夹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测井、CT、XRD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多维互动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三维嵌入式夹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 关于钙质夹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测井、CT、XRD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多维互动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三维嵌入式夹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发育特征、成因、分布模式及三维模型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主要分布在致密中细砂岩中,是典型的物性夹层,具有特低孔、低渗、较明显的“三低两高”的测井响应等特征。②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丰富的沉积物供给以及在三角洲前缘生物碎屑矿化过程溶解的Ca^(2+)和CO_(3)^(2-)离子转化为固态碳酸钙,为钙质夹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钙质夹层主要形成于成岩期,按照成因可划分为2类,一类发育于近泥岩地层的薄砂层中,为成岩演化胶结型;另一类发育于物性较好、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中—底部及河道叠置处,为次生孔隙充填胶结型。③研究区钙质夹层厚度为0.25~2.00 m,长为200~1300 m,宽为100~900 m,平面分布较连续,在垂直物源方向变化较大,呈薄层透镜状。④钙质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控制明显,易形成透镜状、条带状等形态的剩余油富集区,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于J_(2)x_(4)^(1-3)和J_(2)x_(4)^(2-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夹层 储层构型 储层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孔隙结构 剩余油 西山窑组 侏罗系 陆梁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元素录井在页岩油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阳 郭海平 +5 位作者 程乐利 许长福 张方 印森林 彭寿昌 李映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水平井+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而制约其开发效益的关键工程因素在于提高水平段的"甜点"钻遇率和优化压裂方案。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例,针对重点井进行高密度XRF扫描,得到的元素含量... 水平井+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而制约其开发效益的关键工程因素在于提高水平段的"甜点"钻遇率和优化压裂方案。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例,针对重点井进行高密度XRF扫描,得到的元素含量曲线可以较好地判别地层岩性变化,借助元素资料建立导向控制点,结合精细的地层对比框架,建立目的层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元素录井技术有助于提高地质导向成功率。在完钻井的水平段脆性评价中,元素资料建立的脆性曲线与测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实该项技术在压裂方案设计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录井 页岩油 地质导向 脆性评价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
下载PDF
录井学科分类体系探讨之“地球化学录井”分类体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岩 陈恭洋 +6 位作者 刘应忠 田永晶 谭超 印森林 冯伟 刘兆良 程乐利 《录井工程》 2015年第4期5-10,92,共6页
作为录井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地球化学录井"的定位与分类在目前不甚明晰的录井技术体系中极具代表性,迫切需要对其学科概念、分类等进行深入的辨析,以便为规范学科体系及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为此,从"地球化学录井&... 作为录井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地球化学录井"的定位与分类在目前不甚明晰的录井技术体系中极具代表性,迫切需要对其学科概念、分类等进行深入的辨析,以便为规范学科体系及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为此,从"地球化学录井"概念的演变入手,对"地球化学录井"的定义、分类进行阐述,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提出了按专业领域、分析技术类型、检测对象、检测时机、服务类型5种分类方案供同行专家指正,以便为"地球化学录井"在整个录井技术体系中找到合理的定位,并期望以此促进整个录井学科体系向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录井 岩石热解 分类体系 录井技术 规范化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及开发地质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13
10
作者 印森林 谢建勇 +4 位作者 程乐利 吴有鑫 朱柏宇 陈恭洋 赵俊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9-995,共17页
