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治疗师指导下家庭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赵俊青 李姗 +3 位作者 张小桃 刘芳 樊荣 宋家荣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在语言治疗师指导下的家庭康复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为日常家庭环境下的常规带养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语言治... 目的:探讨在语言治疗师指导下的家庭康复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为日常家庭环境下的常规带养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语言治疗师指导下的家庭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采用S-S法(简称CRRC版)评估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患儿发育水平。结果:观察组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治疗师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有利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是目前家庭干预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康复 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
下载PDF
1例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特征及康复治疗
2
作者 董志欢 董越峰 +3 位作者 王紫欣 吴彤彤 郝佳鑫 赵俊青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 分析1例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晚发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药物治疗、康复评定、康复... 目的 分析1例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晚发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药物治疗、康复评定、康复训练方法及预后。结果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晚发型MMA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运动功能障碍,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远期生存质量。结论 晚发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临床异质性高,对于出现不明原因双下肢无力伴精神行为异常等多系统损害的患者,应考虑该遗传代谢病的可能。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晚发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肌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健康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脱髓鞘神经病变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神阙隔盐灸法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宰风雷 郭丽云 +2 位作者 程江慧 杜莉 罗妮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神阙隔盐灸法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神阙隔盐灸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 目的:探讨神阙隔盐灸法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神阙隔盐灸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患儿的上肢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痉挛量表(CSS)评价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并评价治疗2个月后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儿上下肢肌张力均降低,观察组患儿上肢MAS评分(1.57±0.43)分低于对照组(1.90±0.32)分,治疗后观察组下肢CSS评分(7.24±1.33)分低于对照组(8.25±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隔盐灸法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阙隔盐灸法 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瘫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生活方式干预在丛集性头痛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笑彤 宰风雷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9-92,共4页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1]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的头痛疾病,发病率为0.12%,男性的总体比例为4.3∶1[2],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疼痛位于头部的眶周、眶后或颞叶区域,同时伴有同侧颅和(或)全身自主神经症状,表现为流泪、上睑下垂、眼...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1]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的头痛疾病,发病率为0.12%,男性的总体比例为4.3∶1[2],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疼痛位于头部的眶周、眶后或颞叶区域,同时伴有同侧颅和(或)全身自主神经症状,表现为流泪、上睑下垂、眼睛发红、瞳孔缩小和躁动。每次发作持续15~180 min,隔日1次,持续数周至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干预 丛集性头痛 综述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模式可行性探讨
5
作者 孙天添 郭丽云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4期2493-2499,共7页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对身体的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表现...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对身体的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表现在日常生活活动(ADL)的长期依赖,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情绪的影响和加重经济负担等问题。长期护理脑卒中患者的家属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由于康复资源有限,很多患者会放弃康复治疗,但随访发现,大部分患者有着强烈的康复需求。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一种可行的康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生活质量 家庭康复 远程康复
下载PDF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体验
6
作者 莫梦燕 易琦峰 +2 位作者 张鑫 吴琼 王蕊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了解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al-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的真实体验,为IOE在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长治市某三级甲... 目的了解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al-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的真实体验,为IOE在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16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并在Nvivo 11.0软件的辅助下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共凝练3个主题,即心理应激反应、感知益处、管饲照护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应激反应,强化益处体验,提供多元化支持,优化IOE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间歇经口管饲 真实体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姗 赵俊青 董志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8期68-70,74,共4页
