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军队心理卫生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指标体系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杜军 吴霁君 +4 位作者 罗青青 吕恬歌 贾臻 骆昕玮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88-2394,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构建军队心理卫生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指标体系,促进心理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方法选取82位心理卫生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军队心理卫生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指标体系。结果两... 目的探讨构建军队心理卫生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指标体系,促进心理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方法选取82位心理卫生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军队心理卫生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建议比分别为70%、35%,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6;各级肯德尔和谐系数值分别为0.186~0.240,0.132~0.162(P<0.01),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20%。最终构建军队心理卫生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组织机制、管理内容、实施途径和效果评价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军队心理卫生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心理卫生人员 职业生涯 管理指标体系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勇敢对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调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佳 张晶轩 +5 位作者 薛奕童 许珂 肖红 徐慧敏 王慧中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纵向变化特点及勇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255名高原军人于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纵向追踪调查;采用2016年高原军人勇敢得分和2017年高原军...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纵向变化特点及勇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255名高原军人于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纵向追踪调查;采用2016年高原军人勇敢得分和2017年高原军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得分,对2018年198名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因果关系预测。结果①2016-2018年,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2)=1.51,P>0.05];追踪阳性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2)=3.90,P<0.05];阳性项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2)=13.36,P<0.05]。②人口学变量和军事职业变量对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变化影响不明显(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勇敢与心理健康间调节效应显著(t=-2.34,P<0.01),共解释心理健康变异率的25.3%。结论勇敢对心理健康得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心理健康得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勇敢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心理健康 勇敢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团体心理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2003-2022年)———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杨国愉 郑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03-2412,共10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团体心理训练在心理训练领域的研究情况,预测今后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分析团体心理训练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科技期刊...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团体心理训练在心理训练领域的研究情况,预测今后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分析团体心理训练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2003-2022年(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团体心理训练相关中文文献,导入NoteExpress V3.9进行合格文献筛选,运用Excel对的合格文献的发文量及发表期刊进行统计描述,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3大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共纳入4757篇合格文献,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发表期刊以医学、教育类为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刊载量高达171篇;形成了173位核心作者及杨国愉、李娜、王平、张艳等代表性研究团队;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侧重于实证干预研究;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等发展主题是团体心理训练的研究方向。而团体干预研究是研究热点,代表了心理训练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展开研究,体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但还需要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长期追踪评估、理论与实践结合、跨学科合作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训练 心理干预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心理教育对预定新兵心理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查培涛 唐映丹 +6 位作者 贺英 张顺 张颖 白雪 郑毅 郑芳芳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6-492,共7页
