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灾区人工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宇 刘兴良 +5 位作者 闵安民 王丽 马文宝 潘红丽 李红霞 张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74-2376,共3页
在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坡面植物的状况能很好地反映出工程的恢复效果。选取汶川地震灾区具有代表性的受损坡面为研究对象,对人工恢复坡面植物群落、周边原生植被以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观察。研究表明,禾本科植物适合作为先... 在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坡面植物的状况能很好地反映出工程的恢复效果。选取汶川地震灾区具有代表性的受损坡面为研究对象,对人工恢复坡面植物群落、周边原生植被以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观察。研究表明,禾本科植物适合作为先锋物种进行早期人工恢复坡面的水土保持,且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的优势;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菊科及禾本科植物入侵明显,但是乔木的乡土种竞争力不强;随着时间的进行,草本植物种类显著增加,群落多样性增加,坡面生态系统日趋稳定,其中坡中、坡下的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坡上;坡度对于植被恢复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牦牛的同期发情与胚胎体外生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字向东 何世明 +4 位作者 蒋忠荣 叶子月哈 长寿 尹荣华 张大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79-386,共8页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为提高牦牛繁殖率和加速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1)采用阴道孕酮栓塞(CIDR)法和Co-Synch法开展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诱导发情和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公牦牛自然交配或荷斯坦奶...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为提高牦牛繁殖率和加速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1)采用阴道孕酮栓塞(CIDR)法和Co-Synch法开展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诱导发情和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公牦牛自然交配或荷斯坦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AI).结果表明,CIDR法处理后,全奶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发情率高,发情时间集中,翌年产犊率分别为82.1%和56.4%,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4.4和42.9个百分点.半奶牦牛同期发情后,用荷斯坦奶牛冷冻精液AI的受胎率正常,配种效率大幅度提高.(2)用荷斯坦奶牛和牦牛的精子对黄牛和牦牛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结果表明,牦牛♀×牦牛♂,牦牛♀×奶牛♂,黄牛♀×牦牛♂和黄牛♀×奶牛♂四种受精组合的卵裂率分别为65.0%、61.1%、72.4%和67.0%;囊胚率分别为9.4%、13.1%、36.5%和25.2%.(3)根据牦牛SRY基因和HSL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2对巢式PCR引物作为性别鉴定引物和2对引物作为内标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牦牛性别鉴定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同期发情 繁殖率 体外受精 性别鉴定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微生境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骆宗诗 王志明 +6 位作者 陈永林 张利 何建社 何飞 潘文丽 龙汉利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7-41,共5页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毁。本文在深入调查汶川县映秀镇老虎嘴崩塌山体的微地形地貌、岩石大小及土壤含量等特征的基础上,将崩塌山体的微生境划分为碎...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毁。本文在深入调查汶川县映秀镇老虎嘴崩塌山体的微地形地貌、岩石大小及土壤含量等特征的基础上,将崩塌山体的微生境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类型,以及石面、石缝、石丛三种超微生境。通过不同微生境和超微生境的植被恢复试验,总结了地震灾区崩塌山体植被恢复技术,以期为地震灾区植被恢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微生境 超微生境 植被恢复 崩塌山体 坡面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四川自然保护区受损状况与受损栖息地植被恢复技术模式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云霞 程力 +5 位作者 贾程 刘千里 宿以明 唐光 何飞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83-88,共6页
本文分析汶川地震受灾区四川自然保护区及其栖息地重要地位,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区栖息地恢复技术模式。
关键词 汶川地震区 野生动物栖息地 恢复技术模式
下载PDF
酚酸类物质对苜蓿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3
5
作者 宋亮 潘开文 +1 位作者 王进闯 马玉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93-3403,共11页
实验选用紫花苜蓿体内的4种化感物质包括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香豆酸,以10-3、10-4、10-5mol·L-1和10-6mol·L-1四个浓度,采用培养皿试纸法和沙培法进行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抗氧... 实验选用紫花苜蓿体内的4种化感物质包括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香豆酸,以10-3、10-4、10-5mol·L-1和10-6mol·L-1四个浓度,采用培养皿试纸法和沙培法进行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并就生物量、种子萌发和酶活性等三大指标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4种化感物质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效应与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浓度显著相关。其中,10-3mol·L-1的4种化感物质均表现出对苜蓿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阿魏酸、香豆素和香草酸达到了极显著的抑制效果。当浓度为10-3mol·L-1时,除香豆酸外,其它3种化感物质均表现出对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酶(APX)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使幼苗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随着浓度的降低,化感物质抑制作用减弱;当浓度降低为10-6mol·L-1时,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则表现出了对上述各种酶活性的轻微促进作用。阿魏酸表现出的化感效应最强,香豆素、香草酸次之,香豆酸最弱。发芽指标受化感物质的影响最敏感、其次是生物量指标,而酶活性指标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活性物质 紫花苜蓿 种子萌发 抗氧化物酶
下载PDF
