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
1
作者 陈泽斌 沈顺利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82-83,共2页
术者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肝胆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第一/通信(含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3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共8项广东省医学会肝... 术者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肝胆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第一/通信(含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3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共8项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医学会 消化内镜 肝胆胰外科 左半肝切除术 科研基金项目 肝外科 SCI论文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下载PDF
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邝立挺 陈斌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相关预防方案的选择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951例,参... 目的探讨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相关预防方案的选择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951例,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标准诊断肝癌切除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入选对象分为AKI组(n=145)和非AKI组(n=1806)。比较AKI组与非AKI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实验室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实验室资料及临床演变,分析肝癌切除术后继发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1951例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AKI发生率为7.43%(145/1951)。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术前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肝硬化、术中低中心静脉压时间延长、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影响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并制作术前肾功能正常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发生AKI的Nomogram预测模型。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需要透析治疗、发生肝衰竭的比例更高,总住院天数和手术后住院天数均延长。结论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继发AKI与多种术前术中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和监测,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切除术 肾功能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回顾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姚红兵 文明波 +2 位作者 华赟鹏 黄高 李桂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76)。对比两组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无复发生存(RFS)及总生存(OS)。结果:术后1周、1、2及3个月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RF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O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癌术后给予规范的NAs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切除术
下载PDF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尚琴 杨艳 +1 位作者 李海荣 王海英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的了解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第1期术后... 目的了解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第1期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和肺不张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第2期术后并发胸腔积液、肺不张2例,腹水2例,肝功能衰竭3例,胆漏1例。除第2期1例术后14 d出现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经治疗没有好转,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他患者经积极和精心护理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后常规护理,严密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是确保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戚超英 龚凤球 +1 位作者 黄柳芳 李绍强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术中护理对策。方法将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n=170)和非大出血组(n=881)。对两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术中护理对策。方法将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n=170)和非大出血组(n=881)。对两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小板<100×10~9/L(OR=1.731)、肿瘤直径>5.0 cm(OR=2.454)、合并门静脉血栓(OR=1.492)和大块肝切除术(OR=1.577)是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P<0.05,P<0.01)。大出血组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晶体的量显著高于非大出血组,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显著低于非大出血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大出血组(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加强相应的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术中出血 血小板 肿瘤直径 护理
下载PDF
^(125)I-Lipiodol经肝动脉灌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竞辉 王学浩 +8 位作者 钱建民 陈端 倪以成 苗毅 常国钧 邵亚男 周素华 周大虎 郑仕中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研究了^(125)I-Lipiodol经肝动脉灌注后对大鼠原发性肝癌的选择性和在大鼠体内放射性化学连接的稳定性。术后5分钟、24小时、96小时和1周,肝癌灶内的放射性强度分别是肝组织的3.59、4.38、18.30和20.65倍。经过肝脏代谢,^(125)I很少... 本文研究了^(125)I-Lipiodol经肝动脉灌注后对大鼠原发性肝癌的选择性和在大鼠体内放射性化学连接的稳定性。术后5分钟、24小时、96小时和1周,肝癌灶内的放射性强度分别是肝组织的3.59、4.38、18.30和20.65倍。经过肝脏代谢,^(125)I很少从Lipiodol分子上脱落。实验证实^(125)I-Lipiodol是较理想的选择性治疗肝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碘化油 肝动脉灌注 肝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清华 刘景丰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0期1479-1481,共3页
外科治疗是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肝移植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经皮治疗是小肝癌患者不能手术的另一种治疗方法,经动脉化学栓塞是目前已明确对生存有益的惟一姑息性治疗方法,化学疗法有效率绝大多数在20%以下,抗雄激素治疗已确... 外科治疗是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肝移植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经皮治疗是小肝癌患者不能手术的另一种治疗方法,经动脉化学栓塞是目前已明确对生存有益的惟一姑息性治疗方法,化学疗法有效率绝大多数在20%以下,抗雄激素治疗已确定无效,而基于生物学科学进步而发展的生物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肝移植术 生物疗法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陕州 周奇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排在第四位(29/10万),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预后不甚理想,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治疗的难点。PVTT可引起肿瘤细胞的肝内外播散和转移,还会引起...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排在第四位(29/10万),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预后不甚理想,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治疗的难点。