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陵山区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1
作者 周鸿媛 余函 《南方农机》 2025年第6期1-4,9,共5页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传统油茶种植区,具有推动油茶产业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政策基础。文章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系统探讨了其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酉阳县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等新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整合产业链,形...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传统油茶种植区,具有推动油茶产业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政策基础。文章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系统探讨了其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酉阳县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等新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整合产业链,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具体路径包括:依托资源禀赋扩大种植规模,推动种质资源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整合技术研发、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等环节,促进全产业链协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深化农文旅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数字技术优化种植管护与加工流程。酉阳县油茶产业化发展经验为相似山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产业化 路径 模式 酉阳县
下载PDF
重庆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
2
作者 苟兴朝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5年第1期92-110,共19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重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测度1998—2023年重庆市及相关省市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对比分析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与其他省市的差距,实证分析重庆市高等教育高...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重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测度1998—2023年重庆市及相关省市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对比分析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与其他省市的差距,实证分析重庆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重庆市高等教育在资源条件、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落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相关省市,亟须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空间布局和办学层次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及拓展对外开放水平等途径提升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空间演化及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楠 陈久梅 +1 位作者 但斌 李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9,共17页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典型的空间异质区,区域内各省市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等存在显著差异,物流竞争力水平极度不均衡,这导致长江经济带内部物流运行效率低、服务能力弱、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愈加...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典型的空间异质区,区域内各省市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等存在显著差异,物流竞争力水平极度不均衡,这导致长江经济带内部物流运行效率低、服务能力弱、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愈加明显,严重阻碍了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科学测度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全面认识物流竞争力的空间格局演化,深入揭示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对于探寻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背景,文章基于“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方面,结合物流产业的特点,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6—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各省市物流竞争力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考察,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信息化水平等五个方面探究了各省市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竞争力差异明显,由下游至上游地区呈梯度递减格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下游地区呈现“高—高”集聚、上游地区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且这种集聚现象比较稳定,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性;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邻省市物流竞争力的提升会对本省市物流竞争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区物流竞争力存在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对本地区物流竞争力具有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对邻近地区物流竞争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技术创新、信息化水平对邻近地区物流竞争力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文章从发挥物流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竞争力 钻石模型 空间格局演化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测度及其演进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江霞 罗志高 文传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2-85,共4页
文章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及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基本呈现不断上... 文章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及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已初步形成一定水平的工业生态集聚,但是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不均衡性。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业要素禀赋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内部规模经济、工资水平均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工业生态集聚 全局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地方财政支农对长江经济带乡村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苟兴朝 张超峰 张斌儒 《财政科学》 CSSCI 2021年第10期82-95,共14页
乡村绿色发展既是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现实需要。财政支农支出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资金保障,而财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提升财政绿色支出效率的重要性。首先采用改进熵权法测算长... 乡村绿色发展既是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现实需要。财政支农支出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资金保障,而财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提升财政绿色支出效率的重要性。首先采用改进熵权法测算长江经济带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并运用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2008-2017年各省(市)间乡村绿色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然后结合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长江经济带省级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乡村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流域各省(市)间乡村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长江经济带乡村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并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需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绿色发展导向功能,不断提升财政支农支出在乡村绿色发展投入上的精准性;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积极践行“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财政支农效应 乡村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苟兴朝 张斌儒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8-77,共10页