针对页岩油开展了广泛文献调研,在页岩油概念的提出、演化及研究历程基础上,对陆相页岩油资源量分布、类型和潜力及若干关键问题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面临的关键开发地质问题。具体如下:1)阐述了页岩油概念的... 针对页岩油开展了广泛文献调研,在页岩油概念的提出、演化及研究历程基础上,对陆相页岩油资源量分布、类型和潜力及若干关键问题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面临的关键开发地质问题。具体如下:1)阐述了页岩油概念的由来及最新定义。国内外页岩油均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对页岩油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入,开发效果和水平逐渐提升。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关对象。2)陆相页岩油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成熟度演化阶段划分固态有机质阶段、滞留烃阶段、液态烃阶段、液态烃裂解天然气阶段等四类;按源储组合类型划分源储共存型、源储分离型和纯页岩型三类;按开发方式分为夹层型、混积型、页岩型和裂缝型四类。3)陆相页岩油在细粒岩分类及沉积模式、源储岩石微观特征、富集机制、“七性特征”和工业化开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陆相页岩油源储结构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质性,亟待加强细粒页岩沉积超高频基准面旋回对比模式、半深湖—深湖相低级次构型单元成因及分布模式、相控储层质量差异分布模式和地质工程一体化及甜点快速评价等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以提高页岩油开发经济效益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细粒沉积学 储层构型 开发地质 储层非均质性 地质工程一体化
下载PDF
南海低渗透储层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百烈 杨凯 +2 位作者 程宇雄 刘善勇 张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2,共7页
针对南海低渗透储层油气采出程度低、压裂难以形成高导流能力人工裂缝的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储层黏土矿物含量、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方式和破胶液黏度对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储层黏土矿物含量从15%增至50%,20/40目... 针对南海低渗透储层油气采出程度低、压裂难以形成高导流能力人工裂缝的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储层黏土矿物含量、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方式和破胶液黏度对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储层黏土矿物含量从15%增至50%,20/40目支撑剂导流能力的降低率从13.84%增至31.34%;20/40目、30/50目和40/70目陶粒以3∶1∶1的比例铺置时最优,该组合最终导流能力为116.7 D·cm;破胶液黏度为1 mPa·s时,支撑剂导流能力最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黏土矿物含量增大,支撑剂导流能力逐渐降低;支撑剂的破碎主要由于支撑剂颗粒相互挤压而非与储层的相互作用;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铺置时,大粒径支撑剂占比越大,导流能力越高;随着闭合压力升高,小粒径支撑剂破碎所造成的渗透率下降是造成导流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破胶液黏度越低,支撑剂导流能力越高。研究结果可为南海低渗透油气藏压裂选层和优化压裂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压裂 支撑剂 导流能力 黏土矿物 破胶液
下载PDF
基于录井资料的浅层低阻油层随钻识别及评价——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韩江组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钱涛 张伟 +4 位作者 白林坤 韦少校 熊亭 程乐利 印森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6-22,I0002,I0003,共9页
油气勘探作业中往往要求做到即发现即解释,对随钻储层解释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韩江组浅层低阻油层的随钻解释评价精度,探索了利用录井资料进行浅层低阻油层随钻识别及评价的方法:从岩性及沉积环境因素、构... 油气勘探作业中往往要求做到即发现即解释,对随钻储层解释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韩江组浅层低阻油层的随钻解释评价精度,探索了利用录井资料进行浅层低阻油层随钻识别及评价的方法:从岩性及沉积环境因素、构造因素和工程因素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韩江组浅层低阻油层的成因;针对韩江组浅层疏松、砂泥岩薄互层、荧光显示低和气体比低的特点,利用三维定量荧光、FLAIR(fluid logging&analysis in real time,实时地层流体录井)及岩石热解色谱等录井新技术,对研究区典型浅层低阻油层进行了识别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取样结论一致,对提高研究区勘探效益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低阻油层 三维定量荧光 实时地层流体录井(FLAIR) 岩石热解色谱 录井技术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岩元素特征及水平井导向控制点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印森林 李弘林 +3 位作者 许长福 郭海平 程乐利 吴有鑫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6-27,共12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岩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积而成的细粒岩储层,矿物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岩性识别难度极大,严重制约了水平井开发过程中Ⅰ类“甜点”的钻遇率。以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为主,X射线衍射(XRD)方法、岩石薄片、岩心...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岩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积而成的细粒岩储层,矿物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岩性识别难度极大,严重制约了水平井开发过程中Ⅰ类“甜点”的钻遇率。以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为主,X射线衍射(XRD)方法、岩石薄片、岩心及测录井资料为辅,在综合分析矿物岩石类型及质量分数、元素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代表碳酸盐岩的Mg元素与代表陆源碎屑的K元素交会建立的岩性解释模型,较好地区分出研究区的6类主要岩性(长石岩屑砂岩、粉细砂岩、云质砂岩、砂质云岩、泥晶白云岩、泥岩);梳理了水平井导向控制点的元素特征,并以实例阐述了钻井过程中井轨迹的元素变化规律,为水平井轨迹导向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研究成果不仅对混积岩岩石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页岩油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页岩油 X射线荧光(XRF) X射线衍射(XRD) 水平井导向 元素录井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基于倾斜摄影地表模型的三维地质填图软件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亚芳 李青元 +3 位作者 牛业鹏 杜赟霞 印森林 郑佳荣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4期370-377,共8页
