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复发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海卿 王科峰 郭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642-5644,共3页
目的研究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老年RE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 目的研究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老年RE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施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 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食管黏膜氧化应激指标及胃肠激素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χ~2=4.94,P=0.03);治疗后,研究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3,P=0.02)。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对RE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食管黏膜氧化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表达,同时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中益气汤 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8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宇倩 陈忠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69-2571,共3页
目的: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明确该疾病证候的规律及特异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 目的: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明确该疾病证候的规律及特异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记录并归纳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中医证根据患者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其中处于缓解期患者以脾气虚弱证最多,处于活动期患者则以大肠湿热证分布最多,其中活动期患者中肝郁脾虚证和大肠湿热证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缓解期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和脾气虚弱证的出现频率则明显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组患者中最常见的胃肝郁脾虚证,而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为大肠湿热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活动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虚实夹杂者。本病证候要素以脾虚、气虚、湿热内蕴多见,病位涉及大肠、肝、脾、肺、肾等多脏腑,并且与疾病的分期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总体体现为多病性、多病位的要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证型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皮肤疱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振宇 李小龙 赵敏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1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皮肤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抗病毒针剂治疗,另外试验组给予中药金银花、连翘...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皮肤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抗病毒针剂治疗,另外试验组给予中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煎剂取水外洗或药浴皮肤疱疹处。分别观察2组患儿住院期间每天的病情变化,选取第2天、第4天、第6天的体温、口腔疱疹疼痛变化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足口病的发热、皮肤疱疹等症状消退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加快皮肤疱疹消退,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 皮肤疱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制附子在治疗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宇倩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观察对多发性硬化(MS)起主要作用的中草药。方法:患者首次就诊后即进行长期随访,采用中药治疗,复发前后均检测Th1、Th2,通过频数统计选出主要药物,通过SPSS17.0软件将主要药物与Th1、Th2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制附子前后Th... 目的:观察对多发性硬化(MS)起主要作用的中草药。方法:患者首次就诊后即进行长期随访,采用中药治疗,复发前后均检测Th1、Th2,通过频数统计选出主要药物,通过SPSS17.0软件将主要药物与Th1、Th2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制附子前后Th1的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制附子对Th2的影响以及赤芍对Th1、Th2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制附子可使Th1下降,对MS复发具有缓解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制附子 TH1 TH2
下载PDF
113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5
作者 周宇倩 宇文潇 +4 位作者 杨海卿 王科峰 王雷霞 赵晋江 秦小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3期2215-221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疾病、胃瘫等级、饮食恢复时间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术后胃瘫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记录并归纳本病的中... 目的: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疾病、胃瘫等级、饮食恢复时间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术后胃瘫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记录并归纳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例患者中,发病的男性多于女性,中医证型根据患者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肝气犯胃证、痰湿内阻证、胃阴不足证、饮食停滞证,其中胃瘫分级中胃阴不足证型出现的频率C级明显高于A级和B级(P<0.05),饮食停滞证型出现的频率A级明显高于B级(P<0.05);所需平均恢复饮食时间最长的是胃阴不足证型患者,最短的是饮食停滞证型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性别、原发疾病未发现相关性。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津液的耗伤导致的胃阴不足证是该病病情程度严重以及病程延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胃瘫综合征 中医证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反应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琛 琚小红 +1 位作者 雷霞 李小龙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1期3433-3435,共3页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方法将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型)患者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增加益气消滞汤煎服,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血液流变学水...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方法将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型)患者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增加益气消滞汤煎服,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血清炎性反应递质水平变化,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mean、Vmean水平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CRP、高切全血黏度、PCT、低切全血黏度、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消滞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型)患者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血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气虚血瘀型 血液流变学 炎性反应递质
下载PDF
加味桔梗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婷婷 宇文萧 +2 位作者 郭金彪 胡晨锋 王婷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2,共2页
目的:旨在探析加味桔梗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接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6例,分两组,各43例;常规西药治疗为比较组方案,加味桔梗汤联合穴位贴敷应用在特殊组,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目的:旨在探析加味桔梗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接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6例,分两组,各43例;常规西药治疗为比较组方案,加味桔梗汤联合穴位贴敷应用在特殊组,分析治疗结果。结果:特殊组的总有效率高出比较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和血清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比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较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病情时,应用加味桔梗汤联合穴位敷贴的作用显著,可促进其病情的好转,并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桔梗汤 穴位贴敷 过敏性鼻炎 疗效