川西山地岷江冷杉风景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丽 蔡小虎 +5 位作者 王宇 谢大军 李红霞 闵安民 何建社 杨昌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2-627,共6页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川西山地退化风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分乔木层由7个树种组成,树种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垂直结构...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川西山地退化风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分乔木层由7个树种组成,树种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垂直结构特征明显,可分为3个林层,呈现出典型的复层林结构特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6,以中强度混交单元为主,所占比例达61%;平均角尺度为0.483,属于随机分布状态;林木的胸径大小比数为0.286,有接近30%的林木处于优势状态;林分平均敞开度为0.309,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岷江冷杉种群优势度明显,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5个树种由于株数较少,且径级分布不连续,自然更新较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化,将死亡,因此必须切实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其顺利生长,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山地 风景林 空间结构 岷江冷杉
下载PDF
生鲜鸡肉中弗格森埃希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代晓航 魏超 +3 位作者 郭灵安 张富丽 蔡寅川 张知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08-2111,共4页
本实验采用微生物传统检测与现代鉴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1份生鲜鸡肉样品中分离出1株少见条件致病菌:弗格森埃希菌,并对其进行药敏实验和条件致病性危害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极其敏感,对埃希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复方新诺明却... 本实验采用微生物传统检测与现代鉴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1份生鲜鸡肉样品中分离出1株少见条件致病菌:弗格森埃希菌,并对其进行药敏实验和条件致病性危害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极其敏感,对埃希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复方新诺明却不敏感,该结果为该类条件致病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弗格森埃希菌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的微生境植被自然恢复力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骆宗诗 陈永林 +3 位作者 王志明 何飞 何建社 潘红丽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本文将地震灾区的崩塌山体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微生境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崩塌山体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不同,其恢复力指数... 本文将地震灾区的崩塌山体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微生境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崩塌山体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不同,其恢复力指数大小为:沟槽地>洼地>碎石地>巨石坡面>碎石坡面。这客观上反应了地震灾区不同生境的植被天然恢复现状,可为灾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 汶川地震 微生境 崩塌山体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苟才明 黄宁 +3 位作者 张吉海 徐克诚 吴全一 杨荣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0-103,共4页
玉米作为川西北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饲料作物,其生产水平仍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文章简述了川西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原玉米育种特点及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 玉米作为川西北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饲料作物,其生产水平仍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文章简述了川西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原玉米育种特点及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玉米 育种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平武县清漪江沟泥石流物源现存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骆宗诗 陈永林 +3 位作者 王志明 罗晓华 何建社 向成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37-41,共5页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沟和不同类型崩塌体的发生数量及其泥石流物源的现存量。结果表明,调查区段内,两岸有大小汇水沟54条,密度2.7条·km-1,在林地和耕地上新形成了65条侵蚀沟,密度3.3条·km-1,沟口的物源现存量达1 264 m3,密度为64 m3·km-1;有394处大小不同的崩塌体,数量密度为20处·km-1;现存的崩塌体量共7 324 m3,现存量密度达371 m3·km-1。南坡和北坡的崩塌数量和现存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南坡崩塌了286处,数量密度为14.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72.6%;崩塌现存量5 486 m3,现存量密度为278.1 m3·km-1,占崩塌现存总量的74.9%;北坡崩塌了108处,数量密度为5.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27.4%;崩塌体现存量1 838 m3,现存量密度为93.2 m3·km-1,占崩塌体现存总量的25.1%。分析还表明,人为活动是泥石流物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耕地。因此,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应重视和引导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岩崩 滑坡 物源 四川盆周山地
下载PDF
茂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苗明军 李庚智 +3 位作者 李开军 张明慧 常伟 李志 《蔬菜》 2017年第3期39-40,共2页
概述了茂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该县高山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其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如按优势区域发展高山蔬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培育营销组织... 概述了茂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该县高山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其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如按优势区域发展高山蔬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培育营销组织,拓展销售渠道;发展蔬菜冷链贮运及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蔬菜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阿单14号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12
