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公路养护装备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焦生杰 郑健龙 +3 位作者 任化杰 朱庚尚 王翔 肖茹 《建筑机械》 2023年第5期8-12,共5页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国际路面机械企业历史发展沿革、关键技术和产品现状,总结了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工程机械和养护机械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路径,为我国公路养护装备支撑交通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工程机械 路面机械 公路养护装备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考虑方向性与应力状态的粉砂质泥岩节理面粗糙度系数研究
2
作者 吴俊哲 史振宁 魏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目的】深入探究粉砂质泥岩节理面在不同剪切方向与应力状态条件下的粗糙度系数取值方法。【方法】利用粉砂质泥岩相似材料与3D打印技术制作节理面,并开展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节理面直剪试验,同时基于Grasselli提出的节理面形貌参数考虑... 【目的】深入探究粉砂质泥岩节理面在不同剪切方向与应力状态条件下的粗糙度系数取值方法。【方法】利用粉砂质泥岩相似材料与3D打印技术制作节理面,并开展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节理面直剪试验,同时基于Grasselli提出的节理面形貌参数考虑剪切方向性,对粉砂质泥岩节理面抗剪强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受节理面起伏程度、剪切方向以及法向应力的影响,粉砂质泥岩节理面在剪切过程中的破坏类型有所不同,且通过试验结果反算得到的节理面粗糙度系数J_(RC)较Barton等提出的J_(RC)经验值偏大。本文提出了考虑方向性与应力状态的粉砂质泥岩节理面粗糙度系数J_(RC)取值方法,该方法的预测值与反算值误差小于10%。【结论】节理面粗糙度系数与剪切方向的起伏形态有显著关系;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J_(RC)也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逐渐下降;考虑节理面剪切方向以及法向应力的J_(RC)取值方法可有效预测不同剪切方向与法向应力条件下的粉砂质泥岩节理面的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质泥岩节理面 粗糙度系数 抗剪强度 直剪试验 强度特性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苗 于明明 +1 位作者 李文博 张晓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370,共8页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ER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高温性能,而低温性能的改善主要得益于SBR的低温柔韧性,固化温度对各响应指标的影响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WER掺量为16%,SBR掺量为4%,固化温度为70℃时综合性能最优,其三大指标均满足规范值,高低温性能均优于单一改性乳化沥青和基质乳化沥青;实际试验值与预测值误差均不超过1%,表明改性剂掺量及固化条件可以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设计、优化、预测,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乳化沥青 水性环氧树脂 丁苯橡胶 响应曲面法 流变性能
原文传递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沥青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娟 贺文 +3 位作者 赵勖丞 李帅辉 卢真真 丁哲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32-4449,共18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模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沥青分子模型、老化沥青模型、集料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基质沥青模型的验证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探讨了沥青的性质与性能、沥青的扩散现象、改性剂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模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沥青分子模型、老化沥青模型、集料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基质沥青模型的验证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探讨了沥青的性质与性能、沥青的扩散现象、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作用、沥青老化与再生以及沥青与集料的界面相互作用。MD模拟方法能够预测沥青材料的性能,包括基质沥青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自愈合性能,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相容性以及沥青与集料界面的力学性能、黏附性等性能,架起了宏观和微观行为之间的桥梁,为MD模拟在沥青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指导。但MD模拟在沥青体系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初始模型的建立、力场的优化和模型验证等,目前分子动力学模拟只关注沥青材料与改性剂之间的物理作用,缺少对两者之间化学作用的研究。此外,分子动力学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目前只限于沥青与集料界面之间的研究。最后,对MD模拟在沥青体系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未来需要使用MD方法来研究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沥青与改性剂的界面模拟以及多种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还需要探究多种因素(如裂缝宽度、改性剂、温度和再生剂)共同作用下对沥青自愈合性能的影响,为了探究沥青与改性剂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建议结合量子力学等其他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在沥青混合料方面建议结合有限元等模拟方法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分子模拟 分子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沥青-集料界面
下载PDF
我国公路养护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焦生杰 郑健龙 +3 位作者 任化杰 朱庚尚 王翔 肖茹 《交通世界》 2023年第13期3-6,11,共5页
