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工程专业智慧水利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杰 于金弘 韩克武 《科技风》 2024年第21期1-3,共3页
为适应智慧水利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具有融合新技术知识背景的高层次智慧水利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专业智慧水利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意义,总结归纳了水利工程专业智慧水利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现状,提出智慧水利... 为适应智慧水利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具有融合新技术知识背景的高层次智慧水利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专业智慧水利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意义,总结归纳了水利工程专业智慧水利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现状,提出智慧水利特色人才培养可以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智慧水利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达到培养具有水利工程智能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特色人才的目的,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利事业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智慧水利 育人模式 课程体系 实践基地
下载PDF
基于“三全育人”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文玉 刘志华 +2 位作者 钟翔 曾伟 吴幼娥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9期174-176,共3页
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其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从战略高度重新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所需要的实施路径在培养方案与课程思政体系当中一一对应。为切实提高教师... 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其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从战略高度重新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所需要的实施路径在培养方案与课程思政体系当中一一对应。为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调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课程思政全过程的积极性,必须从形式上与制度上保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而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将课程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环境工程
下载PDF
基于交叉学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研究——以环境水力学课程为例
3
作者 陈铂 杜春艳 韩克武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5期175-177,共3页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针对环境水力学课程,探讨交叉学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对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并评估其对学科交叉领域相互交流的促进作用,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前...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针对环境水力学课程,探讨交叉学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对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并评估其对学科交叉领域相互交流的促进作用,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学生成绩和反馈意见,发现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参与度,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翻转课堂在交叉学科课程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交叉学科 教学模式 参与度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水利类专业的环境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4
作者 文晓凤 邓朝平 尹令实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5期184-186,共3页
基于高校水利类专业环境通识教育的时代需求,了解当前高校水利类专业在环境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与改革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究适合于信息化时代高校水利专业环境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为推动高校... 基于高校水利类专业环境通识教育的时代需求,了解当前高校水利类专业在环境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与改革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究适合于信息化时代高校水利专业环境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为推动高校水利类专业环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时代人才综合素质化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专业 工程认证 环境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
下载PDF
高效课堂建设:困境、实证与成效——以“水利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宇 张春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4-148,共5页
为了破解学生“跟不走”“吃不饱”,教师“抓不住”“带不动”的课堂困境,以“水利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实证了达成“课程内学有所成,课程外业有所获”的高效课堂学习效果。教学重构时要融合职业伦理教育与岗位任务内容... 为了破解学生“跟不走”“吃不饱”,教师“抓不住”“带不动”的课堂困境,以“水利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实证了达成“课程内学有所成,课程外业有所获”的高效课堂学习效果。教学重构时要融合职业伦理教育与岗位任务内容;教学实施中,教师工作的重心应侧重牵引学习、引导思考、跟踪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应侧重在自主思考、合作分享中学会迁移应用;考核评价中要强调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的分层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困境 实证
下载PDF
水利特岗生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6
作者 喻玲娜 王学成 银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1期153-156,共4页
