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5
篇文章
<
1
2
…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实验及预测方法
1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3 位作者
刘超
管桐
王伟
廖锐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开展段塞流持液率实验,获取了不同黏度、不同倾角段塞流流型及持液率数据,研究了黏度对持液率和流型转变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的增加,会增加液相与管壁之间的黏滞力,导致持液率增加;黏度对持液率的影响会改变段塞流与其他流型的转变界限。以Kora液塞区持液率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用混相黏度代替液相黏度的倾斜管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新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预测稠油井井筒压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持液率
气液两相流
倾斜管
稠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油中咔唑类参数运移示踪效应的驱替模拟实验
2
作者
赵守钰
徐耀辉
+4 位作者
严刚
韩欣
刘保磊
钟鸣
李姗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2-411,共10页
油气运移研究对油气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受原油黏度、复杂化学组成及潜在的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原油运移方向与路径的确定难度较大。分子地球化学参数是研究油气运移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实际成藏过程中的这些参数受其形成、相对组成以及...
油气运移研究对油气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受原油黏度、复杂化学组成及潜在的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原油运移方向与路径的确定难度较大。分子地球化学参数是研究油气运移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实际成藏过程中的这些参数受其形成、相对组成以及演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实现单一因素控制下的分子参数效应,采用室内驱替模拟实验的方法,在填砂管上进行油驱水实验,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分离与富集不同运移距离吸附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考察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规律。结果表明,咔唑类参数1-/4-MCA、1,8-/1,7-DMCA、1,8-/2,4-DMCA、1,8-/2,5-DMCA、1,8-/2,7-DMCA比值均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特别是全屏蔽型与全裸露型异构体比值1,8-/2,4-DMCA和1,8-/2,5-DMCA的增长幅度可达63.97%和35.50%,这些参数具备作为良好的运移示踪参数的潜质;而参数苯并[a]/[c]咔唑所表现出的运移示踪规律与前人部分实际油藏运移研究不符,可能是苯并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受其本身构型和其他地质条件的影响,建议该参数在应用到油气运移示踪研究时须谨慎使用。实验结果可为原油运移示踪参数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但在实际地质应用时仍需结合分子动力学等手段对相关参数进行验证与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类化合物
驱替模拟
地质色层分馏效应
原油运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子季铵盐复合泡排剂体系构建及其泡沫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金省
康文超
+2 位作者
吕红苗
董三宝
韩薇薇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针对常规泡排剂在非常规气藏排水采气过程中常面临适应性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DEA),将其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经起泡和稳泡性能测试,构建出一种高性能三元混合物泡排体系。实...
针对常规泡排剂在非常规气藏排水采气过程中常面临适应性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DEA),将其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经起泡和稳泡性能测试,构建出一种高性能三元混合物泡排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SDS/DEA/CAB摩尔比为8∶2∶15、总量为15 mm时,泡沫性能最优,起泡体积可达到375 mL,半衰期为13.21 min。经携液率测试发现,一定含量凝析油可促进泡排剂体系携液性能的提升,凝析油含量为10%时,携液率高达51.5%,起泡率为100%;甲醇也对携液性能起促进作用,甲醇含量为50%时可将携液率、起泡率分别提升至41.2%和100%;三元体系耐盐性能较差,氨三乙酸三钠(NTA)的加入使得三元体系在矿化度为70 g/L时仍能稳定发泡和携液;三元体系耐温性较差,加入甲醇和十四醇,在25~70℃时,可将携液率提高至30.0%,起泡率提高至50.0%。最后,表面张力测试、泡沫微观结构观察也证实了三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采气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发泡性能
携液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气井眼井斜角、方位角对盐岩蠕变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楼一珊
李忠慧
+3 位作者
张春阳
彭成勇
黄万龙
朱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570-3574,共5页
盐岩在应力作用下发生蠕变导致井眼闭合,常引起钻具卡钻事故。现有分析盐岩蠕变模型大都基于二维平面模型,很难有效地分析定向井的蠕变卡钻问题。在空间坐标变换的基础上建立定向井三维蠕变模型,将应力在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转换为井轴...
盐岩在应力作用下发生蠕变导致井眼闭合,常引起钻具卡钻事故。现有分析盐岩蠕变模型大都基于二维平面模型,很难有效地分析定向井的蠕变卡钻问题。在空间坐标变换的基础上建立定向井三维蠕变模型,将应力在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转换为井轴坐标系下的变化。利用所建立的数字模型,分析在一定应力条件下井斜角与方位角变化对蠕变的影响,同时提出定向井眼参数存在蠕变"敏感区"的理论,为顺利钻穿盐岩层提供优化设计的定向参数。经过现场实例验证,利用建立的三维数字模型计算得出的安全泥浆密度在盐岩层定向钻井时,能够安全顺利钻穿盐岩层,为盐岩层的定向钻井推荐安全泥浆密度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巷工程
定向井
蠕变速率
盐层
卡钻
数字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轮古7井区低渗透油藏水锁损害实验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
5
5
作者
欧阳传湘
吕露
+2 位作者
马成
严东寅
张伟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11期51-54,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易受水锁损害的特点,介绍水锁损害机理,提出水锁损害实验室评价方法。同时,针对水锁损害实验评价既需要代表性的储层岩心,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缺点,介绍了BP神经网络原理和灰色系统理论,把两者引入水锁损害研究中来,将灰...