作者 杨荣志 吴全一 +1 位作者 贺玉兰 杨华勇 《中国种业》 2013年第2期60-61,共2页
玉米是阿坝州等高原生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但这些区域地处高寒,土地瘠薄,玉米种植面积小且分散,因此推广的玉米品种必须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旱、耐瘠、抗丝黑穗病等特点。阿单14号是阿坝州科学技术研究院农科所针对高原土米生... 玉米是阿坝州等高原生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但这些区域地处高寒,土地瘠薄,玉米种植面积小且分散,因此推广的玉米品种必须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旱、耐瘠、抗丝黑穗病等特点。阿单14号是阿坝州科学技术研究院农科所针对高原土米生产需要,利用自育自交系41为母本、8111沃为父本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1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成功替代原种植的阿单8号,是高原玉米生产区具有应用前景的换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种优势 选育 种植面积 粮食作物 丝黑穗病 生产需要
下载PDF
四川地震区大熊猫栖息地受损特征与灾后重建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齐 杨素香 +6 位作者 周珠丽 何飞 程力 贾程 刘千里 唐光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文分析四川地震受灾区大熊猫其栖息地重要地位,提出了四川地震灾区栖息地廊道生态恢复技术、栖息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以及人工竹林基地技术等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四川地震区 大熊猫栖息地 廊道生态恢复 栖息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大熊猫人工食料竹基地建设技术 对策
下载PDF
钙质紫色土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丽 闵安民 +4 位作者 蔡小虎 何飞 王宇 杨昌旭 何建设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四川盆地丘陵区梓潼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的紫色土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草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 以四川盆地丘陵区梓潼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的紫色土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草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林地>旱地>荒草地;土壤磷含量为:旱地>林地>水田>荒草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旱地>林地>荒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西部地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媛 《知识经济》 2014年第5期63-64,共2页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绿色消费在世界许多国家正蓬勃兴起,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充裕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潜在优势。西部地区绿色农业经济...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绿色消费在世界许多国家正蓬勃兴起,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充裕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潜在优势。西部地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人们要有持续的发展观、市场观、竞争观和创新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全力提高绿色农业生产实力,以西部丰富的绿色农业资源为依托,坚持科技兴农,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绿色农业经济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关于农业科研队伍的现状及思考——阿坝州农科所科技人才分析报告
16
作者 胡天强 《阿坝科技》 1993年第1期21-26,共6页
科技人才问题是科研所的核心问题,如何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振兴农业科研?本文就此对阿坝州农科所科技人才现状作一粗浅的分析,并就分析结果谈谈自己的意见,试图发掘少许有价值成分,以供参考。
关键词 阿坝州 农业科研队伍 农科所 科技人才 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 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青稞新品种阿青5号选育报告
17
作者 张云书 张波 陈丽娟 《阿坝科技》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阿青5号是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和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联合选育的高原优质青稞新品种,2002年10月21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1990年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用自育品系83-93-7-2-1作母本,以四川省阿坝州农科... 阿青5号是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和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联合选育的高原优质青稞新品种,2002年10月21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1990年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用自育品系83-93-7-2-1作母本,以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育成品种川83-5319作父本组配杂交,经7年8代系统选育而成。阿青5号系春性中晚熟青稞品种全生育期122d。属四棱裸大麦,长芒、勾头、全抽穗,穗脖弯垂,株高85-90cm株型半紧凑型,幼苗绿色,半直立型,长势强,分蘖多。种子锥型、黄褐色、腊质,腹沟浅,千粒重40.8g,穗长6.0cm,穗粒数37.0粒/穗,小穗密度6.2粒/cm。籽粒品质好,蛋白质含量8.4%。容重805g/L,粗淀粉(干基)78%,氨基酸总量8.9%,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抗云纹病和网斑病,轻感散黑穗病、斑点病,抗倒伏。州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11.49%,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39.5kg/hm^2,较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19.2%。生产示范平均产量4095kg/hm^2,较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33.6%,适宜在我州青稞主产区种植,也适宜在海拔2600-3300米之间的云、甘、青、藏等省青稞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对照品种 新品种 选育报告 农科所 增产 种植 甘南州 阿坝州 四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