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膜性肾病伴IgA沉积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1
作者 赵凤丽 曹亚坤 张晓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伴免疫球蛋白IgA沉积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为早期判断IMN病变严重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经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IMN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肾小球内有无IgA沉积分为Ig...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伴免疫球蛋白IgA沉积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为早期判断IMN病变严重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经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IMN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肾小球内有无IgA沉积分为IgA阳性组(22例)和IgA阴性组(83例)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病理资料等。结果105例IMN患者中男女之比约1.2︰1,平均发病年龄为(47.19±12.6)岁,临床首发症状以“水肿”为主,伴镜下血尿患者占比高,病理分期以膜性肾病Ⅱ期为主;IgA阴性组患者的24 h U-TP水平高于IgA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的补体C3指标均低于Ig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病理分期损伤较IgA阴性组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的肾小球细胞内增生比例高于Ig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阴性组患者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比例高于IgA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的免疫荧光指标中PLA2R沉积比例低于Ig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5例IMN患者中男女之比约1.2︰1,平均发病年龄为(47.19±12.6)岁,临床首发症状以“水肿”为主,伴镜下血尿患者占比高,病理分期以膜性肾病Ⅱ期为主;IgA阴性组患者的24h U-TP水平高于IgA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的补体C3指标均低于Ig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病理分期损伤较IgA阴性组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的肾小球细胞内增生比例高于Ig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阴性组患者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比例高于IgA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阳性组患者的免疫荧光指标中PLA2R沉积比例低于Ig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IGA沉积 肾脏病理
下载PDF
调理三焦气化治疗老年病临床应用
2
作者 张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53-56,共4页
韩景献教授提出,三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基于该理论指导,从调理三焦气化的整体辨治观治疗老年病;通过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以增强气化的动力;疏利三焦通道,使气血津液正常生化输布,脏腑形体得到充养,三焦... 韩景献教授提出,三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基于该理论指导,从调理三焦气化的整体辨治观治疗老年病;通过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以增强气化的动力;疏利三焦通道,使气血津液正常生化输布,脏腑形体得到充养,三焦气化得以调畅,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方法为针药并用,药物治疗为口服六味地黄丸合用其他方剂或药物,针刺以三焦针法为主,主穴取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足三里(双)、外关(双),余穴随症加减,收到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气化 针药并用 老年病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肖志华 赵灿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5-51,共7页
目的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RISm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方法选取山西省5个县区10个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993名COPD高危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对COPD高危人群PRISm的影响因素... 目的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RISm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方法选取山西省5个县区10个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993名COPD高危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对COPD高危人群PRISm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正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年龄、取暖或烹饪主要燃料累计使用时长、吸烟指数、腰围、静息心率、家庭年收入、性别、职业类型是PRISm的影响因素,风险预测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决策分析曲线结果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阈值概率居于0.1~0.6之间时进行PRISm干预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结论以COPD高危人群PRISm的影响因素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可以甄别COPD高危人群中发生PRISm的高危人群,为其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影响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短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解晓融 赵伟 +5 位作者 李鑫 孟子涵 任华 牛建鹏 杜虎羽 孙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99,共4页
肌性斜颈(muscular torticollis,MT)是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马蹄内翻畸形之后第三大常见的肌肉骨骼畸形[1],以先天性MT(congenital MT,CMT)为主,在婴儿中发病率高达为3.92%[2]。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宫内挤压、位置不良和出生创伤为其诱因[3]。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肌肉骨骼畸形 马蹄内翻畸形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镜下松解术 发病率高 出生创伤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文丽 李娜 +1 位作者 苗聪秀 李敏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1956年,McCarthy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概念[1],其在医学领域逐步应用。1978年首个试管婴儿诞生推动了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发展,而AI进一步提升了胚胎评估精度与妊娠预测能力,... 1956年,McCarthy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概念[1],其在医学领域逐步应用。1978年首个试管婴儿诞生推动了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发展,而AI进一步提升了胚胎评估精度与妊娠预测能力,为不孕症诊疗提供新方向[2]。目前AI在生殖医学的研究集中于生育能力评估、胚胎智能筛选及诊疗分析整合,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AI在生殖医学的应用现状,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辅助生殖技术 生殖医学 不孕症
