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发的“河网通”智慧河长管理信息平台取得软件著作权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定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7-157,共1页
2018年3月,由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发完成的“河网通”智慧河长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并顺利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关键词 管理信息平台 空间信息技术 软件著作权 长江科学院 研究所 智慧 网通 研发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青云 黄茁 +2 位作者 黄薇 谭德宝 范北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面源污染监控与防治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纳污能力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长江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谭德宝 李青云 黄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简要阐述了空间信息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3S"技术在长江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情况,对长江科学院近几年所开展的主要相关科研项目与技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即将开展的相关重要项目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简要阐述了空间信息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3S"技术在长江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情况,对长江科学院近几年所开展的主要相关科研项目与技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即将开展的相关重要项目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对流域管理现代化的认识,展望了"3S"技术在长江水利信息化事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长江 水利信息化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政监察执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梁东业 谭德宝 宋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6,41,共5页
针对传统水政监察执法手段的不足及存在的弊端,以三峡库区万州段为例,以2002年和2006年航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检测出研究区的新增建筑和水面线等变化信息;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提供空间... 针对传统水政监察执法手段的不足及存在的弊端,以三峡库区万州段为例,以2002年和2006年航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检测出研究区的新增建筑和水面线等变化信息;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提供空间信息查询和定位导航,为水行政监察执法提供依据,开创了空间信息技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政监察执法 空间信息技术 变化检测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谭德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17,共7页
为了推动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进一步应用,在综合论述空间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在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监督管理、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响应管理、防汛抗旱管理、水生... 为了推动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进一步应用,在综合论述空间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在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监督管理、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响应管理、防汛抗旱管理、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水文情势模拟、水电站建设管理等方面应用该技术取得的成果。由于空间信息技术能快速、准确、客观、实时地提供各种遥感信息,其应用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也显示出该技术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在总结已取得的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空间信息技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水利信息化 数字流域 流域综合管理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灌区信息化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穗 谭德宝 +2 位作者 崔远来 汪朝辉 张治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灌区信息化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以"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体的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以湖北省... 灌区信息化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以"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体的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以湖北省漳河灌区为例,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灌区信息化的几个重要方向及其技术关键和难点进行了探讨,对具体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信息化 遥感 漳河灌区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堰塞湖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俊 陈蓓青 +1 位作者 陈鹏霄 李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79,共4页
主要介绍了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空间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通过收集堰塞湖发生及处置全过程中所获取的有关基础地理信息、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地质、水文气象、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应急决策等各类数据,并对上述... 主要介绍了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空间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通过收集堰塞湖发生及处置全过程中所获取的有关基础地理信息、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地质、水文气象、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应急决策等各类数据,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以使相同类型的数据能在统一的格式下进行组织、存储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库管理。利用Web Services、空间数据库等技术建立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于网络的各类数据的查询检索和分析功能。该数据库的建设,可为今后类似应急处置提供快速、准确和直观的基础信息和经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GIS 遥感 应急处置 堰塞湖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圆满完成2015年江源科学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平 赵登忠 +1 位作者 许继军 任斐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2015年7月16~30日.长江科学院继2012年、2014年对长江源区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和通天河、澜沧江源开展科学考察后,又一次对以上区域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活动.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派人参加考察并提供了后勤支持。由院长... 2015年7月16~30日.长江科学院继2012年、2014年对长江源区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和通天河、澜沧江源开展科学考察后,又一次对以上区域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活动.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派人参加考察并提供了后勤支持。由院长郭熙灵和副院长王刚为正副组长的本次科学考察队共有队员31名,其中科学考察组16人、观测设备安装组4人、后勤保障组9人、特约记者1人和藏族向导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考察活动 长江科学院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后勤保障 多学科联合 长江源区 楚玛尔河 观测设备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申邵洪 谢文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2010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是建国以来水利行业水利基础数据全口径调查,分为清查阶段、普查阶段、数据汇总阶段和成果展示及开发利用3个阶段,涉及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 2010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是建国以来水利行业水利基础数据全口径调查,分为清查阶段、普查阶段、数据汇总阶段和成果展示及开发利用3个阶段,涉及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灌区专项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等8大专项。在3个阶段和8大专项中,空间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充分利用。特别是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和水土保持情况普查调查,主要是依靠空间信息技术,采用内业获取和处理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在成果展示及开发利用方面,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实现了普查成果"一张图"展示,直观展示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全面和深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普查 空间信息技术 应用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学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173,共7页
精细化、智能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水利现代化进程。综合论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3S”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全面总结了长江科... 精细化、智能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水利现代化进程。综合论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3S”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全面总结了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20年来在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在防汛抗旱减灾、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河湖管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探讨了进一步围绕水利全要素立体感知、水利大数据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等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 水利现代化 智慧水利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应邀参加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与水环境污染治理研讨会”
11
作者 曹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2016年1月18~20日,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应邀参加了由中国水利发展中心在厦门组织承办的“海绵城市建设与水环境污染治理研讨会”,仿真室主任张煜博士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倾斜摄影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应用”专题研讨报告。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 长江科学院 水利发展 城市建设 海绵 空间信息技术 水利行业 摄影技术
