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钟周 周甲龙 +5 位作者 葛小平 王民主 柳春旺 唐江萍 程小芸 胡志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长沙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以社区药物治疗的36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对象,对3次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extratyramidal side effects,RSESE)、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mal invo1-untary movem... 目的评价分析长沙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以社区药物治疗的36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对象,对3次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extratyramidal side effects,RSESE)、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mal invo1-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精神性不良反应量表(udvalg forkliniske under-sogelser,UKU)及实验室、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以探讨药物治疗安全性。结果 3次RSESE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1、3次AIMS评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与第2、3次UKU评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次血常规间、第1次与第2或3次血糖间、第1或2次与第3次血脂间、第1、2次肾功能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肝功能、激素、心电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锥体外系副反应以震颤、肘强直、固定姿态多见;异常不自主运动副反应以上肢面部、唇口周部多见;精神性不良反应以无力、思睡、注意力下降多见。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评估稳定,安全性较高,对药物锥体外系副反应及生化、血象、心电图异常情况,须监测、复诊,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 药物安全性 锥体外系副反应 异常不自主运动 精神性不良反应
下载PDF
长沙市15岁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现况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葛小平 周甲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周岁的人群,以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GHQ-12)作为筛选工具,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 目的:了解长沙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周岁的人群,以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GHQ-12)作为筛选工具,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对调查对象进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及社会支持量表(SS)分别评定疾病造成家庭负担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共抽样12 275名,12 094名(98.52%)完成GHQ-12调查,2 351名完成SCID-I/P;27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8.75‰,农村和城市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率性别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患病风险下降,而农村、饮酒、未婚与离异均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家庭疾病负担总分为(25.46±6.02),社会支持总分为(31.44±4.91)。结论:长沙市15岁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高,家庭年收入、婚姻、城乡等因素是患病的风险因素,患者家庭疾病负担较重,社会支持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患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在精神病医院建立“四化”管理模式病房的探讨
3
作者 陈爱华 《现代护理》 2002年第5期381-381,共1页
1997年我院投入5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6000余平方米的"四化"模式管理病房(即建筑园林化,管理分级开放化,治疗康复多样化,生活方式家庭化).一举打破了过去精神病医院高墙铁窗的传统式封闭管理模式,经过3年多的尝试,卓有... 1997年我院投入5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6000余平方米的"四化"模式管理病房(即建筑园林化,管理分级开放化,治疗康复多样化,生活方式家庭化).一举打破了过去精神病医院高墙铁窗的传统式封闭管理模式,经过3年多的尝试,卓有收益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医院 病房管理 治疗 生活方式家庭化
下载PDF
长沙市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儿童多动症调查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江萍 涂健 +2 位作者 曹华光 杨丽纯 阙喜辉 《湖南医学》 199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长沙市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儿童多动症调查分析长沙市精神病医院(410004)唐江萍湖南省精神病医院(410002)涂健,曹华光,杨丽纯,阙喜辉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未明。1993年6月作者对长沙市部分儿童进行了多动症流行病学... 长沙市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儿童多动症调查分析长沙市精神病医院(410004)唐江萍湖南省精神病医院(410002)涂健,曹华光,杨丽纯,阙喜辉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未明。1993年6月作者对长沙市部分儿童进行了多动症流行病学专题调查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现报道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动症 儿童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长沙市
下载PDF
精神病专科医院300例住院患者中应用苯二氮类药物情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黎彪 石淑亚 《北方药学》 2016年第6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应用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住院精神病患者调查表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整体情况。结果: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应用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住院精神病患者调查表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整体情况。结果: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人数为110例、占比36.7%。药物共有4种,其中使用氯硝西洋的69例、占比62.7%;使用艾司唑仑的3例,占比2.7%;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苯二氮类药物83例,占比75.6%。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应用苯二氮类药物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不宜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专科医院 住院患者 苯二氮类药物 情况分析
下载PDF
长沙市中学生抑郁障碍实施综合干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伟昂 《医学信息》 2009年第6期975-977,共3页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6所示范性中学生中的抑郁障碍者行抑郁严重程度的测评后,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综合干预,使患抑郁障碍的学生人数、程度有了显著的下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学生 抑郁障碍 药物治疗 综合干预
下载PDF
长沙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人群抑郁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评价
7
作者 朱伟昂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1246-1247,1250,共3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6所示范性中学学生人群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分层抽取这6所中学学生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3522人,采用儿童抑郁障碍量表(CDI)测评。【结果】3522人中抑郁障碍现患率为15.1%,其中女... 【目的】了解长沙市6所示范性中学学生人群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分层抽取这6所中学学生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3522人,采用儿童抑郁障碍量表(CDI)测评。【结果】3522人中抑郁障碍现患率为15.1%,其中女生现患率为15.6%,显著高于男生(12.8%),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则没有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负性自主思维、健康状况、学习兴趣与成绩、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日均睡眠时间等6大因素是增加学生患抑郁障碍的风险因素。【结论】本市中学生人群抑制障碍现患率较高,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负性思维与睡眠显得十分急切与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流行病学 湖南
下载PDF