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在21%~54%。感觉功能受损可直接导致运动控制减弱,从而影响最基本的功能性活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重复的经颅磁刺激(rTMS)具有无创、无痛、无衰减、直接作用局部、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已... 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在21%~54%。感觉功能受损可直接导致运动控制减弱,从而影响最基本的功能性活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重复的经颅磁刺激(rTMS)具有无创、无痛、无衰减、直接作用局部、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康复疗法。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能改善卒中后感觉障碍,但其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感觉功能障碍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感觉功能 综述
下载PDF
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迟发性脑缺血中的应用
8
作者 孙婧 刘晓庆 +2 位作者 王钦鹏 王国娟 梁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565-569,共5页
迟发性脑缺血(DCI)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致残性并发症,1/3~1/2的动脉瘤性SAH发病2周内出现DCI,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水平下降,严重影响病人预后。DCI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预测并干预是改善DCI病人预后的... 迟发性脑缺血(DCI)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致残性并发症,1/3~1/2的动脉瘤性SAH发病2周内出现DCI,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水平下降,严重影响病人预后。DCI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预测并干预是改善DCI病人预后的关键。连续、无创监测有助于早期筛选高危病人,尽早干预,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是临床常用的非侵入性监测方法。本文就TCD和EEG在DCI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电图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9
作者 郭丽云 降凌燕 赵亚路 《中国康复》 2018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药物治疗及偏瘫的常规运动治疗,同时针对感觉障碍进行感觉功能训练,观...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药物治疗及偏瘫的常规运动治疗,同时针对感觉障碍进行感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感觉功能评分、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的本体感觉功能,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感觉功能训练 脑卒中 感觉障碍
下载PDF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物理治疗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丽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加速,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疫情期间的教学需求,长治医学院积极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网络开展线上教学。以康复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加速,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疫情期间的教学需求,长治医学院积极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网络开展线上教学。以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学”课程为例,课程组成员借助学习通平台,进行了课程录播、物理治疗技术操作演示视频录制,并完善了题库和病例库,形成了“课程+操作演示视频+题库+病例库”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使教师教学更规范、学生学习更主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实践经验,并进行总结,力求为后续“物理治疗学”的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学习通平台 物理治疗学 教学资源库
下载PDF
手机任务介入对下楼梯行走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慧芬 孙威 +3 位作者 宋祺鹏 张翠 王疆娜 毛德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8-535,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机任务介入对下楼梯行走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同步采集26名受试者(年龄:22.0±2.1岁)分别在单任务和手机任务条件下下楼梯行走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将步速作为协变量,使用... 目的:探讨手机任务介入对下楼梯行走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同步采集26名受试者(年龄:22.0±2.1岁)分别在单任务和手机任务条件下下楼梯行走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将步速作为协变量,使用重复性测量的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种任务条件下右脚触地、左脚离地、左脚触地和右脚离地等4个时刻的动态稳度(MoS)差异。结果:与单任务相比,手机任务介入使步频和双支撑比降低;矢状面的MoS在右脚触地时刻显著增大,但在其他3个时刻均显著减小;冠状面的MoS在右脚离地时刻显著增大。结论:在下楼梯行走中,手机任务的介入使身体稳定性降低,优势腿触地和优势腿离地这两个极易引起稳定性降低的时刻,青年人表现出低步频、低稳定性的下楼梯步态特征。因此在楼梯行走中应尽量减少手机使用行为,从而将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到动态稳定性的控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短信 认知-动作组合任务 动态稳度 稳定性 认知资源竞争
原文传递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旭 孙洁 李玲 《中国康复》 2023年第8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低频rTMS,对照组给予高低频rTMS假刺激。2组患者接受3周治疗后,分别评估脑神经营养指标、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MMSE量表及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大峰值流速(MPV)、平均流速(Vm)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血管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MPV、Vm均快于对照组(P<0.05),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口腔运送时间(OTT)、软颚上抬时间(SET)均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高低频rTMS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认知及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摄食吞咽困难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筋膜松解术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娅茹 宰风雷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头部筋膜松解术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头部筋膜松解术,每日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头部筋膜松解术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头部筋膜松解术,每日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2组均为2周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v2.1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MS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头痛VAS评分[(1.83±1.78)vs(3.80±2.68)分]、每周发作次数[(6.88±6.69)vs(11.65±8.15)次)]、MSQ v2.1评分总分[(17.15±5.50)vs(23.20±12.2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头部筋膜松解术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头部筋膜松解术可以有效降低丛集性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性头痛 蝶腭神经节 针刺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颅脑损伤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预测的体液因素
14
作者 徐硕 郭丽云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7-80,共4页