目的探讨心理教育对预定新兵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构建预定新兵心理适应教育方案。整群抽取山东省某市108名预定新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心理教育,对照组参加日常教育训练。采用部队新兵适应性问... 目的探讨心理教育对预定新兵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构建预定新兵心理适应教育方案。整群抽取山东省某市108名预定新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心理教育,对照组参加日常教育训练。采用部队新兵适应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进行测评,分析心理教育干预效果。结果①专家咨询结果显示:预定新兵心理适应教育课程框架指标体系包含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常识、军人角色适应、军人压力适应、军人人际适应和军人情绪适应。②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示:干预之后实验组的心理适应总分、部队环境认同因子、SDS、CPSS得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5.598,7.777,7.978,18.132;P<0.05)。结论心理教育能有效提升预定新兵的心理适应水平,缓解其抑郁情绪和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定新兵 心理适应 教育干预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高原军人抑郁症状发展特点及与耐挫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珂 王佳 +8 位作者 张晶轩 薛奕童 张森 程晓彤 徐慧敏 王慧中 肖红 冯正直 任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06-1612,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的抑郁症状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耐挫、人口学等因素与高原军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2018年8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国修订版、军人心...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的抑郁症状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耐挫、人口学等因素与高原军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2018年8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国修订版、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对整群抽取的常驻我国青藏线某部的212名高原军人进行3次团体测评。运用2016年的耐挫得分、2017年的人口学资料情况对2018年的抑郁症状得分进行因果关系的预测。结果高原军人抑郁症状2016~2018年得分分别为(13.61±7.62)、(13.65±6.36)、(21.87±10.61)分,均显著高于我国青年常模(P<0.05);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P<0.01);抑郁症状随驻守时间延长呈明显加重趋势(P<0.01)。不同年龄和军龄对抑郁症状变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得分与年龄、军龄和耐挫呈显著负相关(r=-0.245^-0.287,P<0.001)。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年龄能调节耐挫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t=-1.768,P<0.05),共解释抑郁症状变异率的17.1%。结论高原军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较重的抑郁症状。年龄、军龄、耐挫是高原军人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能调节高原军人抑郁症状与耐挫的关系,耐挫素质的训练可有效预防高原军人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抑郁 耐挫 年龄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陆军军人工作记忆训练系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程晓彤 王佳 +3 位作者 徐慧敏 许珂 王慧中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259-126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陆军军人工作记忆训练系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VR技术将驾车任务与工作记忆任务(n-back、数字转换和色词Stroop任务)相结合,构建工作记忆VR训练系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30名...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陆军军人工作记忆训练系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VR技术将驾车任务与工作记忆任务(n-back、数字转换和色词Stroop任务)相结合,构建工作记忆VR训练系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30名陆军军人体验VR场景并完成Likert7级评分VR场景评价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60名陆军军人,分为VR训练组和对照组,VR训练组运用工作记忆VR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训练前后被试均完成运算词语广度、活动记忆、局部-全局和GO/NOGO任务。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30名被试在VR场景评价表9个分量表上的均值都大于中间值4(x=4.180~6.183);②VR训练组后测的运算词语广度任务成绩(P<0.01)、活动记忆任务正确率(P<0.05)均显著大于后测,前测的GO/NOGO任务误报数显著大于后测(P<0.05),局部-全局任务前后测的转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③对照组前后测任务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陆军军人工作记忆VR训练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工作记忆 训练系统 陆军军人
原文传递
基于幸福素养理论的军校学员团体心理训练的干预研究
7
作者 贾臻 吕恬歌 +5 位作者 杜军 罗青青 阳逸 杨婉君 谭鑫杰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70-2379,共10页
目的探索基于幸福素养理论的军校学员团体心理训练对个体幸福素养、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军校本科学员116人,按所在学员队模拟排分为两组,实验组58人,对照组58人。实验组共参加7次团体... 目的探索基于幸福素养理论的军校学员团体心理训练对个体幸福素养、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军校本科学员116人,按所在学员队模拟排分为两组,实验组58人,对照组58人。实验组共参加7次团体心理训练,每周参加2次,每次训练时间为90~100 min,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分别在训练前(T1)、训练结束即刻(T2)、训练结束后1个月(T3)使用中文版幸福素养6项量表(Wellbeing Literacy 6 item scale,Well-Lit 6)、主观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S)、中文版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的认知重评分量表、简版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对两组学员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前两组学员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幸福素养总分的分组×时间交互效应显著(P<0.05);②认知重评得分的分组×时间交互效应显著(P<0.001);③心理韧性得分的分组×时间交互效应显著(P<0.001);④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分组×时间交互效应显著(P<0.001)。结论基于幸福素养理论的军校学员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提升军校学员的幸福素养,改善其认知重评策略,提高其心理韧性,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素养 团体心理训练 军校学员 认知重评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新训班长团体心理训练方案构建及其效果研究
8
作者 罗青青 杜军 +6 位作者 贾臻 吕恬歌 阳逸 杨婉君 谭鑫杰 彭龙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80-2387,共8页
