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46-147,共2页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必经之路,是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是与时间争夺生命的前哨。随着我困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医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关江医疗技...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必经之路,是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是与时间争夺生命的前哨。随着我困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医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关江医疗技术的同时,也关注护士的素质。而作为急诊科的陕护人员则是担当着救死扶伤,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天职,医护人员不但要接待来诊患者,更要让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作为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如下能力和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素质 急诊科护理人员 抢救生命 医院服务 重症病人 病人入院 市场经济
下载PDF
院内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段文慧 杨晶 +3 位作者 王爱文 王玮玮 成亚东 王杨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HCA后ROSC的126例患者,根据7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2)和死亡组(n=8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研究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IHCA患者7 d预后的相关因素,最后构建IHCA患者7 d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7 d死亡患者84例,病死率为66.67%。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Lac 6 h显著升高、CPR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同时,死亡组留置有创动脉导管、可除颤心律及肾上腺素用量<5 mg的人数显著减少(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6 h Lac、CPR持续时间及有创动脉、可除颤心律、肾上腺素用量是IHCA患者7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6 h Lac(OR=1.243,95%CI 1.085~1.425)、有创动脉(OR=5.839,95%CI 1.820~18.734)、CPR持续时间(OR=1.084,95%CI 1.023~1.148)、可除颤心律(OR=9.418,95%CI 2.596~34.172)和肾上腺素用量(OR=4.366,95%CI 1.178~16.182)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最后,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31,区分度好,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且校正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校准度高。DCA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6 h Lac、有创动脉、CPR持续时间、可除颤心律和肾上腺素用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IHCA后ROSC患者7 d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乳酸 有创动脉 可除颤心律 肾上腺素用量 列线图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镇静药物中毒患者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段昱 毕淑珍 +2 位作者 陈锦华 刘强 李卿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2-195,201,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镇静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重症镇静药物中毒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镇静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重症镇静药物中毒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意识清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水平[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4(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P=6.536/0.01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P=6.675/<0.001、6.004/<0.001、7.174/<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aCO_(2)、IL-4、IL-6、TNF-α水平均下降,pH、PaO_(2)上升(P<0.05),且研究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6.745/<0.001、5.729/<0.001、6.922/<0.001、6.169/<0.001、2.419/0.017、4.291/<0.001);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χ^(2)/P=4.904/0.027)。结论血液灌流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镇静药物中毒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气状况,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镇静药物中毒 血液灌流 盐酸纳洛酮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旭蓉 杨强 +2 位作者 程林英 毕淑珍 陈锦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8-929,共2页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是医院常见问题,随着专科细化,需要专科处理的危重病人越来越多。据统计英国每年11000人需要院内转运,而我国转运人数更多。需要转运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途中危险性极高,有学者统计,70%的医疗不良事件与患者...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是医院常见问题,随着专科细化,需要专科处理的危重病人越来越多。据统计英国每年11000人需要院内转运,而我国转运人数更多。需要转运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途中危险性极高,有学者统计,70%的医疗不良事件与患者的转运有关。准确评估转运前患者的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如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评分系统)对预防转运途中意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及时有效的处理危险能够大大降低转运患者的途中死亡率,提高转运后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不良事件 院内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科 救治率 危重病人 评分系统 转运途中
下载PDF
医用生物组织胶水在急诊头皮裂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强 田超 +2 位作者 宋彦杰 陈锦华 毕淑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0期2506-2507,共2页
头皮裂伤是急诊外科最常见的一类急诊创伤,传统的清创缝合术需要刮除伤口周围头发,缝合后需要头套包扎固定。现我院应用医用组织胶水处理头皮裂伤,将头发交叉180°后使用组织胶水粘合固定,取得较好成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头皮裂伤 生物组织 急诊创伤 应用 胶水 医用 清创缝合术 治疗
下载PDF
Dermabond皮肤粘合剂在急诊外科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田超 杨强 +2 位作者 陈锦华 毕淑珍 程林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2801-2802,共2页