PVTT可引起肿瘤细胞的肝内外播散和转移,还会引起或加重门静脉高压,严重的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和甚至死亡。如果不治疗,此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2-4个月[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形成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固定沙袋压迫方式对肝癌介入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连燕彬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固定沙袋压迫,减少沙袋压迫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肝癌介入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后,再用绷带固定沙袋压迫6h,防止沙袋... 目的探讨固定沙袋压迫,减少沙袋压迫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肝癌介入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后,再用绷带固定沙袋压迫6h,防止沙袋移位,术侧肢体制动4h,绝对卧床12h;对照组常规沙袋压迫8h,术侧肢体制动8h,绝对卧床12h。结果术后观察组1例出现局部血肿,而对照组1例局部淤血,1例局部血肿,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沙袋压迫时间及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不适,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卧床时间 沙袋压迫 护理
下载PDF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Ⅳ型)癌变行右三叶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囊切除+左外叶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宝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右三叶切除是指将右半肝和肝左内叶全部切除,包含肝脏的Ⅳ、Ⅴ、Ⅵ、Ⅶ、Ⅷ段,也称右侧极量肝切除术,适用于病变累及右半肝及肝左内叶,且无明显肝硬化,肝左外叶及尾状叶有代偿性增大、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如、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转... 右三叶切除是指将右半肝和肝左内叶全部切除,包含肝脏的Ⅳ、Ⅴ、Ⅵ、Ⅶ、Ⅷ段,也称右侧极量肝切除术,适用于病变累及右半肝及肝左内叶,且无明显肝硬化,肝左外叶及尾状叶有代偿性增大、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如、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肝包虫病、肝脏外伤、肝腺瘤等;所有行该术式病人均应经过严格残余肝功能的测定Child-pugh评分:A级,ICG试验(吲哚氰绿测定肝储备功能):15分钟滞留率<10%;残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 ROUX-EN-Y吻合术 胆管-空肠 胆囊切除 胆管切除 肝外 CHILD-PUGH评分 癌变
下载PDF
脾外伤外科治疗原则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洪池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4期305-306,共2页
脾外伤在今日依然是腹部损伤中最多见的实质器官损伤。但是,在治疗原则的把握上,可谓有今非昔比的革命性变化,涉及如何看待脾脏的功能,如何把握外科手术的指征以及如何进行脾保留性手术等问题[1]。
关键词 脾外伤 治疗原则 脾保留
原文传递
多灶肝细胞癌异质性的多组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12
作者 匡铭 许丽霞 +2 位作者 刘信 章颖 沈顺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84-2187,共4页
超过一半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在就诊时肝内已出现多发病灶,临床上针对多灶HCC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且疗效不佳。多灶HCC中肿瘤的高度异质性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多组学测序,探索多灶HCC中不同病灶间的基因水平和... 超过一半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在就诊时肝内已出现多发病灶,临床上针对多灶HCC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且疗效不佳。多灶HCC中肿瘤的高度异质性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多组学测序,探索多灶HCC中不同病灶间的基因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异质性,包括肿瘤克隆进化以及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结构变异、RNA表达、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等的异质性。肿瘤克隆进化导致的药物靶点分布以及免疫微环境的特征可精准预测多灶HCC患者对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疗效。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多灶HCC的多组学异质性对实施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肝脏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艳玉 林秀如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肝脏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手段。方法整合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肝胆外科共收治40例行肝脏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所有患者分成行肝脏移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观察组与行肝脏移植手术后未并发肺部感... 目的研究肝脏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手段。方法整合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肝胆外科共收治40例行肝脏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所有患者分成行肝脏移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观察组与行肝脏移植手术后未并发肺部感染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变量。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20%,对照组死亡率为5%,且对照组的变量均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肝脏移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手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PTPN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李晓华 张英才 +4 位作者 邓宜南 杨晓星 张琪 杨扬 周奇 《新医学》 2017年第12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9(PTPN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PN9的表达情况,另外收集129例肝癌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9(PTPN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PN9的表达情况,另外收集129例肝癌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TPN9在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中PTPN9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t=4.833,P<0.01)。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肝脏组织中PTPN9的表达量是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TPN9的表达越低,患者预后越差。结论 PTPN9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TPN9的表达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非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9
下载PDF
MicroRNA-342和FOXP1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谭国胜 林方增 +3 位作者 陈斌 蔡鸿杰 罗灿峤 戴海涛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1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MicroRNA-342(miR-342)和FOXP1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58例HCC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中miR-342及FOXP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m... 目的探讨分析MicroRNA-342(miR-342)和FOXP1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58例HCC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中miR-342及FOXP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miR-34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FOX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miR-342与FOXP1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HCC中,miR-342表达下降,而FOXP1 mRNA表达升高,miR-342可能在HCC发展中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2 FOXP1 原发性肝细胞癌 表达