针对低渗透油藏易受水锁损害的特点,介绍水锁损害机理,提出水锁损害实验室评价方法。同时,针对水锁损害实验评价既需要代表性的储层岩心,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缺点,介绍了BP神经网络原理和灰色系统理论,把两者引入水锁损害研究中来,将灰色GM(0,N)预测法和BP神经网络法有机结合,建立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可行性,用计算机C语言程序实现了上述过程。以塔里木油田轮古7井区15块有代表性的岩心室内水锁损害评价结果为学习样本,另外5块岩心为预测样本,建立了灰色-神经网络水锁损害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室实测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并通过与回归分析法、灰色GM(0,N)预测法和神经网络法这三种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灰色-神经网络水锁损害预测模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锁损害
界面张力
渗透率损害率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河油田超稠油脱水温度优化实验
被引量:
8
6
作者
欧阳传湘
左晨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1,共3页
以辽河油田杜229+84超稠油区块的油样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超稠油的原油密度、粘度、混合原油乳状液密度、粘度、乳状液膜压及混合原油脱水水滴沉降速度等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了温度对超稠油脱水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混...
以辽河油田杜229+84超稠油区块的油样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超稠油的原油密度、粘度、混合原油乳状液密度、粘度、乳状液膜压及混合原油脱水水滴沉降速度等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了温度对超稠油脱水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混合原油及其乳状液的密度、粘度均减小,原油与脱出水密度差先增加后减小,水滴在介质(原油)中沉降速度增加,稠油乳状液膜压降低,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超稠油的脱水速度;油水密度差在70~95℃增加幅度最大,原油及其乳状液粘度的减小幅度最大。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超稠油最佳破乳脱水温度为8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超稠油
脱水
乳状液
密度
粘度
温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油含油饱和度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7
作者
周旭
马超
+2 位作者
刘超
唐嘉婧
刘怡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8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含油饱和度页岩油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规律,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的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渗吸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相近和逐渐增大条件下,含油饱和度分别为20%、30%、40%、50%时,岩心渗吸曲线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
为了明确不同含油饱和度页岩油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规律,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的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渗吸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相近和逐渐增大条件下,含油饱和度分别为20%、30%、40%、50%时,岩心渗吸曲线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渗吸前后岩心孔隙内油相信号的变化,最后对渗吸过程中的渗吸量和换油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相近时,含油饱和度越高的岩心渗吸采收率越高;相比较而言,含油饱和度较高的岩心在渗吸初期的渗吸速率较慢,达到渗吸平衡所用的时间也较长;渗透率逐渐增大时,含油饱和度越高的岩心渗吸采收率越高,但此时较高含油饱和度岩心在前期的渗吸速率大于较低含油饱和度岩心。由于页岩的水化膨胀作用导致其在渗吸过程中的渗吸量并不等于换油量,而是大于换油量,且含油饱和度越高,两者的差值越大。研究结论可以为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含油饱和度
渗吸采收率
渗吸速率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常规油气开发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8
作者
白羽
程远鹏
+3 位作者
荣家洛
李州
李晓煜
唐善法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多分支井、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深井与超深井等非常规油气藏开发钻井过程中由于使用油基钻井液而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其组成复杂、处理难度大,成为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主要难题之一。对含油钻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
多分支井、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深井与超深井等非常规油气藏开发钻井过程中由于使用油基钻井液而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其组成复杂、处理难度大,成为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主要难题之一。对含油钻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填埋、固化处理、回注地层、焚烧、甩干—离心处理、微生物降解、化学清洗、热解析、溶剂萃取、超声波和微波处理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含油钻屑处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钻屑
处理技术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改进石油工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
2
9
作者
杨明合
夏宏南
+2 位作者
朱忠喜
熊青山
李元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199-200,共2页
石油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主干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前还存在学生掌握资料不全、设计资料利用效率低和学生成绩考核的标准模糊等问题。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仿真式教学平台,把设计内容合理划分为若干模块,为学生提供比较...
石油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主干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前还存在学生掌握资料不全、设计资料利用效率低和学生成绩考核的标准模糊等问题。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仿真式教学平台,把设计内容合理划分为若干模块,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现场资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协助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教学模式
仿真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某油田稠油乳化液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忠运
陆晓锋
汤超
《杭州化工》
CAS
2009年第4期31-33,共3页
以某油田LG9-1井区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合成的双子表面活性剂LZY-1,考察了乳化剂的加量、温度、油水比和搅拌方式等因素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乳化剂LZY-1加量0.5%,油水比3:7,温度50~60℃,采用手动搅拌和较低的搅...
以某油田LG9-1井区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合成的双子表面活性剂LZY-1,考察了乳化剂的加量、温度、油水比和搅拌方式等因素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乳化剂LZY-1加量0.5%,油水比3:7,温度50~60℃,采用手动搅拌和较低的搅拌速率(100~300rpm)下,可使LG9-1井区稠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SV>20),为降粘工艺提供了基础参数。此外,LZY-1适用于高矿化度深层特稠油,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降粘
乳状液
稳定性
稠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纳米乳液解水锁剂优化研究
11
作者
李明昊
韩佳寰
+3 位作者
李耀年
刘炳霈
李浩天
汪杰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水锁效应是影响油气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受孔喉结构的影响,水锁效应显著。纳米乳液因其粒径小、在固相表面吸附均匀、润湿改性效果好等,成为当前解水锁剂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3种类型纳米...