从我国公路养护市场规模,养护装备企业及产品技术现状,交通运输行业国内科研平台布局、机构、体系、研发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公路养护装备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能源发展战略对未来养护装备产业的影响,提出了公路养护装备产业发展建议... 从我国公路养护市场规模,养护装备企业及产品技术现状,交通运输行业国内科研平台布局、机构、体系、研发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公路养护装备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能源发展战略对未来养护装备产业的影响,提出了公路养护装备产业发展建议,对我国公路养护装备产业布局和产品研发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养护装备产业 能源发展战略 发展建议
下载PDF
酸环境对粉砂质泥岩三轴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6
作者 魏笑 史振宁 +2 位作者 龙彪 王子航 高乾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研究酸环境对粉砂质泥岩三轴力学特性影响规律,开展不同酸环境影响下粉砂质泥岩试样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酸环境作用下粉砂质泥岩试样宏观力学参数及破环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溶液pH值减小及浸泡时间增加,粉砂质泥岩三轴... 为研究酸环境对粉砂质泥岩三轴力学特性影响规律,开展不同酸环境影响下粉砂质泥岩试样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酸环境作用下粉砂质泥岩试样宏观力学参数及破环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溶液pH值减小及浸泡时间增加,粉砂质泥岩三轴峰值强度显著降低,且试样越过峰值应力后强度衰减幅度减小,粉砂质泥岩逐渐由硬脆性破坏向韧性破坏转变;(2)经过酸溶液作用后的粉砂质泥岩试样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抗剪强度参数发生明显衰减;(3)浸泡时间相同时,随着围压增加,试样破坏面主裂隙倾角逐渐减小,裂隙宽度变大,试样的微裂隙增多;(4)在围压与浸泡时间相同时,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破坏后的粉砂质泥岩试样完整性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质泥岩 酸环境 三轴强度 抗剪强度参数
原文传递
不同干湿状态下高液限土变形特性对比试验研究
7
作者 秦灵伟 张锐 +1 位作者 李露 肖宇鹏 《中外公路》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为进一步揭示类固相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变形特性影响的内在机制,通过干湿两侧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结合水含量对土样变形影响的差异性。取相同干密度下不同含水率的4种高液限土,并以一种低液限土为对比样开展变形试验研究。利用容量瓶法对各... 为进一步揭示类固相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变形特性影响的内在机制,通过干湿两侧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结合水含量对土样变形影响的差异性。取相同干密度下不同含水率的4种高液限土,并以一种低液限土为对比样开展变形试验研究。利用容量瓶法对各试验土样中吸附结合水的含量进行了测试,通过SEM和XRD试验从土样的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对各土样开展了击实试验,在击实曲线上选取相同压实度、不同含水率的点作为初始控制目标进行压缩试验,从而对比研究高液限土击实曲线干湿两侧的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液限土 压实度 吸附结合水 压缩试验 孔隙比
原文传递
吸附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曾重驰 成先阳 +2 位作者 张锐 张家明 万治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7-86,共10页
【目的】揭示荷载作用下高液限土中吸附结合水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调控土样的初始吸附结合水含量,并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开展静荷载作用下的固结试验和动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试... 【目的】揭示荷载作用下高液限土中吸附结合水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调控土样的初始吸附结合水含量,并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开展静荷载作用下的固结试验和动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试验,并分析吸附结合水含量变化对试样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土样吸附结合水含量逐渐减少,但强结合水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动静荷载作用下,土样的塑性变形随着吸附结合水含量的降低而增加。在相同荷载条件下,动荷载导致的塑性变形较静荷载作用下的更大。这是因为静荷载主要压缩孔隙,排出自由水,但不影响吸附结合水,而动荷载可使吸附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并被排出,从而使塑性变形变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吸附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变形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高液限土的变形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土 吸附结合水 热重分析法 变形特性
下载PDF
双模量理论及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综述
9
作者 潘勤学 胡嘉 +3 位作者 郑健龙 黄逸夫 赵晨 徐磊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绝大部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为非均质混合料,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而我国现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仍基于经典线弹性薄板理论,这导致设计结果与实际路面的受力状态存在较大的偏差。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双模量本构模型的特点,总结... 绝大部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为非均质混合料,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而我国现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仍基于经典线弹性薄板理论,这导致设计结果与实际路面的受力状态存在较大的偏差。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双模量本构模型的特点,总结了典型路面材料拉压力学参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不足及双模量理论的应用现状。在双模量本构模型中拉压性质的判别准则仍未达成统一,模型的基本假定及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及试验验证;水泥类路面材料的弹性参数均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和随受力状态变化的非线性特点;基于经典线弹性薄板理论进行路面的结构设计导致结构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状态偏差较大。应用双模量理论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符合材料的真实力学特性,可有效地解决路面材料弹性模量参数不唯一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考虑材料拉压差异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路面 本构模型 双模量 力学参数 结构设计 综述