目的构建新训班长的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探讨其对新训班长的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新训班长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在2023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新训班长71名进行团训干预,并将成员分为干... 目的构建新训班长的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探讨其对新训班长的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新训班长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在2023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新训班长71名进行团训干预,并将成员分为干预组35人和对照组36人,干预组接受6次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干预,每周2次,每次2 h,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运用心理资本量表(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和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对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1个月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①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Cr)是0.905,积极系数均为10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42、0.260(均P<0.001),得出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包含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②干预后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示:干预组在心理资本总分、工作投入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60.341,101.410;均P<0.001)。结论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训练方案能显著提升新训班长心理资本水平,增强新训班长的工作投入度,干预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训班长 心理资本 工作投入 干预研究
原文传递
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训练方案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郑毅 张振铭 +3 位作者 杨佩艺 衡惠 贺英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13-2421,共9页
目的构建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探讨方案对陆军军士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选取80名陆军军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根据陆军军士... 目的构建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探讨方案对陆军军士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选取80名陆军军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根据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进行10次(90~120 min/次)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教育。训练前后一周内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知觉压力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团体心理训练自评问卷进行训练效果评估。结果①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包含3大单元8个主题,第1个单元为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成长自我;第2个单元为情绪与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第3个单元为发展社会性:人际沟通、婚恋调节、生涯规划。②实验组训练后的PHQ、GAD得分显著降低(P<0.05),且PHQ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训练后的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训练后的社会支持中朋友支持维度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⑤实验组训练后的积极应对评分升高(P<0.05);⑥实验组训练后的大五人格的外向性维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积极应对方式,提升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中的朋友支持维度和大五人格的外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军军士 团体心理训练 心理健康 干预研究
原文传递
高原军人抑郁情绪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晓彤 王佳 +2 位作者 徐慧敏 赵梦雪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246-2252,共7页
目的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 目的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和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3 522名在海拔1 100~5 231 m驻训的高原军人进行现场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①高原军人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2%;②高原军人抑郁情绪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4个因子、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0~0.588,P<0.01);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均可独立预测高原军人抑郁情绪,解释率分别为37.8%和30.9%;④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认知重视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高原军人抑郁情绪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消极情绪调节方式是高原军人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军人的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有助于减少高原军人的抑郁情绪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情绪调节方式 抑郁情绪 高原 军人
原文传递
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抑郁的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奕童 王佳 +5 位作者 张晶轩 许珂 肖红 汤泉 王慧中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00-1605,共6页