水锁效应是影响油气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受孔喉结构的影响,水锁效应显著。纳米乳液因其粒径小、在固相表面吸附均匀、润湿改性效果好等,成为当前解水锁剂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3种类型纳米乳液主成分在不同类型矿物表面的吸附作用机理,筛选出了更适用于致密砂岩气藏解水锁用纳米乳液。分子模拟结果表明,纳米乳液主成分与岩石矿物通过弱范德华作用力产生吸附效应,3种类型的纳米乳液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量远低于蒙脱石、高岭石,其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型纳米乳液可以穿透水分子层,在固相表面竞争吸附过程中优于其他两类纳米乳液。推荐使用NPE型纳米乳液作为致密砂岩气藏解水锁剂,且致密砂岩储层中解水锁效果由纳米乳液类型和矿物成分共同决定。研究为深化致密砂岩气藏纳米乳液解水锁剂吸附润湿改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纳米乳液
解水锁剂
吸附性能
分子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NN-LSTM的油田产量预测模型
12
作者
张汉文
辛显康
喻高明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5期33-38,共6页
油田产量预测是制定油田生产开发方案的基础工作。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方法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产量预测模型,已成为一种更加准确高效的方法。文章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两种基础模型相结合,构建...
油田产量预测是制定油田生产开发方案的基础工作。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方法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产量预测模型,已成为一种更加准确高效的方法。文章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两种基础模型相结合,构建了CNN-LSTM模型。通过CNN提取油田数据中某些突出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作为构建LSTM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输入,揭示了数据中隐藏的特征与空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此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的LSTM模型和CNN模型,CNN-LSTM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油田生产数据,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LSTM
机器学习
产量预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注汽防缩膨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3
作者
徐莎
尹祥翔
+2 位作者
刘林泉
张昕
曾宪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125-127,132,共4页
针对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在蒸汽吞吐开采之前,开展了防缩膨实验研究。以储层敏感性评价、防缩膨剂优选及静态性能评价结果为依托,通过对防缩膨剂耐温性能的评价和岩心流动等实验,确定了防缩膨周期、处理半径及现场注入程序...
针对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在蒸汽吞吐开采之前,开展了防缩膨实验研究。以储层敏感性评价、防缩膨剂优选及静态性能评价结果为依托,通过对防缩膨剂耐温性能的评价和岩心流动等实验,确定了防缩膨周期、处理半径及现场注入程序。研究表明:适用于六东区克下组的最佳防缩膨剂分别为质量浓度为1%的HCS-G和质量浓度为1%的EXHCS,均可耐230℃高温,能满足现场蒸汽吞吐要求;确定防缩膨处理半径为3.5 m,防膨周期约为2年,缩膨周期约为1年,并设计了现场注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防缩膨
处理半径
注入程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裂支撑剂在水平井井筒射孔簇间分布实验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赵佳乐
李亭
+4 位作者
王刚
杨琦
何美琪
吴清苗
李少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为研究支撑剂在射孔簇中的分布,分析支撑剂沿水平井筒沉降的原理,建立了室内实验模拟装置,通过改变支撑剂泵注排量、粒径、砂比等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支撑剂在射孔簇中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泵注排量下,随着砂比的增大,20/40目...
为研究支撑剂在射孔簇中的分布,分析支撑剂沿水平井筒沉降的原理,建立了室内实验模拟装置,通过改变支撑剂泵注排量、粒径、砂比等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支撑剂在射孔簇中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泵注排量下,随着砂比的增大,20/40目石英砂主要分布由第2、3个射孔簇变为第1、2个射孔簇,40/70目石英砂主要集中在第1个射孔簇中;高泵注排量下,20/40目石英砂分布与低泵注排量类似,40/70目石英砂受高速流体影响,以远超临界沉积速度的形式运移,大量沉积在第3个射孔簇;相同砂比情况下,流体对小粒径石英砂的冲击作用较弱,支撑剂易沉积在近处,而对大粒径石英砂的冲击作用较强,更易沉积在远处;随着砂比的增大,支撑剂在第1个射孔簇中的质量占比逐渐增大,在第3个射孔簇中的质量占比显著减小。该研究可为水平井分段压裂射孔簇优化和提高改造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页岩气
水平井
射孔簇
支撑剂
泵注排量
砂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气井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堵剂实验评价
被引量:
5
15
作者
蒋炜
张公社
+1 位作者
柯文丽
刘凡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1期32-35,共4页
页岩气在能源领域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大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由于页岩气在压裂后产量的递减速率过快,必须通过重复压裂提高低产井产量,笼统暂堵转向技术则是重复压裂的核心技术之一。从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现状入手,以国内某区块典...
页岩气在能源领域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大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由于页岩气在压裂后产量的递减速率过快,必须通过重复压裂提高低产井产量,笼统暂堵转向技术则是重复压裂的核心技术之一。从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现状入手,以国内某区块典型页岩气X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井生产数据调研分析得到目前的剩余可采储量,证明该井具有重复压裂潜力,然后对暂堵重复压裂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所使用的暂堵剂和暂堵球符合生产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重复压裂
暂堵转向
实验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油气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李强
马淑蕊
+3 位作者
万刚
李亚凯
周盈盈
马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5-18,29,共5页
滑溜水压裂液因为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而在页岩气压裂中被广泛应用,但在水资源匮乏及运输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大量水源的页岩气滑溜水压裂液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另外滑溜水压裂液对具有低孔低渗特点的页岩气储层污染严重。为解决传统页岩油...