下载PDF
基底土体加固对超长深基坑变形的影响及优化分析
10
作者 刘洋 何忠明 +1 位作者 王利军 王盘盘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目的】综合考虑基底土体加固的各影响因素对超长深基坑变形的影响,进行加固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依托某地铁站基坑项目,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综合分析基底土体加固的平面设计形状与加固... 【目的】综合考虑基底土体加固的各影响因素对超长深基坑变形的影响,进行加固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依托某地铁站基坑项目,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综合分析基底土体加固的平面设计形状与加固参数对基坑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与基底竖向位移的影响,并分析和确定各因素对上述位移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基底土体加固方式的不同平面设计形状对超长深基坑变形影响不同,其中满堂加固方式对基坑变形的控制作用较显著,但裙边加固方式对于控制地连墙的变形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不同加固参数对基坑变形影响也不同,对变形的控制效果会随着水泥掺量(质量分数)及加固厚度的增加而变好;基底土体加固平面设计形状对超长深基坑变形控制的影响较大,水泥掺量和加固厚度对超长深基坑变形控制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基底土体使用满堂加固方式、水泥掺量在14%~16%和加固厚度在10~12 m时,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最理想。【结论】在超长深基坑设计时,要考虑基底土体加固方式的平面设计形状,还需要深入考虑在该平面设计形状下加固参数对基坑的影响;在同类型基坑设计时,应优先考虑满堂加固方式的平面设计形状,必要时可适当减小水泥掺量及加固厚度,以提高基坑工程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基底土体加固 数值模拟 基坑变形 优化分析
下载PDF
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辉 王旭 +1 位作者 黄威麟 周争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79-3889,共11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离析软化点差3种方法研究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在化学助剂作用下胶粉与沥青相容性的变化。首先,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沥青四组分代表分子、胶粉代表分子、化学助剂代表分子的单体模型与混...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离析软化点差3种方法研究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在化学助剂作用下胶粉与沥青相容性的变化。首先,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沥青四组分代表分子、胶粉代表分子、化学助剂代表分子的单体模型与混合体系模型,模型经优化处理后进行分子动力学分析,计算得到各模型的溶解度参数和沥青与胶粉代表分子−丁苯橡胶及各混合体系的溶解度参数差;然后,根据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离析软化点差的试验结果对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中沥青与胶粉的相容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助剂的作用下,胶粉与沥青的相容性得到增强;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总吸热量低于普通胶粉改性沥青的总吸热量,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更加稳定;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相容性优于普通胶粉改性沥青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 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差示扫描量热法 离析软化点差
下载PDF
炭质泥岩粗粒土动态回弹模量及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文周 何忠明 +1 位作者 刘正夫 刘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为研究炭质泥岩粗粒土动态回弹模量在荷载、级配和含水率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开展室内三轴试验,探究不同应力状况、分形维数和含水率条件下炭质泥岩粗粒土的动回弹特性。【结果】试验结果显示:炭质泥岩粗粒土动态回弹模... 【目的】为研究炭质泥岩粗粒土动态回弹模量在荷载、级配和含水率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开展室内三轴试验,探究不同应力状况、分形维数和含水率条件下炭质泥岩粗粒土的动回弹特性。【结果】试验结果显示:炭质泥岩粗粒土动态回弹模量随体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动偏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含水率对动态回弹模量影响较大,在含水率较小时,回弹模量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回弹模量逐渐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结论】采用三参数复合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并提出了基于含水率和分形维数的三参数经验预估模型,可有效预估炭质泥岩粗粒土动态回弹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泥岩粗粒土 动态回弹模量 三轴试验 预估模型
下载PDF