下载PDF
miR-200c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肝纤维化的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腾飞 华赟鹏 +2 位作者 李巧 蔡秀琴 马超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mi R-200c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迁移及促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过表达mi R-200c的稳定细胞株(LX2-200c)和空质粒对照组(LX2-nc),RT-PCR检测LX2-200c和LX2-nc细胞上mi R-200c和Ⅰ型胶原... 【目的】探讨mi R-200c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迁移及促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过表达mi R-200c的稳定细胞株(LX2-200c)和空质粒对照组(LX2-nc),RT-PCR检测LX2-200c和LX2-nc细胞上mi R-200c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X2-200c和LX2-nc细胞的活化标志分子α-SMA和Vimentin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迁移情况。【结果】野生型LX2细胞中mi R-200c呈低表达,mi R-200c的过表达促进了HSC上α-SMA和Vimentin表达的增加,并使H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另外,ECM重要组成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031)。【结论】mi R-200c可以促进HSC的活化、增殖、迁移以及ECM的分泌,进而参与了肝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MIR-200C 肝纤维化
下载PDF
Cripto-1基因沉默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涛 李绍强 +3 位作者 郭奕展 付顺军 彭宝岗 梁力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Cripto-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沉默Cripto-1基因后对肝癌细胞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1对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不同肝癌细胞株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Cripto-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沉默Cripto-1基因后对肝癌细胞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1对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不同肝癌细胞株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收集80例肝癌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ipto-1蛋白的表达情况;Cripto-1 siRNA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Cripto-1蛋白在各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高于对照细胞,其中高侵袭性肝癌细胞MHCC-97H表达量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ripto-1蛋白在88.7%的肝癌组织中表达;Cripto-1 siRNA转染MHCC-97H细胞后能显著降低Cript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能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ripto-1基因沉默后能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Cripto-1在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下调Cripto-1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小干扰RNA Cripto-1基因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肝纤维化评价指标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水荣 林浩钟 +5 位作者 钱柏锋 李牧其 彭洪 华赟鹏 彭宝岗 沈顺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4-882,共9页
【目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与肝脏纤维化-4指数(FIB-4)等指标已被证实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APRI与FIB-4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 【目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与肝脏纤维化-4指数(FIB-4)等指标已被证实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APRI与FIB-4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PHLF)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26例在我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肝切除术前2周内的实验室数据,计算APRI、FIB-4、Child-Pugh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PRI、FIB-4、Child-Pugh评分的AUC值和最佳临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APRI和FIB-4对PHLF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1.3%(48/426)患者发生PHLF。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范围肝切除术(≥3个肝段切除)、失血量>400 mL,TBIL、PLT、纤维蛋白原以及APRI、FIB-4均为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AUC=0.816)和FIB-4(AUC=0.728)对PHLF的预测能力均优于Child-Pugh评分(AUC=0.566)P均<0.001。【结论】术前APRI与FIB-4都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 肝脏纤维化-4指数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CHILD-PUGH评分
下载PDF
FAK抑制剂对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红兵 肖芳 +4 位作者 郭威 吴嘉兴 文雪霖 蒋建晖 华赟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72,共9页
【目的】基于FAK/PI3K/Akt通路,探讨FAK抑制剂CT-707对人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HCC-LM3细胞分为Control组、CT-707低剂量(1.5μmol/L)组、CT-707中剂量(3μmol/L)组、CT-707... 【目的】基于FAK/PI3K/Akt通路,探讨FAK抑制剂CT-707对人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HCC-LM3细胞分为Control组、CT-707低剂量(1.5μmol/L)组、CT-707中剂量(3μmol/L)组、CT-707高剂量(6μmol/L)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MTT实验分别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细胞活力;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alladin、Vimentin、MMP2和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AK、FAK、p-PI3K、PI3K、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使用HCC-LM3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CT-707组(20 mg/kg,腹腔注射),每组6只,记录肿瘤体积及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FAK、PI3K、p-Akt、MMP-2、MMP-9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T-707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HCC-LM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细胞活力,下调Palladin、Vimentin、MMP2、MMP9、p-FAK/FAK、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P<0.05),中、高剂量组的效应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CT-707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移植瘤体积和质量以及FAK、PI3K、p-Akt、MMP-2、MMP-9蛋白表达(P<0.05),抑瘤率为51.92%。【结论】CT-707可能通过抑制FAK/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细胞骨架重排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从而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707 FAK 肝癌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18例巨大肝癌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
20
作者 吴华春 刘景丰 林秀如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肝癌切除 肝癌患者 自然生存时间 巨大肝癌 术后并发症 全方位护理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