讨论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所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进行三维地质填图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设计理念、开发环境、软件架构、关键技术、实现现状与应用前景。倾斜摄影影像经处理建模后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通常以OSGB格式保存,因此基于倾斜摄影... 讨论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所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进行三维地质填图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设计理念、开发环境、软件架构、关键技术、实现现状与应用前景。倾斜摄影影像经处理建模后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通常以OSGB格式保存,因此基于倾斜摄影成果的三维地质填图软件最好基于能直接读取、显示OSGB格式数据的OSG开源库,推荐VS2015+QT+OSG开发环境。该类软件的关键技术包括以Proj4为核心的坐标转换系统、地层界线的拾取与半自动追踪技术、基于反距离衰减函数的地层界面防穿透高程调节技术、切制地质剖面并由剖面修改地层界面的二三维联动编辑与修改地层界面的技术、在露头剖面上采集地层界线构建露头地层柱状图的技术。该软件的应用前景包括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煤田和油田等行业的野外地质填图,以及滑坡和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圈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三维地质填图 三维地质建模 OSGB 半自动追踪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字露头表征技术 被引量:28
15
作者 印森林 陈恭洋 +2 位作者 刘兆良 冯伟 刘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80,共9页
随着地质研究目标精细化和复杂化,地质体表征的尺度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已有储层分布及预测的方法亟待改进。基于此,在分析传统野外地质考察局限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无人机装置与倾斜摄影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 随着地质研究目标精细化和复杂化,地质体表征的尺度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已有储层分布及预测的方法亟待改进。基于此,在分析传统野外地质考察局限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无人机装置与倾斜摄影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字露头表征技术,利用无人机采集野外露头模型进行了储层构型分析。研究表明:1)传统野外地质考察至少有七方面的局限性;2)无人机倾斜摄影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技术优势。采集处理后的数据模型带有三维坐标信息(经度、纬度、海拔)与图像信息,可以准确表征模型中任意位置点坐标和图像,因此,三维野外露头构型分析有了良好的资料基础;3)通过实例分析发现,采集处理后的模型精度高(分辨率约3~5 cm),对砂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定量化与精细化程度增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不仅使数字露头成为现实,也是辅助地质学家进行高效野外考察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倾斜摄影 数字露头 储层表征 构型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鄂西地区陡山沱组页岩露头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解祎恬 印森林 +4 位作者 冯凯玥 汪佩霖 范佳琳 袁文杰 席晓东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4期23-31,113,共10页
页岩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储层,而海相沉积环境是发育巨厚富有机质页岩最有利的沉积环境。宜昌青林口剖面深层震旦系陡山沱组发育良好的海相页岩。针对当前对海相露头页岩表征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结合人工考察,对... 页岩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储层,而海相沉积环境是发育巨厚富有机质页岩最有利的沉积环境。宜昌青林口剖面深层震旦系陡山沱组发育良好的海相页岩。针对当前对海相露头页岩表征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结合人工考察,对野外研究区露头数据进行了采集、处理与地质解释,建立了页岩定量地质知识库,并开展了典型剖面解剖分析。研究表明1)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体拍摄的高精度图像信息与三维坐标体系耦合良好,宜昌青林口露头剖面陡山沱组二、三、四段可划分18个层,其中陡山沱组二段主要以浅海低能沉积相为主,根据岩性组合将其划分9个旋回,总厚度约为131.1 m;2)陡山沱组发育深水盆地和碳酸盐台地沉积。陡三段以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为特征,陡二段和陡四段主要为深水海盆沉积。陡山沱组主要为海相页岩与白云岩的3种不同比例组合,即页岩与白云岩互层比例大于1、等于1和小于1;3)陡山沱组海相3类组合中,页岩与白云岩比例等于1的组合是勘探开发的优质储层,对后续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无人机 知识库 数字露头 陡山沱组 青林口
下载PDF
南亚S区块滨岸砂坝储层描述及内幕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玉文 桂志先 +4 位作者 欧荣生 陈旭 宋昊 柯钦 董孟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8-848,共11页