下载PDF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楠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144-145,共2页
带下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通过对带下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将近年来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归纳,并分析中医治疗带下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带下病 病因 病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刘丽 左晓林 +2 位作者 赵志鹏 杨淯钧 宋应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系统探讨卡瑞利珠联合放化疗在治疗晚期食管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询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食管癌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为双臂随机对照试验(rand... 目的系统探讨卡瑞利珠联合放化疗在治疗晚期食管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询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食管癌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为双臂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少量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包含了123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病灶稳定率(stabilization of disease,SD),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食管癌患者的病灶进展率(progression disease,PD),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结论卡瑞利珠单抗结合放化疗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且显示出优于传统放化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卡瑞利珠单抗 放化疗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1例
8
作者 张国红 王露玉 +3 位作者 党震华 吴博 王款 马浩然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70-371,共2页
腋动脉是上肢的主要动脉干,是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其分支变异较多。充分了解腋动脉分支的变异情况对于临床诊疗及解剖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诊疗方面,了解腋动脉分支变异有助于减少血管造影中的误诊,提高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 腋动脉是上肢的主要动脉干,是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其分支变异较多。充分了解腋动脉分支的变异情况对于临床诊疗及解剖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诊疗方面,了解腋动脉分支变异有助于减少血管造影中的误诊,提高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解剖学研究中,这些变异的研究可以补充和完善解剖学知识体系,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目前由于腋动脉解剖还存在变异类型掌握不全、研究相对较少、地域性差异明显、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对这些变异的了解还不够充分等问题,仍可能因不了解变异情况而引发误诊或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腋动脉 分支变异
下载PDF
腰椎微创手术中节段动脉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一帆 刘君阳 靳江涛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3期41-44,共4页
腰椎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已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术中节段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虽不高,但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下肢缺血甚至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文章通过对腰椎微... 腰椎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已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术中节段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虽不高,但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下肢缺血甚至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文章通过对腰椎微创手术中节段动脉损伤的发生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手术操作中的关键风险因素。通过总结术前详细影像学评估、术中精确定位和器械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管理等防治策略,提出了降低节段动脉损伤风险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动脉损伤 腰椎微创手术 发生机制 防治策略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骨折地图技术的腰椎节段动脉特征研究
10
作者 赵一帆 靳江涛 +1 位作者 郭小波 刘君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应用骨折地图技术分析腰椎节段动脉走行及分布特征,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患者L_(1)~L_(5)水平增强CT影像资料。选取1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增强CT数据,三维重建L_(1)~L_(5)椎体模型,作为腰椎节段走行线绘制模板... 目的应用骨折地图技术分析腰椎节段动脉走行及分布特征,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患者L_(1)~L_(5)水平增强CT影像资料。选取1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增强CT数据,三维重建L_(1)~L_(5)椎体模型,作为腰椎节段走行线绘制模板。应用3D-Slicer 5.2.2软件重建108例患者的L_(1)~L_(5)椎体及腰椎节段模型,再将模型导入E-3D medical 20.52软件,使其与标准模板拟合,在标准模型上绘制腰椎节段动脉走行线,创建腰椎节段动脉线图和热图。计算腰椎节段动脉存在率,测量平面Ⅰ、平面Ⅱ两侧腰椎节段动脉相对高度。结果①腰椎节段动脉线图可见明显汇集带。前视图见L_(1)~L_(4)节段动脉整体偏左,L_(1)~L_(3)节段动脉起自椎体前下方,L_(4)节段动脉起自上半椎体,L_(5)节段动脉走行线稀疏,路径多变。左、右视图特征相似,但左侧汇集带较分散,L_(1)~L_(3)节段动脉呈“拱形”分布,L_(4)节段动脉呈“下斜形”分布,L_(5)节段动脉呈稀疏性“下斜形”分布。②热图对腰椎节段动脉特征呈现更佳。左、右侧视图中,L_(1)~L_(4)红色条带与椎体前缘的夹角逐渐增大,且在后半椎体向尾端的倾斜度逐渐增大,同时其在椎间孔处的位置逐渐降低;此外,左侧彩色条带分布范围较右侧大。③L_(1)~L_(4)节段动脉存在率分别为99%、100%、100%和95%(左、右侧相同),L_(5)节段动脉存在率为9.3%(左侧)和10.2%(右侧)。④同平面同侧腰椎节段动脉相对高度在L_(1)~L_(5)节段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除平面Ⅰ左侧L_(1)与L_(2)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平面Ⅰ左侧其他节段间、平面Ⅰ右侧各节段间、平面Ⅱ左侧各节段间、平面Ⅱ右侧各节段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平面Ⅰ,除L_(2)外,L_(1)~L_(4)节段动脉平均相对高度逐渐增高;在平面Ⅱ,L_(1)~L_(4)节段动脉平均相对高度逐渐降低。⑤同平面左右侧腰椎节段动脉相对高度比较,在平面Ⅰ,L_(2)、L_(3)节段左侧高于右侧(P<0.05),L_(1)、L_(4)节段左右侧无差异(P>0.05);在平面Ⅱ,L_(4)节段左侧低于右侧(P<0.05),L_(1)、L_(2)、L_(3)节段左右侧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节段动脉三维地图能直观展现腰椎节段动脉特征和椎体侧方危险区,可提高医师对腰椎节段动脉特征的认识,为腰椎微创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节段动脉 骨折地图 热图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林晴 邵天文 +3 位作者 成念念 张雅楠 杨子路 贾书花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16,23,共5页
