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溴系阻燃剂的环境效应与治理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薛姗
夏华南
+4 位作者
卢雨萱
聂艳
王念
刘嘉宇
田磊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目前产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阻燃剂,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对溴系阻燃剂在不同环境中的残留水平与分布特征、溴系阻燃剂的毒理学效应及治理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目前产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阻燃剂,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对溴系阻燃剂在不同环境中的残留水平与分布特征、溴系阻燃剂的毒理学效应及治理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建议:我国加快高效低毒的环保型溴系阻燃剂的研发,同时重视与新型的阻燃技术相结合,达到降低用量,提高性能的目的,并关注溴系阻燃剂降解的新型技术和毒物控制研究,以期为溴系阻燃剂的高效使用与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系阻燃剂
环境效应
降解方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工科背景下地学野外实习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探索实践
2
作者
朱江
陈彦美
+1 位作者
贺美
刘佳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信息化和知识爆炸背景下,探索地学野外实习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以长江大学综合地质测量实习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流程为:教师提前准备学习素材、学生自主学习、野外环节翻转课堂及探索式学习、室内总结提...
信息化和知识爆炸背景下,探索地学野外实习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以长江大学综合地质测量实习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流程为:教师提前准备学习素材、学生自主学习、野外环节翻转课堂及探索式学习、室内总结提高。在地质实习教学中,“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构建、构建地质思维方式、深化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效果。对于地质实习的翻转课堂,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料能提供有效支撑;与学习组长的交流是预习环节的重要流程;课前和实践环节中,学习组长在翻转课堂中承担重要角色;通过探索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翻转课堂可显著提高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可将信息化和数字化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相结合,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传统教学体系相结合,对升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健全提升教学效果、强调过程式教学具有显著价值,对其它地球科学实习实践课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实习
翻转课堂
探索式学习
动手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烃源岩成烃生物组成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于民
谢小敏
+2 位作者
王志宏
谭金萍
赵颖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3-1846,共14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层系,自下而上分为须一段至须六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是烃源岩发育的主体层段。针对该烃源岩,前人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对烃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半定量—定量...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层系,自下而上分为须一段至须六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是烃源岩发育的主体层段。针对该烃源岩,前人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对烃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半定量—定量分析鲜有报道,难以精细评价盆地不同地质背景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选取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野外剖面和钻井样品406件,在有机岩石学与碳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碳同位素特征,揭示须家河组不同层段的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须家河组烃源岩整体有机质丰度高(TOC=4.09%),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Ⅲ型(成烃生物来源包括浮游藻类、高等植物、动物碎屑)、R_(O)=0.70%~1.23%,是较好—优质的烃源岩。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烃源岩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①须一段在广元剑阁地区成烃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其中壳质组占比为15.38%;什邡地区受海侵事件的影响,成烃生物以藻类和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碳同位素偏低(δ^(13)C=-25.51‰);②须三段整体以粉砂质泥岩为主,TOC=4.04%,成烃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占比为47.78%;③须五段成熟度较低(R_(O)=0.96%),有机质中低等水生生物降解形成的层状藻类体含量较高,可达44.93%,是较好的生油烃源岩层。研究对比了须家河组不同层段间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烃生物
含量统计分析
沉积环境
烃源岩潜力评价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米探1井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被引量:
4
4
作者
孟强
史江龙
+5 位作者
赵恒
黄军平
刘艳
王镱清
谢小敏
徐耀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6-1709,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目前对其成因来源存在争议。实测结果表明,米探1井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95.18%),气体干燥系数(C_(1)/C_(1-5))为0.947,非烃气体...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目前对其成因来源存在争议。实测结果表明,米探1井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95.18%),气体干燥系数(C_(1)/C_(1-5))为0.947,非烃气体中H_(2)S含量为3.49%,还有少量的N_(2)和CO_(2)。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45.5‰、−26.4‰、−24.3‰。基于区域地质背景、潜在烃源岩特征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米探1井天然气为奥陶系盐下碳酸盐岩自生自储的油型气,但其存在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具有煤型气特征等地球化学异常。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和岩石残余气特征认为米探1井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普遍存在的膏岩关系密切:一方面,普遍存在的膏岩提供了良好的盖层使得很多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得以留存;另一方面,膏岩的存在促进了H_(2)S和乙烷等重烃类气体的生成。此外,小于5%的H2S含量和较高的重烃气体(C_(2^(+)))含量说明即使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也应该不太强烈,此时甲烷不会受到TSR影响,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可能是识别TSR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马家沟组
甲烷
乙烷
碳同位素分馏
TSR
原文传递
题名
溴系阻燃剂的环境效应与治理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薛姗
夏华南
卢雨萱
聂艳
王念
刘嘉宇
田磊
机构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石油工程
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基金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YZ2020376)。
