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野外生产实习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8
1
作者 唐新功 谢兴兵 向葵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4期56-58,共3页
生产实习是高等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整个专业加深了解、拓宽知识面的过程。我们对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和探索,旨在探索出适... 生产实习是高等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整个专业加深了解、拓宽知识面的过程。我们对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和探索,旨在探索出适合高等理工科院校"强基础、宽口径、重特色"办学模式下的地球物理学生产实习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生产实习 长江大学
下载PDF
长江大学开展重力磁法电法球物理实习的探索
2
作者 黄鑫 曹晓月 +4 位作者 向葵 周磊 黄彦铭 郑凯 范娜 《大众文摘》 2022年第27期174-176,共3页
重力磁法电法地球物理实习是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该课程是在本科生学习地球物理学原理和电法勘探原理和重磁勘探原理等理论专业课的基础上开展的实习课程,重点锻炼学生的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技术,旨在培... 重力磁法电法地球物理实习是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该课程是在本科生学习地球物理学原理和电法勘探原理和重磁勘探原理等理论专业课的基础上开展的实习课程,重点锻炼学生的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技术,旨在培养合格地球物理工程师。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由于疫情的影响,难以按照原有的实习计划开展,长江大学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出台了因地制宜和采用多种形式灵活地开展实习工作的方案。为了保障地球物理实习的顺利开展,长江大学对地球物理实习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探索。笔者针对三次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实习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开展分析和研究,对疫情背景下的高校实习模式进行了反思和探索。已承担的三届地球物理实习的效果表明,采用的实习措施和手段能够满足该专业实习的需求,对拓展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实习教学经验可为同类实习的开展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电地球物理实习 长江大学 石油资源学院
原文传递
长江大学测井学科建设探讨
3
作者 余为 张超谟 郭海敏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2期57-58,共2页
本文介绍了长江大学测井学科概况以及学科队伍、科学研究情况,提出了"立足专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构建学生合理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为依据,以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核心,拓宽基础,提高能力,增强素质,... 本文介绍了长江大学测井学科概况以及学科队伍、科学研究情况,提出了"立足专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构建学生合理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为依据,以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核心,拓宽基础,提高能力,增强素质,构建测井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探索测井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的建设思路;规划了"十一五"测井学科建设蓝图,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措施
下载PDF
长江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4
作者 余为 郭海敏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第5期143-144,共2页
本文笔者客观地分析了长江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探讨了学科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科建设 长江大学
下载PDF
利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寻找页岩气有利目标区 被引量:6
5
作者 袁志华 张玉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6-409,共4页
利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开展预测含油气区、油气前景分级评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等。近几年来该技术在中国12个区块应用效果良好。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控制页岩气富集的因素较多,如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 利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开展预测含油气区、油气前景分级评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等。近几年来该技术在中国12个区块应用效果良好。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控制页岩气富集的因素较多,如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页岩的孔隙与裂缝、埋深、压力等。在页岩气勘探中,原生页岩气藏较高的异常压力、气藏的隐蔽特性、页岩的孔隙与微裂缝愈发育气藏富集程度愈高等这些有利的页岩气成藏特点,均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更有效地反映页岩气的富集规律,进而圈定页岩气有利目标区,大大提高页岩气的勘探成功率,降低页岩气的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勘探 页岩气 有利目标区 勘探成功率
下载PDF
AVO油气勘探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晓波 严丽萍 +1 位作者 张庆堂 孙连昌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68,共2页
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地震波响应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地震波在通过地质体的传播过程中,引起地震波变化的因素是岩石的基本弹性参数——密度ρ、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μ,而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是地质体在弹性假定条... 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地震波响应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地震波在通过地质体的传播过程中,引起地震波变化的因素是岩石的基本弹性参数——密度ρ、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μ,而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是地质体在弹性假定条件下的基本动力学参数。相对于传统的叠后分析技术,叠前的AVO分析能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关系。随着AVO技术的发展,利用AVO技术进行的探测油气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其本质就是建立了越来越可靠的地震响应与油气藏特征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AVO 弹性参数 油气藏特征
下载PDF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8
7
作者 汪凯明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从类型、资源量、富集程度、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资源 油砂 油页岩 致密砂岩气 煤层气 页岩气 水溶气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张宫 刘宁培 +3 位作者 薛志波 覃莹瑶 姜志敏 张家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8,56,共7页
二维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实验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设备仅提供原始回波数据和粗略的二维谱图,需要对结果进行二次处理才能获取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信息。研制一套通用的二维核磁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基于快速高分辨二维谱... 二维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实验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设备仅提供原始回波数据和粗略的二维谱图,需要对结果进行二次处理才能获取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信息。研制一套通用的二维核磁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基于快速高分辨二维谱反演算法和面积积分算法,实现了二维核磁共振实验数据的精细处理和分析,直接得到与油气藏相关的孔隙度、饱和度等定量参数,扩展了二维核磁实验结果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 岩心分析 非常规油气饱和度 定量计算
下载PDF
浅析我国陆地油气资源勘探中的难点及展望
9
作者 阳传金 佘平飞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9期59-60,共2页
