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8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平 霍小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4-85,共2页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是长沙理工大学合并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就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从电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电工电子 实践教学体系 单独设课 虚拟实验 创新教育 多媒体辅助平台 长沙理工大学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分析——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
2
作者 彭玮婧 张国强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9期66-67,共2页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对其顺利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形势,也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了一大难题。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并能合理调整心态,但在大学...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对其顺利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形势,也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了一大难题。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并能合理调整心态,但在大学生本人及高校层面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善之处,需要共同努力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生 就业心态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施改革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白杨 唐杰 +3 位作者 唐欣 王晓芳 罗媚媚 易资兴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9期151-152,共2页
坚持需求导向,坚持OBE理念,坚持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观、教学观,针对当前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统筹考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团队、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要素。在探索实施过程中,邵阳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取... 坚持需求导向,坚持OBE理念,坚持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观、教学观,针对当前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统筹考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团队、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要素。在探索实施过程中,邵阳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得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专业 应用型课程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OBE) 培养目标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电力新技术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苏盛 王力 +1 位作者 肖辉 唐欣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期91-95,共5页
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为工科专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新要素,对工科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先对新工科定位下的电气工程教学进行深度剖析,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堂形式、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为工科专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新要素,对工科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先对新工科定位下的电气工程教学进行深度剖析,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堂形式、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将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思维、多方面考核应用于《电力新技术概论》课程体系建设,探寻新工科理念下电气工程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围绕实际生产需求提出问题的能力,面对实际生产状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 新工科 翻转课堂 项目式教学 工程教育
下载PDF
电气信息类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5
作者 夏向阳 姜飞 +1 位作者 张静 裴翔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0期80-83,共4页
针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研究生数量大量增加,如何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培养质量,以“柔性交直流输电”研究生课程为例,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课程改革方案,融合了具体工程案例进行... 针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研究生数量大量增加,如何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培养质量,以“柔性交直流输电”研究生课程为例,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课程改革方案,融合了具体工程案例进行该课程讲解和研讨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正确的职业规范,为其他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交直流输电 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方案 具体工程案例
下载PDF
信息类课程群工程应用型教改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黄亚飞 曾喆昭 王创新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年第B10期101-103,共3页
针对信息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教学、技能竞赛、考核方式以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工程应用型教改的一系列举措,然后结合专业特色提出联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建议,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信息类课程教... 针对信息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教学、技能竞赛、考核方式以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工程应用型教改的一系列举措,然后结合专业特色提出联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建议,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信息类课程教学发展、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创新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类课程 工程实践 应用能力
下载PDF
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7
作者 夏向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7期25-26,共2页
比照高校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特别是在把强电与弱电相结合,分层培养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与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工... 比照高校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特别是在把强电与弱电相结合,分层培养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与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 实践 分层培养 工程能力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8
作者 席燕辉 贺科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23期173-173,共1页
