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田慧萍 施昭 +1 位作者 金莉 刘东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47-15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共104颗患牙)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接...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共104颗患牙)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接受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B组患者接受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美学效果和治疗总费用,比较两组修复前和修复30d后、6个月后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修复30 d后,A组优秀率高于B组(P<0.05),两组良好率和不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A组优秀率和不良率均高于B组(P<0.05),两组良好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咬合力在时间、交互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咀嚼效率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较修复30d后和修复前升高,且A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高于B组(P<0.05)。A组修复后的边缘密合性、颜色匹配性、修复体崩裂、继发龋损、形态匹配、修复体脱落和牙龈健康评分均低于B组(P<0.05)。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30d后和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修复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治疗总花费高于B组(P<0.05)。结论: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相比,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应用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可取得更佳的修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咬合力和咀嚼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美学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但治疗总花费相对较高,临床治疗需结合患者经济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间隙 复合树脂多层修复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 美学修复 咀嚼功能 治疗费用
下载PDF
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东亚 于雪菲 田慧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57-159,178,共4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乳前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乳前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n=54),观察组给予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n=54),观察两组患儿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情况、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牙龈炎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较好,较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更能够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前牙 大面积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树脂暂时冠 光固化复合树脂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