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境模拟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旷光华 罗伟 +1 位作者 夏瑞 徐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6-61,共6页
在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和追求更高级别安全的医疗愿景下,现有临床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以其规避医疗风险、高效统一的刻意练习、可重复性体验式培训、提供及时反馈等独特优势,正在深度改变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医学教育... 在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和追求更高级别安全的医疗愿景下,现有临床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以其规避医疗风险、高效统一的刻意练习、可重复性体验式培训、提供及时反馈等独特优势,正在深度改变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国也应顺势而为。提供了理解医学情境模拟教学的应用和推广的一个框架,对情境模拟教学在医学临床教学的应用及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望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模拟 胜任力 临床医学 医学教育 非技术技能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EB病毒感染IgM抗体与病毒DN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柳文菊 杜昆 +3 位作者 刘学政 汪功文 周莉 陈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EBV)IgM抗体与病毒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062例患儿的血清标本中的EBV-IgM,同时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EBV-DNA,对不同年龄段结果利用软件SPSS1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EBV)IgM抗体与病毒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062例患儿的血清标本中的EBV-IgM,同时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EBV-DNA,对不同年龄段结果利用软件SPSS11.5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 1062例患儿EBV-DNA阳性率为46.61%,EBV-IgM阳性率6.7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DNA各年龄段分组检测中,阳性率分别为21.05%、40.91%、65.71%、50.00%,≤1岁的低龄患儿阳性率最低(21.0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EB病毒的免疫应答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儿童 免疫球蛋白M
下载PDF
急性敌敌畏中毒迟发型周围神经病变1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守亮 王丹 +2 位作者 姜鸿 雷清凤 程骏章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3期174-17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因"口服敌敌畏约200ml后神志不清6h"入院。患者于2012年4月20日下午4点口服农药"敌敌畏"约200ml后于下午5时被家人发现,患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有口吐白沫,无抽搐,有大小便失禁,
关键词 急性敌敌畏中毒 周围神经病变 迟发型 救治 神志不清 口服农药 大小便失禁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吸虫病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鹏 吴明灿 +7 位作者 陈世洁 成祥林 许先平 姚远 朱占胜 赵光锐 王丹 陈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血吸虫病(neuroschistosomiasis,NS)是血吸虫和/或其虫卵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e system,CNS)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吸虫病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
下载PDF
胃癌组织BAG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蔡志强 杨继元 +4 位作者 李军川 陈廷煊 陈铭 杜伟 徐云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胃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94%,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09%(P=0.04...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胃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94%,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09%(P=0.046);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的部位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胃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BAG1蛋白的高表达,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双干扰质粒共转染对胃癌BAG-1基因亚型表达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王丹 陈铭 +2 位作者 李静波 胡守亮 杨继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BAG-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1)基因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探讨其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BAG-1主要亚型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人BAG-1 mRNA编码区为RNA干扰靶点,设计... 目的构建针对人BAG-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1)基因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探讨其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BAG-1主要亚型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人BAG-1 mRNA编码区为RNA干扰靶点,设计2条不同的位于BAG-1基因P29、P33、P46、P50亚型的两个通用外显子上64nt寡核苷酸干扰片段A、B及1条阴性对照片段S,将其定向克隆到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上,将其转染至SGC-7901细胞中,设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质粒SGC-7901-Un)、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pGensil-Neg)、干扰组(转染干扰质粒pGensil-BAG1-A和pGensil-BAG1-B),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BAG-1基因的干扰效果。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pGensil-BAG1-A和pGensil-BAG1-B干扰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pGensil-S构建成功。质粒在SGC-7901细胞中的转染效率达40%~50%。阴性对照组细胞BAG-1基因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干扰组细胞BAG-1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表达抑制率在mRNA水平为(63±9.8)%,在蛋白水平对BAG1-P46、BAG1-P32亚型的抑制率分别为(94.3±1.08)%、(66.1±6.5)%。生长曲线表明细胞生长受到了抑制。结论针对人BAG-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Gensil-BAG1-A和pGensil-BAG1-B共转染能高效特异的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中BAG-1主要亚型的表达,并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AG-1基因 短发卡RNA 小分子干扰