滑溜水压裂液因为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而在页岩气压裂中被广泛应用,但在水资源匮乏及运输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大量水源的页岩气滑溜水压裂液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另外滑溜水压裂液对具有低孔低渗特点的页岩气储层污染严重。为解决传统页岩油气滑溜水压裂液可能带来污染与油基压裂液成本高的问题,首先合成烷基磷酸酯胶凝剂,同时采用混合烃(C6-C8)为基液,配合复合交联剂形成无水低碳烃压裂液体系,体系的基本配方为质量分数98%混合烃+0.70%胶凝剂+0.80%复合交联剂+0.50%破胶剂。体系性能评价表明: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抗温(60~100℃)、抗剪切(170 s-1,90 min)性能,而且破胶效果优良(小于2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液
胶凝剂
磷酸酯
交联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耦合型经济评价系统
被引量:
1
17
作者
高大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100-103,122,共5页
为了克服目前国内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软件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上适用性不强的缺陷,基于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平台编制了具备数据管理模块、经济评价模块及报表与绘图模块的经济评价系统InterBE1.0。该系统采用基础评价模型...
为了克服目前国内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软件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上适用性不强的缺陷,基于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平台编制了具备数据管理模块、经济评价模块及报表与绘图模块的经济评价系统InterBE1.0。该系统采用基础评价模型配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进行总体定量化经济评价,在构建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可重构性2大特点。通过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价系统可实现构建与项目合同及财税制度相匹配的财务分析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模型、边际值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项目各阶段耦合较好,并分别从政府、项目和合同者3个角度评价其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
经济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InterBE1
0评价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改进的GM(1,N)模型的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
18
作者
李州
何天隆
+1 位作者
唐善法
程远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42,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数据对油气管道腐蚀速率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一种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首先引入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对环境因素数据进行分解,将有限的环境数据进行分解得到其特征凸显的新变量从而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充分利...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数据对油气管道腐蚀速率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一种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首先引入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对环境因素数据进行分解,将有限的环境数据进行分解得到其特征凸显的新变量从而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充分利用,然后利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分解后的环境自变量进行数据降维从而降低数据冗余性,最后考虑GM(1,N)模型的原理缺陷和参数缺陷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和背景值优化。利用改进的GM(1,N)模型结合降维后的数据对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并与GM(1,N)、 EMD-GM(1,N)、SVR和EMD-SVR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EMD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引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测精确度,研究中提出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改进GM(1,N)模型的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1.7998%,相对于其他模型精确度最高,证明本方法适用性良好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油气管道
腐蚀预测
原文传递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基于驱替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
3
19
作者
严刚
徐耀辉
+4 位作者
刘保磊
孙砚泽
李姗姗
赵守钰
钟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0-520,共11页
原油中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沿运移路径的分布,除了受地质色层分馏效应的影响,还受到有机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地质色层分馏效应单一因素下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的运移示踪规律,在驱替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用...
原油中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沿运移路径的分布,除了受地质色层分馏效应的影响,还受到有机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地质色层分馏效应单一因素下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的运移示踪规律,在驱替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剖析了驱替路径上该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运移分馏规律,并从分子模拟角度进行了佐证。结果表明: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吸附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和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的绝对浓度均呈现递减趋势;参数4-/1-MDBT、4,6-/(1,4+1,6)-DMDBT和4,6-/2,4-DMDBT显著减小,而参数2,4-/(1,4+1,6)-DMDBT和(2,6+3,6)/(1,4+1,6)-DMDBT则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根据分子模拟结果,发现烷基二苯并噻吩类与水介质之间吸附作用的强弱同时与化合物的Connolly分子表面积及偶极矩紧密相关,表面积和偶极矩越大,分子越容易与地层介质中的水分子发生吸附作用,且分子偶极矩的差异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二苯并噻吩
Connolly分子
地质色层分馏效应
驱替实验
分子模拟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渗透油藏压驱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6
20
作者
许冬进
吴应松
+3 位作者
熊齐
濮新宏
冯建设
岳世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546,共9页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文中结合国内外压驱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从压驱技术现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压驱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区别、增产机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效果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压驱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
提高采收率
压驱注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实验及预测方法
1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刘超
管桐
王伟
廖锐全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
油气
举试验基地多相流研究室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
工程
公司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吐哈气举技术中心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种通讯约束下网络化智能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62173049)
