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切片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姣 赵彩霞 马丽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8期9-13,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传统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的玻璃切片已受到诸多限制:如时间、空间以及保存难度等,学生须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借助显微镜进行学习,且玻璃切片占据空间大,易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这使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传统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的玻璃切片已受到诸多限制:如时间、空间以及保存难度等,学生须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借助显微镜进行学习,且玻璃切片占据空间大,易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这使得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止步不前。而病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桥梁学科,知识掌握度直接影响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另外多数院校线上课程开设成为新的教学手段,因此急需探索能够代替传统教学方法的、用以突破病理学教学瓶颈的方法,来进行病理学教学改革。数字切片可保存玻璃切片所有病变特点,并且摆脱了传统玻璃切片的缺点,在部分高校已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提高长治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病理学教学水平,结合长治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病理中心的优势,探讨如何建立与临床相联系的数字切片库,克服传统玻璃切片的劣势,创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传统切片 数字切片 病理中心 病理教学改革 数字切片库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鳞癌和腺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俞凯杰 顾超群 +3 位作者 朱凯 马丽莉 张晓俊 王金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病理学分期T4期8例,T3期4例,T1b期1例。肿瘤部位:弥漫分布4例,胆囊底部5例,胆囊底部及体部3例,胆囊体部1例。其中9例非弥漫肿物最大径2.0~6.0 cm。合并胆囊结石12例。手术方式:行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6例。截至2022年4月1日,11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110个月),死亡7例,生存4例。6例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化疗用药包括吉西他滨、吉西他滨+顺铂、替加氟),其中3例死亡,3例生存;5例未行放化疗患者中4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以腺癌多见,而SCC、ASC少见。胆囊SCC、ASC肿物体积较大,预后较腺癌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疗效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鳞癌 胆囊腺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胃腺鳞癌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俞凯杰 朱凯 +3 位作者 马丽莉 左元元 毛海峰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胃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6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6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胃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6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6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进食梗阻;肿瘤原发灶最常见于胃上1/3(11例),其次是胃下1/3(4例)和胃中1/3(1例);肿瘤大体分型以溃疡型为主(11例),其余为浸润型(3例),蕈伞型(1例),浅表平坦型(1例);侵及深度8例为浆膜外,6例为浆膜下,1例为肌层,1例为黏膜下;1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见脉管侵犯,6例见神经侵犯;8例患者行胃近端切除术,5例行全胃切除术,3例行胃远端切除术,16例均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0例患者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45个月),1例术后14个月死亡,其余11例生存且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胃ASC发病率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镜下可见腺癌及鳞癌成分,AC及SC成分均大于25%,且腺癌和鳞癌成分均可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脐尿管癌1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4
作者 沈韵 伏茗涵 +1 位作者 朱凯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 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的0.17%~0.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下载PDF
Siglec-15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俞凯杰 马丽莉 +1 位作者 贾建桃 王金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80-4284,共5页
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PD-1配体1(PD-L1)是最广泛使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但PD-1/PD-L1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所占比例不到40%,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虽与PD-L1的同源性超过30%,但Siglec-15的免疫抑制... 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PD-1配体1(PD-L1)是最广泛使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但PD-1/PD-L1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所占比例不到40%,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虽与PD-L1的同源性超过30%,但Siglec-15的免疫抑制功能独立于PD-1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Siglec-15在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本文回顾并总结了Siglec-15在TIME中的表达、预后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关于Siglec-15研究前景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为Siglec-15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lec-15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调节 免疫正常化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m6A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6
作者 李姣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确定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m6A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评价其诊断性能。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OSCC的基因表达谱。通过“DESeq2”R包鉴定差异表达的m6A调控因子。使用“ClusterProfiler”R包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确定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m6A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评价其诊断性能。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OSCC的基因表达谱。通过“DESeq2”R包鉴定差异表达的m6A调控因子。使用“ClusterProfiler”R包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KEGG)路径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的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插件对hub基因进行鉴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hub基因的诊断能力。采用“corrplot”包分析诊断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出14个差异表达的m6A调控因子,并且全部被选为枢纽基因,其中IGF2BP1、IGF2BP2、IGF2BP3、RBM15B、HNRNPA2B1、YTHDC2、HNRNPC、RBM15、YTHDF1基因可以作为区分正常与OSCC的特征参数。结论:本研究确定了IGF2BP1、IGF2BP2、IGF2BP3、RBM15B、HNRNPA2B1、YTHDC2、HNRNPC、RBM15和YTHDF1为OSCC的诊断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成为OSCC患者潜在的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6A PPI网络 富集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人群饮食因素与食管鳞癌关系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杜立红 杨建洲 +1 位作者 贾建桃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饮食相关危险因素对食管鳞癌的影响,为我国食管鳞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收集1992—2021年有关中国人群食管鳞癌饮食...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饮食相关危险因素对食管鳞癌的影响,为我国食管鳞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收集1992—2021年有关中国人群食管鳞癌饮食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应用RevMan 5.3和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评分为6分及以上,累计病例组4170例,对照组53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主要饮食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进食快(OR=2.39,95%CI:1.72~3.30)、喜烫食(OR=2.35,95%CI:1.88~2.93)、喜硬食(OR=2.23,95%CI:1.72~2.90)、饮食不规律(OR=2.21,95%CI:1.62~3.00)、喜腌制食品(OR=2.06,95%CI:1.54~2.75)。结论:进食快、喜烫食、喜硬食、饮食不规律、喜腌制食品是中国人群食管鳞癌饮食主要危险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关注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饮食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下载PDF
肝内胆管腺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杜立红 李莉娜 +3 位作者 原宁 申向东 肖鹏 王金胜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05-307,316,共4页
肝内胆管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时包含有鳞癌和腺癌2种成分。根据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的解剖性起源,其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type,ICC)、肝门周围型(peri?h... 肝内胆管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时包含有鳞癌和腺癌2种成分。根据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的解剖性起源,其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type,ICC)、肝门周围型(peri?hilar type,pCCA)和远端型(distal type,dCCA),分别占胆管癌的5%~10%,60%~70%和20%~30%,而早期有学者研究发现肝内胆管腺鳞癌的发病率仅占肝内胆管癌的2%~3%。由于此类疾病罕见,大多数关于肝内胆管腺鳞癌研究都是小样本或单个病例报道,因此,目前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等都尚不明确,不仅诊断困难,而且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治疗策略。然而,与普通的胆管癌相比,该病的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在这里,我们报告一例2021年在我院确诊的晚期并发肾上腺转移的肝内胆管腺鳞癌的病例,并继傅佳琦等人回顾2018年以前,与本病相关文献进行的整理、分析之后,复习2019年至今国内外报道的4例新发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鳞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