探讨民政医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点与应对技巧
8
作者 王宏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11期1332-1333,1335,共3页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医院,始建于50年代初期,现有职工350余人,其中医、药、医技人员243人(69.4%),护理人员45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占总人数82.3%(288人)。我院常住院的精神病患者630余人,其中老年和各类长期疗养精神病患...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医院,始建于50年代初期,现有职工350余人,其中医、药、医技人员243人(69.4%),护理人员45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占总人数82.3%(288人)。我院常住院的精神病患者630余人,其中老年和各类长期疗养精神病患者160余人,治疗病房收治的各类精神病患者270余人,国家养治的三无对象150余人,常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5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难点 应对技巧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宏 邹文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85例男性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及研究组(14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期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恐惧感、自...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85例男性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及研究组(14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期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恐惧感、自卑失落感等各类症状,住院后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及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恐惧感、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孤僻独处、睡眠障碍、吸烟不守规定、生活自理差、烧烫伤、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误食误饮、拒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药物不良反应等各类症状出现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尊重感、被爱护感、安全感、口腔卫生良好、皮肤保洁良好、自信心增强、生活兴趣提高、配合治疗、主动参加工娱活动、主动参加康复训练、对护理满意度等自我感觉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等方面评分更高,而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等方面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建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顾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化优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预见性护理 症状 自我感觉 护士观察量表
下载PDF
护理干预与精神病患者住院安全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宏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12期1497-1500,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问题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安全问题和相关因素的调查表对护理干预组215例和非护理干预组212例进行调查,针对安全原因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伤人毁物...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问题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安全问题和相关因素的调查表对护理干预组215例和非护理干预组212例进行调查,针对安全原因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滥用约束或约束不当、安全检查措施不到位、医护人员工作疏忽、环境因素及药物因素等均比非护理干预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因素对照显示,男性、30岁以下、初中文化以下、首次住院、病程少于5年、病种精神分裂症及联合用药者的安全问题得分更高(P<0.01)。经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不同病程、不同用药患者的安全问题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应不断完善医护管理制度和医院环境,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和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有利于预防和有效避免精神病患者的各种意外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 安全相关因素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患者拒药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宏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1期1479-1480,148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拒药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拒药相关因素的调查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拒药精神症状调查表对295例(护理干预组)和326例(非护理干预组)进行调查,针对拒药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相应...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拒药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拒药相关因素的调查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拒药精神症状调查表对295例(护理干预组)和326例(非护理干预组)进行调查,针对拒药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30岁以下,男性,首次住院,初中以下文化,病程5年以内,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者拒药人数更多(P<0.01);有幻觉妄想,有歪曲认识,有自杀自残,无自知力等症状患者拒药人数更多(P<0.01);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因素和不同精神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各类精神病患者拒药人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因素和不同精神症状,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可取得良好的医疗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拒药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2006~2009年我院社会精神病人精神药物的用药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彪 曾樱 吕辰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333-334,共2页
目的:评估我院社会精神病人精神药物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法,对我院2006年~2009年度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用于社会救助总药品和精神药物的年用药金额逐年上升... 目的:评估我院社会精神病人精神药物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法,对我院2006年~2009年度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用于社会救助总药品和精神药物的年用药金额逐年上升.经典抗精神病药用药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排序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而中成药先升后降.结论:不良反应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逐渐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成药逐渐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药物 用药频度 社会救助
下载PDF
“一级症状”与情感性精神病——附199例分析
13
作者 邹文华 江开达 邓厚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64-266,共3页