针对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本文从教学计划、试验教学队伍、试验授课模式和内容、校外实习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对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 电子信息 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
下载PDF
浅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型教师培养计划
9
作者 汤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25期75-75,共1页
为保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我校制订了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本文从总体目标、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实施计划、政策保障等方面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型教师培养计划,希望... 为保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我校制订了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本文从总体目标、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实施计划、政策保障等方面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型教师培养计划,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电气工程 工程型教师 培养计划
下载PDF
工程专业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10
作者 莫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Z1期6-8,共3页
数学素养的培养对提高工程专业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训练他们缜密的思维具有关键的作用。大学数学教育是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重要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工程专业大学生在数学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工程专业大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的培养对提高工程专业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训练他们缜密的思维具有关键的作用。大学数学教育是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重要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工程专业大学生在数学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工程专业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专业 数学教学 数学素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增设应用型课程的研究
11
作者 王媛媛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年第14期84-84,共1页
基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脱节情况,很多高校 已经注意到课程设置得不合理,并有不少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提 出部分课程衔接的建议。但目前,还没有系统地提出在整个教 学体系下如何进行对接的问题。根据初步设想和尝试,电气工 程及其自动化... 基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脱节情况,很多高校 已经注意到课程设置得不合理,并有不少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提 出部分课程衔接的建议。但目前,还没有系统地提出在整个教 学体系下如何进行对接的问题。根据初步设想和尝试,电气工 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使用以专业应用案例为背景的教学新 方法,开设应用型课程以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接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 课程衔接 应用型课程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与深度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温度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来恩 曾小勇 +2 位作者 曾子豪 成采辰 孙耀科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5,共8页
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动态以及时序依赖特性,构建了一种深度神经网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预测。该模型可以提取数据的潜在高维特征并适当降维以减少模型复杂度,同时通过长短期记忆单元... 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动态以及时序依赖特性,构建了一种深度神经网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预测。该模型可以提取数据的潜在高维特征并适当降维以减少模型复杂度,同时通过长短期记忆单元层捕获温度的长期依赖关系。此外,通过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端电压以及电流实时计算产热率,从而为深度神经网络提供额外的物理信息输入。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温度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温度预测 产热率 物理信息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之我见
13
作者 陈泽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2期6-6,共1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以培养电气工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校大学生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努力学习各种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相关技能,获得本专业毕业生应有的综合素养,未来才能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以培养电气工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校大学生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努力学习各种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相关技能,获得本专业毕业生应有的综合素养,未来才能在多个领域从事各种电气工程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综合素养
下载PDF
基于逐层互信息对抗自编码器的城市供热管网故障检测
14
作者 刘自鹏 李灵 +3 位作者 刘述 李磊 熊凌云 刘雅儒 《市政技术》 2024年第5期220-227,共8页
城市集体供热管网属于市政工程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与城市经济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供热管网进行准确实时的状态监测至关重要。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状态监测领域,如对抗自编码器(adve... 城市集体供热管网属于市政工程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与城市经济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供热管网进行准确实时的状态监测至关重要。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状态监测领域,如对抗自编码器(adversarial auto-encoder,AAE)。然而,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在AAE模型训练过程中样本与特征表示之间的互信息存在衰减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该网络模型的故障检测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逐层互信息对抗自编码器(layer-by-layer mutual information adversarial auto-encoder,LM-AAE)的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显性引入低维特征空间与前面每一层神经网络的互信息,以最大化正常输入样本与特征表示之间的相关性,有效克服了AAE模型训练过程中的互信息衰减问题。最后,将LM-AAE模型、VAE模型和传统AAE模型分别用于连续搅拌釜式加热器实验,结果表明LM-AAE模型在保证较小故障漏报率的同时具有最小的故障误报率。证明了引入逐层互信息策略可以使模型在故障检测任务中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网 故障检测 无监督学习 对抗自编码器 逐层互信息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图像信息的配电网部件定位方法
15