水利特岗生的思想状况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深入探讨长沙理工大学水利特岗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动力、身份认同感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动... 水利特岗生的思想状况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深入探讨长沙理工大学水利特岗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动力、身份认同感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且对特岗身份的认同感较弱,未来规划不够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包括强化职业使命感培养、针对身份认同感的教育策略、深入推进特岗生素质提升计划以及个性化职业规划辅导。通过对水利特岗生思想状况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后续特岗生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特岗生 思想状况 问卷调查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下载PDF
数字化在线课程建设实践与深化路径——以××省优秀在线课程“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为例
7
作者 杜宇 张春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29,139,共7页
“满足人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高效”学习是大规模在线教育变革的关注重点。在线课程建设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满足教师精准施教要求,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全过程支持。省级优秀在线课程“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经过八期建设,取得了较好... “满足人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高效”学习是大规模在线教育变革的关注重点。在线课程建设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满足教师精准施教要求,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全过程支持。省级优秀在线课程“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经过八期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四个维度,提出经验证可操作、可复制、可移植的优化路径。在数字化课程建设深化过程中,应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丰富数字课程资源开发形态及开发系统性,提升、拓展和加深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层次、范围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在线课程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大通湖区水系连通工程改善水环境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悦 李志威 +2 位作者 胡旭跃 谭岚 姜恒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大通湖是洞庭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其水质状况呈现恶化态势,正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以期改善其水环境。基于MIKE21构建大通湖区水系连通工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选取总氮和总磷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连通调度方案下大通湖的... 大通湖是洞庭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其水质状况呈现恶化态势,正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以期改善其水环境。基于MIKE21构建大通湖区水系连通工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选取总氮和总磷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连通调度方案下大通湖的氮磷浓度变化,采用滞水区面积比例、浓度变化指数、换水率和水质浓度改善率,评估6个连通方案下大通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引水调度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大通湖水环境,当引水前期流量取30 m^(3)/s,出口水位控制在25.48 m时和引水后期流量保持为30 m^(3)/s不变,出口水位调整至25.88 m时,大通湖水环境改善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改善类似湖泊水环境和提高引水调度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 水环境改善 水质模拟 引水流量 洞庭湖区
下载PDF
山区钢桁梁斜拉桥设计和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祥敏 陈德伟 +2 位作者 杜晓庆 田仲初 于金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7,共12页
随着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山区桥梁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文章调研世界范围内2113座山区桥梁(含中国1521座),分析山区桥梁的建设难点和应用现状,阐明山区斜拉桥的关键设计技术,研究山区钢桁梁斜拉桥主梁、主塔... 随着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山区桥梁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文章调研世界范围内2113座山区桥梁(含中国1521座),分析山区桥梁的建设难点和应用现状,阐明山区斜拉桥的关键设计技术,研究山区钢桁梁斜拉桥主梁、主塔及斜拉索的方案选型及构造设计,探讨适用于山区条件的新型斜拉桥施工方法。结果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山区桥梁建设最多的国家,贵州省又居我国首位(34.4%)。山区斜拉桥通常具有大跨径、高塔墩、小边主跨比和结构不对称等特点,运输施工易、装配程度高、抗风性能好、抗震性能优和景观造型美的结构设计成为山区桥梁的主流趋势。钢桁梁比钢箱梁斜拉桥更适应于山区的建设条件,公路钢桁梁斜拉桥一般采用两片主桁,N形桁式,主桁高度为6~9m,节间长度为6~12m,梁上标准索距为12~16m。主桁横向联系采用华伦式,桥面系常用板桁组合体系,斜拉索则主要采用钢绞线斜拉索。新开发的缆索吊机法和节段纵移悬拼法解决了山区斜拉桥主梁整节段起吊、运输和拼装的难题,可供类似桥梁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钢桁梁斜拉桥 公路钢桁梁 结构设计 施工方法
原文传递
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10
作者 高阳 吴方同 孙士权 《大学教育》 2024年第8期20-24,共5页
水工程经济课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水工程及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营运和管理的经济可行性,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文章以长... 水工程经济课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水工程及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营运和管理的经济可行性,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文章以长沙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等,并探讨从落实“传帮带”及教学督导、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以培养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水工程经济 教学改革 青年教师
下载PDF
“三高四新”蓝图下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1
作者 唐栋 李毅 +1 位作者 蒋中明 隆院男 《科技风》 2024年第30期48-50,共3页