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特征参数方法的深层水平井井筒流型转变机理及流动规律研究”(YQZC202310)。
文摘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开展段塞流持液率实验,获取了不同黏度、不同倾角段塞流流型及持液率数据,研究了黏度对持液率和流型转变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的增加,会增加液相与管壁之间的黏滞力,导致持液率增加;黏度对持液率的影响会改变段塞流与其他流型的转变界限。以Kora液塞区持液率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用混相黏度代替液相黏度的倾斜管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新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预测稠油井井筒压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段塞流
持液率
气液两相流
倾斜管
稠油
Keywords
slug flow
liquid holdup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clined pipes
heavy oil
分类号
TE32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油中咔唑类参数运移示踪效应的驱替模拟实验
2
作者
赵守钰
徐耀辉
严刚
韩欣
刘保磊
钟鸣
李姗姗
机构
长江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油气
地球化学与环境
湖北省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2-41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122)资助。
文摘
油气运移研究对油气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受原油黏度、复杂化学组成及潜在的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原油运移方向与路径的确定难度较大。分子地球化学参数是研究油气运移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实际成藏过程中的这些参数受其形成、相对组成以及演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实现单一因素控制下的分子参数效应,采用室内驱替模拟实验的方法,在填砂管上进行油驱水实验,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分离与富集不同运移距离吸附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考察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规律。结果表明,咔唑类参数1-/4-MCA、1,8-/1,7-DMCA、1,8-/2,4-DMCA、1,8-/2,5-DMCA、1,8-/2,7-DMCA比值均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特别是全屏蔽型与全裸露型异构体比值1,8-/2,4-DMCA和1,8-/2,5-DMCA的增长幅度可达63.97%和35.50%,这些参数具备作为良好的运移示踪参数的潜质;而参数苯并[a]/[c]咔唑所表现出的运移示踪规律与前人部分实际油藏运移研究不符,可能是苯并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受其本身构型和其他地质条件的影响,建议该参数在应用到油气运移示踪研究时须谨慎使用。实验结果可为原油运移示踪参数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但在实际地质应用时仍需结合分子动力学等手段对相关参数进行验证与优选。
关键词
咔唑类化合物
驱替模拟
地质色层分馏效应
原油运移
Keywords
carbazole compound
displacement simulation
geochromatographic effect
crude oil migration
分类号
TE1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子季铵盐复合泡排剂体系构建及其泡沫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金省
康文超
吕红苗
董三宝
韩薇薇
机构
西安石油
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西安石油
大学
碳中和未来技术研究院
西安石油
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输气管线中天然气水合物壁面沉积层失稳脱落机制研究”(52204046)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高校院所人才服务企业项目“新型耐温耐盐耐油超分子泡排剂体系构筑及泡沫特性调控机制研究”(23GXFW0078)
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智能响应型泡排剂体系构筑及其泡沫特性调控机理研究”(YQZC202413)。
文摘
针对常规泡排剂在非常规气藏排水采气过程中常面临适应性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DEA),将其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经起泡和稳泡性能测试,构建出一种高性能三元混合物泡排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SDS/DEA/CAB摩尔比为8∶2∶15、总量为15 mm时,泡沫性能最优,起泡体积可达到375 mL,半衰期为13.21 min。经携液率测试发现,一定含量凝析油可促进泡排剂体系携液性能的提升,凝析油含量为10%时,携液率高达51.5%,起泡率为100%;甲醇也对携液性能起促进作用,甲醇含量为50%时可将携液率、起泡率分别提升至41.2%和100%;三元体系耐盐性能较差,氨三乙酸三钠(NTA)的加入使得三元体系在矿化度为70 g/L时仍能稳定发泡和携液;三元体系耐温性较差,加入甲醇和十四醇,在25~70℃时,可将携液率提高至30.0%,起泡率提高至50.0%。最后,表面张力测试、泡沫微观结构观察也证实了三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
关键词
排水采气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发泡性能
携液率
Keywords
drainage and gas production
betaine-type surfactant
Gemini quaternary ammonium surfactant
foaming performance
liquid-carrying efficiency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井眼井斜角、方位角对盐岩蠕变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楼一珊
李忠慧
张春阳
彭成勇
黄万龙
朱亮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钻完井办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研究中心
出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570-3574,共5页
文摘
盐岩在应力作用下发生蠕变导致井眼闭合,常引起钻具卡钻事故。现有分析盐岩蠕变模型大都基于二维平面模型,很难有效地分析定向井的蠕变卡钻问题。在空间坐标变换的基础上建立定向井三维蠕变模型,将应力在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转换为井轴坐标系下的变化。利用所建立的数字模型,分析在一定应力条件下井斜角与方位角变化对蠕变的影响,同时提出定向井眼参数存在蠕变"敏感区"的理论,为顺利钻穿盐岩层提供优化设计的定向参数。经过现场实例验证,利用建立的三维数字模型计算得出的安全泥浆密度在盐岩层定向钻井时,能够安全顺利钻穿盐岩层,为盐岩层的定向钻井推荐安全泥浆密度提供参考方法。
关键词
井巷工程
定向井
蠕变速率
盐层
卡钻
数字模型
Keywords
road engineering
directional well
creep rate
salt bed
drill pipe sticking
digital models
分类号
TD26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O319.56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轮古7井区低渗透油藏水锁损害实验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
5
5
作者
欧阳传湘
吕露
马成
严东寅
张伟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大港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出处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11期51-54,共4页
基金
"巴什托普东河塘组及轮古7井区三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储层改造研究"项目(编号:041010020001)
文摘
针对低渗透油藏易受水锁损害的特点,介绍水锁损害机理,提出水锁损害实验室评价方法。同时,针对水锁损害实验评价既需要代表性的储层岩心,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缺点,介绍了BP神经网络原理和灰色系统理论,把两者引入水锁损害研究中来,将灰色GM(0,N)预测法和BP神经网络法有机结合,建立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可行性,用计算机C语言程序实现了上述过程。以塔里木油田轮古7井区15块有代表性的岩心室内水锁损害评价结果为学习样本,另外5块岩心为预测样本,建立了灰色-神经网络水锁损害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室实测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并通过与回归分析法、灰色GM(0,N)预测法和神经网络法这三种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灰色-神经网络水锁损害预测模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方法。
关键词
水锁损害
界面张力
渗透率损害率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评价
Keywords
water locking damage
interfacial tension
permeability loss ratio
Gray-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evaluation
分类号
TE25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河油田超稠油脱水温度优化实验