目的探索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纵向变化特点及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16—2018年连续3年对青藏线4665名高原军人进行了追踪调查,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AERTQ)、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 目的探索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纵向变化特点及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16—2018年连续3年对青藏线4665名高原军人进行了追踪调查,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AERTQ)、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测量其情绪调节方式和抑郁得分。剔除由于执行任务、退伍或主动退出研究的军人,最终得到被试202人。结果①在2016—2018年期间,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得分由高到低始终是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认知重视、行为抑制(P<0.05),较为稳定。②情绪调节方式得分逐年提高,增强型情绪调节方式得分的上升幅度高于减弱型情绪调节方式(P<0.05)。③环境适应程度是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重要因素(P<0.05)。④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预测抑郁情绪,认知重视预测年限为2年,自我安慰为1年(P<0.05)。结论高原军人主要情绪调节方式从减弱型转变为增强型,趋向消极化;不同适应程度的高原军人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情绪调节方式能够预测高原军人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情绪调节方式 抑郁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新兵职业认同和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关系变化研究
12
作者 贺英 唐映丹 +4 位作者 陈霜鸿 黄磊 惠晓 张玲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54-2459,共6页
目的探索新兵的焦虑、抑郁、失眠、职业认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及职业认同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关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阿森斯失眠量表、军人职业认同量表对272名新兵进行2次追踪调查。结... 目的探索新兵的焦虑、抑郁、失眠、职业认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及职业认同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关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阿森斯失眠量表、军人职业认同量表对272名新兵进行2次追踪调查。结果①随时间推移,新训期间新兵的焦虑、抑郁、失眠得分降低[Z(基于负秩)=-5.134,-4.991,-5.915,P<0.001],职业认同升高[Z(基于正秩)=-4.392,P<0.001];②新兵职业认同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程度均随时间逐渐减小,职业认同×集训时间对焦虑、抑郁、失眠的交互作用均显著(Waldχ2=6.335,10.487,4.147,P<0.05)。结论新兵新训期间焦虑、抑郁、失眠随时间推移降低,职业认同升高,职业认同在新训期间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焦虑 抑郁 失眠 职业认同
原文传递
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立菲 宋长海 +7 位作者 王向丽 闫晓机 王佳 揭彬 光裕 汪涛 何谐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探索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抑郁问卷(state-trait depression scale, STDEP)、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aire, 28 item short, CTQ-SF)、军人情绪调节方... 目的探索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抑郁问卷(state-trait depression scale, STDEP)、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aire, 28 item short, CTQ-SF)、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 AERTQ)对3736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经历新兵在状态抑郁、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身体忽视、情感忽视、身体虐待、情感虐待4个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 <0. 01),留守经历新兵在行为抑制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 <0. 01);②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各维度、行为抑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为0. 229~0. 921,P <0. 01),与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得分显著负相关(r为-0. 077、-0. 130,P <0. 01),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 921,P <0. 01);③特质抑郁、童年期创伤总分、行为抑制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状态抑郁,解释率为85.60%;童年期创伤总分及2个维度(身体虐待、性虐待)、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3个维度(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特质抑郁,解释率为30. 70%。结论留守经历新兵抑郁值得关注,了解儿童期创伤经历、引导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可能有助于留守经历新兵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情绪调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新兵 状态-特质抑郁 情绪调节方式 儿童期创伤
原文传递
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情绪影响的交叉滞后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晶轩 王佳 +3 位作者 薛奕童 许珂 张晓琳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92-1599,共8页
目的研究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情绪影响的时间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青藏线某部不同驻地军人在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进行2次团体测评,第一次纳入军人600人,第二次剩余有效样本584... 目的研究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情绪影响的时间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青藏线某部不同驻地军人在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进行2次团体测评,第一次纳入军人600人,第二次剩余有效样本584例,同时收集人口学信息和环境因素,采用交叉滞后回归模型对情绪调节方式及4个因子(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影响焦虑情绪的时间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将人口学信息和环境因素纳入模型进行控制,同时考察其在焦虑情绪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模型可接受的指数标准为CFI>0.9、TLI>0.9、RMSEA<0.08。结果①纳入协变量后情绪调节方式和4个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的模型拟合均分别可以接受(CFI=0.942、0.959、0.961、0.929、0.956,TLI=0.933、0.952、0.955、0.918、0.949,RMSEA=0.059、0.051、0.050、0.064、0.055)。②情绪调节方式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P<0.05),而反之无显著预测效应(P>0.05)。