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嬗变与发展: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逻辑审视
1
作者 张艳芳 朱平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86-91,共6页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促进生产建设的政策价值取向期、服务阶级斗争的政策价值取向期、助力经济发展的政策价值取向期、凸显素质教育的政策价值取向期、强化“五育并举”的政策价值取向期等五个历史嬗变阶段。呈现出以下演进特征:在...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促进生产建设的政策价值取向期、服务阶级斗争的政策价值取向期、助力经济发展的政策价值取向期、凸显素质教育的政策价值取向期、强化“五育并举”的政策价值取向期等五个历史嬗变阶段。呈现出以下演进特征:在政策产生机制上,社会需求驱动政策形成;在政策价值目标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贯穿始终;在政策话语分析上,经济话语主导多元参与;在政策实施保障上,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动。瞻望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劳动教育政策的设计规划应凸显科学性理解、目标确立应坚持政治性引领、话语规则应鼓励多元性参与、执行实施应注重系统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政策 劳动教育 政策演进
下载PDF
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重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平 雷世平 田禾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与最基本的方式,是提升国民经济的强大动能。纵观当前,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新型劳动形式,不仅给传统劳动带来挑战,也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劳动理念。大学生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借助和发挥智能设...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与最基本的方式,是提升国民经济的强大动能。纵观当前,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新型劳动形式,不仅给传统劳动带来挑战,也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劳动理念。大学生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借助和发挥智能设备、智能技术、智能手段,使劳动教育拥有全新的育人形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智能时代对人类劳动的影响,明确劳动教育价值重塑的内容,分析劳动教育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大学生 劳动教育 价值重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话语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杰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6期13-15,共3页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重要因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语言实践活动,教师话语能力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思政课”是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讲好用好“大思政课”,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积...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重要因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语言实践活动,教师话语能力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思政课”是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讲好用好“大思政课”,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推进思政课话语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话语能力和话语效力,以全新的多元多维度话语语境,打破思政课原有的话语格局,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弥补学生对思政课认知“鸿沟”中的应有作用,进而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对此,文章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的内涵要义,研究“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提升对策,以期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 话语能力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模式的内涵、类型与运用
4
作者 覃艳艳 袁君 胡贝利 《职教通讯》 2024年第12期61-67,共7页
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模式是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来,反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实施范围、实施主体、实施规范、实施程序及评价的结构和形态,是高职院校为解决“课程劳育”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而采取的方式、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课... 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模式是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来,反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实施范围、实施主体、实施规范、实施程序及评价的结构和形态,是高职院校为解决“课程劳育”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而采取的方式、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模式具有多样性、多重性和动态性和结构性等特征。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模式的主要类型有:基于独立课程的“课程劳育”模式、基于专业的“课程劳育”模式和基于专业群的“课程劳育”模式。为了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不同的“课程劳育”模式,防止各种模式泛化或滥用,必须紧扣课程本质,抓好独立课程“课程劳育”模式的运用;坚持因校制宜,科学选择适宜的模式;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劳育 内涵 类型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的高职劳动教育:应然意蕴、实然境遇与必然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芳 黄登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第7期13-19,共7页
技能型社会与高职劳动教育具有多维价值耦合:在个体价值上,都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在文化价值上,都着意劳动技能文化营造;在社会价值上,都重视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型社会以内蕴丰富的愿景,期待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以终身发展的理念,呼... 技能型社会与高职劳动教育具有多维价值耦合:在个体价值上,都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在文化价值上,都着意劳动技能文化营造;在社会价值上,都重视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型社会以内蕴丰富的愿景,期待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以终身发展的理念,呼唤高职劳动教育的时空扩容;以产业升级的追求,企盼高职劳动教育的内容创新。技能型社会中高职劳动教育的内容将从重脑轻体走向体脑结合;劳动教育的方式将从离身学习走向具身学习;劳动教育的动力将从行为模仿走向内生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高职劳动教育 技能创新人才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波 张艳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1-95,共5页
“三全育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全程育人力度不大、全方位育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主体、建设全程衔接的教育链条、打造全方位协... “三全育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全程育人力度不大、全方位育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主体、建设全程衔接的教育链条、打造全方位协同的教育内容等创新措施,不断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大学生 思政教育 对策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理论与理路——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艳芳 黄登红 《职教通讯》 2023年第2期20-27,共8页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劳动素养进行的评价。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存在重视管理价值、轻视教育价值,重视共性指标、漠视个性发展,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素养提升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劳动素养评价的价值导...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劳动素养进行的评价。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存在重视管理价值、轻视教育价值,重视共性指标、漠视个性发展,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素养提升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劳动素养评价的价值导向不正确、评价的政策制度不健全、评价标准不科学。为此,应确立“政府—院校—企业—社会”联合评价主体,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监测—反馈—改进”的动态评价机制,倡导行为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系统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落细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劳动素养 第四代评价理论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之实践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杰 《品位·经典》 2023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若干重大举措,这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阐明了“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并结合高职教育特征,提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实践策略,提升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教学路径
下载PDF
非营利性民办高职的治理之殇与化解之策——基于产权治理视角
9
作者 张艳芳 黄登红 《江苏高职教育》 2022年第5期24-30,共7页
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职的产权及性质问题,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解,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职的举办者和管理者从各自的角色立场出发,也持不同的态度。由此,非营利性民办高职办学必然面临诸多产权治理困境,关涉产权主体含混不清、... 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职的产权及性质问题,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解,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职的举办者和管理者从各自的角色立场出发,也持不同的态度。由此,非营利性民办高职办学必然面临诸多产权治理困境,关涉产权主体含混不清、产权分割有失公允、产权边界有待厘清等方面。要化解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治理困境,需要实现三个转向,即将产权治理的话语体系从法律层面转向经济层面;将产权登记的立法体系从法定唯一转向二元选择;将产权治理的约束体系从行政监督转向全面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 民办高职教育 产权 治理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要素构成、问题剖析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验 贺茶湘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3,共1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广受关注。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充分必要因素,是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应予重视的着力点。基于高校思政课“2+4”教学要素联系性的特点,高校思政课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广受关注。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充分必要因素,是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应予重视的着力点。基于高校思政课“2+4”教学要素联系性的特点,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取决于思政课教师、大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要素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四个教学过程要素构成的合力。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完善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必须激活主体和过程的“两翼”驱动力量,发挥教师要素能动作用,激发学生要素自主成长能力,优化教学过程要素功能发挥,为实现思政课教学基本要素的有效运行构建一个融合互动、统筹高效的良性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有效教学 要素构成 问题剖析 完善路径
下载PDF
解读“减负”
11
作者 熊川武 姚晴 杜军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减负是兴学、利民、强国的人才大计。全面激发师生合理自主性是减负的关键。就教师而言,作为减负的策划主体,要坚定减负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的信念;加强减负策略的可操作性和多元性;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编符合6090的练习册。就学生而... 减负是兴学、利民、强国的人才大计。全面激发师生合理自主性是减负的关键。就教师而言,作为减负的策划主体,要坚定减负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的信念;加强减负策略的可操作性和多元性;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编符合6090的练习册。就学生而言,作为减负的执行主体,要自我反思,确立合理限度;先评后动,适度取舍;迎难而上,积极寻找方法;巧用时间,力补素养短板。减负的主阵地在课堂。坚持学生问题导向,大力改革“过度讲授”的教学,有望变被动减负为主动减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负 解读 自主性 问题导向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