被引量:
8
6
作者
欧阳传湘
左晨晓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1,共3页
文摘
以辽河油田杜229+84超稠油区块的油样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超稠油的原油密度、粘度、混合原油乳状液密度、粘度、乳状液膜压及混合原油脱水水滴沉降速度等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了温度对超稠油脱水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混合原油及其乳状液的密度、粘度均减小,原油与脱出水密度差先增加后减小,水滴在介质(原油)中沉降速度增加,稠油乳状液膜压降低,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超稠油的脱水速度;油水密度差在70~95℃增加幅度最大,原油及其乳状液粘度的减小幅度最大。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超稠油最佳破乳脱水温度为80~95℃。
关键词
辽河油田
超稠油
脱水
乳状液
密度
粘度
温度
Keywords
super-heavy oil dehydration
emulsion
density
viscosity
temperature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油含油饱和度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7
作者
周旭
马超
刘超
唐嘉婧
刘怡麟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油气
钻完井技术国家
工程
研究中心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87,共7页
基金
科技部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重点支撑计划项目“表面修饰纳米二氧化硅/温敏聚合物复合材料开发及在非常规油气增产液中的应用”(wgxz2022057)。
文摘
为了明确不同含油饱和度页岩油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规律,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的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渗吸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相近和逐渐增大条件下,含油饱和度分别为20%、30%、40%、50%时,岩心渗吸曲线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渗吸前后岩心孔隙内油相信号的变化,最后对渗吸过程中的渗吸量和换油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相近时,含油饱和度越高的岩心渗吸采收率越高;相比较而言,含油饱和度较高的岩心在渗吸初期的渗吸速率较慢,达到渗吸平衡所用的时间也较长;渗透率逐渐增大时,含油饱和度越高的岩心渗吸采收率越高,但此时较高含油饱和度岩心在前期的渗吸速率大于较低含油饱和度岩心。由于页岩的水化膨胀作用导致其在渗吸过程中的渗吸量并不等于换油量,而是大于换油量,且含油饱和度越高,两者的差值越大。研究结论可以为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页岩油
含油饱和度
渗吸采收率
渗吸速率
核磁共振
Keywords
shale oil
oil saturation
imbibition recovery rate
imbibition r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常规油气开发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8
作者
白羽
程远鹏
荣家洛
李州
李晓煜
唐善法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4049)
中石油直属院所基础科学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研究基金项目(2017D-5008)。
文摘
多分支井、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深井与超深井等非常规油气藏开发钻井过程中由于使用油基钻井液而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其组成复杂、处理难度大,成为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主要难题之一。对含油钻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填埋、固化处理、回注地层、焚烧、甩干—离心处理、微生物降解、化学清洗、热解析、溶剂萃取、超声波和微波处理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含油钻屑处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含油钻屑
处理技术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Keywords
oil-bearing drilling cutting
treatment technology
harmless treatm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分类号
TE25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改进石油工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
2
9
作者
杨明合
夏宏南
朱忠喜
熊青山
李元凤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199-200,共2页
文摘
石油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主干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前还存在学生掌握资料不全、设计资料利用效率低和学生成绩考核的标准模糊等问题。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仿真式教学平台,把设计内容合理划分为若干模块,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现场资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协助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石油工程
教学模式
仿真教学
分类号
G642.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油田稠油乳化液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忠运
陆晓锋
汤超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出处
《杭州化工》
CAS
2009年第4期31-33,共3页
文摘
以某油田LG9-1井区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合成的双子表面活性剂LZY-1,考察了乳化剂的加量、温度、油水比和搅拌方式等因素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乳化剂LZY-1加量0.5%,油水比3:7,温度50~60℃,采用手动搅拌和较低的搅拌速率(100~300rpm)下,可使LG9-1井区稠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SV>20),为降粘工艺提供了基础参数。此外,LZY-1适用于高矿化度深层特稠油,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乳化降粘
乳状液
稳定性
稠油
分类号
TE86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纳米乳液解水锁剂优化研究
11
作者
李明昊
韩佳寰
李耀年
刘炳霈
李浩天
汪杰
机构
长江大学
非常规
油气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页岩气藏压窜形成机理及暂堵转向对策研究”(52274028)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低渗透油藏降阻增注纳米乳液体系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20231301)
长江大学第十七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环路系统中甲烷水合物堵塞规律及解堵方法探究”。
文摘
水锁效应是影响油气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受孔喉结构的影响,水锁效应显著。纳米乳液因其粒径小、在固相表面吸附均匀、润湿改性效果好等,成为当前解水锁剂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3种类型纳米乳液主成分在不同类型矿物表面的吸附作用机理,筛选出了更适用于致密砂岩气藏解水锁用纳米乳液。分子模拟结果表明,纳米乳液主成分与岩石矿物通过弱范德华作用力产生吸附效应,3种类型的纳米乳液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量远低于蒙脱石、高岭石,其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型纳米乳液可以穿透水分子层,在固相表面竞争吸附过程中优于其他两类纳米乳液。推荐使用NPE型纳米乳液作为致密砂岩气藏解水锁剂,且致密砂岩储层中解水锁效果由纳米乳液类型和矿物成分共同决定。研究为深化致密砂岩气藏纳米乳液解水锁剂吸附润湿改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纳米乳液
解水锁剂
吸附性能
分子模拟
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Nano-emulsion
Water unlocking agent
Adsorption property
Molecular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NN-LSTM的油田产量预测模型
12
作者
张汉文
辛显康
喻高明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油气
钻完井技术国家
工程
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5期33-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2104020)。
文摘