下载PDF
疏肝健脾固髓方对多发性硬化复发的影响初步报告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宇倩 毛文琴 +1 位作者 张晓君 李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健脾固髓方干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按照是否联合中药治疗将MS患者分为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急性期均予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缓解期试验组予疏肝健脾...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健脾固髓方干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按照是否联合中药治疗将MS患者分为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急性期均予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缓解期试验组予疏肝健脾固髓方治疗;对照组不予用药或仅用硫唑嘌呤治疗。患者首次就诊后即进行长期随访,连续观察时间10~131个月。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复发间期和年平均复发次数。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复发间期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延长,年平均复发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固髓方在延长MS复发间期、减少年平均复发次数方面有较好疗效,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药 疏肝健脾固髓方 复发
下载PDF
加味泽泻甘草汤与西药合用治疗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任何贤 韩建军 +1 位作者 武龙年 陈延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09-211,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梅尼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1993年6月~1997年12月收治的梅尼埃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51例)、西药组(57例)和中西医结合组(60例),并予相应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中药组眩晕控制率74.51%,听力改善... 目的 进一步探讨梅尼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1993年6月~1997年12月收治的梅尼埃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51例)、西药组(57例)和中西医结合组(60例),并予相应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中药组眩晕控制率74.51%,听力改善率62.75%;西药组分别为73.68%和73.68%;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93.33%和88.33%。中西医结合组与其它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甘草汤 西药 治疗 梅尼埃病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痰瘀相关”理论浅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海卿 王科峰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53-54,共2页
临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皆与痰瘀有关,痰瘀同治原则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痰瘀相关"的形成基础及临床运用原则,强调了"痰瘀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和科研的重要性。
关键词 痰瘀相关 中医基础
下载PDF
联合治疗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1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建猛 李小龙 +1 位作者 郜丽 程丹桂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中医和理疗联合治疗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8例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医和理疗联合治疗的疗效。结果:18例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经过手术、中医和理疗联合续贯治疗,均... 目的:探讨手术、中医和理疗联合治疗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8例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医和理疗联合治疗的疗效。结果:18例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经过手术、中医和理疗联合续贯治疗,均痊愈。结论:手术、中医和理疗联合治疗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脓肿型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下载PDF
温胃汤联合益气升阳针法针灸治疗脾胃虚寒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宇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5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温胃汤联合益气升阳针法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 目的研究分析温胃汤联合益气升阳针法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温胃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温胃汤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升阳针法针灸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3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患者51.11%(2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患者24.44%(1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温胃汤联合益气升阳针法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Hp转阴率大大提升,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胃汤 针灸 脾胃虚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Hp转阴率
下载PDF
张国伦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海卿 王科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7期1-2,共2页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名老中医经验 张国伦
下载PDF
体质辨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宇倩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8-80,共3页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这种现象的判断和分析就是体质辨识.在中医学中,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人的统一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多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疾病分析、诊断和治疗;辨证...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这种现象的判断和分析就是体质辨识.在中医学中,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人的统一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多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疾病分析、诊断和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就是整体观在治疗方面的具体体现.体质辨识就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疾病治疗法则之一,也是"因人制宜"原则的具体体现.随着近年来对于体质辨识研究的重视,对体质辨识的起源、应用以及标准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辨识 应用 展望
下载PDF
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47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3期128-129,共2页
目的 采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94例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 目的 采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94例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明显高出很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通瘀方 脑出血 瘀热阻窍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见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5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实验组加服健脾调肝温肾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实验组加服健脾调肝温肾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总体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与血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肠鸣、黏液便、排便不净、中医总分、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8(IL-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匹维溴铵 健脾调肝温肾方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