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文运用改进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法对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内部差异进行评估与测度,并运用莫兰指数检验各省(市)间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 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文运用改进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法对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内部差异进行评估与测度,并运用莫兰指数检验各省(市)间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再运用2009~2021年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总体差距呈现出“W”型波动趋势,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距影响较大;流域内各省(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高度正向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在未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区域内发展相对滞后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牢固树立全流域生态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全流域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绿色发展 生态命运共同体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悦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1年第3期105-107,110,共4页
从地方应用型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开始,从学生、老师和制度等角度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财经类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下载PDF
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产业网络关联
8
作者 郑远芳 曾庆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8,共9页
目前关于“双碳”的各种讨论,大多从理念与方向上去谈,而很少涉及产业层面的目标实现路径。论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全新解构“双碳”目标下中国产业网络的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中国产业间关联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产业间分工... 目前关于“双碳”的各种讨论,大多从理念与方向上去谈,而很少涉及产业层面的目标实现路径。论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全新解构“双碳”目标下中国产业网络的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中国产业间关联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产业间分工逐渐深化,溢出效应明显。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1.75%、61.85%和36.40%。占据重要地位的“碳节点行业”是4个生产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和5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化学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网络中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是中国产业网络的“动力源”。7个外生属性因素具有显著性影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政策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产业关联 碳节点行业 社会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疫苗监管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区块链与供应链融合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诗杨 冷凤 周楠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0,共5页
当前,我国疫苗供应链监管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数据极易篡改、多元监管缺位的问题。对此,运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的特性,从监管主体、供应链成员、社会大众的角度,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疫苗供应链监管体系... 当前,我国疫苗供应链监管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数据极易篡改、多元监管缺位的问题。对此,运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的特性,从监管主体、供应链成员、社会大众的角度,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疫苗供应链监管体系,形成疫苗供应链监管合力,实现疫苗全链条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疫苗供应链 监管体系 监管机制
下载PDF
数字经济、结构转型与共同富裕——基于30省(区,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苟兴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35,共22页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全新的执政考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共同富裕进程,还通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释放出了共同富裕赋能效应,但其“共同度效应”明显弱于其“富裕度效应”。...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全新的执政考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共同富裕进程,还通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释放出了共同富裕赋能效应,但其“共同度效应”明显弱于其“富裕度效应”。而较高的市场化水平和财政科技支持力度有助于数字经济发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因此,在迈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既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做大“蛋糕”的作用,又要更加重视其分好“蛋糕”的功能;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数字化转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数字经济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市场环境,为全体人民搭建共富平台;不断加大对于数字科技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结构转型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人口结构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苟兴朝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4年第3期42-57,共16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熵值法测度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运用复合生态系统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熵值法测度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运用复合生态系统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于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人口结构转型的中介效应以及地方金融监管和财政科技支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市)间差距较大,双核城市明显高于其他非核城市;(2)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和中级协调阶段;(3)数字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而且人口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金融监管和财政科技支出发挥了强有力的调节作用。为推进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应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圈建设,合力打造数字经济高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做好“人口文章”,持续释放“人口红利”;对数字经济实施科学适度审慎的市场监管,不断提升财政支持科技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口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及其趋势预测
12
作者 苟兴朝 杨继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7-69,共13页
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估与多维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并比较2021—2035年双城... 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估与多维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并比较2021—2035年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逐步提升,但区域差距较大,各维度发展水平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金融发展等因素对于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影响不同,且有不同的空间效应;(3)未来15年内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水平将稳步提升,与其他三个城市群的差距逐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质量发展 影响因素 预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系统测度、演进态势及空间关联性
13
作者 熊正贤 刘丽 王亚飞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6-50,共15页