目的:探讨灰树花多糖(GFP)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72 mg·kg^(-1)、144 mg·kg^(... 目的:探讨灰树花多糖(GFP)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72 mg·kg^(-1)、144 mg·kg^(-1)灰树花多糖,连续10 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除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500 mg·kg^(-1))造模,24 h后取材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外观形态,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血浆ALT和AST水平、肝匀浆还原型GSH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模型组肝脏颜色变暗,表面不平整、有肉眼可见的暗红色出血灶,质地发硬;低、高剂量组肝脏外观相对接近于正常;低、高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浆AST和AL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肝脏组织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镜下观察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并脂肪变性,内充满脂滴,核固缩、碎裂,肝血窦淤血狭窄、消失;低剂量组肝脏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肿胀减轻,肝索及肝血窦可见;高剂量组肝脏组织接近于正常。结论:灰树花多糖能够提高肝组织还原型GSH水平,抑制膜脂质过氧化,提高肝细胞氧化耐受性进而稳定肝细胞膜,有效防治过量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对乙酰氨基酚 急性肝损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张瑞欢 廉玉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8期937-94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DM)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DM患者中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附属临汾市人民医院诊断为DM的132例患者为A组...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DM)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DM患者中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附属临汾市人民医院诊断为DM的132例患者为A组,139例DM合并AF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DM合并A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对DM合并AF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和B组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是DM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HR及年龄联合MHR诊断DM合并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8(95%CI:0.510~0.646),0.811(95%CI:0.759~0.862)。结论MHR是DM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年龄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DM患者临床管理中AF发生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糖尿病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下载PDF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峰进 谭胜 +5 位作者 武卫鹏 矫健 李璐璐 张浩然 仝志国 连长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mixed adenoendocrine carcinoma,G-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3年5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mixed adenoendocrine carcinoma,G-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3年5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7例G-NEC、G-MA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与胃腺癌相比,G-NEC、GMANEC患者好发于男性的贲门部、确诊时年龄更大、肿瘤直径更大、术前更易发生贫血、低白蛋白、更易侵犯神经和脉管、肿瘤浸润深度更深、淋巴结转移数更多、TNM分期更晚、术后更易发生远处转移。G-NEC、G-MANEC患者的预后较胃腺癌差(P=0.001),而G-NEC和G-MANEC在病理特征(P>0.05)及预后分析(P=0.2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术前CEA、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和术后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TNM分期和术后远处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NEC、G-MANEC与胃腺癌的临床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确诊时多处于进展期,术后易发生远处转移。年龄>60岁、术前白蛋白<40 g/L、TNM分期Ⅱ/Ⅲ期、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人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雅文 朱刚 贾书花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MSC)。HSC在人体内有三个来源,分别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造血干细胞和脐血造血干细胞。在临床上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异...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MSC)。HSC在人体内有三个来源,分别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造血干细胞和脐血造血干细胞。在临床上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异体造血干细胞两类。HSC具有自我复制、增殖、多向分化及可塑性[1]。高表达CD34和CD97抗原为识别人类HSC的主要标记。HSC是最早发现,研究最多和最先用于临床的成体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临床应用 研究
下载PDF