针对“三高四新”蓝图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旨在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和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深入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策略。聚焦于行业需求和其... 针对“三高四新”蓝图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旨在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和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深入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策略。聚焦于行业需求和其他高校的优秀实践,以优化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着眼于校内外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试点和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优化课程体系、尝试案例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的框架。未来的研究将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更深入的合作,以进一步完善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四新”蓝图 土木水利专业 学位研究生 课程体系优化 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双背景下水利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与实践
12
作者 唐栋 李毅 蒋中明 《科技风》 2024年第31期36-38,共3页
对于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双背景下水利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本文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新阶段下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对于全球工程技术专业的推进以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教育水平提升的意义。随后,深入分析了水... 对于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双背景下水利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本文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新阶段下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对于全球工程技术专业的推进以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教育水平提升的意义。随后,深入分析了水利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边界随意、内容交叉重复等方面,详细探讨了课程模块设置、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资源建设和持续改进机制。本文提出了双背景下水利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并强调了需要不断适应国家发展和行业需求,以提升教育质量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建设 专业认证 水利类 专业核心课程 改革
下载PDF
公民科学在水利工程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13
作者 文晓凤 陈子祥 +1 位作者 甘楚能 尹令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147-149,共3页
公民科学是一种组织民间公众参与科研活动的新型组织模式,目前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在水利工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公民科学模式,有利于研究生了解本专业复杂的研究对象、改善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最新的相关技术,从而弥补... 公民科学是一种组织民间公众参与科研活动的新型组织模式,目前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在水利工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公民科学模式,有利于研究生了解本专业复杂的研究对象、改善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最新的相关技术,从而弥补高校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为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对水利工程所属的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农业水土工程等学科均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公民科学 研究生教育 教学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冲击滑坡涌浪近场传播时频分析
14
作者 黄筱云 刘子亮 +1 位作者 黄瑞启 程永舟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114,共9页
为深入了解冲击滑坡涌浪近场传播的规律,运用FLOW-3D软件建立三维滑坡涌浪数值模型,模拟滑坡体入水产生涌浪以及涌浪近场传播过程,并通过小波变换对三维涌浪近场历时变化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滑坡涌浪的能量从主径向朝两侧逐渐传... 为深入了解冲击滑坡涌浪近场传播的规律,运用FLOW-3D软件建立三维滑坡涌浪数值模型,模拟滑坡体入水产生涌浪以及涌浪近场传播过程,并通过小波变换对三维涌浪近场历时变化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滑坡涌浪的能量从主径向朝两侧逐渐传递;至入水点2倍水深距离以外,其他径向上涌浪能谱演化特征趋向与主径向一致,所有径向上涌浪局部波能沿程衰减率接近,主频附近的组成波的波能传递速度不随径向角变化。基于此,进一步提出近场特征波能峰值与近场特征波能传递速度的概念与估算公式,为滑坡涌浪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滑坡 三维涌浪 近场 小波变换 FLOW-3D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演化
15
作者 常留红 郭洋 +2 位作者 郑景琦 李飘 薛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针对海工建筑物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在波浪作用下加速演化,进而导致涂层发生力学剥蚀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聚力模型基本理论,二次开发内聚力单元,建立环氧涂层-混凝土基体界面初始损伤内聚力模型,模拟规则波作用下界面疲劳损... 针对海工建筑物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在波浪作用下加速演化,进而导致涂层发生力学剥蚀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聚力模型基本理论,二次开发内聚力单元,建立环氧涂层-混凝土基体界面初始损伤内聚力模型,模拟规则波作用下界面疲劳损伤过程,分析规则波作用下气泡生成角度、面积和偏心率等因素对初始损伤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界面初始损伤的扩展演化分为损伤演化前、疲劳累积和损伤扩展三个阶段:初始损伤演化前,初始损伤动力响应集中于气泡底部尤其是半短轴边缘部位;疲劳累积阶段,半短轴边缘疲劳损伤累积呈阶梯式增长,半短轴边缘脱黏失效后,半长轴疲劳损伤迅速累积并发生脱黏失效;脱黏扩展阶段,脱黏区域从气泡初始损伤底部向外扩展,半短轴脱黏速率大于半长轴,最终形成圆形脱黏区域。随着气泡面积和偏心率的增加,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增大,涂层脱黏历时缩短;随着气泡生成角度增加,气泡底部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变逐渐减小,底部内聚力单元的应变集中效应减弱,涂层脱黏历时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界面 波浪荷载 界面气泡 初始损伤 内聚力模型 损伤演化
下载PDF
极端气候下洞庭湖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例
16
作者 谌宏伟 朱智超 +4 位作者 李正最 喻娓厚 周慧 于莎莎 彭向训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5,共11页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下水分别为HCO_(3)-Ca型和HCO_(3)-Ca与HCO_(3)·SO_(4)-Ca型,均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且均表现出河水地下水一定程度混合的特征。1月和8月地下水^(222)Rn浓度平均分别是河水的21和23倍,且两类水体均为1月高于8月。1月和8月河水TDS和Cl^(-)沿程均小幅度起伏变化,地下水中则以与河水总体相近的趋势大幅度波动;1月河水和地下水^(222)Rn浓度沿程为总体先升后降的大幅度波动特征,8月则表现为上半河段变化趋势相反、下半河段趋势相近。综合分析认为:1月和8月研究河段上游和下游一定范围内均为地下水补给河水,中部一定范围内补给减弱;1月和8月地下水补给河水的速率分别为0.39×10^(-4)和0.44×10^(-4) m^(3)/(s·m),补给量分别为1.24和1.39 m^(3)/s。2022年的极端气候导致洞庭湖平原区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出现异常,研究河段1月地下水补给河水强度增加,8月由通常的河水补给地下水逆转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极端气候不仅影响了洞庭湖平原河道水交换模式和强度,还可能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氡同位素 河水 地下水 相互作用 极端气候 洞庭湖