③认知重视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P<0.01),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P<0.01),行为抑制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无显著预测效应(P>0.05),状态、特质焦虑对次年4种情绪调节方式无预测效应(P>0.05)。④状态焦虑随时间呈显著的负向变化(P<0.01),特质焦虑和情绪调节方式随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⑤文化程度在情绪调节方式、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行为抑制和自我安慰模型中对状态焦虑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P<0.05,P<0.01),环境适应在五个模型中对状态焦虑(P<0.01)和特质焦虑(P<0.01,P<0.05)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文化程度、环境适应与焦虑水平有关,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在心理干预中应鼓励军人更多地使用情感求助、自我安慰的情绪调节方式,而少采用认知重视、行为抑制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焦虑 情绪调节方式 交叉滞后研究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青年军人COVID-19疫情早期风险认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颖 张顺 +7 位作者 郑毅 唐映丹 贺英 查培涛 刘明禄 白雪 张晶轩 杨国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19-162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青年军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风险认知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20年1月28~30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将1093名青年军人分为3组:<1000 m组、3000~4000 m组、>4000 m组,采用风险认知问卷(Risk Cognitive Quest...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青年军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风险认知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于2020年1月28~30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将1093名青年军人分为3组:<1000 m组、3000~4000 m组、>4000 m组,采用风险认知问卷(Risk Cognitive Questionnaire,RCQ)进行网络调查,分析不同海拔地区青年军人风险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①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青年军人在RCQ总分、可控性、熟悉性、恐惧和可逆性因子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的青年军人RCQ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海拔、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是影响青年军人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P<0.05)。④<1000 m组的未婚、大专学历、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青年军人的RCQ总分最低,而>4000 m组的已婚、本科及以上学历、未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青年军人的RCQ总分最高(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青年军人风险认知水平呈线性上升的变化趋势,应及时关注高海拔地区、已婚、高学历及未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青年军人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高海拔 军人 风险认知
原文传递
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军人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颖 王菲菲 +7 位作者 郑莹灿 张振铭 詹小青 唐映丹 白雪 吕恬歌 郭桦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360-236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军人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收集到的426名青年军人的数据分为3组:<1000 m组(n=145)、3000~4000 m组(n=130)、>4000 m组(n=151)。采...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军人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收集到的426名青年军人的数据分为3组:<1000 m组(n=145)、3000~4000 m组(n=130)、>4000 m组(n=151)。采用N-back(0-back,1-back,2-back)任务测量青年军人工作记忆的刷新功能,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分析刷新功能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海拔组的青年官兵在0-back任务和1-back任务的正确反应时、1-back任务和2-back任务的正确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结构是青年军人0-back任务正确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海拔高度、工作期间是否经历过较严重的心理创伤、家庭结构是青年军人1-back任务正确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海拔高度、军龄是青年军人0-back和1-back任务正确反应时的显著影响因素(P<0.01);海拔高度、家庭结构是青年军人2-back任务正确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3)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刷新功能的影响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高原地区青年军人的工作记忆刷新功能低于平原地区青年军人。海拔高度、军龄、家庭结构以及工作期间是否经历过较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能影响青年军人的工作记忆刷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青年军人 工作记忆 刷新功能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青年军人风险认知的地区特征
17
作者 郑毅 唐映丹 +7 位作者 贺英 查培涛 刘明禄 张顺 张颖 白雪 张晶轩 杨国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23-1829,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等级疫情地区军人的风险认知规律。方法采用风险认知问卷(Risk Cognitive Questionnaire,RCQ),于2020年1月26日至2月4日,对来自...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等级疫情地区军人的风险认知规律。方法采用风险认知问卷(Risk Cognitive Questionnaire,RCQ),于2020年1月26日至2月4日,对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26名青年军人(18~35岁)进行网络调查,分析其在疫情风险区(依各省、市累计确诊人数划分为C1~C5)和距离风险区(依据各省市中心离武汉的空间直线距离划分为D1~D5)的变化规律。结果(1)不同疫情风险区军人风险认知各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399,P<0.001);随疫情风险区等级的降低,青年军人RCQ得分呈反"N"型(P<0.01)。(2)不同距离风险区青年军人风险认知各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729,P<0.01);随距离的增加,青年军人RCQ得分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3)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对不同风险区青年军人RCQ得分影响显著(P<0.01,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青年军人风险认知水平随疫情风险区等级的降低和空间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青年军人 风险认知 地区特征