对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除港澳台、西藏)乡风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测度,综合采取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和社会网络分析4种方法,对国内乡风文明建设的演进态势和空间关联性进行论述,结果如下:在演进态势方面,国内乡风文明建设水... 对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除港澳台、西藏)乡风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测度,综合采取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和社会网络分析4种方法,对国内乡风文明建设的演进态势和空间关联性进行论述,结果如下:在演进态势方面,国内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呈波动性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发展较不均衡,国内东部地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建设指数增幅大于东部地区,东中西部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差异呈缩小态势。基于东中西三大地区视角,乡风文明总体建设水平、乡村传统美德、农民受教育程度、文化娱乐设施可及性4项指数差异主要源于组内差异。在空间关联结构层面,各省份总体空间密度和空间总关联条数呈波动性上升态势,国内乡风文明主要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好,呈现出东部向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辐射的趋势。基于此,得出以下启示:一是以意识提升、行为规范来促使乡村传统美德传承;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和人才输入来保证农村地区人力资源;三是通过开展文化节庆、农民市集等活动来丰富农村地区文化娱乐活动;四是建设基础交通设施以及信息通信设施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五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来提升农村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六是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关联,促进传统优秀文化扩散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风文明 系统测度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建设渝东南生态经济空间走廊分析
14
作者 毛丽佳 孙倩芸 《北方经贸》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系着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建设渝东南生态经济空间走廊是对“两山”理念的践行,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展现。文章基于“两山”理论和经济引力论,选取渝东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外经济联...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系着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建设渝东南生态经济空间走廊是对“两山”理念的践行,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展现。文章基于“两山”理论和经济引力论,选取渝东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外经济联系量和对外经济隶属度的方法,对建设渝东南生态经济空间走廊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黔江为“增长极”、打造“江水隆”成长三角、培育“阳山”绿色生态经济圈和做强石柱绿色大康养产业体系这样四种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经济隶属度 空间结构 生态文明 渝东南
下载PDF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困境与纾解
15
作者 何悦 于永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阐述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阐述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足与困境,并探寻提升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质量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基地 经管类 专业实践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之路:全国茶业百强县茶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熊正贤 刘丽 《中国乡村振兴学》 2024年第1期101-121,共21页
茶旅融合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强调的“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基于2020年国内茶业百强县的茶旅数据,对各县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水平进... 茶旅融合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强调的“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基于2020年国内茶业百强县的茶旅数据,对各县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一是茶业百强县茶旅融合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有聚合而非深度耦合;二是茶旅融合的主导因素是“茶产业”,茶业发展排名靠前的县域茶旅耦合协调度较高;三是茶旅融合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四大茶区之间和单个茶区内部都存在分异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九龙治水”导致的各部门间衔接程度和融合程度不深、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完全所致的融资渠道不畅、教育培训滞后导致的专业性人才缺位、传统茶文化和手工艺保护缺位导致文化地标打造困难。基于此,提出以“部门职能融合”推动“茶旅实体融合”、以“融资多元化”改善“政府大包大揽”、以“立体化人才储备”弥补“茶旅人才匮乏”、“茶叶品牌”与“旅游品牌”双向赋能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茶业百强县 耦合 产业融合 四大茶区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农业新技术采用意愿:效应与机制
17
作者 吴青 李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9期6-8,41,共4页
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是实现农业经营效益和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的重要着力点。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就农业专业化对农业新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效应进行因果推断。结果表明,农业专业化显著提高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农... 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是实现农业经营效益和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的重要着力点。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就农业专业化对农业新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效应进行因果推断。结果表明,农业专业化显著提高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农业专业化主要通过提高农业经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因此,应完善针对农户的扶持政策,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稳步扩大规模,提高农村地区农业专业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专业化 农业新技术 农业经营收入
下载PDF
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1 位作者 何悦 邓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74-1284,共11页
通过测度长江上游4省(市)797份样本户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化肥面源污染量,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生产方式和农户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灌溉总效率均值为0.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27,规模效... 通过测度长江上游4省(市)797份样本户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化肥面源污染量,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生产方式和农户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灌溉总效率均值为0.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27,规模效率均值为0.55,水稻灌溉用水效率改进空间较大,规模化程度高的平原地区用水效率更高;灌溉用水效率与化肥施用量间存在显著替代效应,两者呈振幅增强的波动式发展;节水灌溉能够降低化肥面源污染,同时具有保肥效果;水旱轮作模式、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对化肥面源污染存在影响,但未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耕地细碎化、农业补贴和商品化率会增加化肥面源污染;年龄、受教育程度减轻化肥面源污染的临界点较高,政治参与程度对化肥面源污染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面源污染 灌溉用水效率 生产方式 要素禀赋 分位数回归
下载PDF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影响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纪金莲 祁成军 曹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97-101,共5页
交通运输业是介于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产业部门,是整个国民经济快速运转的纽带,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税负与公平竞争。文章以某运输公司为对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2012年数据为基础模拟测算了"... 交通运输业是介于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产业部门,是整个国民经济快速运转的纽带,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税负与公平竞争。文章以某运输公司为对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2012年数据为基础模拟测算了"营改增"对该公司税负的影响,分析了该公司"营改增"过程中税负上升的主要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表明"营改增"使该公司总体税负有所增加,增幅22%,但不同的"营改增"试点项目税负变动不尽一致,"营改增"对实行简易计税方法的客运业务影响不大,对货运业务影响较大,税负增幅超过100%,物流辅助业务税负下降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交通运输业 税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