清创缝合术选择普通丝线,愈后易产生火车轨道式的瘢痕,给患者造成痛苦及心理负担。随着伤口闭合技术和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对48例外伤所致皮肤裂伤患者采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粘合技术,操作快速简便,... 清创缝合术选择普通丝线,愈后易产生火车轨道式的瘢痕,给患者造成痛苦及心理负担。随着伤口闭合技术和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对48例外伤所致皮肤裂伤患者采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粘合技术,操作快速简便,整个过程仅需1-4min,部分不需麻醉,痛苦小,不需拆线,伤口愈合后皮肤粘合剂在10d后自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abond 清创缝合术 轨道式 自动脱落 伤口愈合 伤口感染 急诊外科 新型材料 头皮裂伤 急诊创伤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急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旭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2期2699-270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变,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为进一步缩短急性心肌梗...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变,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为进一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速度,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现将我科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心血管病变 缺血性坏死 溶栓药物 救治时间 阿替普酶 急诊科护士 分诊护士 冠心病监护病房
下载PDF
V-Y推进皮瓣术治疗手指端损伤在急诊外科应用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彦杰 杨强 +1 位作者 陈锦华 田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292-2293,共2页
手指端损伤在急诊科门诊很常见,患者常出现手指末节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在诊疗中不仅要为患者手的外形和功能尽可能恢复着想,而且还要想到取皮区功能和外观上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虽然修复创面方法较多,但常采... 手指端损伤在急诊科门诊很常见,患者常出现手指末节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在诊疗中不仅要为患者手的外形和功能尽可能恢复着想,而且还要想到取皮区功能和外观上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虽然修复创面方法较多,但常采取皮瓣修复。应用V-Y推进皮瓣术对末节组织缺损和骨外露进行修复覆盖是手指外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 V-Y 推进皮瓣术修复手指端缺损40例(42指),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端损伤 治疗效果 皮瓣术 应用 急诊外科 修复创面 组织缺损 手指末节
下载PDF
口咽通气管在急诊深昏迷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常江华 毕淑珍 +1 位作者 田超 崔志军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评价口咽通气管对急诊深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急诊深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口咽通气管早期气道开放技术;对照组44例,采用开口器并... 目的:评价口咽通气管对急诊深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急诊深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口咽通气管早期气道开放技术;对照组44例,采用开口器并舌钳开放气道的措施,评价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开放气道所需时间(4.09±0.90)s明显短于对照组(18.26±1.0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in内SpO_2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咽通气管在急诊深昏迷患者急救时可以更快更好地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急诊深昏迷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诊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384-385,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诊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过去1年(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大出的32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与另外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该大出血症状...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诊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过去1年(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大出的32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与另外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该大出血症状的32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结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远高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也较药物治疗的轻且少。其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手术组总有效率高达90.63%,远远高于传统药物组的56.25%,且仅有1例死亡病例。结论与传统内科药物治疗手段相比,采用手术治疗急诊时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不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高,而且安全可靠、后遗症及并发症少,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出血 断流术 上消化道 门脉高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大腿锐器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强 尉永太 +2 位作者 连亚楠 宋彦杰 陈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3-173,共1页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采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大腿锐器伤89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大腿锐器伤 负压引流 外伤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2期2106-2108,共3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及地区,多数是因患者在密闭环境内取暖时,煤炭物质未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所致,也有部分原因为工业一氧化碳泄露、火灾或主观原因[1]。患者中毒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其死亡风险将随时间的...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及地区,多数是因患者在密闭环境内取暖时,煤炭物质未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所致,也有部分原因为工业一氧化碳泄露、火灾或主观原因[1]。患者中毒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其死亡风险将随时间的推移显著上升,因此对于该病患者应及早进行干预措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死亡风险 急救处理 密闭环境 未完全燃烧 一氧化碳 预后的影响 寒冷季节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被引量:5
13
作者 栗金军 陈锦华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12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在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作用和优点。方法随机将5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和氯磷定治疗;治疗组给予长托宁和氯磷定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托宁组阿托品... 目的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在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作用和优点。方法随机将5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和氯磷定治疗;治疗组给予长托宁和氯磷定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托宁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总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阿托品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长托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少,发生后易恢复或纠正。结论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明显优于阿托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长托宁 阿托品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颖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817-3818,共2页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危重急症[1],主要指脑部小静脉、小动脉破裂而导致的脑实质出血,其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2],及时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可提高其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改善其预后情况。我院对部分脑出血患...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危重急症[1],主要指脑部小静脉、小动脉破裂而导致的脑实质出血,其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2],及时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可提高其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改善其预后情况。我院对部分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获得良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急症 脑实质出血 小静脉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预后情况 脑出血患者 心脑血管