瑞马唑仑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卫月 李慧芬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镇静已成为现代麻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镇静药物已广泛用于程序性镇静、麻醉前用药及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等。然而,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镇静药都存在不足,如丙泊酚治疗指数狭窄,常见不良反应如心肺抑制作用严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镇静已成为现代麻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镇静药物已广泛用于程序性镇静、麻醉前用药及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等。然而,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镇静药都存在不足,如丙泊酚治疗指数狭窄,常见不良反应如心肺抑制作用严重,注射痛及术后恶心、呕吐等[1];咪达唑仑起效时间长于丙泊酚,频繁给药会导致药物蓄积,在高龄和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作用时间延长[2],且有研究表明咪达唑仑能产生记忆损害,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3];依托咪酯不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且易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欠佳[4]。为了寻找和研发理想的镇静药,药物化学家根据软药原理,将丙酸甲酯引入苯二氮艹卓母环上合成一种新型镇静催眠药-瑞马唑仑[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Γ-氨基丁酸受体 麻醉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鳞癌和腺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16
作者 俞凯杰 顾超群 +3 位作者 朱凯 马丽莉 张晓俊 王金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病理学分期T4期8例,T3期4例,T1b期1例。肿瘤部位:弥漫分布4例,胆囊底部5例,胆囊底部及体部3例,胆囊体部1例。其中9例非弥漫肿物最大径2.0~6.0 cm。合并胆囊结石12例。手术方式:行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6例。截至2022年4月1日,11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110个月),死亡7例,生存4例。6例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化疗用药包括吉西他滨、吉西他滨+顺铂、替加氟),其中3例死亡,3例生存;5例未行放化疗患者中4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以腺癌多见,而SCC、ASC少见。胆囊SCC、ASC肿物体积较大,预后较腺癌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疗效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鳞癌 胆囊腺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医学生抑郁症认知情况及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原子莉 平卫伟 +3 位作者 孙国茜 冯舒敏 杨明煦 叶思思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应对方式,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抑郁症知识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发放193...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应对方式,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抑郁症知识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发放1931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22份,获得有效问卷1909份,有效率为98.86%;医学生抑郁症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4.14%(22040/34362),抑郁症检出率为25.04%(478/1909);抑郁症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抑郁症易复发和部分致病因素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知晓率分别为95.60%、93.19%、91.25%,抑郁症治疗药物、发病率和自杀率知识知晓情况较差,知晓率分别为12.73%、23.94%、24.78%;非抑郁组医学生抑郁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优于抑郁组医学生;抑郁医学生会通过就医、咨询老师和亲友等方式应对抑郁;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学生、家庭关系不和谐、对抑郁症认知差是医学生对抑郁不作出应对的因素。结论:医学生抑郁症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应针对性加强医学生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认知 应对方式 医学生
下载PDF
原发性胃腺鳞癌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8
作者 俞凯杰 朱凯 +3 位作者 马丽莉 左元元 毛海峰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胃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6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6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胃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6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6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进食梗阻;肿瘤原发灶最常见于胃上1/3(11例),其次是胃下1/3(4例)和胃中1/3(1例);肿瘤大体分型以溃疡型为主(11例),其余为浸润型(3例),蕈伞型(1例),浅表平坦型(1例);侵及深度8例为浆膜外,6例为浆膜下,1例为肌层,1例为黏膜下;1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见脉管侵犯,6例见神经侵犯;8例患者行胃近端切除术,5例行全胃切除术,3例行胃远端切除术,16例均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0例患者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45个月),1例术后14个月死亡,其余11例生存且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胃ASC发病率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镜下可见腺癌及鳞癌成分,AC及SC成分均大于25%,且腺癌和鳞癌成分均可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脐尿管癌1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19
作者 沈韵 伏茗涵 +1 位作者 朱凯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 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的0.17%~0.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下载PDF
^(18)F-PSMA显像在前列腺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瑶 李晓菲 段炼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64-469,共6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第二常见癌症,也是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男性年龄构成改变、筛查普及,PCa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PCa病程具有异质性,表现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不等[3...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第二常见癌症,也是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男性年龄构成改变、筛查普及,PCa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PCa病程具有异质性,表现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不等[3-4]。PCa的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治疗及疗效评价至关重要,其中影像学是一个基石[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18)F 前列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68 G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