下载PDF
涌潮冲击桩柱体最大压强及最大载荷的计算方法
17
作者 王旭 屈科 +1 位作者 杨元平 王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103,共14页
涌潮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特殊强非线性间断流,因此涌潮区域内桥墩等桩柱体建筑物会受到极大的涌潮冲击力,可能会对桩柱体等涉水结构造成严重毁坏。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和wave2Foam构建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 涌潮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特殊强非线性间断流,因此涌潮区域内桥墩等桩柱体建筑物会受到极大的涌潮冲击力,可能会对桩柱体等涉水结构造成严重毁坏。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和wave2Foam构建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首先,进行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计算涌潮传播、演变及与桩柱体相互作用的能力;然后,数值计算涌潮与桩柱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涌潮传播、演变及桩柱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并阐明不同形态涌潮与桩柱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涌潮复杂水动力特性机理;最后,系统分析不同涌潮高度、潮前水深、桩柱体斜置角度和作用方向对涌潮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潮与桩柱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涌潮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着涌潮高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大趋势;波状涌潮和弱旋滚涌潮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潮前水深的增大而增大,然而强漩滚涌潮冲击桩柱体时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潮前水深的变化没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涌潮冲击桩柱体过程中,相比垂直桩柱体涌潮对正向斜置桩柱体作用的水动力载荷较小,且最大冲击压强的大小也因桩柱体的斜置发生了明显的减小现象。基于对涌潮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数据结果进行系统整理,结合理论特性分析,提出适合不同形态涌潮冲击桩柱体时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涌潮最大冲击压强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强潮区域桥梁基础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桩柱体 水动力特性 理论分析 wave2Foam
下载PDF
人工生态礁体群对非平整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高榕泽 王傲宇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杂波浪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岛礁建设面临促进岛礁生态修复和改善岛礁防浪抗浪特性的双重需要。文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人工生态礁体群存在时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的演变特性,并且分析了波高、水深、礁体开孔直径等因素对孤立波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生态礁体群的存在会对岛礁孤立波的传播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入射波浪与人工生态礁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礁体的存在会降低入射波浪的反射强度。除此之外,人工礁体内部复杂的涡流场会消耗更多的入射波能量,导致入射波浪在礁坪上的透射系数降低,更好地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态礁体群 珊瑚礁 非平整岛礁 孤立波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长田湾灌区水工混凝土结构修复材料性能及应用
19
作者 王结平 任毅哲 +3 位作者 范伟中 范明 张贵金 刘杰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6期233-236,共4页
针对长田湾灌区内倒虹吸管、明渠、渡槽等水工混凝土结构存在的混凝土剥落、开裂、破损等病害,研究了系列环氧修复材料工程性能及施工工艺,并对灌区内水工结构进行了工程应用。发现该系列修复材料应用效果优越,水下抗冲磨环氧砂浆、水... 针对长田湾灌区内倒虹吸管、明渠、渡槽等水工混凝土结构存在的混凝土剥落、开裂、破损等病害,研究了系列环氧修复材料工程性能及施工工艺,并对灌区内水工结构进行了工程应用。发现该系列修复材料应用效果优越,水下抗冲磨环氧砂浆、水下环氧界面粘结剂抗压强度可达86.3、85.2MPa,高渗透环氧防水涂料的渗透深度可至4.81mm,定量计算表明修复后明渠输水损失率降低20%,修复效果优异,可推广应用于灌区水工结构各类病害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工混凝土 灌区 环氧材料 结构修复
下载PDF
固废填埋长期环境安全和寿命预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亚 孙淑娜 +4 位作者 王琪 刘玉强 谌宏伟 彭向训 杨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54-1962,共9页
我国固废填埋场数量多、运行水平低、设施老化快、预期寿命偏短且寿命到期后老化严重.与此相对,固废填埋场寿命相关研究却存在关注度较少、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内容不系统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通用工程领域寿命预测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我国固废填埋场数量多、运行水平低、设施老化快、预期寿命偏短且寿命到期后老化严重.与此相对,固废填埋场寿命相关研究却存在关注度较少、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内容不系统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通用工程领域寿命预测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分门别类地梳理工程寿命预测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固体废物填埋工程和实际特征,系统描述了固废填埋场工程材料性能退化的主要机理和预测方法、填埋整体性能评估方法等,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开展的工作.主要结论如下:通用工程寿命研究遍布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研究对象包罗万象覆盖机械设备、建筑工程、以及各种通用材料和零部件等,形成了基于系统学和决策论、基于仿真模拟模型、以及基于经验方法的三种工程寿命预测方法;固废填埋领域目前重点针对HDPE膜防渗材料和导排介质材料,基本明确了上述材料的老化机理和老化预测方法,形成了填埋场整体性能预测的方法,并耦合整体性能预测模型和材料老化预测模型探索开展了固废填埋场长期性能演化预测研究.论文最后指出固废填埋工程寿命预测研究应该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包括完善寿命预测理论体系基础理论与框架体系、深入开展极端服役条件下的核心材料老化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开展中晚期寿命(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以及强化寿命预测应用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填埋场 填埋场寿命预测 HDPE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