文摘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目前产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阻燃剂,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对溴系阻燃剂在不同环境中的残留水平与分布特征、溴系阻燃剂的毒理学效应及治理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建议:我国加快高效低毒的环保型溴系阻燃剂的研发,同时重视与新型的阻燃技术相结合,达到降低用量,提高性能的目的,并关注溴系阻燃剂降解的新型技术和毒物控制研究,以期为溴系阻燃剂的高效使用与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溴系阻燃剂
环境效应
降解方法
发展趋势
分类号
TQ314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工科背景下地学野外实习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探索实践
2
作者
朱江
陈彦美
贺美
刘佳玥
机构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基金
长江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Y2023005)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以《水文地质学基础》为例”(JY2021018)
+1 种基金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259)
长江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勘查地球化学”。
文摘
信息化和知识爆炸背景下,探索地学野外实习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以长江大学综合地质测量实习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流程为:教师提前准备学习素材、学生自主学习、野外环节翻转课堂及探索式学习、室内总结提高。在地质实习教学中,“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构建、构建地质思维方式、深化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效果。对于地质实习的翻转课堂,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料能提供有效支撑;与学习组长的交流是预习环节的重要流程;课前和实践环节中,学习组长在翻转课堂中承担重要角色;通过探索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翻转课堂可显著提高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可将信息化和数字化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相结合,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传统教学体系相结合,对升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健全提升教学效果、强调过程式教学具有显著价值,对其它地球科学实习实践课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野外实习
翻转课堂
探索式学习
动手实践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烃源岩成烃生物组成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于民
谢小敏
王志宏
谭金萍
赵颖
机构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油气
资源与
勘探技术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3-184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9721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2173055)
湖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编号:T2022008)联合资助。
文摘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层系,自下而上分为须一段至须六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是烃源岩发育的主体层段。针对该烃源岩,前人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对烃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半定量—定量分析鲜有报道,难以精细评价盆地不同地质背景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选取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野外剖面和钻井样品406件,在有机岩石学与碳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碳同位素特征,揭示须家河组不同层段的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须家河组烃源岩整体有机质丰度高(TOC=4.09%),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Ⅲ型(成烃生物来源包括浮游藻类、高等植物、动物碎屑)、R_(O)=0.70%~1.23%,是较好—优质的烃源岩。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烃源岩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①须一段在广元剑阁地区成烃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其中壳质组占比为15.38%;什邡地区受海侵事件的影响,成烃生物以藻类和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碳同位素偏低(δ^(13)C=-25.51‰);②须三段整体以粉砂质泥岩为主,TOC=4.04%,成烃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占比为47.78%;③须五段成熟度较低(R_(O)=0.96%),有机质中低等水生生物降解形成的层状藻类体含量较高,可达44.93%,是较好的生油烃源岩层。研究对比了须家河组不同层段间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一定参考。
关键词
成烃生物
含量统计分析
沉积环境
烃源岩潜力评价
Keywords
Hydrocarbon generating organisms
Cont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米探1井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被引量:
4
4
作者
孟强
史江龙
赵恒
黄军平
刘艳
王镱清
谢小敏
徐耀辉
机构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检测中心
中国科
学院
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6-170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03013,42102180,4187214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K20200171)联合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目前对其成因来源存在争议。实测结果表明,米探1井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95.18%),气体干燥系数(C_(1)/C_(1-5))为0.947,非烃气体中H_(2)S含量为3.49%,还有少量的N_(2)和CO_(2)。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45.5‰、−26.4‰、−24.3‰。基于区域地质背景、潜在烃源岩特征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米探1井天然气为奥陶系盐下碳酸盐岩自生自储的油型气,但其存在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具有煤型气特征等地球化学异常。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和岩石残余气特征认为米探1井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普遍存在的膏岩关系密切:一方面,普遍存在的膏岩提供了良好的盖层使得很多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得以留存;另一方面,膏岩的存在促进了H_(2)S和乙烷等重烃类气体的生成。此外,小于5%的H2S含量和较高的重烃气体(C_(2^(+)))含量说明即使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也应该不太强烈,此时甲烷不会受到TSR影响,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可能是识别TSR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天然气
马家沟组
甲烷
乙烷
碳同位素分馏
TSR
Keywords
Natural gas
Majiagou Formation
Methane
Ethane
Carbon isotopic frationation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溴系阻燃剂的环境效应与治理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薛姗
夏华南
卢雨萱
聂艳
王念
刘嘉宇
田磊
《绿色科技》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工科背景下地学野外实习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探索实践
朱江
陈彦美
贺美
刘佳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烃源岩成烃生物组成特征及潜力评价
刘于民
谢小敏
王志宏
谭金萍
赵颖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4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米探1井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孟强
史江龙
赵恒
黄军平
刘艳
王镱清
谢小敏
徐耀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