油田产量预测是制定油田生产开发方案的基础工作。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方法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产量预测模型,已成为一种更加准确高效的方法。文章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两种基础模型相结合,构建了CNN-LSTM模型。通过CNN提取油田数据中某些突出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作为构建LSTM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输入,揭示了数据中隐藏的特征与空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此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的LSTM模型和CNN模型,CNN-LSTM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油田生产数据,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CNN-LSTM
机器学习
产量预测
Keywords
CNN-LSTM
Machine Learning
production forecasting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注汽防缩膨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3
作者
徐莎
尹祥翔
刘林泉
张昕
曾宪友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125-127,132,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六东区克下组砂砾岩稠油油藏解堵
防膨工艺技术研究"(编号:2010-228-WK)资助
文摘
针对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在蒸汽吞吐开采之前,开展了防缩膨实验研究。以储层敏感性评价、防缩膨剂优选及静态性能评价结果为依托,通过对防缩膨剂耐温性能的评价和岩心流动等实验,确定了防缩膨周期、处理半径及现场注入程序。研究表明:适用于六东区克下组的最佳防缩膨剂分别为质量浓度为1%的HCS-G和质量浓度为1%的EXHCS,均可耐230℃高温,能满足现场蒸汽吞吐要求;确定防缩膨处理半径为3.5 m,防膨周期约为2年,缩膨周期约为1年,并设计了现场注入程序。
关键词
蒸汽吞吐
防缩膨
处理半径
注入程序
Keywords
huffand puff
shrink-proof expansion
treatment radius
injection program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裂支撑剂在水平井井筒射孔簇间分布实验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赵佳乐
李亭
王刚
杨琦
何美琪
吴清苗
李少明
机构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三气共采”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基金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筒耦合渗流机理研究”(PRP/open-1901)。
文摘
为研究支撑剂在射孔簇中的分布,分析支撑剂沿水平井筒沉降的原理,建立了室内实验模拟装置,通过改变支撑剂泵注排量、粒径、砂比等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支撑剂在射孔簇中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泵注排量下,随着砂比的增大,20/40目石英砂主要分布由第2、3个射孔簇变为第1、2个射孔簇,40/70目石英砂主要集中在第1个射孔簇中;高泵注排量下,20/40目石英砂分布与低泵注排量类似,40/70目石英砂受高速流体影响,以远超临界沉积速度的形式运移,大量沉积在第3个射孔簇;相同砂比情况下,流体对小粒径石英砂的冲击作用较弱,支撑剂易沉积在近处,而对大粒径石英砂的冲击作用较强,更易沉积在远处;随着砂比的增大,支撑剂在第1个射孔簇中的质量占比逐渐增大,在第3个射孔簇中的质量占比显著减小。该研究可为水平井分段压裂射孔簇优化和提高改造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压裂
页岩气
水平井
射孔簇
支撑剂
泵注排量
砂比
Keywords
fracturing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
perforation cluster
proppant
pumping displacement
sand ratio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井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堵剂实验评价
被引量:
5
15
作者
蒋炜
张公社
柯文丽
刘凡
机构
长江大学
非常规
油气
湖北省
协同创新中心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1期32-35,共4页
文摘
页岩气在能源领域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大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由于页岩气在压裂后产量的递减速率过快,必须通过重复压裂提高低产井产量,笼统暂堵转向技术则是重复压裂的核心技术之一。从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现状入手,以国内某区块典型页岩气X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井生产数据调研分析得到目前的剩余可采储量,证明该井具有重复压裂潜力,然后对暂堵重复压裂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所使用的暂堵剂和暂堵球符合生产实际需求。
关键词
页岩气
重复压裂
暂堵转向
实验评价
Keywords
Shale gas
Repeated fracturing
Temporary blocking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分类号
TE35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油气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李强
马淑蕊
万刚
李亚凯
周盈盈
马超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5-18,29,共5页
文摘
滑溜水压裂液因为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而在页岩气压裂中被广泛应用,但在水资源匮乏及运输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大量水源的页岩气滑溜水压裂液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另外滑溜水压裂液对具有低孔低渗特点的页岩气储层污染严重。为解决传统页岩油气滑溜水压裂液可能带来污染与油基压裂液成本高的问题,首先合成烷基磷酸酯胶凝剂,同时采用混合烃(C6-C8)为基液,配合复合交联剂形成无水低碳烃压裂液体系,体系的基本配方为质量分数98%混合烃+0.70%胶凝剂+0.80%复合交联剂+0.50%破胶剂。体系性能评价表明: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抗温(60~100℃)、抗剪切(170 s-1,90 min)性能,而且破胶效果优良(小于2 mPa·s)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液
胶凝剂
磷酸酯
交联剂
Keywords
shale gas
fracturing fluid
gelling agent
phosphate ester
crosslinking agent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耦合型经济评价系统
被引量:
1
17
作者
高大鹏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100-103,122,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非均质油藏矢量化井网部署方法研究"(2008D-5006-02-04)
文摘
为了克服目前国内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软件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上适用性不强的缺陷,基于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平台编制了具备数据管理模块、经济评价模块及报表与绘图模块的经济评价系统InterBE1.0。该系统采用基础评价模型配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进行总体定量化经济评价,在构建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可重构性2大特点。通过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价系统可实现构建与项目合同及财税制度相匹配的财务分析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模型、边际值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项目各阶段耦合较好,并分别从政府、项目和合同者3个角度评价其经济可行性。
关键词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
经济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InterBE1
0评价系统
Keywords
multinat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InterBE1.0
分类号
TE3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改进的GM(1,N)模型的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
18
作者
李州
何天隆
唐善法
程远鹏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4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1201)。