下载PDF
长江源查旦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12
作者 张双印 徐平 +7 位作者 王密 赵保成 付重庆 郑航 徐坚 赵登忠 程学军 郑学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1,共9页
高寒湿地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对于高原野生动物栖息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拔4000 m以下,对于海拔>4000 m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的研究仍待加强。基于长江源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500 m)的查旦湿地20个监测... 高寒湿地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对于高原野生动物栖息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拔4000 m以下,对于海拔>4000 m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的研究仍待加强。基于长江源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500 m)的查旦湿地20个监测点共60个样方的表层土采样化验,分析了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占比的空间分布,并探究干流、南北岸支流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查旦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的含量在0.54%~18.47%之间,平均值为4.78%,在总碳含量中的占比高于80%,总碳、总有机碳在南北岸支流的空间相关性相反。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的理解,为进一步估算高海拔高寒湿地碳汇储量提供了前期探索和验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高寒湿地 查旦湿地 总有机碳 碳赋存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大型水库库容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芦云峰 谭德宝 杨中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传统的水库库容计算方法难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大型水库库容值,满足不了水库运行调度的需求。为此,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在采集和构建高精度的水库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结合GIS组件二次开发技术,对水库库容的精确计算提出了一... 传统的水库库容计算方法难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大型水库库容值,满足不了水库运行调度的需求。为此,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在采集和构建高精度的水库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结合GIS组件二次开发技术,对水库库容的精确计算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运用该方法编写通用的库容计算软件平台对三峡水库静库容和动库容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较为准确,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可以在其它具有地形DEM数据的大型水库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静库容 动库容 DEM 水库调度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农村建设面源污染动态监控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蓓青 汪朝辉 申邵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8,共5页
面源污染的调控与治理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将RS,GIS和GPS技术引入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实施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科学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农业环境面源... 面源污染的调控与治理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将RS,GIS和GPS技术引入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实施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科学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农业环境面源污染信息。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监测信息系统能够为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可靠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面源污染 动态监测
下载PDF
长江源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分配初步研究
15
作者 张双印 赵保成 +6 位作者 赵登忠 周伟 任斐鹏 付重庆 郑航 郑学东 徐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2,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三江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区域。利用长江南源当曲水系源头、干流、支流区域3种不同覆盖度5次重复采样共45个样方的草地生物量,初步分析了长江南源的...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三江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区域。利用长江南源当曲水系源头、干流、支流区域3种不同覆盖度5次重复采样共45个样方的草地生物量,初步分析了长江南源的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地上地下分配比差异。结果表明,越靠近源头(海拔升高),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越低,长江南源当曲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布在21.12~850.61 g/m^(2)之间,草地地下生物量在50.34~6810.68 g/m^(2)之间,且草地覆盖度越高,生物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越明显。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都<0.5,且草地覆盖度越高,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越低。研究对长江南源当曲的草地生物量分布及其分配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了解三江源草地状态提供了前期探索和数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当曲水系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三江源草地状态
下载PDF
铁路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探讨
16
作者 江俊伟 韩晓军 郑学东 《中国电子商务》 2009年第11期59-60,共2页
铁路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和铁路大发展的产物,通过它可以将铁路黝测设计中需要使用的空间信息数据进行有序地组织和科学地管理,并能够提供初步的空间分析和处理功能。本文就铁路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特点、体系... 铁路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和铁路大发展的产物,通过它可以将铁路黝测设计中需要使用的空间信息数据进行有序地组织和科学地管理,并能够提供初步的空间分析和处理功能。本文就铁路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特点、体系结构、作用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铁路 勘测设计 空间数据库
下载PDF
GIS技术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蓓青 谭德宝 宋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介绍组件式GIS技术、ArcGIS Engine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业务要求,探讨了在本底空间数据库的支持下,构建基于GIS技术的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响应系统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为GIS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水... 在介绍组件式GIS技术、ArcGIS Engine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业务要求,探讨了在本底空间数据库的支持下,构建基于GIS技术的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响应系统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为GIS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水资源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支持。该研究的成果已在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获得了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突发性水污染 应急响应系统
下载PDF
长江流域取水许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朝辉 宋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取水许可审批是取水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信息系统实现取水许可审批业务是取水许可审批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取水许可审批流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Web与GIS的取水许可审批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结合长江流域的取水... 取水许可审批是取水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信息系统实现取水许可审批业务是取水许可审批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取水许可审批流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Web与GIS的取水许可审批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结合长江流域的取水许可管理的实际情况,对长江流域取水许可审批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许可 GIS 管理系统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口卫星遥感综合解译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蓓青 张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8,70,共4页
为修订长江口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需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长江口的若干期卫星遥感图片的各种影像信息,对长江口的发育和演变状况、河道历史变迁、滩涂变化、口内外泥沙运动规律等进行了综合解译,并介绍了其关键... 为修订长江口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需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长江口的若干期卫星遥感图片的各种影像信息,对长江口的发育和演变状况、河道历史变迁、滩涂变化、口内外泥沙运动规律等进行了综合解译,并介绍了其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其解译成果将为规划的修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卫星图像 遥感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
下载PDF
利用ARCIMS和网络技术开发长江中下游防汛调度信息系统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蓓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4,共3页
运用当今先进的地理信息网络发布系统ARCIMS和网络技术,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调度信息系统提出了一个构架。在进行流域内电子地图的处理及建立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WEBGIS实现在地图上对水文信息、水库信息、堤防信息、分蓄洪区信息、... 运用当今先进的地理信息网络发布系统ARCIMS和网络技术,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调度信息系统提出了一个构架。在进行流域内电子地图的处理及建立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WEBGIS实现在地图上对水文信息、水库信息、堤防信息、分蓄洪区信息、调度信息等实时查询调用,辅以调度方案的直观演示,以提高防汛期间专家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防汛调度 ARCIMS 网络技术 堤防 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