基于混合蚁群贪婪算法的路面区域多裂缝修补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静 郭嘉伟 +1 位作者 邢立宁 鲁巍巍 《湖南交通科技》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面对日益繁重的公路养护任务,亟需通过公路养护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公路养护效率,保障通行安全。为了使路面裂缝自动修补技术精准服务于实际应用,对基于混合蚁群贪婪算法的路面区域多裂缝修补路径规划进行了研究。首先,以修补车最短修... 面对日益繁重的公路养护任务,亟需通过公路养护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公路养护效率,保障通行安全。为了使路面裂缝自动修补技术精准服务于实际应用,对基于混合蚁群贪婪算法的路面区域多裂缝修补路径规划进行了研究。首先,以修补车最短修补路径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最短冗余路径下的路面区域多裂缝修补路径规划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数学模型以混合蚁群贪婪算法(AC-GA)实现问题求解。为了验证研发算法效果,针对包含40条裂缝的待修补区域,通过引入传统蚁群算法(AC)与AC-GA相比较,探究AC-GA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AC-GA在求解效果、求解效率两方面都优于AC算法,面向双向两车道路面区域包含40条裂缝的场景,可实现10 s内获取较好的多裂缝修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裂缝 自动化修补 路径规划 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双模量理论的不同沥青路面力学分析
14
作者 潘勤学 张同升 +6 位作者 魏玉峰 甄西东 孙杰 宋小金 蒋宇翔 姜舜君 胡嘉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4期21-31,共11页
为研究考虑拉压模量差异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变化规律,基于双模量理论对5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力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线弹性理论与双模量理论计算得到的关键力学响应差距巨大,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倒装式沥青路... 为研究考虑拉压模量差异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变化规律,基于双模量理论对5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力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线弹性理论与双模量理论计算得到的关键力学响应差距巨大,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的最大差距分别达55%、33%及50%;5种沥青路面结构路表均存在较大的横向拉应变,建议在路面结构设计时将路表轮隙区纳入拉应变验算点位;基层刚度与厚度对路面结构层关键力学响应影响显著,路表水平横向拉应力与拉应变均随着基层刚度及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基层底部纵向拉应力则随着基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建议采用双模量理论开展沥青路面结构分析,且在路面设计时合理控制基层的厚度与刚度可有效优化路面结构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力学分析 双模量理论 力学响应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桩承式加筋垫层路堤荷载分担改进计算模型
15
作者 何忠明 罗仕佳 王盘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6-2294,共9页
桩承式加筋垫层路堤中的关键荷载传递机制是多种现象的组合,包括路堤填土中的土拱效应、加筋垫层的张拉膜效应和地基土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文首先以考虑土体被动土压力发挥程度及桩间土应力非均匀分布改进... 桩承式加筋垫层路堤中的关键荷载传递机制是多种现象的组合,包括路堤填土中的土拱效应、加筋垫层的张拉膜效应和地基土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文首先以考虑土体被动土压力发挥程度及桩间土应力非均匀分布改进的Hewlett土拱模型为改进载体;其次,假定加筋垫层为上、下部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截面拉应力完全由加筋体承担,压应力完全由垫层材料承担,同时考虑地基土反力与梁最大挠度相关,引入地基反应系数,从而建立改进的桩承式加筋垫层路堤荷载分担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与模型参数分析,验证本文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土拱效应逐渐完全发挥,促进路堤荷载向桩体转移;随着地基土固结,桩体承担的路堤荷载也在逐渐增大;路堤填土高度、填土内摩擦角、桩间距对桩体荷载分担影响较大,加筋体抗拉模量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桩承式加筋垫层路堤 土拱效应 张拉膜效应 荷载分担计算模型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蠕变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何忠明 李雅倩 +2 位作者 谢唐新 欧剑珺 杨菲玉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4期1-10,20,共11页
为了探究沥青混合料在高、低温条件下的性能变化,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基于Burgers模型和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效应,通过自主开发的环境模拟仪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基本性能试验,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估单一因素对沥青混合... 为了探究沥青混合料在高、低温条件下的性能变化,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基于Burgers模型和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效应,通过自主开发的环境模拟仪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基本性能试验,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估单一因素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程度。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耦合因素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单因素对添加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高温、紫外线、降雨;相较于单一因素,耦合因素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影响更为显著,其中,耦合因素作用中起首要作用的是紫外线。Burgers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黏弹性参数会随着环境作用循环天数和环境因素的增多而逐渐降低,进而导致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逐渐衰减,究其原因是沥青混合料中的黏性和弹性组分发生了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BURGERS模型 蠕变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下载PDF