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残留盆地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重点突破对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陆地油气勘探中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的几个难点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残留盆地 难点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特征和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汪忠德 王新海 +4 位作者 王锦芳 何幼斌 吴锦伟 刘洪 陈河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0-395,共6页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是指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反差较小的一类油气储层,这种油气储层给测井精细解释、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介绍了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概念及特征,造成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主要和次要矿物成分...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是指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反差较小的一类油气储层,这种油气储层给测井精细解释、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介绍了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概念及特征,造成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主要和次要矿物成分,以及由于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钻井液侵入储层形成电阻率的基本岩石物理成因,总结出了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成因和工程成因2大类成因机制;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地质录井参数解释、测井解释、气测参数和地化参数以及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列举了通过分析试油层的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建立模型和运用测井、完井资料综合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 低电阻率油层 矿物成分 成因分析 评价解释方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轩 赵宗举 +2 位作者 高阳 刘银河 周慧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4,共6页
在露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提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碳酸盐岩斜坡相沉积。其典型岩性为深灰色砾屑灰岩,砾屑成分以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见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造礁生物和重力滑动变形构造,砾径变化范围大;... 在露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提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碳酸盐岩斜坡相沉积。其典型岩性为深灰色砾屑灰岩,砾屑成分以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见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造礁生物和重力滑动变形构造,砾径变化范围大;次要岩性为含钙屑浊积岩的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中二叠统从栖霞组开阔台地相到茅口组斜坡相的演化,说明茅口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加强,导致盆地北部及其他区域都有可能发生相带的分异。茅口组地震剖面上的厚度由南向北明显增厚,且具有楔形反射的特征,印证了盆地北部斜坡相的南区发育有台地边缘高能相带,这一认识有利于对四川盆地茅口组构造-岩相古地理的重建以及有利相带和储层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斜坡相 碳酸盐岩储层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综合勘探方法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东胜 扬申谷 刘少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隐蔽油气藏综合勘探方法是层序地层学框架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应以信息集成系统为平台,分为基础资料整理、区域综合评价和目标预测3个阶段进行。基础资料整理应建立信息平台,以实现多源数据和成果的集成化管理;区域综合评价可分为区域... 隐蔽油气藏综合勘探方法是层序地层学框架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应以信息集成系统为平台,分为基础资料整理、区域综合评价和目标预测3个阶段进行。基础资料整理应建立信息平台,以实现多源数据和成果的集成化管理;区域综合评价可分为区域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体系和隐蔽圈闭特征研究、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隐蔽油气藏空间分布预测和评价等步骤进行,以阐明隐蔽油气藏的类型、特征、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目标预测分工区选择、高精度层序格架对比、隐蔽圈闭识别和描述、隐蔽圈闭合油气性评价等步骤进行,以识别和评价隐蔽油气藏并最终提供钻探目标。信息集成系统可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 GIS)开发,并具备油气勘探成果信息和多学科数据的集成化管理、研究成果的综合表达与应用及海量数据的挖掘等功能。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戴南组的隐蔽油气藏研究表明了综合勘探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综合勘探 信息集成系统 金湖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下寺湾地区油气富集特点及勘探方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戴胜群 夏长淮 +1 位作者 周海彬 邹士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4,85,共3页
下寺湾地区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目的层段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平缓、构造简单,断裂褶皱不发育,发育的构造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因此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岩性变化是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类型以岩性油... 下寺湾地区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目的层段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平缓、构造简单,断裂褶皱不发育,发育的构造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因此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岩性变化是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包括构造、沉积相带、古地貌、岩性变化和水动力条件等,其中鼻状构造对油气聚集仍然起控制作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油藏均在一定构造背景下形成。油藏类型以构造、构造+岩性为主,岩性油藏多但规模小。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在长2段富集,平面上油气聚集具有鲜明特点,次级分流河道、河道前缘、侧缘等储层物性相对好部位油气富集,主河道高渗储层油气难以保存,多为水层,因此,构造+沉积相研究是油气勘探重点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特点 油藏类型 勘探方略 陕北斜坡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国内外生物礁油气勘探现状与我国南海生物礁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8
14
作者 甘玉青 肖传桃 张斌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世界生物礁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生物礁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生物礁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其特殊的构造背景、多种类型礁的发育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等都决定了南海生物礁油气勘探的... 世界生物礁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生物礁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生物礁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其特殊的构造背景、多种类型礁的发育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等都决定了南海生物礁油气勘探的广阔前景。建议加快南海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油气藏 油气勘探 勘探前景 南海
下载PDF
优势道叠加技术在岩性油气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毅 毛宁波 何丽娟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9-506,共8页