作者 黄志鸿 颜星雨 +2 位作者 陶岩 张辉 徐先勇 《湖南电力》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针对配电网部件热故障判别前置任务,提出一种面向配电网巡检的多模态图像部件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多模态图像信息协同与目标检测两个关键步骤:首先,针对高分辨率可见光图像与带有温度信息的红外图像信息不对齐问题,提出自适应图像配准... 针对配电网部件热故障判别前置任务,提出一种面向配电网巡检的多模态图像部件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多模态图像信息协同与目标检测两个关键步骤:首先,针对高分辨率可见光图像与带有温度信息的红外图像信息不对齐问题,提出自适应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能够高质量完成跨模态配准任务;其次,通过预测信息迁移方法将配准后可见光图像的预测信息迁移至红外图像,完成对红外图像的检测。结果表明,相比直接检测红外图像,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18.4%的检测精度,并在精确率与召回率上表现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巡检 图像配准 目标检测 多模态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综合能源系统能碳安全域的建模与求解
16
作者 肖峻 王聪 宋晨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2,共10页
安全域是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分析的重要手段,现有的能流安全域没有考虑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高碳”风险。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碳流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能碳安全域。首先,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以及碳排放流模型;其次,提出了综合... 安全域是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分析的重要手段,现有的能流安全域没有考虑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高碳”风险。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碳流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能碳安全域。首先,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以及碳排放流模型;其次,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能碳安全域定义;进而,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能碳安全域模型;再次,给出了基于二分修正仿真的能碳安全域的求解与观测方法;最后,通过电-气耦合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安全域 碳排放 碳流约束 电-气耦合系统
下载PDF
基于VMD-SSDEO的全并联AT牵引网故障定位
17
作者 李泽文 冯译萱 +4 位作者 夏翊翔 张一鸣 刘国胜 张灵芝 罗姗姗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针对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uto-transformer,AT)牵引网故障点反射波波头微弱难辨识,且线路并联结构导致故障行波折反射复杂而造成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能量算子的牵引网故障行... 针对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uto-transformer,AT)牵引网故障点反射波波头微弱难辨识,且线路并联结构导致故障行波折反射复杂而造成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能量算子的牵引网故障行波单端定位方法。首先,深入分析牵引网故障行波的传输特性,研究全并联结构对行波折反射的影响,确定不同故障类型和潮流特征,以此为依据提取故障特征量,将波头辨识转化为能量突变值提取;随后,利用VMD去噪提取电压行波真实分量,再针对第二反射波波头微弱难标定问题,在滑动时间窗口(sliding time window,STW)下,结合对称差分能量算子(symmetrical differencing energy operator,SDEO)构造故障信号的二次瞬时能量谱,效果良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抗过渡电阻能力强,能够反应不同工况下故障牵引网电磁能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并联AT牵引网 故障测距 行波单端定位 对称差分能量算子
下载PDF
基于动态虚拟故障行波定位原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优化配置
18
作者 李泽文 张一鸣 +3 位作者 夏翊翔 冯译萱 王远川 葛俊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为提高行波定位装置的利用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虚拟故障行波定位原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网的结构特点进行可测性分析,提出总体优化配置原则;然后以装置配置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自适应遗传... 为提高行波定位装置的利用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虚拟故障行波定位原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网的结构特点进行可测性分析,提出总体优化配置原则;然后以装置配置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最后根据冗余度评价得出最优配置方案,并以贪心策略确定行波定位装置的动态装设顺序。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较高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行波定位装置的配置数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行波 故障定位 优化配置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的列车自组网运行控制
19
作者 宋宗莹 杨迎泽 +4 位作者 王兴中 于晓泉 李烁 武悦 胡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5期22-26,共5页
重载组合列车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新型智能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列车的实时信息交互和协同运动。随着列车向长编组、重载化发展,对于重载组合列车自组织网络提出新的要求。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的列车自组网运行控制策略。首先,... 重载组合列车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新型智能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列车的实时信息交互和协同运动。随着列车向长编组、重载化发展,对于重载组合列车自组织网络提出新的要求。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的列车自组网运行控制策略。首先,建立重载组合列车自组织网络系统的单列车与多列车运动模型,其中多列车运动模型以3辆车为例具体化。其次,设计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多列车协同控制,以实现多列车的高效率安全运行,并且通过优化模型预测控制预测时域,改善控制效果。最后,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案在加速、减速和不同预测时域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控制效果的优越性,在保证运算性能的同时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自组织网络 模型预测控制 优化预测时域 运行安全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矢量选择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模型预测定子磁链控制
20
作者 何静 李宗俞 吴公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620,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传统模型预测磁链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FC)系统稳态误差大、参数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链预测误差矢量分析的永磁同步电机多电压矢量选择方法...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传统模型预测磁链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FC)系统稳态误差大、参数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链预测误差矢量分析的永磁同步电机多电压矢量选择方法。首先,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依据轴线划分扇区,制定了判断磁链误差矢量所在区域的多电压矢量选择标准。然后,采用定子磁链预测值和两相静止坐标系定子磁链价值函数计算各电压矢量作用时间,改进了传统模型预测寻优过程。此外,设计了一种考虑电阻、电感参数失配的离散滑模定子磁链观测器,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参数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预测定子磁链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系统在参数失配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显著减小了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磁链控制 多电压矢量 参数鲁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