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模量理论及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综述
1
作者 潘勤学 胡嘉 +3 位作者 郑健龙 黄逸夫 赵晨 徐磊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绝大部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为非均质混合料,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而我国现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仍基于经典线弹性薄板理论,这导致设计结果与实际路面的受力状态存在较大的偏差。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双模量本构模型的特点,总结... 绝大部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为非均质混合料,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而我国现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仍基于经典线弹性薄板理论,这导致设计结果与实际路面的受力状态存在较大的偏差。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双模量本构模型的特点,总结了典型路面材料拉压力学参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不足及双模量理论的应用现状。在双模量本构模型中拉压性质的判别准则仍未达成统一,模型的基本假定及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及试验验证;水泥类路面材料的弹性参数均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和随受力状态变化的非线性特点;基于经典线弹性薄板理论进行路面的结构设计导致结构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状态偏差较大。应用双模量理论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符合材料的真实力学特性,可有效地解决路面材料弹性模量参数不唯一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考虑材料拉压差异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路面 本构模型 双模量 力学参数 结构设计 综述
下载PDF
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材料抗压性能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凡威 杨涛 +5 位作者 郅晓 张迅 邓嫔 陈宇亮 周震 肖源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老旧建筑拆除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可作为生态化建材用于透水型再生水稳基层,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仍亟待深入研究。该文采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将再生骨料、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组分掺量作为设计变量,基于正交试验理论... 老旧建筑拆除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可作为生态化建材用于透水型再生水稳基层,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仍亟待深入研究。该文采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将再生骨料、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组分掺量作为设计变量,基于正交试验理论共设计了9种不同胶凝材料配比类型的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测试并分析了其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弯拉应力以及疲劳寿命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我国高等级公路使用要求,渗透系数也满足我国透水道路使用要求;其疲劳寿命值离散性较大,可用威布尔双参数分布模型较为准确地拟合,基于此分布模型建立了其疲劳寿命预估方程,可较好地预测试样不同存活概率下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基层 建筑固废 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 力学性能 透水性 疲劳寿命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