随着急救和重症医疗技术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其中一部分患者从重度昏迷转归为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pDoC),而且他们的余生中可能长期处于pDoC状态[1-2]。pDoC是指脑损伤后持续意... 随着急救和重症医疗技术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其中一部分患者从重度昏迷转归为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pDoC),而且他们的余生中可能长期处于pDoC状态[1-2]。pDoC是指脑损伤后持续意识丧失超过28 d的一种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预后预测 体液因子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及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丽云 邢晓红 +7 位作者 刘红 崔丽霞 陈育英 张沁丽 谢道林 王潞萍 田泽丽 张凤仙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及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康复治...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及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用Tecnnobody康复系统本体感觉评定模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本体感觉[平均轨迹误差(ATE)、测试所用时间]进行评估;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肌张力,使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肱二头肌、腓肠肌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计算协同收缩率;利用表面电极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的周围神经形态学[宽度(W)、厚度(T)、横截面积(CS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TE、时间值、肱二头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评分、MAS评分以及腓总神经、胫神经MCV、SCV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腕横纹处W值较治疗前升高(0.59±0.06比0.54±0.05,P<0.05),且高于对照组(0.59±0.06比0.56±0.0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A值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础康复治疗辅以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感觉、运动功能、肌张力水平,且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动态肌电图 周围神经形态学
原文传递
家庭认知康复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俊青 邱小红 +3 位作者 薛原 车丽芳 郭丽云 王玉芬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家庭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选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和常规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家庭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选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和常规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训练组增加家庭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的MMSE、MoCA和MBI评分分别为(28.33±2.85)分、(26.64±2.09)分和(74.66±11.22)分,与对照组的(26.95±1.77)分、(25.39±2.47)分和(73.98±12.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认知康复训练可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家庭康复 认知训练
原文传递
家庭康复训练对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常淑娟 邢晓红 上官琴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成家庭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n=35),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组给予规范康复训练,对照组自行功能训练。分别于...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成家庭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n=35),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组给予规范康复训练,对照组自行功能训练。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2,3个月对2组进行评定,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家庭康复训练,2组的Barthel指数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家庭康复训练组患者的ADL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家庭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邢晓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6-637,共2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可导致终身残疾的严重损伤,尽管近年来有关脊髓损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使他们恢复其生理解剖功能在临床上尚属难题。完全性脊髓损伤难以恢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仍会残留部分功能,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文... 脊髓损伤是一种可导致终身残疾的严重损伤,尽管近年来有关脊髓损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使他们恢复其生理解剖功能在临床上尚属难题。完全性脊髓损伤难以恢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仍会残留部分功能,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证明,脊髓损伤后康复训练,特别是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临床治疗 严重损伤 生理解剖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丽云 田泽丽 +3 位作者 张凤仙 郝佳鑫 杨铚 赵亚路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7-789,共3页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不稳定平面(球、平衡垫、平衡板等)结合闭链运动方式进行非稳态下的躯干控制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平衡功能评定(FMB)、步行能力评定(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BI).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治疗组患者的FMB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分别为(12.13 ±1.89)分、(4.29±1.08)级和(55.90±13.4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闭链运动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闭链运动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红外线照射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亭艳 史长青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外用溶液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红外线照射联合rhEGF外用溶液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rhEGF外...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外用溶液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红外线照射联合rhEGF外用溶液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rhEGF外用溶液换药治疗。对2组患者的疼痛、创面分泌物完全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分别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创面治疗痊愈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疼痛程度降低、分泌物完全消失时间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rhEGF治疗烧伤创面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分泌物完全消失时间,并改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烧伤创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