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带成像内镜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振威 陈冬云 +1 位作者 杜荣国 关家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120-122,129,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经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测、胃功能三项检查、大便隐血试验确诊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经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测、胃功能三项检查、大便隐血试验确诊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窄带成像内镜诊断筛查;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内镜观察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癌症类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像病变轮廓评分、微血管形态评分及胃小凹形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98.0%)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癌症类型检查结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成像病变轮廓评分、微血管形态评分及胃小凹形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诊断中,使用窄带成像内镜的检出率高,并且能够对患者的癌症类型有较准确的描述,成像质量也较高,能准确观察病灶组织,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内镜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效果 有效性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林永良 林英卓 +5 位作者 关家喜 李青云 钟海彬 邓果明 钱凯 庄小端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51例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术后病理、R0切除率、并发症及...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51例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术后病理、R0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术后病理提示为鳞癌50例(98.0%),腺癌1例(2.0%);水平/垂直切缘阳性率7.8%(4例),R0切除率92.2%(47例)。2、ESD术后出血2例(3.9%),食管狭窄4例(7.8%),无一例穿孔。3、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49例患者进行了至少一次的内镜下复查,创面愈合率100%,术后复发率6.1%(3例)。结论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具有R0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 早期食管癌 切除率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阿司匹林引起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对吉西他滨耐药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永良 陈良岂 +1 位作者 杜荣国 林英卓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67-2269,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是否引起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对吉西他滨耐药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四氮唑蓝(MTT)和HOCHEST33258染色方法检测药物对人胰腺癌耐药株SW1990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凋亡的影响;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信号通路PI3K/AK...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是否引起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对吉西他滨耐药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四氮唑蓝(MTT)和HOCHEST33258染色方法检测药物对人胰腺癌耐药株SW1990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凋亡的影响;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信号通路PI3K/AKT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能明显降低吉西他滨对细胞的抑制率并提高IC50。0.4μmol/L吉西他滨干预细胞后,凋亡率达56%,明显高于吉西他滨与阿司匹林合用时细胞的凋亡率(28%,P<0.01)。磷酸化AKT和PI3K水平明显增高。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逆转阿司匹林引起的SW1990细胞耐受吉西他滨的现象。结论阿司匹林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引起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对吉西他滨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阿司匹林 吉西他滨
下载PDF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奕挺 林振威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3期281-282,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46例。血液透析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组接受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46例。血液透析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组接受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并发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与血液透析组比较,腹膜透析组的钙磷乘积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的生活质量优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优于血液透析,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相当,但从生活质量方面来看,血液透析方式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治疗性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永良 关家喜 +2 位作者 李青云 林英卓 林振威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8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观察ERCP联合EST、T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微创组(n=80),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微创组采用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血... 目的观察ERCP联合EST、T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微创组(n=80),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微创组采用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血清淀粉酶、胆红素水平。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微创组的血清淀粉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ERCP联合EST、TC治疗,结石清除效果优,复发率低,利于血清淀粉酶、总胆红素水平的恢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EST 胆总管结石 效果
下载PDF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杜荣国 赵国定 +1 位作者 张太眉 陈良岂 《新医学》 2000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炎占47.2%、残胃炎20%、吻合口糜烂8.8%、吻合口溃疡6.5%、吻合口缝线残留3.2%、假性息肉... 目的: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炎占47.2%、残胃炎20%、吻合口糜烂8.8%、吻合口溃疡6.5%、吻合口缝线残留3.2%、假性息肉2.8%,胃癌术后复发癌11.6%、残胃癌0.9%。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恶变、癌变及胃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术后 残胃病变 胃癌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ERCP及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洁莲 张小敏 +1 位作者 刘翠芬 林仕妹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1208-120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行ERCP及EST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一... 目的:探讨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行ERCP及EST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加以基础加强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QLQ-C30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RCP及EST术后及时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加快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关家喜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对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进行胃溃疡出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 目的对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进行胃溃疡出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以及14d输血量、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外科治疗率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进行胃溃疡出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止血时间,降低患者再出血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 肾上腺素 局部注射 胃溃疡出血 止血效果
下载PDF
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德霖 林永良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胃复安在急性感染性腹泻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胃复安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山莨胆碱治疗,胃复安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胃复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疗效... 目的:探讨胃复安在急性感染性腹泻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胃复安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山莨胆碱治疗,胃复安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胃复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疗效。结果:胃复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常规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复安组腹痛、腹泻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安 感染 腹泻 腹痛
下载PDF