滨岸砂坝是南亚地区S区块主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勘探目标,一般认为滨岸砂坝储层具有“连通性好、高孔高渗”的特点,然而随着油气田评价开发的深入,发现该类型砂岩内部储层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和... 滨岸砂坝是南亚地区S区块主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勘探目标,一般认为滨岸砂坝储层具有“连通性好、高孔高渗”的特点,然而随着油气田评价开发的深入,发现该类型砂岩内部储层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和生产测试资料,开展滨岸砂坝储层精细描述,阐明砂坝储层内部差异性。结果表明:1)滨岸砂坝体处于相对高能的海岸沉积环境,长期受到波浪的淘洗改造作用,构成有利的岩性储层发育区带。2)滨岸砂坝细分为坝中、坝缘、坝间及泥岩隔层四种微相类型,沉积微相控制储集性能变化。坝中微相为纯砂岩,厚度大、地震相表现为低频强振幅反射,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均发育,储集性能最佳。坝缘微相处于砂坝侧翼,岩性变细,部分孔隙被充填,储层物性中等。坝间微相处于不同叠置砂坝之间,以微孔隙为主,储集性能较差。浅海或者局限海湾相泥岩隔层穿插于砂坝内部,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3)砂坝储集性能的变化导致油气分布复杂。滨岸砂坝内部因不同微相类型岩性相互叠置,表现为砂坝内井间砂体厚度变化块、横向不连通且物性变化快,砂坝油藏被切割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砂坝 沉积微相 内幕差异性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FLAIR录井解释新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林坤 罗迎春 +3 位作者 蒋钱涛 熊亭 袁胜斌 程乐利 《录井工程》 2021年第3期84-90,共7页
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测录井响应异常幅度降低,而文昌组泥岩多为成熟烃源岩,气测异常幅度较大,常接近甚至高于相邻储层,干扰了油气水层识别,导致常规录井解释方法准确率降低,难以准确区分储层流体性质。在气... 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测录井响应异常幅度降低,而文昌组泥岩多为成熟烃源岩,气测异常幅度较大,常接近甚至高于相邻储层,干扰了油气水层识别,导致常规录井解释方法准确率降低,难以准确区分储层流体性质。在气体比率法、流体指数法基础上提取了FLAIR新参数比率差值η1c和流体性质系数η2,结合计算全烃峰基比,建立了文昌组流体解释图板,并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确立了文昌组区域性定量解释模型,其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录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古近系 文昌组 FLAIR流体录井 定量解释
下载PDF
陆丰凹陷文昌组低渗低阻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义 熊亭 +1 位作者 张伟 程乐利 《录井工程》 2022年第2期89-96,共8页
陆丰凹陷古近系深层发现大量低渗低阻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流体性质识别困难,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以岩石学和物性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和成岩等多方面研究,对陆丰凹陷文昌组低渗低阻储层的特征和成因开展研究。文昌组储层以岩屑石英砂... 陆丰凹陷古近系深层发现大量低渗低阻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流体性质识别困难,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以岩石学和物性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和成岩等多方面研究,对陆丰凹陷文昌组低渗低阻储层的特征和成因开展研究。文昌组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由中-小孔和细喉道组成,同类粒度样品的孔渗相关性较好,根据毛细管曲线形态可分为高进汞饱和度、低排驱压力,中等进汞饱和度、中等排驱压力和中进汞饱和度、中-高排驱压力三类。沉积环境以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质量受沉积条件控制;压实作用造成原生孔隙大量减少,胶结物充填粒间导致物性进一步变差,是造成低孔、低渗的主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性变化快,孔隙结构复杂,孤立孔隙多和联通性差导致束缚水含量较高,以及地层水矿化度高的共同影响,是研究区低对比度储层的发育机理。该认识对本区后续勘探开发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文昌组 低渗低阻 储层特征 储层成因
下载PDF
断缝体识别及储层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张明 胡明毅 +5 位作者 喻意 焦树江 魏拓 孟磊峰 叶义平 印森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断缝体是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它是由断层、褶皱所伴生的裂缝与基质孔共同构成,具有立体不规则孔缝特征的构造地质体。断缝体包括断层滑动面、破碎带及诱导缝,既是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又是钻井风险防控及储层精准改造的关... 断缝体是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它是由断层、褶皱所伴生的裂缝与基质孔共同构成,具有立体不规则孔缝特征的构造地质体。断缝体包括断层滑动面、破碎带及诱导缝,既是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又是钻井风险防控及储层精准改造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具有埋深较大、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异常压力高、压裂改造难度大等特征,其断缝体刻画成为制约油气效益开发的技术难点。文中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裂缝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尺度精细描述了裂缝响应特征及断缝体储层发育模式。通过钻井资料及压裂资料分析,断缝体识别方法得到了验证,同时也为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致密砂砾岩 百口泉组 玛东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