水泥路面“冷”新生
17
作者 甘先永(文/图) 巨锁基(文/图) 《中国公路》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本文提到的就地冷再生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原有方案存在的种种弊端,旧料完全利用、标高抬升小、节约成本、质量易控制、裂缝较少,目前已成为湖南省广受欢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首选方案。
关键词 水泥路面 就地冷再生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 首选方案 节约成本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拉压差异的沥青混合料强度与疲劳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柏丹 孙杰 +5 位作者 潘勤学 吕晨 甄西东 宋小金 冯学茂 姜舜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0-58,109,共10页
【目的】探究沥青混合料的拉压差异力学特性。【方法】开展了典型沥青混合料直接拉伸和四点弯曲强度及疲劳试验,基于材料拉压模量差异特性推导并得到了区别于传统四点弯曲梁的真实四点弯曲强度计算公式,分析了传统四点弯曲、真实四点弯... 【目的】探究沥青混合料的拉压差异力学特性。【方法】开展了典型沥青混合料直接拉伸和四点弯曲强度及疲劳试验,基于材料拉压模量差异特性推导并得到了区别于传统四点弯曲梁的真实四点弯曲强度计算公式,分析了传统四点弯曲、真实四点弯曲及直接拉伸应力状态下强度、疲劳寿命及模量衰变规律。【结果】真实四点弯曲强度约为传统四点弯曲强度的80%,在相同加载速率下,不同应力状态强度中直接拉伸强度最小,且其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亦最低;在相同应力水平下,直接拉伸疲劳寿命最小,但在相同真实应力比下直接拉伸疲劳寿命最大,真实四点弯曲疲劳寿命约为传统四点弯曲疲劳寿命的46%;真实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的模量衰变速率远小于直接拉伸模量衰变速率,且破坏时前者的模量衰减幅度更小。【结论】材料的拉压差异特性对其力学参数的测试结果及变化规律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考虑拉压差异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拉压差异 强度 疲劳特性
下载PDF
钢渣掺量对橡胶沥青混合料ARAC-13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柳力 朱晓明 +4 位作者 刘朝晖 李文博 杨程程 黄优 刘磊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68,共7页
为提高钢铁废渣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优化环境,采用体积替代法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通过设计膨胀破坏试验新方法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基于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等,开展不同钢渣掺量下的ARAC... 为提高钢铁废渣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优化环境,采用体积替代法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通过设计膨胀破坏试验新方法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基于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等,开展不同钢渣掺量下的ARAC-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并依托广西滨海公路项目对钢渣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ARAC-13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最佳油石比均与钢渣掺量呈正相关性,钢渣掺量的增加会降低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增大体积膨胀风险。当钢渣100%等体积替代粗集料时,ARAC-13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最大弯拉应变(-10℃)、摆值和构造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显著提升ARAC-13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且可节约7.0%左右的材料成本,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ARAC-13 路用性能 体积稳定性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YOLOX-G算法的隧道裂缝实时检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中 闫龙宾 +1 位作者 张俊杰 杨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51-2762,共12页
裂缝是隧道衬砌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影响隧道的结构耐久性和运营安全性。由于现役隧道日常检修任务艰巨,因此对隧道裂缝的高效智能化检测至关重要。针对隧道衬砌裂缝传统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检测速度慢等问题,基于YOLOX算法提出一种新的Y... 裂缝是隧道衬砌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影响隧道的结构耐久性和运营安全性。由于现役隧道日常检修任务艰巨,因此对隧道裂缝的高效智能化检测至关重要。针对隧道衬砌裂缝传统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检测速度慢等问题,基于YOLOX算法提出一种新的YOLOX-G隧道衬砌裂缝图像检测算法。采用Ghostnet替换YOLOX的CSPDarknet主干网络,在加强特征提取网络中利用Ghost卷积代替原卷积块,用GIOU损失函数代替IOU损失函数。将YOLOX-G算法与YOLOX,YOLOv5,YOLOv3,SSD和Faster RCNN 5种算法在构建的隧道裂缝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对比,结果显示:YOLOX-G算法的F1分数为85.29%,相较于其他5种算法分别提高了4.26%,6.49%,7.29%,17.23%和4.53%;AP值为90.14%,相较于其他5种算法分别提高了7.28%,10.93%,11.53%,17.65%和10.38%。此外,YOLOX-G算法模型数据大小为38.1 M,相对于YOLOX算法模型压缩了81.59%;检测单张图片的时间为15.12 ms,FPS为66.14帧/s,相较于其他5种算法分别提高了18.89帧/s,13.92帧/s,21.41帧/s,25.72帧/s和49.69帧/s。因此,提出的YOLOX-G算法满足移动设备对模型大小的要求及对帧率的需求,可以实现对隧道衬砌裂缝高速度、高精度、实时动态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裂缝检测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