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袁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进行静脉血采集(研究组)和末梢血采集(对照组),对两种采集方式下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 目的探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进行静脉血采集(研究组)和末梢血采集(对照组),对两种采集方式下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检测结果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结果经不同方式采血后,两组检测中RBC、WBC、PLT、Hb、HCT等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别,研究组的检测结果比对照组更为准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MCHT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采取静脉采血方式的检测结果比末梢采血更加准确,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末梢血 静脉血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袁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7期97-98,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样本以镜检的分类结果来作为阳性标准,并对200份血液样本分别施以全自动... 目的分析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样本以镜检的分类结果来作为阳性标准,并对200份血液样本分别施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涂片镜检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嗜酸性粒细胞(EO)及嗜碱性粒细胞(BA)等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涂片镜检方式在单核细胞(MO)、幼稚细胞/核左移(IG)以及原始细胞/异形淋巴细胞(OTHER)等指标的检测阳性率比全自动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涂片镜检检测两种检测方式都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提供包括血细胞数量等相关参数,在实际的血常规检验中可以将涂片显微镜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运用以便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5期182-18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研究组,三组分别施以干化学法... 目的分析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研究组,三组分别施以干化学法检查、尿沉渣检查及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运用,然后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法对于定量红细胞与定量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1对于定量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为15.0%,比对照组2的5.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对定量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为23.0%,比对照组1的9.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定量红细胞与定量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0%和35.0%,均比对照组1和对照组2明显偏高,且检验错误率比对照组1和对照组2明细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沉渣法与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二者各有特点和优势,而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运用,将能够显著提高在定量红细胞与定量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提升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联合应用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鲁红卫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4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各凝... 目的分析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分别对比较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有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为(18.3±1.3)s、凝血酶时间(TT)为(20.5±4.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43.9±8.3)s、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为(18.3±3.6)%、血小板分布体积(MPV)为(12.1±3.4)f L,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纤维蛋白原(Fib)为(1.4±0.5)g/L、血小板计数(PLT)为(78.1±23.1)×109/L、血小板压积(PCT)为(0.09±0.03)%均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则有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T、TT、APTT、PDW、MPV检测结果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情况,其余3项检测指标正好相反,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能够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并对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进行预测,有利于出血的及时抢救,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鲁红卫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2期26-28,共3页
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的变化进行探讨,为脂肪肝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脂肪肝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贝克曼Dx C-800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 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的变化进行探讨,为脂肪肝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脂肪肝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贝克曼Dx C-800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血糖(空腹血糖)及肝功酶学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应加强该指标变化的检测,对该疾病的诊断、血脂血糖水平控制、脂肪肝预防及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血脂 血糖 肝功酶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