WZA-7N构造位于多个物源交汇区,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制约,常规的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地刻画岩性边界,不仅增加了勘探风险,还影响了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这一勘探难题,根据叠前道集中不同地震道分辨率、... WZA-7N构造位于多个物源交汇区,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制约,常规的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地刻画岩性边界,不仅增加了勘探风险,还影响了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这一勘探难题,根据叠前道集中不同地震道分辨率、成像质量以及反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结合井上合成记录与VSP走廊叠加道上的波组特征,设计了一套优势地震道叠加的技术流程,提高了地震分辨率,重新落实了岩性边界。实践证实,新的岩性解释方案与现有钻井资料吻合较好,进一步表明了优势道叠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震分辨率和岩性边界解释精度,是适合该区岩性油藏精细勘探的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道集 VSP走廊叠加道 优势道叠加 地震分辨率 岩性边界
下载PDF
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概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敏 易文涛 曹雄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5期246-248,共3页
随着地质统计学的发展,储层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目前储层建模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 随着地质统计学的发展,储层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目前储层建模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方向,是根据地质适用性的不同而建立的不同模型。针对我国储层的特点,文中提出了随机建模原则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随机建模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澳大利亚奥特韦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17
作者 戴寅 逄林安 +1 位作者 彭国红 陈顺顺 《海洋石油》 CAS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层沉积特征描述了澳大利亚奥特韦盆地的基础地质特征;从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三个方面论述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从平面和层系上总结了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截止到2008年底,该盆地累计生产天然气124.5×108m3,经... 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层沉积特征描述了澳大利亚奥特韦盆地的基础地质特征;从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三个方面论述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从平面和层系上总结了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截止到2008年底,该盆地累计生产天然气124.5×108m3,经济和次经济意义的证实储量为石油2×106t,天然气350×108m3。对盆地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并对有利的远景区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特韦盆地 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资源潜力
下载PDF
浅析高校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的若干问题
18
作者 黄成 高齐明 +1 位作者 许诗婧 李权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35期7-8,共2页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基础实验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主要承担着本科教学、基础实验和科学研究的任务,因此,管理好高校实验室,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高校实验室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基础实验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主要承担着本科教学、基础实验和科学研究的任务,因此,管理好高校实验室,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高校实验室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管理 创新与发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军平 李相博 +7 位作者 何文祥 林俊峰 徐耀辉 包洪平 王宏波 章贵松 完颜容 王雅婷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326,共8页
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对华北板块构造-古地理格局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能力、生排烃期次与发育模式的研究,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的勘探潜力并指明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 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对华北板块构造-古地理格局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能力、生排烃期次与发育模式的研究,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的勘探潜力并指明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沉积了一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最厚达80 m,主要为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3.14%,最高达9.19%;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少量为Ⅰ型;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大于2%,处于高—过成熟阶段。②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发育受构造背景、陆缘斜坡及深水海湾欠补偿环境的共同控制:一方面,早期形成的古地貌背景和深水海湾共同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规模,使得烃源岩在古凹槽或断陷区、深水海湾区较为发育;另一方面,强还原环境使得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③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两期生排烃特征,早期大规模生排烃发生于二叠纪末期—中三叠世,此时秦岭尚未大幅度隆升,盆地南缘为一向南倾斜的斜坡;晚期发生于中生代晚期、新生代,在构造活动较弱的富平—洛川海湾和新生代渭河盆地发生了二次生烃。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庆阳古隆起、富平—洛川海湾两侧的隆起区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发育特征 发育模式 下寒武统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华北板块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储层固体沥青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军平 林俊峰 +7 位作者 张雷 何文祥 李相博 徐耀辉 王雅婷 章贵松 王宏波 完颜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8,共11页
通过野外踏勘和岩心观察,在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发现了大量储层固体沥青,其中寒武系储层固体沥青为首次发现。对储层固体沥青分布含量、显微特征、成熟度、成因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沥青含量为0.15%~2.38%,寒... 通过野外踏勘和岩心观察,在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发现了大量储层固体沥青,其中寒武系储层固体沥青为首次发现。对储层固体沥青分布含量、显微特征、成熟度、成因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沥青含量为0.15%~2.38%,寒武系沥青含量最高为7.62%,蓟县系沥青含量为2.21%;平面分布上,盆地南部沥青含量较高,向北逐渐降低,推测其来源可能与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元古界的海相烃源岩有关;显微镜下,除个别发微弱荧光外,大部分储层固体沥青样品几乎不发荧光,且有一定的外观形态,边界清晰。根据激光拉曼相关参数转换,得到储层固体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2.32%~2.80%,表明已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综合储层固体沥青的地质特征,认为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储层固体沥青主要为原油裂解形成的焦沥青。伴随焦沥青的形成,必然会生成大量的原油裂解气,估算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古油藏生气总量约1.207×10^(13)~2.559×10^(13) m^(3)。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储层固体沥青的大量发现及油气特征研究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大型油气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古生界—中元古界 储层固体沥青 地质特征 勘探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