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鉴别诊断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英卓 黄文青 +2 位作者 梁银莺 佘凤华 黄燕飞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技术在鉴别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行消化道检查并发现有胃黏膜病变的100例患者,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患者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检...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技术在鉴别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行消化道检查并发现有胃黏膜病变的100例患者,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患者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100例胃黏膜病变14例为早期胃癌,41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为肠上皮化生,9例为增生性息肉;ME-NB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7;ME-NBI准确度97.00%高于NBI的90.00%(P<0.05)。结论采用ME-NBI应用于临床鉴别胃黏膜病变可为临床确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11
作者 关家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1期15-16,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2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PEG方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2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PEG方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吞咽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0.58±0.96)kg·m^-2、(108.72±10.56)g·L^-1、(33.12±2.75)g·L^-1和(197.26±12.92)mg·L^-1,对照组治疗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8.86±1.48)kg·m^-2、(99.59±15.35)g·L^-1、(29.48±3.56)g·L^-1、(185.74±14.15)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5.24%和6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术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优良率 营养状况
下载PDF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效果
12
作者 林振威 林永良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9期65-68,共4页
目的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和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8年7月—2020年6月接受ERCP取石的2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两组,即PAD... 目的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和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8年7月—2020年6月接受ERCP取石的2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两组,即PAD组(100例)和非PAD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和其ERCP取石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边缘型(91.67%)>并列型(55.56%)>包绕型(5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D组(99.00%)和非PAD组(98.00%)的取石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PAD对于ERCP取石的效果影响较小;只要医护人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该种取石术对于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便具有一定的安全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相关性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取石效果
下载PDF
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
13
作者 杜荣国 林永良 +1 位作者 林英卓 谢克文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8-81,91,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10年来收治恶性淋巴瘤173例,其中胃肠道淋巴瘤68例,占39.3%.而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11例占16.2%,现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1~75岁,...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10年来收治恶性淋巴瘤173例,其中胃肠道淋巴瘤68例,占39.3%.而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11例占16.2%,现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1~75岁,男女比例为8:3.病变多位于空、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6例,肿块4例.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不伴有乳糜泻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该病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T细胞 肠道淋巴瘤 病理 影像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儿茶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英卓 黄文青 杜荣国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 本实验研究儿茶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药物及思路.方法 8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24只)、重症急性胰... 目的 本实验研究儿茶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药物及思路.方法 8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24只)、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24只)和儿茶素(EGCG,24只)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在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后关腹;急性胰腺炎模型组采用逆行十二指肠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溶液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儿茶素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30mg/kg的儿茶素单体成分EGCG.各组大鼠分别在建模成功后6h、12h、24 h采集血液、肠道标本;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急性胰腺炎模型组术后6h、12 h、24 h血浆DAO浓度分别[(4.23±0.51)μ/L、(5.13±0.32)μ/L、(7.83±0.76) μ/L]、血淀粉酶浓度[(3158.64±218.25) μ/L、4277.24±231.35) μ/L、5842.76±248.18) μ/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AO:(2.32±0.48)μ/L;血淀粉酶:(2074.11±101.56) μ/L]、假手术组[DAO:(2.24±0.43) u/L、(2.27.53) μ/L、(2.33±0.41) μ/L;血淀粉酶(1885.27±103.89)μ/L、(1778.57±98.94)u/L、(1935.24±105.87) μ/L].儿茶素组血浆DAO[(3.59±0.57) μ/L、(3.98±0.67) μ/L、(6.44±0.71)μ/L]、血淀粉酶浓度[(2576.70±123.43) μ/L、(2783.77±155.53)μ/L、(2902.32±176.25)μ/L]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但低于模型组.②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肠道MDA、NO水平3个时间点依次升高[MDA:(2.28±0.35) μmol/g、(3.02±0.41) μmol/g、(3.78±0.48) μmol/g; NO:(16.80±0.60) μmol/g、(18.23±0.78) μmol/g、(20.14±0.82) μmol/g];儿茶素组MDA:(1.67±0.14) μmol/g、(1.75±0.16) μ.mol/g、(1.84±0.22) μmol/g; NO:(9.09±0.31) μmol/g、(9.32±0.44)μmol/g、(10.15±0.52) μmol/g较急性胰腺炎模型组肠道MDA、NO水平均明显降低.③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肠道iNOS表达水平(1.8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0)、假手术组(0.25);儿茶素治疗组肠道iNOS表达水平(0.66)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结论 儿茶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及下调iNO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功能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深插胃镜诊断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汝欢 赵国定 张太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深插胃镜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镜检查[深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屈氏韧带附近)]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操作方法及检查结果。结果320例患者中,深插至十二指肠升部成功率为9312%,其中最多可以观... 目的探讨深插胃镜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镜检查[深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屈氏韧带附近)]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操作方法及检查结果。结果320例患者中,深插至十二指肠升部成功率为9312%,其中最多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空肠以下8~10cm,所用时间约3~15min,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及以下病变85例。结论深插胃镜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部位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胃镜诊断 临床价值 病变 患者 空肠 乳头 结论 目的 发现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6
作者 林永良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6期2474-2476,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胰腺癌PANC-1细胞经低剂量(1 mmol/L和2 mmol/L)阿司匹林作用后,撤药培养,分析细胞活性,并用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胰腺癌PANC-1细胞经低剂量(1 mmol/L和2 mmol/L)阿司匹林作用后,撤药培养,分析细胞活性,并用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试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金属蛋白酶2(MP2)活性的影响.结果 PANC-1细胞经低剂量(1 mmol/L)阿司匹林处理24h后,活性无明显改变(t=2.11,P=0.10),但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t=3.93,P=0.02),并且伴随着MMP2活性明显降低(t=4.70,P=0.01).结论 阿司匹林可能通过降低MMP2活性减弱胰腺癌细胞PANC-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PANC-1细胞 金属蛋白酶2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