原文传递
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18
作者 唐映丹 张玲 +7 位作者 黄磊 杜欣 王云 罗春梅 孙建国 张曦 杨国愉 贺英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调查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自编问卷,对2022年4月9日至5月15日765名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的调查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自编问卷,对2022年4月9日至5月15日765名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网络调查,分析其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765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22%、26.67%、24.05%,较2020年显著降低(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感染者在焦虑、抑郁、失眠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编码得到9个主题,其中排前3的不利影响分别是:经济、工作、家庭,分别占报告人数的38.43%、27.58%、17.91%,与2020年对疾病本身担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所不同;受到不利影响的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得分高于未受到影响的感染者(P<0.05);本研究数据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3.999,GFI、NFI、IFI、TLI、CFI>0.9,RMSEA=0.063,SRMR=0.053),感染者受到的不利影响正向预测焦虑、抑郁、失眠,标准化系数为0.209(P<0.01)。结论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发展,感染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对个体的不利影响从疾病本身转为对经济、工作、家庭方面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感染者 焦虑 抑郁 失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诊断告知/隐瞒对早、中期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疾病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揭彬 邱琰 +3 位作者 陈耿 夏锋 马宽生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84-2290,共7页
目的探讨诊断告知或隐瞒对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疾病感知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手术的早、中期肝癌患者,按照出院前是否被告知其肝癌诊断,分为告知组和隐瞒组,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疾病感知问卷进行测评,测评时点为入院时、出... 目的探讨诊断告知或隐瞒对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疾病感知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手术的早、中期肝癌患者,按照出院前是否被告知其肝癌诊断,分为告知组和隐瞒组,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疾病感知问卷进行测评,测评时点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时。观察隐瞒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时是否得知了诊断实情以及知情的途径。结果 2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0例(52. 6%)被告知了肝癌诊断。焦虑症状发生率: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时,隐瞒组均显著高于告知组(P=0. 045、P=0. 001);纵向比较,告知组的焦虑发生率随时间迁移而逐渐下降,而隐瞒组的焦虑发生率逐渐增加。抑郁症状发生率:在出院时告知组显著高于隐瞒组(P=0. 043),但出院后1个月时,告知组的抑郁发生率低于隐瞒组(P=0. 039),纵向比较,告知组的抑郁发生率在出院时最高,出院后1个月时显著下降,而隐瞒组的抑郁发生率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时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疾病感知方面:出院后1个月时,告知组"对疾病的知识了解"以及"自我对疾病的控制力"评分均显著高于隐瞒组(P均<0. 001),而"情绪受影响程度"评分,告知组显著低于隐瞒组(P=0.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告知诊断与出院后1个月时的"情绪受影响程度"显著负相关(P <0. 001)。隐瞒组在出院后1个月时,84. 4%的患者已通过自己的方式得知了诊断实情,查看诊断证明书等病历资料是知情的主要途径。结论告知诊断有利于早中期肝癌患者调节情绪以及形成积极的疾病感知。建议对有明确的知情意愿的早中期癌症患者,满足患者的知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诊断告知 焦虑 抑郁 疾病感知
原文传递
早中期肝癌诊断告知与患者应激水平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揭彬 周悠红 +4 位作者 邱琰 陈耿 夏锋 马宽生 冯正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3-890,共8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告知或隐瞒癌症诊断对患者的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0例早中期肝癌住院患者,按是否被告知癌症诊断自然分组为告知组162例、隐瞒组138例,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及6个月时,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居... 目的:前瞻性研究告知或隐瞒癌症诊断对患者的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0例早中期肝癌住院患者,按是否被告知癌症诊断自然分组为告知组162例、隐瞒组138例,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及6个月时,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居民版进行测评,并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隐瞒组于出院后1个月、6个月时,分别有84.1%、91.3%的患者通过自己的方式获知了癌症诊断。出院后1个月时,创伤后应激症状评分告知组低于隐瞒组[(27.0±7.9)vs.(30.3±7.7),P<0.001],血清皮质醇浓度告知组低于隐瞒组[(682.8±263.8)μmol/L vs.(754.3±218.1)μmol/L,P=0.012]。与入院或出院时相比,告知组出院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症状评分降低、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均P<0.001);隐瞒组出院后3个月时上述两项指标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被隐瞒癌症诊断者出院后1个月的创伤后应激症状更重、血清皮质醇浓度更高。提示告知诊断更有利于癌症患者从创伤后应激状态中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诊断告知 创伤后应激 皮质醇 应激激素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