下载PDF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申雪峰 徐正云 崔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89-391,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越...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基于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基层医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仍然是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ST段抬高 溶栓药物 溶栓时间 冠状动脉血 心肌再灌注 危急症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再通率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海英 常国良 魏桂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3期2293-2295,共3页
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临床护理管理,通过加强专业性、有效性管理,给予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并促使护理人员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责任意识,从而促使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然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临床护理管理,通过加强专业性、有效性管理,给予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并促使护理人员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责任意识,从而促使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然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需重视对护理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管理 分层次管理 临床需求 综合性护理 操作技能考核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工作 护理人员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文书 郭秀玲 +1 位作者 徐民岗 杨晓青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7期2949-2950,共2页
糖尿病是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特征是患者的血糖较高,主要的形成原因是胰岛素作用和(或)分泌缺陷[1]。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质量减轻,若不能有效控制,可出现各种并发症,遍及全身重要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 糖尿病是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特征是患者的血糖较高,主要的形成原因是胰岛素作用和(或)分泌缺陷[1]。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质量减轻,若不能有效控制,可出现各种并发症,遍及全身重要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多种采用饮食、药物、运动等综合疗法控制血糖,从而延缓疾病进程,但大多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影响病情控制效果。因此,探究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作用 三多一少 病情控制 自我管理能力 疾病进程 分泌缺陷 控制血糖 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格管理法在低年资护士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常爱萍 李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0期3479-3481,共3页
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是低年资医生护士参加工作后需要再次考核的技能。医疗卫生再教育是教育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管理模式对学习至关重要。传统管理法主要是根据课本知识内容来制定,并由专人对模拟人进行示教,护士进行观摩学习等,但大... 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是低年资医生护士参加工作后需要再次考核的技能。医疗卫生再教育是教育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管理模式对学习至关重要。传统管理法主要是根据课本知识内容来制定,并由专人对模拟人进行示教,护士进行观摩学习等,但大多护士常处于被动状态,因此管理效果不明显[1,2]。微格管理法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管理者可利用录音、视频模式提前完成管理目标,护士可通过视频进行学习及实操练习,极大地提升了护士的实操水平,并有效提高低年资医生护士的理论水平,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为满意的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微信平台 视频模式 微格 医学领域 课本知识 医生护士 观摩学习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常江华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胸痛中心模式实施前后各60例STEMI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8.3±...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胸痛中心模式实施前后各60例STEMI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8.3±2.4)min,D-to-B时间为(95.2±31.7)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65.2±10.3)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86.6%,院内死亡率为5.0%;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3.5±1.8)min,D-to-B时间为(66.4±17.5)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47.8±8.2)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3%,院内死亡率为1.6%。结果对比,2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TEMI患者采取胸痛中心模式流程进行急诊救治,能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中毒462例抢救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栗金军 陈锦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的有效抢救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46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救治经过,总结成功的经验。结果462例患者中455例经及早、足量使用抗胆碱药和复能剂;注意洗胃插管时机及导泻排毒,彻底清除毒物;在阿托...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的有效抢救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46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救治经过,总结成功的经验。结果462例患者中455例经及早、足量使用抗胆碱药和复能剂;注意洗胃插管时机及导泻排毒,彻底清除毒物;在阿托品化后逐渐减量,减量时间间隔短等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均痊愈出院。其余7例死亡患者中,2例是先洗胃,洗胃完毕后才用解毒剂;3例在早期没有足量使用解毒剂;2例在阿托品化后停药过快,减药幅度过大,间隔时间过长而死亡。结论抢救有机磷中毒时宜尽早、足量使用抗胆碱药和复能剂;清除毒物要彻底;阿托品化后停药减药不能过快,减量时间间隔宜短,方可取得满意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抗胆碱药 复能剂 阿托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