文摘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数据对油气管道腐蚀速率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一种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首先引入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对环境因素数据进行分解,将有限的环境数据进行分解得到其特征凸显的新变量从而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充分利用,然后利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分解后的环境自变量进行数据降维从而降低数据冗余性,最后考虑GM(1,N)模型的原理缺陷和参数缺陷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和背景值优化。利用改进的GM(1,N)模型结合降维后的数据对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并与GM(1,N)、 EMD-GM(1,N)、SVR和EMD-SVR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EMD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引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测精确度,研究中提出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改进GM(1,N)模型的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1.7998%,相对于其他模型精确度最高,证明本方法适用性良好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关键词
灰色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油气管道
腐蚀预测
Keywords
grey predicti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il and gas pipeline
corrosion prediction
分类号
TG174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原文传递
题名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基于驱替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
3
19
作者
严刚
徐耀辉
刘保磊
孙砚泽
李姗姗
赵守钰
钟鸣
机构
长江大学
非常规
油气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长江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油气
地球化学与环境
湖北省
重点
实验室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0-520,共11页
基金
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UOGBX202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122,42172139)。
文摘
原油中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沿运移路径的分布,除了受地质色层分馏效应的影响,还受到有机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地质色层分馏效应单一因素下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的运移示踪规律,在驱替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剖析了驱替路径上该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运移分馏规律,并从分子模拟角度进行了佐证。结果表明: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吸附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和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的绝对浓度均呈现递减趋势;参数4-/1-MDBT、4,6-/(1,4+1,6)-DMDBT和4,6-/2,4-DMDBT显著减小,而参数2,4-/(1,4+1,6)-DMDBT和(2,6+3,6)/(1,4+1,6)-DMDBT则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根据分子模拟结果,发现烷基二苯并噻吩类与水介质之间吸附作用的强弱同时与化合物的Connolly分子表面积及偶极矩紧密相关,表面积和偶极矩越大,分子越容易与地层介质中的水分子发生吸附作用,且分子偶极矩的差异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烷基二苯并噻吩
Connolly分子
地质色层分馏效应
驱替实验
分子模拟
油气运移
Keywords
alkyl dibenzothiophene
Connolly molecule
geochromatographic effect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molecular simulation
hydrocarbon migrat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渗透油藏压驱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6
20
作者
许冬进
吴应松
熊齐
濮新宏
冯建设
岳世俊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油气
工艺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546,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7ZX050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种通讯约束下网络化智能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62173049)。
文摘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文中结合国内外压驱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从压驱技术现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压驱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区别、增产机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效果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压驱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
提高采收率
压驱注水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fracturing-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fracturing-flooding water injectio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实验及预测方法
刘自龙
钱萧
刘超
管桐
王伟
廖锐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原油中咔唑类参数运移示踪效应的驱替模拟实验
赵守钰
徐耀辉
严刚
韩欣
刘保磊
钟鸣
李姗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子季铵盐复合泡排剂体系构建及其泡沫性能研究
赵金省
康文超
吕红苗
董三宝
韩薇薇
《非常规油气》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油气井眼井斜角、方位角对盐岩蠕变的影响
楼一珊
李忠慧
张春阳
彭成勇
黄万龙
朱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轮古7井区低渗透油藏水锁损害实验评价及预测
欧阳传湘
吕露
马成
严东寅
张伟
《中外能源》
CAS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辽河油田超稠油脱水温度优化实验
欧阳传湘
左晨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页岩油含油饱和度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周旭
马超
刘超
唐嘉婧
刘怡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非常规油气开发含油钻屑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白羽
程远鹏
荣家洛
李州
李晓煜
唐善法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对改进石油工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杨明合
夏宏南
朱忠喜
熊青山
李元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某油田稠油乳化液稳定性实验研究
刘忠运
陆晓锋
汤超
《杭州化工》
CAS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纳米乳液解水锁剂优化研究
李明昊
韩佳寰
李耀年
刘炳霈
李浩天
汪杰
《油气与新能源》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基于CNN-LSTM的油田产量预测模型
张汉文
辛显康
喻高明
《现代信息科技》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注汽防缩膨实验研究
徐莎
尹祥翔
刘林泉
张昕
曾宪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压裂支撑剂在水平井井筒射孔簇间分布实验
赵佳乐
李亭
王刚
杨琦
何美琪
吴清苗
李少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页岩气井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堵剂实验评价
蒋炜
张公社
柯文丽
刘凡
《当代化工》
CAS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页岩油气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性能研究
李强
马淑蕊
万刚
李亚凯
周盈盈
马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耦合型经济评价系统
高大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改进的GM(1,N)模型的新型油气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方法
李州
何天隆
唐善法
程远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9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基于驱替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研究
严刚
徐耀辉
刘保磊
孙砚泽
李姗姗
赵守钰
钟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低渗透油藏压驱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许冬进
吴应松
熊齐
濮新宏
冯建设
岳世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