199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28例(14.0%)具有“一级症状”。本文资料显示有、无“一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病人在首发年龄,发病次数、病程、治疗反应,近期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急性起病者“一级症状”频率明显高于慢性起病者(... 199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28例(14.0%)具有“一级症状”。本文资料显示有、无“一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病人在首发年龄,发病次数、病程、治疗反应,近期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急性起病者“一级症状”频率明显高于慢性起病者(P<0.01);有阳性家族史者“一级症状”频率高于无阳性家族史者(P<0.01)。认为单以有、无“一级症状的存在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观点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症状 情感性精神病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跃 邹文华 +1 位作者 杨辉 秀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7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8周。采用自拟调查表统计两组各类症状发生率,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7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8周。采用自拟调查表统计两组各类症状发生率,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末研究组各类临床症状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精神病患者各种精神症状的改善,对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精神症状 综合护理干预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患者高危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秋玲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1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针对精神病患者的高危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各种意外医疗事故发生的目的。方法:设置长沙市精神病医院男病室2009年3月至9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0例,作为非护理干预组2,009年10月至2... 目的:针对精神病患者的高危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各种意外医疗事故发生的目的。方法:设置长沙市精神病医院男病室2009年3月至9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0例,作为非护理干预组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6例(因提前出院20例),实际146例,作为护理干预组,观察4周;将两组患者的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暴饮暴食、拒药藏药、体位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症状列为高危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这些行为与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程、病种、用药等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高危行为比较,护理干预组中的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均比非护理干预组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因素对照显示:30岁以下,初中文化以下,首次住院者,病程4年之内者,病种精神分裂症,联合用药者的高危行为得分更高(P<0.01);经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不同病程,不同用药患者的高危行为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护理业务素质,高危行为风险知识,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病室内的环境和设置要适应精神科患者的需求,这样有利于预防和有效避免精神病患者的各种意外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高危行为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在精神病房开展优质整体护理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文英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整体护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研究组为8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整体护理服务。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87例精神病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采用自制的各类...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整体护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研究组为8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整体护理服务。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87例精神病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采用自制的各类症状调查表和精神科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吸烟不守规定、生活自理差、烧烫伤、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误食误吸、拒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症状出现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OSIE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总极积因素、总分等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保证患者安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优质整体护理
下载PDF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预后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顺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5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预后效果,研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1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中115例更改诊断;精神分裂组患者入院前病程时间(9.9±6.1)d明显长于ATPD组(7.8±6.... 目的:观察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预后效果,研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1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中115例更改诊断;精神分裂组患者入院前病程时间(9.9±6.1)d明显长于ATPD组(7.8±6.1)d,P<0.05,两组患者入院前内向型人格比率分别为68.6%及63.4%;精神分裂组患者中检测过MMPI者精神病态量表分(59.9±11.1)明显高于ATPD组(51.9±10.9),P<0.01。结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性病障碍预后多为精神分裂症,其中精神分裂症性精神障碍阳性家族谱系疾病者、入院前病程较长以及MMPI精神病态量分中分数较高者,预后多为精神分裂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短暂性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分裂症 预后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淑亚 黎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3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医院出院带药处方192份中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192份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处方中单一用药处方占75.00%,二联处方占25.00%。本次调查未发现三种...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医院出院带药处方192份中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192份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处方中单一用药处方占75.00%,二联处方占25.00%。本次调查未发现三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的处方。另外,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处方77份(40.10%),联合抗抑郁剂处方10份(5.20%),联合普奈洛尔处方37份(19.27%),联合苯海索处方38份(19.79%),联合抗焦虑药处方2份(1.04%),联合抗癫痫药物处方1份(0.52%)。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以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非典型 精神病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飞鸿 张学晋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2期10-10,26,共2页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到我院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到我院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3%;在治疗的第2、4、6周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性症状抑郁症是一种效果高、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状
下载PDF
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易生 彭建宏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1期161-162,共2页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进行检查。对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对象进行复检,并送长沙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对梅毒...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进行检查。对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对象进行复检,并送长沙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对梅毒抗体阳性者,加做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并进行滴度检测。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分别为:12.47%、1.67%、3.11%、0.71%。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都有感染,以感染乙肝和梅毒为主,是感染梅毒和乙肝的高发人群,应在该人群中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进行传染病的检测,及时救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流浪精神病患者 HBV HCV 梅毒 HI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