下载PDF
荆州市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柳文菊 刘学政 +3 位作者 汪功文 周莉 谢良才 陈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655-3657,共3页
目的了解荆州市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荆州市10所综合性医院4528株肺炎克雷伯菌(KPN)的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 目的了解荆州市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荆州市10所综合性医院4528株肺炎克雷伯菌(KPN)的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操作;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纸片确证试验。结果 4528株KPN主要分离自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及冠心病监护病房,分别占34.9%、11.1%、8.3%、8.1%及7.2%;感染标本主要为痰液、咽拭子、尿液和分泌物;KPN产ESBLs检出率为36.0%;KPN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97.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为17.8%~22.4%;未检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KPN。结论 KPN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卫生行管部门及各医院应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积极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并预防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荆州市
原文传递
家兔脑型血吸虫病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英文)
8
作者 王鹏 王丹 +5 位作者 陈世洁 吴明灿 成祥林 李军川 陈廷煊 朱占胜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1-9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为观察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态学和临床症状、研究其免疫反应以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提供重要手段。方法新西兰大耳兔6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n=30)、假手术组(n=20)和对照组(n=10)。在手术组中,直接将血吸...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为观察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态学和临床症状、研究其免疫反应以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提供重要手段。方法新西兰大耳兔6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n=30)、假手术组(n=20)和对照组(n=10)。在手术组中,直接将血吸虫虫卵悬浊液注入家兔大脑,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假手术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但是注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手术。术后对动物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于第3、5、7、10、20和30天对家兔脑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手术组家兔术后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厌食、局部抽搐、全身抽搐以及瘫痪。病理切片证实在术后第3天,家兔神经系统中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并伴有轻微的炎症。在第7-10天,红细胞临近区域形成一些虫卵肉芽肿,伴随有数量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在其周围。在第14-20天,虫卵肉芽肿主要处在增生期。在第30天,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处于纤维化治愈阶段,肉芽肿区域逐渐被纤维性神经胶质细胞取代。此外,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家兔术后表现正常,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脑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在实验中,血吸虫虫卵的抗原性、动物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动物的处死时间等因素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血吸虫病 脑型血吸虫病 肉芽肿
原文传递
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IgM与DN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柳文菊 杜琨 +1 位作者 汪功文 陈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19-3220,322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EBV)免疫球蛋白M(IgM)与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062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同时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对不同年龄段结果采用软件SPSS11.5进行χ2检验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EBV)免疫球蛋白M(IgM)与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062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同时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对不同年龄段结果采用软件SPSS11.5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 1062例患儿EBV-DNA阳性率为46.61%,EBV-IgM阳性率6.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DNA各年龄段分组检测中≤1、2~3、4~7、8至16岁组患儿EBV-DNA阳性率分别为21.05%、40.91%、65.71%、50.00%,≤1岁的婴儿阳性率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EB病毒的免疫应答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儿童 免疫球蛋白M
原文传递
经颅注射日本血吸虫卵建立脑型血吸虫病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嘉 鲁晓杰 +5 位作者 王丹 吴明灿 陈世洁 成祥林 李军川 王鹏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以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成机理及建模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分别通过钻孔法和锥颅法经颅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卵悬液1 m(l1 mg/ml)。观察临床症状,注射后第1周的第3、5天,第2周的第1、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以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成机理及建模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分别通过钻孔法和锥颅法经颅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卵悬液1 m(l1 mg/ml)。观察临床症状,注射后第1周的第3、5天,第2周的第1、3、5天及2周后,取兔脑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家兔在建模第1~2周即出现厌食、偏瘫、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脑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虫卵肉芽肿改变。建模成功率达90%。结论采用经颅直接注射虫卵法成功建立了脑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为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脑型血吸虫病 动物模型 虫卵肉芽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